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面人”田佳良事件演变,看网络虚拟与现实存在的界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面胶现实事件 从“双面人”田佳良事件演变,看网络虚拟与现实存在的界限

从“双面人”田佳良事件演变,看网络虚拟与现实存在的界限

2024-07-09 23:2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23日23时左右在官网发布《关于对田佳良同学处理情况的通报》,通报表示,4月19日—20日,我院在读研究生田佳良以“@洁洁良”的网名在新浪微博上发表错误言论,产生了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经学院党委会和党政联席会研究并报学校同意,给予该生留党察看、留校察看的处分。该生的其他问题,待进一步调查核实后依纪依规严肃处理。我们将以此为戒,深刻反思,全面加强学生教育和管理,将立德树人和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到位。

  “双面人”是指具有两面性、两副面孔或两种截然相反形象的人,也可具体指现实中一种形象,网络中另外一种形象的人。“双面人”是个普遍存在,可以是网络和现实中的各个角落,官场里,生意场上,谈判桌边,职场,社交,甚至是文字或演讲中。词语本身没有褒贬好之分,这几年演变为偏中性词或贬义词。辽宁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田佳良因网络不当言论受到厦门大学党纪处分,对于田佳良而言,其影响的深远恐怕不止党纪而已。田佳良就是地道的典型的贬义下“两面人”,她倒霉就倒霉在没有认清网络的虚拟和现实的一旦建立了某种联系,自己就不再是个可以遁形的虚拟人物,甚至变成了透明的。

  田佳良因不当言论受处分是主流道德意识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发挥效能的体现,对于事件本身,我这里不想做过多评论,只能说罪有应得。而这次事件背后呈现的网络对舆论场的改变和影响,才是大家需要再度审视的重点。

  审视传播途径及形式新阶段,人们在网络方面需强化三个认识

  网络言论自由,是道德和法治下的自由。互联网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每个人都是网络上的一个节点,或千丝万缕,或微弱无光。具体到实际互联网应用政策,与过去的非实名制相比,实名制受到了更大的管制,行政治理的渗入比以往增强了,网络上自由已经不再是那种野蛮的暴力自由,而是受法律和道德约束的自由。

  互联网在传播形式及规律上呈现的新态势,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又是作恶者,同时也是受害者。人们现在的生活与互联网的紧密联系,使得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增加,人与网络的信息交互就增加了,这种交互是带有道德情感的,伴随着媒体交互性的增加,对获取的信息做出评价是重要阶段之一。舆论的导向极易受到暴力传播的影响,使得事件本身被扩大化。网络信息的暴力传播对于迅速解决热点争端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

  网络传播特权的存在使得舆论呈现多个中心化节点。与以往的传统媒体传播途径及形式所建立的单个中心化的节点权威不同,多节点导致的中心化是建立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前提之上的。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诡异,是先有的互联网,而后互联网传播表现出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属性,被认定为去中心化。它是建立在互联网对于数据处理不够深度、缺乏对网络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学习的基础上的,而伴随着人们对数据处理的深入及团队化,必然会形成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中心化形式,这也是导致互联网信息特权的主要因素之一,互联网传播不可能是完全的朝着扁平化方向发展,最终变现为多个具有中心化的节点,而这样的多个节点也是决定舆论导向的关键。

  如何界定网络上的虚拟和现实存在的界限,取决于信息传播半径

  田佳良在互联网上带有侮辱性的不当发言在现实生活上很容易找到类似的例证,对于任何一个经常出没于城中村租赁区、菜市场的普通群众而言,都能或多或少的听到个别人对集体、对社会的抱怨、泄愤,是不是应该把这类言论也定义为侮辱性的言论?这是个问题,牵扯法律和道德的问题。

  人们过去习惯了互联网上的虚拟,对于我国实行互联网实名制,有不少人是反对的。最大的理由就是互联网实名制后难以保证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以一种代入感假想信息传播者受到迫害,实际上是源自于对自己的恐惧,怕自己成为受迫害者。实名制后,理论上而言,互联网再无虚拟,每个网民都只是网络上的一个符号,无论你是“洁洁良”也好,还是“洁洁不良”也好,依照这个理论,它所代表的就是你自己,它的每一种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的展现都是你自己的一种表达。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再有界限,互联网的虚拟成了现实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

  但互联网对人们的黏性恰恰是因为它的虚拟特性,虚拟可以很好的处理现实存在中的隐私问题,人们在游戏、社交中呈现的角色,都将角色本身具有的隐私特征隐藏了、虚拟化了。从这个角度上,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存在是应有着明确的界限的。类似田佳良这样的“双面人”,她并没有以厦门大学在读研究生田佳良的真实身份发表不当言论,这个界限还存在吗?我认为,界限的存在与否一定意义上是和言论传播范围及是否有害具有相关性。比如,你骂你对象混蛋以泄愤,房间里只有你自己,这种侮辱的传播半径是零,如果你登报骂他是混蛋,这个传播半径就大了。

  网络言论风险对于每个网民的机会平等,或在进行,或在途中

  田佳良因为自己的言论受到惩罚,因为她触碰到了道德的底线,并且因为她所享受的资源和地位恰恰又证明了筛选她的机制出了纰漏,或者更严重的讲,是这个机制出了问题,人们不仅要问,是什么样的机制把田佳良这类“双面人”选拔到了“优秀”的角色?对于那些被这个筛选机制淘汰掉的人,他们是不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人们对于舆论的代入感恰恰是影响舆论导向的关键。

  比田佳良发表侮辱言论以致于受到处分这件事更为严重的事,是每个人对于网络言论的不够重视。网络会记忆每个人的成长,也可能会篡改每个人的历史,网络的虚拟和现实存在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如何正确的对待网络中形成的节点特权传播,又如何为形成正能量的节点特权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想,这应该才是对每个网络言论的参与者最大的考验。

  一念天使,一念恶魔。对于田佳良而言,她最大的错误就是缺乏正确的价值观,而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的教育筛选出这样的“优秀者”,起码说明我们的教育选拔过程中还存在问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对于普通人而言,用好网络这个工具,是需要大智慧的,更为重要的是网络的记忆对于每个人的言论约束需要从新定义。网络言论,不无端渲染以致助纣为虐,也不缄口不言以致正义沦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