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古老神话里的那些神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古代传说中的山 中华传统文化:古老神话里的那些神树

中华传统文化:古老神话里的那些神树

2024-07-12 03: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邓林

邓林出自著名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大意是夸父追逐太阳,越来愈近,非常口渴,希望喝水,先在渭河喝水,渭河水不够,被喝光了,又往北走,去大泽喝。没有到达大泽,夸父就渴死了。夸父死前,把手杖丢在地上,变成邓林。

多指事业未成的遗憾,也用来歌颂勇敢奋斗的献身精神。

唐 柳宗元《行路难三首》其一:“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

晋 郭璞《山海经图赞》:“神哉 夸父 ,难以理寻,倾沙逐日,遯形邓林。”

唐 韩愈《海水》诗:“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清 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之四:“闻逐邓林搜弃杖,戏禁沧海学栽桑。”

二、三桑

《山海经·北次二经》:“洹山,其上多金玉,三桑生之,其树皆无枝。”

《山海经·海外北经》:“三桑无枝,在欧丝东,其木长百仞,无枝。”

《山海经·大荒北经》:“竹南有赤泽水,名为封渊。有三桑无枝。”

《玄中记》:“蓬莱之东,岱舆之山,上有扶桑之树,树高万丈。树颠有天鸡,为巢于上。每夜至子时则天鸡鸣,而日中阳鸟应之;阳鸟鸣则天下之鸡皆鸣。”

现在多认为“三桑”指三株扶桑树。扶桑乃古代神木名,古代神话中,扶桑是生长在远古时代太阳之神栖息之地的一颗巨树,每天太阳从扶桑树下升起。楚国巫乐中的《九歌·东君》里记载:“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扶桑树相传可以实现天界、人间、阴间的转换,扶桑树上有三足金乌飞翔,下方有神龙守护。

后来“三桑”用来比喻有力的大臣。 明代夏完淳所著 《南越行送人入闽》:“古南越 , 武夷太姥神灵穴,苍茫八柱倒江河,沆漭三桑扶日月。”反映的历史事实是清顺治 二年(1645年),逃亡的南明王朝诸位大臣郑鸿逵、黄道周、张肯堂等拥立明朝皇族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抗清,用“三桑扶日月”来比喻忠臣辅佐皇帝。

三、大椿

语出《庄子 内篇·逍遥游》: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一个月有开头一天和最后一天,(寿命不到一个月的)蟪蛄不知道一年有春季和秋季,这是寿命短的代表。楚国南部生长一种叫“冥灵”的树,把一千年当作一年。古代有一种叫大椿的树把一万六千年当作一年。彭祖只活了八百岁,可是现在却以长寿而特别闻名,一般人谈到长寿,就举彭祖去相比,这不是很可悲吗!”

唐代成玄英注释:

“朝菌者,谓天时滞雨,于粪堆之上热蒸而生,阴湿则生,见日便死,亦谓之大芝,生于朝而死于暮,故曰朝菌。月终谓之晦,月旦谓之朔;假令逢阴,数日便萎,终不涉三旬,故不知晦朔也。蟪蛄,夏蝉也。生于麦梗,亦谓之麦节,夏生秋死,故不知春秋也。菌则朝生暮死,蝉则夏长秋殂,斯言龄命短促,故谓之小年也。”“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冥灵生于楚之南,以二千岁为一年也。而言上古者,伏牺时也。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冥灵五百岁而花生,大椿八千岁而叶落,并以春秋赊永,故谓之大年也。”

陆德明释文引司马彪曰:"木﹐一名橓。橓﹐木槿也。"郭庆藩集释:"案《齐民要术》引司马云:木槿也﹐以一万六千岁为一年。一名蕣椿。与《释文》所引小异。"

由此可见,大椿,不是现代的香椿,而是木槿,古代的木槿和现代木槿花不一样,木槿指的是扶桑,一种上古神树,参见“二、三桑”。

此外,古人用“椿龄”作为祝人长寿之辞,“椿庭”来称呼父亲,“椿萱”来称呼父母。

四、无患子

晋崔豹《古今注》记载:

“栌木,一名无患者。昔有神巫,能符劾百鬼,得鬼则以此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畏,竞取为器用,以却厌邪鬼,故号无患也。”

翻译:

“栌木,又名无患。古时有个叫宝眊的神巫,能以画符唸咒召鬼,再用无患子树棒将鬼打杀, 无患子树为众鬼所惧,所以称为“无患”,故无患子制品都被认为有避邪驱鬼之作用。“

无患子,又名黄金树、肥皂树、木槵子、菩提子,无患子科乔木,拉丁学名Sapindus是soap indicus的缩写,意思是“印度的肥皂”,因为它那厚肉质状的果皮含有皂素,只要用水搓揉便会产生泡沫,可用于清洗,是古代的主要清洁剂之一。

无患子最著名的应用是它的果实,又名菩提子,是制作念珠最佳材料,根据《木槵子经》记载:“苦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 翻译成现代语言就是:“如果要灭除烦恼,消灭烦恼障、报障的人,应当以无患子穿成一百零八颗念珠,常随身携带。”

五、九穗禾

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

丹雀为传说中的神鸟,神农曾得其所衔九穗禾,种植在地里,人吃了结出来的粮食,可以长生不老。

六、女树

上古神树之女树,奇树花开,皆生为人。女树是传说中异木名,能生人,故名,出自明代莫是龙《笔尘·海中银山》:“海中有银山,生树,名女树,天明时皆生婴儿,曰出能行,至食时皆成少年,曰中壮盛,曰昃衰老,曰没死,曰出复然。”

七、甘木(不死树)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树,人食之可得长生。

《山海经·大荒南经》“有不死之国, 阿姓,甘木是食”

晋郭璞注:“甘木即不死树,食之不老。”

《山海经·海外南经》“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巫凡、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淮南子·墬形训》:“昆仑虚 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旋树、不死树,在其西。”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有员丘山,上有不死树,食之乃寿;亦有赤泉,饮之不老。”

不死树,亦称“甘木”,“寿木”。传说中长生树,可使人长生不死,亦可使死者复活。生于西方昆仑,即西王母所居处。

八、不尽木

《神异经·南荒经》:“南荒个有火山,其中生不尽之木,昼夜火燃,得暴风不猛,暴雨不灭。”

《述异记》:“南方有炎火山,四月生火,十二月火灭。火灭之后,草木皆生枝条。至火生,草木叶落,如中国寒时也。取此木以为薪,燃之不烬。”

翻译:

“南方有一座炎火山,山上生长着不尽木,没日没夜地着火,狂风吹它,火势也不变的凶猛,大雨浇它,火也不会熄灭。”

“南方有一座炎火山,四月开始着火,十二月火才熄灭。火熄灭之后,草木都生出枝条,等到火再次燃起的时候,草木的叶子纷纷落下,就像中原地区的冬天(树木落叶一样)。如果拿这里的木头做柴火,点燃了就会一直烧下去。”

九、大桃木

《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屈蟠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翻译:大海之上,有一座度朔山,山上有一颗大桃树,它的树冠有三千里那么宽,在它的东北方是联络阴阳两界的鬼门,万千鬼怪从门中出入。“

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鬼最畏惧的就是桃木。

桃木驱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的时代,《山海经》、《黄帝书》等古籍记载:上古时,度朔山上有一颗大桃树,桃树旁边是鬼门,神荼与郁垒两位神人把守着鬼门,在桃树下检阅出入鬼门的百鬼,发现有作恶的鬼,就会用苇索绑了拿去喂老虎。传说,黄帝教“立大桃人”以驱除鬼魅,逐渐形成周代(公元前1046年—前256年)人们在除夕挂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的习俗。

战国时,插桃枝于门户成为辟邪除恶的方法之一。《本草经》曰:“枭桃在树不落,杀百鬼。”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挂在树上不落的桃实可以杀除百鬼。《盐铁论》曰:“桃李之实多者,来岁之穰。”意思是:果实丰盛的桃木可以用来禳除来年的灾祸。

秦汉时,民间流行用桃木雕刻神荼、郁垒二神,挂在家门口驱除恶鬼。或许因为雕刻神像过于繁琐,逐渐简化为绘制在桃木板上,著名的“桃符”出现了。北宋王安石的名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就是过年时,要用新的桃符悬于门上,能制百鬼。再后来,桃符演变成现在的“春联”和“对联”了,过年贴春联的习俗在现代社会依然流传着。

东汉许慎注《淮南子》“鬼畏桃也”,《荆楚岁时记》“桃者,五行之精,能压服邪气,制御百鬼。”道士作法多用桃木剑,鸾堂扶乩请神也多用“桃枝柳笔”。

十、桂花树

根据中国神话传说,月亮上有一棵桂花树,高五百丈(合1667米),下面有一个人在不断地砍树。这个就是“吴刚伐桂”的故事。相传吴刚是樵夫,西河人氏,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留在月宫,要他砍倒桂树,方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完一半,桂树便会自动愈合,日复一日,吴刚的工作始终无法达成,必须不断的砍下去。

古代奇书 《淮南子》曰:“月中有桂树”,说明月宫桂树的想象早已有之,而吴刚伐桂的神话,最早记载的文献则见于唐代《酉阳杂俎》:“旧传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道有过,谪令伐树。”

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云:

莫羡仙家有上真,仙家暂谪亦千春。

月中桂树高多少,试问西河斫树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