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不锈钢的等级和主要用途(不锈钢的等级划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双相钢有哪些材质和用途呢图片 常用不锈钢的等级和主要用途(不锈钢的等级划分)

常用不锈钢的等级和主要用途(不锈钢的等级划分)

2024-06-17 20: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常用不锈钢的等级和主要用途,以及不锈钢的等级划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不锈钢有哪些种类,分别什么用途?

不锈钢的种类:

不锈钢可以按用途、化学成分及金相组织来大体分类。

以奥氏体系类的钢由18%铬-8%镍为基本组成,各元素的加入量变化的不同,而开发各种用途的钢种。

1. 以化学成分分类:

①. CR系列:铁素体系列、马氏体系列

②. CR-NI系列:奥氏体系列,异常系列,析出硬化系列。

2. 以金相组织的分类:

①. 奥氏体不锈钢

②. 铁素体不锈钢

③. 马氏体不锈钢

④. 双相不锈钢

⑤. 沉淀硬化不锈钢

3.不锈钢的表面类别

现在不锈钢的发展,已使不锈钢的耐蚀性、外观、加工性、强度等特性远远超过其它材料,而且,不锈钢的许多表面处理法,可以取得丰富多彩的颜色及形状,这为不锈钢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不锈钢制造过程中的表面处理法以及机械研磨表面处理法

表面 特征 制造法概要 用途

NO.1 银白色,无光泽 热轧到规定厚度,再经退火和除鳞的一种粗糙、无光表面 不需要有表面光泽的用途

NO.2D 银白色 冷轧后进行热处理和酸洗,有时在毛面辊进行最终的一道轻轧的一种无光表面加工 2D产品用于对表面要求不严的用途,一般用材,深冲用材

NO.2B 光泽强于NO.2D NO.2D处理后,经过抛光辊进行最终一道轻度冷轧,以取得适当光泽。这是最常用的表面加工,该加工也可作为抛光的第一步。 一般用材

BA 光亮如镜 无标准,但通常是光亮退火的表面加工,表面反射性很高。 建筑材料,厨房用具

NO.3 粗研磨 将NO.2D和NO.2B材,用100~200#(单位)的砥粒研磨带,进行研磨 建筑材料,厨房用具

NO.4 中间研磨 将NO.2D和NO.2B材,用150~180#砥粒研磨带进行研磨而获得的抛光表面,这是通用的,有镜面反射的带有可见‘晶粒’的光亮表面 同上

NO.240 细研磨 将NO.2D和NO.2B材,用240#砥粒研磨带进行研削 厨房用具

NO.320 极细研磨 将NO.2D和NO.2B材,用320#砥粒研磨带进行研削 同上

NO.400 光泽接近于BA 将NO.2B材,用400#抛光轮进行研削 一般用材,建筑用材,厨房用具

HL 发纹研磨 适当粒子大小的研磨材料进行发纹研削(150~240#)其砥粒很多 楼房,建筑用材

NO.7 接近于镜面研磨 用600#回转抛光轮进行研磨 美术用,装饰用

NO.8 镜面研磨 镜子用抛光轮进行研磨 反光镜,装饰用

4.不锈钢的缺陷类别

分类 个数 典型缺陷 共同缺陷

原料缺陷 28 金属球痕,大理石纹,纵向发裂 划伤,异物压入,污染,折痕,卷取不良

冷轧缺陷 30 辊印,辊表面粗糙,辊振动痕,鱼尾纹,微细皱纹,浪型缺陷,垫纸压入

退火酸洗 32 过酸洗,退火酸洗,欠酸洗,欠退火,点蚀,锈,刷辊痕,橡胶残留,白斑,酸洗液残留,炉内停止

精整缺陷 30 脱脂不良,研磨不匀,条纹,毛边

不锈钢按用途分为哪几类?

不锈钢材质有以下几种:

型号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

型号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

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型号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型号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型号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型号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号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型号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型号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

系列-沉淀硬化不锈钢。

型号

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Cr,4%Ni。,铬18-20。

不锈钢等级分类及材质是什么?

不锈钢等级分类及材质是:

200系列:铬-锰-镍。

201、202等:以锰代镍,耐腐蚀性比较差,国内广泛用作300系列的廉价替代品。

300系列: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产品有耐蚀容器、餐具、家俱、医疗器材等。标准成分是18 %铬加8 %镍。为无磁性、无法借由热处理方法来改变其金相组织结构的不锈钢。

304 L:与304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蚀、易热处理,但机械性较差适用焊接及不易热处理之产品。

304 N:与304相同特性,是一种含氮的不锈钢,加氮是为了提高钢的强度。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耐温高达980℃。

309 S:具多量铬、镍,故耐热、抗氧化性佳,产品如:热交换器、锅炉零组件、喷射引擎。

310:高温耐氧化性能优秀,最高使用温度1200℃。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钟表饰品、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

316 L:低碳,更耐蚀、易热处理,产品如:化学加工设备、核能发电机、冷冻剂储槽。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铌,适于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学设备。

400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无锰,一定程度上可替代304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

500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不锈钢有哪些种类,分别什么用途

①2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特点:含Ni量低,比较容易生锈.除锈:用光亮膏、水性光亮膏、光洁水,防锈:护膜液、水性护膜液。

用途:做不锈钢钢带,用于装饰材料、不锈钢门窗、不锈钢楼梯扶手、防盗网等。

②300系列:奥氏体不锈钢.特点:含Ni量高,耐腐蚀性好。用途:用于工业、化工设备、印染设备等。

③400系列:马奥氏体、铁素体不锈钢.特点:不含Ni,但是容易生锈。防锈,用于餐具、刀具、刃具的比较多。

扩展资料:

物理性能:

与碳钢比较

1、密度

碳钢的密度略高于铁素体和马氏体型不锈钢,而略低于奥氏体型不锈钢;

2、电阻率

电阻率按碳钢、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奥氏体型不锈钢排序递增;

3、线膨胀系数大小的排序也类似,奥氏体型不锈钢最高而碳钢最小;

4、碳钢、铁素体型和马氏体型不锈钢有磁性,奥氏体型不锈钢无磁性,但其冷加工硬化生成马氏体相变时将会产生磁性,可用热处理方法来消除这种马氏体组织而恢复其无磁性。

参考资料:不锈钢(金属材料)_百度百科

不锈钢有哪些型号?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及各自用途呢?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可作为超高强度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应用。

按成分可分为Cr系(400系列)、Cr-Ni系(300系列)、Cr-Mn-Ni(200系列)及析出硬化系(600系列)。

200

系列—铬-镍-锰

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304—

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316—继304之後,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制药行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1]

不锈钢水桶型号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

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後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

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

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不锈钢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Cr,4%Ni。

不锈钢种类及用途的基本知识是什么?

不锈钢(StainlessSteel)指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和酸、碱、盐等化学浸蚀性介质腐蚀的钢,又称不锈耐酸钢。实际应用中,常将耐弱腐蚀介质腐蚀的钢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的钢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前者不一定耐化学介质腐蚀,而后者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不锈钢的耐蚀性取决于钢中所含的合金元素。

不锈钢种类:

不锈钢常按组织状态分为:马氏体钢、铁素体钢、奥氏体钢等。另外,可按成分分为铬不锈钢、铬镍不锈钢和铬锰氮不锈钢等。

1、铁素体不锈钢:含铬12%~30%。其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随含铬量的增加而提高,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性能优于其他种类不锈钢。

属于这一类的有Crl7、Cr17Mo2Ti、Cr25,Cr25Mo3Ti、Cr28等。铁素体不锈钢因为含铬量高,耐腐蚀性能与抗氧化性能均比较好,但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较差,多用于受力不大的耐酸结构及作抗氧化钢使用。这类钢能抵抗大气、硝酸及盐水溶液的腐蚀,并具有高温抗氧化性能好、热膨胀系数小等特点,用于硝酸及食品工厂设备,也可制作在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如燃气轮机零件等。

2、奥氏体不锈钢:含铬大于18%,还含有8%左右的镍及少量钼、钛、氮等元素。综合性能好,可耐多种介质腐蚀。奥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8Ni9、0Cr19Ni9等。0Cr19Ni9钢的wC3、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优点,并具有超塑性。

奥氏体和铁素体组织各约占一半的不锈钢。在含C较低的情况下,Cr含量在18%~28%,Ni含量在3%~10%。有些钢还含有Mo、Cu、Si、Nb、Ti,N等合金元素。该类钢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不锈钢的特点,与铁素体相比,塑性、韧性更高,无室温脆性,耐晶间腐蚀性能和焊接性能均显著提高,同时还保持有铁素体不锈钢的475℃脆性以及导热系数高,具有超塑性等特点。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强度高且耐晶间腐蚀和耐氯化物应力腐蚀有明显提高。双相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孔蚀性能,也是一种节镍不锈钢。

4、马氏体不锈钢:强度高,但塑性和可焊性较差。

马氏体不锈钢的常用牌号有1Cr13、3Cr13等,因含碳较高,故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耐蚀性稍差,用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耐蚀性能要求一般的一些零件上,如弹簧、汽轮机叶片、水压机阀等。这类钢是在淬火、回火处理后使用的。

不锈钢理算计算公式

棒料重量=3.14(直径/2)^20.00000609KG(单位毫米)

六角棒料重量=截面积X长度0.00000609KG(单位毫米)

块料重量=长X宽X高0.00000609KG(单位毫米)

不锈钢常见种类:

1、奥氏体

301、302、303、303se、304、304L、304N1、304N2、304LN、305、309S、310S、316、316L、316N、316J1、316J1L、317、317L、317J1、321、347、XM7、XM15J1、329J1

2、铁素体

405、430、430F、434、447J1、403

3、马氏体

410、410L、405、416、410J1、420J1、420J2、420F、431、440A、440B、440C、440F、630、631、632

还有一种不锈钢,201、202、203、204,含铬低,含锰高,(铬高能增加耐腐蚀性,锰高可以使材料无磁)此种不锈钢抗腐蚀性差,一般用于干燥的环境装饰用。

不锈钢作用:

不锈钢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磨损。不锈钢还是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它能使结构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设计的完整性。含铬不锈钢还集机械强度和高延伸性于一身,易于部件的加工制造,可满足建筑师和结构设计人员的需要。

不锈钢典型用途:

大多数的使用要求是长期保持建筑物的原有外貌。在确定要选用的不锈钢类型时,主要考虑的是所要求的审美标准、所在地大气的腐蚀性以及要采用的清理制度。

然而,其它应用越来越多的只是寻求结构的完整性或不透水性。例如,工业建筑的屋顶和侧墙。在这些应用中,物主的建造成本可能比审美更为重要,表面不很干净也可以。

在干燥的室内环境中使用304不锈钢效果相当好。但是,在乡村和城市要想在户外保持其外观,就需经常进行清洗。在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和沿海地区,表面会非常脏,甚至产生锈蚀。但要获得户外环境中的审美效果,就需采用含镍不锈钢。所以,304不锈钢广泛用于幕墙、侧墙、屋顶及其它建筑用途,但在侵蚀性严重的工业或海洋大气中,最好采用316不锈钢。

不锈钢拉门:

人们已充分认识到了在结构应用中使用不锈钢的优越性。有几种设计准则中包括了304和316不锈钢。因为"双相"不锈钢2205已把良好的耐大气腐蚀性能和高抗拉强度及弹限强度融为一体,所以,欧洲准则中也包括了这种钢。

产品形状:

实际上,不锈钢是以全标准的金属形状和尺寸生产制造的,而且还有许多特殊形状。最常用的产品是用薄板和带钢制成的,也用中厚板生产特殊产品,例如,生产热轧结构型钢和挤压结构型钢。而且还有圆型、椭圆型、方型、矩型和六角型焊管或无缝钢管及其它形式的产品,包括型材、棒材、线材和铸件。

不锈钢表面状态:

正如后面将谈到的,为了满足建筑师们美学的要求,已开发出了多种不同的商用表面加工。例如,表面可以是高反射的或者无光泽的;可以是光面的、抛光的或压花的;可以是着色的、彩色的、电镀或者在不锈钢表面蚀刻有图案,也可进行拉丝等,以满足设计人员对外观的各种要求。

保持表面状态是容易的。只需偶尔进行冲洗就能去除灰尘。由于耐腐蚀性良好,也可以容易地去除表面的涂写污染或类似的其它表面污染。

工程上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防止晶间腐蚀:

(1)降低钢中的碳量,使钢中合碳量低于平衡状态下在奥氏体内的饱和溶解度,即从根本上解决了铬的碳化物(Cr23C6)在晶界上析出的问题。通常钢中合碳量降至0.03%以下即可满足抗晶间腐蚀性能的要求。

(2)加入Ti、Nb等能形成稳定碳化物(TiC或NbC)的元素,避免在晶界上析出Cr23C6,即可防上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

(3)通过调整钢中奥氏体形成元素与铁素体形成元素的比例,使其具有奥氏体+铁索体双相组织,其中铁素体占5%一12%。这种双相组织不易产生晶间腐蚀。

(4)采用适当热处理工艺,可以防止晶间腐蚀,获得最佳的耐蚀性。

奥氏体不锈钢的应力腐蚀

应力(主要是拉应力)与腐蚀的综合作用所引起的开裂称为应力腐蚀开裂,简称SCC(StressCrackCorrosion)。奥氏体不锈钢容易在含氯离子的腐蚀介质中产生应力腐蚀。当含Ni量达到8%一10%时,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倾向性最大,继续增加含Ni量至45~50%应力腐蚀倾向逐渐减小,直至消失。

防止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的最主要途径是加入Si2~4%并从冶炼上将N含量控制在0.04%以下。此外还应尽量减少P、Sb、Bi、As等杂质的含量。另外可选用A-F双相钢,它在Cl-和OH-介质中对应力腐蚀不敏感。当初始的微细裂纹遇到铁素体相后不再继续扩展,铁素体含量应在6%左右。

奥氏作不锈钢的形变强化

单相的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冷变形性能,可以冷拔成很细的钢丝,冷轧成很薄的钢带或钢管。经过大量变形后,钢的强度大力提高,尤其是在零下温区轧制时,效果更为显著。抗拉强度可达2000MPa以上。这是因为除了冷作硬化效果外,还叠加了形变诱发M转变。

奥氏作不锈钢经形变强化后可用来制造不锈弹簧、钟表发条、航空结构中的钢丝绳等。形变后若需焊接,则只能采用点焊工艺、形变使应力腐蚀倾向性增加。并因部分-M转变而产生铁磁性,在使用时(如仪表零件中)应予以考虑。

再结晶温度随形变量而改变,当形变量为60%时,其再结晶温度降为650℃冷变形奥氏体不锈钢再结晶退火温度为850~1050℃,850℃则需保温3h,1050℃时透烧即可,然后水冷。

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

奥氏体不锈钢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固溶处理、稳定化处理和去应力处理等。

(1)固溶处理。将钢加热到1050~1150℃后水淬,主要目的是使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并将此状态保留到室温,这样钢的耐蚀性会有很大改善。如上所述,为了防止晶问腐蚀,通常采用固溶化处理,使Cr23C6溶于奥氏体中,然后快速冷却。对于薄壁件可采用空冷,一般情况采用水冷。

(2)稳定化处理。一般是在固溶处理后进行,常用于含Ti、Nb的18-8钢,固处理后,将钢加热到850~880℃保温后空冷,此时Cr的碳化物完全溶解,脱而钛的碳化物不完全溶解,且在冷却过程中充分析出,使碳不可能再形成铬的碳化物,因而有效地消除了晶间腐蚀。

(3)去应力处理。去应力处理是消除钢在冷加工或焊接后的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加热到300~350℃回火。对于不含稳定化元素Ti、Nb的钢,加热温度不超过450℃,以免析出铬的碳化物而引起晶间腐蚀。对于超低碳和含Ti、Nb不锈钢的冷加工件和焊接件,需在500~950℃,加热,然后缓冷,消除应力(消除焊接应力取上限温度),可以减轻晶间腐蚀倾向并提高钢的应力腐蚀抗力。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

在奥氏不锈钢的基础上,适当增加Cr含量并减少Ni含量,并与回溶化处理相配合,可获得具有奥氏体和铁素体的双相组织(含40~60%-铁素体)的不锈钢,典型钢号有0Cr21Ni5Ti、1Cr21Ni5Ti、OCr21Ni6Mo2Ti等。双相不锈钢有较好的焊接性,焊后不需热处理,而且其晶间腐蚀、应力腐蚀倾向性也较小。但由于含Cr量高,易形成相,使用时应加以注意。

铁素体型不锈钢

它的内部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其铬的质量分数在11.5%~32.0%范围内。随着铬含量的提高,其耐酸性能也提高,加入钼(Mo)后,则可提高耐酸腐蚀性和抗应力腐蚀的能力。这类不锈钢的国家标准牌号有00Cr12、1Cr17、00Cr17Mo、00Cr30Mo2等。

马氏体型不锈钢

它的显微组织为马氏体。这类钢中铬的质量分数为11.5%~18.0%,但碳的质量分数最高可达0.6%。碳含量的增高,提高了钢的强度和硬度。在这类钢中加入的少量镍可以促使生成马氏体,同时又能提高其耐蚀性。这类钢的焊接性较差。列入国家标准牌号的钢板有1Cr13、2Cr13、3Cr13、1Cr17Ni2等。

奥氏体型不锈钢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它是在高铬不锈钢中添加适当的镍(镍的质量分数为8%~25%)而形成的,具在奥氏体组织的不锈钢。奥氏体型不锈钢以Cr18Ni19铁基合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随着不同的用途,发展成图1-2所示的铬镍奥氏体不锈钢系列。

奥氏体型不锈钢一般属于耐蚀钢,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钢,其中以18-8型不锈钢最有代表性,它是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冲压和焊接。在氧化性环境中具有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耐热性能。但对溶液中含有氯离子(CL-)的介质特别敏感,易于发生应力腐蚀。18-8型不锈钢按其化学成分中碳含量的不同又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含碳量(Wc≤0.15%)低碳级(Wc≤0.08%)和超低碳级(Wc≤0.03%)。例如我国国家标准中的1Cr18Ni9Ti、0Cr18Ni9、00Cr17Ni14M02三种钢板分属上面三个等级。世界许多国家都感到镍储量的紧缺。为了节省镍,早在四、五十年代世界上就开始用锰和氮取代18-8型不锈钢中的部分镍。研制并列入国家标准的钢板牌号有1Cr17Mn6Ni5N和0Cr19Ni9N等。

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

其显微组织为奥氏体加铁素体。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小于10%的不锈钢,是在奥氏体钢基础上发展的钢种。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三类:沉淀硬化半奥氏体型、沉淀硬化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奥氏体型不锈钢。列入我国国家标准钢板牌号的有0Cr17Ni7A、0Cr17Ni4Cu4Nb和0Cr15Ni7M02Al三种,是属于沉淀硬化半奥氏体型不锈钢。该钢的组织特点是在固溶或退火状态时具有奥氏体加体积分数为5%~20%的铁素体组织。这种钢经过系列的热处理或机械变形处理后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再通过时效析出硬化达到所需要的高强度。这种钢有很好的成形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可作为超高强度的材料在核工业、航空和航天工业中,得到应用。

不锈钢未来展望:

由于不锈钢已具备建筑材料所要求的许多理想性能,它在金属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而其发展仍在继续。为使不锈钢在传统的应用中性能更好,一直在改进现有的类型,而且,为了满足高级建筑应用的严格要求,正在开发新的不锈钢。由于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质量不断改进,不锈钢已成为建筑师们选择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材料之一。不锈钢集性能、外观和使用特性于一身,所以不锈钢仍将是世界上最佳的建筑材料之一。

关于常用不锈钢的等级和主要用途和不锈钢的等级划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