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这家“忘不了餐厅” 服务员和客人都很特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口琴吹法图解 天津这家“忘不了餐厅” 服务员和客人都很特别

天津这家“忘不了餐厅” 服务员和客人都很特别

#天津这家“忘不了餐厅” 服务员和客人都很特别|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时光一点点擦去这些老人们的记忆

在一个个光怪陆离的内心世界里

还深藏着一些他们忘不了的东西

在这里,那些被激活的记忆

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美好……

吃着妈妈亲手包的锅贴儿,他泪如雨下

在东丽区津塘公路军粮城东,有一家名为“忘不了”的餐厅,就在5月13日,时隔近四年后,它重新开门营业了。

走进餐厅后你会发现,这里整体的色调以白色和原木色为主,所有桌子都是圆角的,地面专门做了防滑处理,而且菜单上没有任何一款汤品……

周六接近中午时分,餐厅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看到两个顾客落座,一位奶奶乐呵呵地走到桌子前,“您要吃什么?我们有特色锅贴儿套餐。”奶奶热情地招呼着。

餐厅的这位“服务员”王奶奶,其实是住在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的一名认知症患者。在“忘不了餐厅”,像她这样的服务员还有3、4位。

2019年,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开办了“忘不了餐厅”,希望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帮助认知障碍患者恢复社会功能。

忙着点菜、上菜的王奶奶,一年多前,是被儿子用轮椅推进来的,和现在相比简直是判若两人。

80岁的王奶奶退休前是面粉厂的一名工人,曾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

退休后,王奶奶也是小区里有名的热心人,谁家有事儿总是抢着帮忙。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奶奶似乎变了,不仅常常忘这忘那,猜忌心强,还经常和别人起争执。

一次,王奶奶的儿子回家,在楼下看到她正和邻居吵得不可开交。原因就是王奶奶非说自己的200块钱被这个邻居偷了。

在被劝回家后,王奶奶的儿子无意间在枕头底下发现了那“被偷”的200块钱。

此后,像这样的情节经常发生。

电饭锅被放在煤气灶上烧,冰箱门大敞四开,水龙头哗哗流水......

直到有一次王奶奶的儿子回家看到屋门开着,老娘却不见了,王奶奶儿子的心一下子沉到了底。

那次简直太惊险了,要不是派出所帮我们一起找,老娘真不知道跑到哪儿去了。等我们找到的时候,她迷迷糊糊吓傻了,而且已经离家三、四十里地了。

那次之后,为了老人的安全,王奶奶的儿子不得不暂停工作,全天24小时严防死守。

因为长期不能外出,被禁锢在屋里,老人的情绪渐渐失控,常常一喊就是一天,就算嗓子哑了也不会停下来。

也因此,王奶奶的儿子经常收到邻居的“投诉”。

发展到最后,王奶奶还出现攻击行为,儿子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我是独子,就该伺候老娘,可是我一个人实在是没有法照顾了,天天心都提到嗓子眼,你关门不让出去,她一着急就敢从窗户往下跳啊。

直到王奶奶一周之内连着摔了三跤,小腿骨裂,万般无奈之下,王奶奶的儿子只能把她送到康复中心来。

现在,每到周六日,不少家属都会到忘不了餐厅和亲人见面,王奶奶的儿子就是其中一个。

有一次,大家正围在一起包着锅贴儿,王奶奶好奇地凑过来。包了几个锅贴儿之后,王奶奶忽然陷入沉思,之后又和医务社工孙雅静提起了自己的儿子:

我工作忙,总顾不上儿子,他吃不好喝不好,长的又瘦又小,我对孩子有亏欠呐。我儿子最爱吃猪肉韭菜饺子,我得给他多包点。

听了王奶奶的话,一旁的儿子抑制不住流下泪来。在儿时的记忆中,这个“劳模”妈妈想着的永远是工作。原来,她把自己放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锅贴儿出锅了,王奶奶端着盘子朝着其中一桌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儿走去,然后给男孩的碟子里倒了满满一碟醋说:

你不是吃饺子最爱蘸醋吗?妈妈给你倒,快吃快吃。

看着狼吞虎咽的“儿子”,老人就守在边上一次次往小碟里倒醋。

王奶奶这是把别人认成自己的儿子了,在老人的记忆中,已经快60岁的儿子永远是个少年。

在这里,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家属,大家都有一个共识,为了让老人有美好的记忆,谁也不会去纠正老人无心的错误。

而另一边,王奶奶的儿子在另外一桌吃着妈妈亲手包的锅贴儿泪如雨下。

他说,自己已经好几年没吃到妈妈亲手包的锅贴了,这就是“妈妈的味道”,她认不认得自己已经不重要了。

  为什么红色的东西都会被他收藏起来?

在鹤童认知康复中心,总会见到一位个头不高,衣着整洁的周爷爷。

两年前周爷爷刚来时,康复中心里很多红色的东西都会无缘无故消失。

后来医务社工柴鼎芳发现,因为周爷爷特别喜欢鲜红颜色的东西,大家一不留神,不管是红衣服、红帽子,甚至是红色的海报和食品包装袋都会被他收起来。

那段时间,柴鼎芳总是悄悄在一旁观察周爷爷的一举一动。

一天,正当老人们在大厅看电视的时候,电视中出现升国旗、奏国歌的场景,突然,周爷爷激动地从椅子上站起来,大声唱起了国歌,然后一把抢过旁边老人的红帽子。

柴鼎芳意识到,周爷爷可能是因为国旗的颜色才会见到红色的东西他就收集起来。

随后在国歌唱到一半的时候,他又一路小跑回到房间后,找出一把旧口琴吹出了《国歌》《东方红》《打靶归来》的旋律,表情十分陶醉。

通过和家属沟通,柴鼎芳了解到,周爷爷是福建人,工作后来到天津在一所高校任教,直到退休。

吹口琴是周爷爷的一大爱好。于是,成立一个“忘不了乐队”的想法也从柴鼎芳脑中冒了出来。

让周爷爷作为口琴手,加上一位会弹钢琴的刘奶奶、会敲鼓的工作人员,一支乐队不就成了吗?

就在去年重阳节,红歌演奏会首场演出开始了。

那天,在康复中心一楼大厅的大屏幕上,出现了“五星红旗”的画面,周爷爷穿上笔挺的西装站在台上。

在钢琴的伴奏下,周爷爷吹了一首又一首。

此时,周爷爷的儿子兴奋地站起来不停地鼓着掌,作为家人,他太久没有看到老人焕发光彩的样子了。

此刻,父亲仿佛又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次演出后,周爷爷成了“忘不了乐队”的核心成员,每次有活动,周爷爷都会上台表演。

每天夕阳西下的时候,他都会坐在自己的红椅子上吹着口琴,那时的他显得格外安静沉醉。

鹤童公益养老集团社工部负责人刘颖说,虽然患上认知症的患者会不记得眼前的事,但老人们心中的挚爱却永远不会忘记。

  这里的老人从不会听到“你又忘了”

阿尔兹海默症是最常见的认知障碍症类型,占所有认知症的70%以上。

据统计,在天津300多万65岁以上老年人中,至少有5%的老人患有认知障碍症。

但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只有21%的患者得到了规范诊断,67%的病人被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

在鹤童认知症康复中心的70多位老人,都是一些中重度的认知症患者。鹤童公益养老集团社工部负责人刘颖说:

这些患者在症状初期,自己和亲属几乎都没有警觉,等到意识到问题,病情往往已经很难控制了。

早在2010年,为了更好地照护认知症长者,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方嘉珂就曾专门考察了荷兰一个叫霍格威的小镇。

这个小镇的建筑都是20世纪50年代的复古风格,拥有广场、超市、理发店、电影院、咖啡馆......而小镇居民仿佛是穿越而来。

其实,这里是全球首家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专门建立的大型疗养院式“荷兰小镇”。

让方嘉珂感到惊讶的是,这里没有冰冷的病房,取而代之的是23所舒适的公寓。

患有认知障碍症的患者集中住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在咖啡馆喝咖啡,在花园畅游,还可以到便利店采购日常用品。

工作人员也会化身服务员、检票员、收银员甚至子女,配合老人的各种社交活动。

最重要的是,这里的老人从不会听到“你又忘了”这类话,他们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

如何让认知症老人不必在禁锢中生活,并且能有参与社交的机会,成为方嘉珂脑子里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

直到2019年,他尝试着在鹤童认知康复中心设置类似的场景。

随后,忘不了咖啡厅、忘不了电影院、忘不了车站、忘不了怀旧角相继建立。

在忘不了咖啡厅里,一块黑板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位患者最爱的饮品。

医务社工柴鼎芳说,患者们特别喜欢这种场景,有的老人喜欢充当咖啡师,煞有介事地研磨、冲泡咖啡,有的老人充当顾客,相互交谈着享受悠闲的下午茶时光。

在康复中心一楼的一个角落里,还打造了一个“忘不了车站”。

有位何奶奶,她年轻的时候,每天都会在天拖站坐公交车,每次看到墙上的线路图,就会跟人提起自己年轻时的种种情景。

柴鼎芳说,老人或许不记得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子女,但记忆中的工厂大门、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以及热情的工友们,都会在何奶奶的叙述中逐渐清晰起来。

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方嘉珂说,在全社会对认知症知识的不断普及下,现在许多人开始对这种疾病有了认识,尤其是患者家属更有帮助老人康复的意识。

现在,怀旧角里的所有东西——缝纫机、拨盘式电话、暖壶,甚至大水缸,也都是从家属那里征集来的。

很多患者看到这些老物件就会不自觉被吸引,感到特别亲切。

有位赵姨每次看到都会说一句话:“这就是我们家,然后摸摸这、摸摸那。”

虽然目前人类还无法攻克认知症这道难关,但人文关怀却是帮助认知症患者“留住”记忆的最佳方式。

今后,鹤童认知康复中心还计划针对患者家属开设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走进认知症患者的世界。鹤童公益养老集团董事长方嘉珂说:

我们还需要让更多人知道认知症这回事儿,更需要让这些老人在他们遗忘一切之前,能把最美好的故事留在世间。

愿,所有老人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注:文中人名除工作人员外均为化名,部分照片由鹤童公益养老集团提供(记者:张清淼 编辑:韩振、霍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