唐朝,长安人吃什么样的甜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宫廷糕点包装 唐朝,长安人吃什么样的甜点?

唐朝,长安人吃什么样的甜点?

2024-06-26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唐人品尝樱桃,还有一种非常流行的方式,就是以奶酪浇到鲜摘樱桃果上,同时配浇蔗浆,简称“酪樱桃”。这种美食早在三国时代就有了,只不过到了唐朝变得十分普及,堪称春季的主打甜品,并且一直延续到宋元时代。这里所配的“酪”是未经风干的鲜奶酪,状态接近今天的酸奶,呈半固态、凝冻状,

所以,吃樱桃的时候,是把这样的乳酪像浇卤一样,浇到鲜红的樱桃上。以鲜乳酪的肥浓滋润,相配初熟樱桃的鲜甜多汁,再辅以琥珀色的冰蔗浆,其口感之美,可想而知。

富有特色的一个情况是,在唐人那里,奶制品甜点占了相当的比重。当时十分看重“酥”制的甜品,重要宴会上一定会有精致的大型冻酥花糕。

其中最流行的是酥山,说起来有点神奇,其制作工艺称为“滴酥”,竟颇接近今日向蛋糕上挤奶油裱花的方法:将酥微微加热到近乎融化,拌入蔗浆或蜂蜜,然后由妇女们拿在手里,向盘子一类的器皿上滴淋,一边淋一边做出造型。甜酥“淋”成山峦起伏的形状之后,经冷冻定型,便会牢牢地冻黏在盘子上。在连盘端上宴席之前,还会插些人工做的彩树、假花作为装饰。

酥山可以采用本色的白酥制成,状如雪山,但也常常染成红色或绿色。实际上,人们常喜欢采用染成粉红色的“红酥”制作精品“奶油冷冻花点”,韦巨源拜尚书令,曾经向中宗、韦后进献“烧尾宴”,其中有一道“贵妃红”,旁注“加味红酥”,便明确显示这是一种用掺有香料的红酥制成的甜点。席上还有一道“玉露团”,旁注“雕酥”,则是把冻酥加以雕刻,形成精美的艺术化造型。

总之,在唐人生活中,“冷冻奶油甜点”可谓异常发达,占据着类似今日奶油蛋糕或冰淇淋的位置。此外,糯米与面粉、豆粉制作的甜点也很发达。惊人的是,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细腻的豆沙。

  《云仙散记》中就记载说,虢国夫人府上有一位叫邓连的厨艺大师,他滤掉熟豆泥中的豆皮,制成豆沙,美名“灵沙臛”。同时,将上好糯米捣打成糍糕,夹入灵沙臛做馅,还巧妙地将这豆沙馅塑出花形。经他巧制,糍糕的糕体呈半透明状,于是豆沙的花形得以隐约透映出来,因此叫作“透花糍”。

实际上,唐人很善于把点心做成半透明状,在满足唇齿享受的同时也提供视觉美感。

彼时流行一种叫“毕罗”的蒸食,晚唐时一位名为韩约的士大夫,其家精于美食,尤其以“樱桃毕罗”闻名遐迩,这种毕罗以樱桃果作为馅料之一,蒸熟装碟之后,皮内的樱桃竟然果色不变,紫红如鲜,在薄薄的粉皮之内朦影玲珑。仅仅是想一想,就会觉得真是诱人啊!

当时也能把米粉染成多种颜色,做成七彩拼成的花糕,叫作“米锦”或“虹桥”,重阳节时必吃的花糕即为这种多彩的“米锦”。另外,用面粉做成的甜点亦是丰富多彩,包括烫面与发面两种,往往以豆泥或枣泥做馅。

另外,油炸食品也很发达,叫作“寒具”,韦巨源所献烧尾宴上即有一道叫作“巨胜奴”的“酥蜜寒具”,大致近似后世的糖麻花。

当时有种夸张的说法,质量最好的寒具一旦入口咀嚼,其破碎的声响能“惊动十里人”,可见唐朝的炸甜点是何等酥脆。

由于唐朝不仅皇家冰窖、官府冰窖发达,民间私营的商业性冰窖也不稀见,于是,甜食也随着季节不同而相应变化,到了夏季,便会有冰制或冰镇的美味助人消暑。

例如,逢到盛暑天气,宫廷中会做一种“清风饭”,是用糯米饭、龙睛粉(可能是琼脂)、龙脑细末与牛奶一起拌匀,垂到冰井深处加以充分地冷冻,形成一道清爽可口的祛暑冰点。民间则流行把冰块敲碎,浇上蔗浆,制成类似刨冰的冷食。

由于甜咸糕点都十分发达,唐朝不仅出现了以点心著称的名厨师,还出现了专营各式糕点的“糕坊”即点心店。非常幸运的是,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有面制糕点的风化遗物,其中包括千层糕,也包括做成花形、叶形的点心,让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一窥唐代美食的精巧与丰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