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一期部分开放 参与者和参观者都有话要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参观青果巷后的观后感作文 青果巷一期部分开放 参与者和参观者都有话要说

青果巷一期部分开放 参与者和参观者都有话要说

2024-07-16 09: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房子年代久了,墙体都松动了,没有办法简单加固,需要拍好照,把砖一块块起下来,按顺序排好,再照原样重新砌起来。屋面也是,做好防水,再复原。”赵正才说,再比如民宅,由于当初并不是统一规划建造,建的年代不同,每一间的结构都不一样,修缮过程中,都要因地制宜,不能碰坏、不能靠塔吊,每一项工序都靠人工完成,全是细功夫。

“能参与这项保护修缮工程,很荣幸,也很有成就感。”顾荣根和赵正才不约而同表示,今后有机会,一定以游客身份故地重游。 周茜 叶班

参观者说——

有赞叹,也有建议

市民昨天在青果巷观看明清时期的路基遗迹坑。 陈暐 摄

昨天上午,尽管雨丝绵密,但人们探访青果巷的热情不减半分。巷子中密密地撑起了一把把伞,勾勒出一片雨巷风景。

“看得出花了很多功夫,经过修缮,江南水乡的味道出来了。”来自银河湾花园的朱扣娣阿姨组织了天福聚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一行11人,一早就乘坐公交车来到青果巷。其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他们这支队伍平均年龄72岁,最大的已经80岁,有部分还是原来青果巷的老居民,“回去后,还要组织其他志愿者一起,了解青果巷故事,传播青果巷文化”。

市一中地理老师孙旭一下课,伞都没来得及拿,就一头扎进巷子里“考察”。他告诉记者,周二下午高一年级有“背包族”校本课程,他打算把课堂“搬”到青果巷,因此急于询问各展馆开放与接待情况,看方案是否可行。“青果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课程可以采用多学科融合的模式,让同学们了解乡土人文的同时,促进相关学科学习。”他还考虑让学生们针对青果巷开展课题研究。

各网络平台上,为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点赞的网友也不少,其中一些还为青果巷变得更美、更好支招。网友“无所求”建议,请青果巷文化志愿者们把保护、修缮的种种情节、细节收集起来,写成一个个小故事向广大市民介绍,既是科普,又是励志。把与青果巷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的书籍,也可以在巷中展示出来,在读者中流动起来。

我市知名女检察官纪萍也发出在青果巷沿街店铺内摆放公益“有光流动书架”的倡议,“摆上从青果巷走出来的名士的书籍,摆放文学、科普、儿童读物等书刊,让这条小巷书香四溢。书籍来源可以是市民推荐捐赠,经相关部门审核后上架,调动广大市民读书爱书的热情。读者阅读后可以写出只言片语表达心得,夹在书中传给后来阅读者,对损坏的图书及时修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让图书得到充分利用,搭建市民阅读新载体”。 周茜 叶班

原住民说——

愿为青果巷继续贡献力量

一共还有35户居民将长期生活在青果巷。 陈暐 摄

“走出去了也还是要常回来看看。今后,如果街区要充实志愿者队伍,我们也愿意成为其中一员,继续为青果巷贡献一份力量。”聊起自己的青果情结,老青果巷人陈新语气中自有一份坚定。

陈新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上世纪50年代,他的父亲和叔父就把家安在了天井巷22号,也就是现在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前后有三进,还有两个小院子。”陈新自1956年出生起,就一直住在这里,“走廊、厅堂,还有巷子里,到处留下我们的记忆。”

2007年,从事社区工作的他从舣舟亭社区调到青果巷社区(当时叫古村社区)担任社区主任和党总支书记。适逢市委、政府决定启动对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缮,配合前期规划制定,他和同事们跑遍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这令他对青果巷的关注更进一步。

在一次座谈会上,他从社区工作者角度提出了对街区保护修缮的看法:“一是保护与民生并重,帮助改善街区配套设施;二是在还原青果巷形态的同时保留神态,也就是保留符合一定条件的原住民。”这两条建议均得到不同程度的采纳。

2012年,配合街区保护修缮,青果巷的原住民陆陆续续搬离。陈新一家也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住了50多年的老宅。11月11日,搬家的前3天,他特意为儿子和儿媳在青果巷举办了一场简单又不失庄重的婚礼,“有点仓促,却是我们对老巷生活的一份特殊纪念。”陈新说,之后没过多久,从小在青果巷长大的侄子也在这里完婚。

“新家安置在华海城市花园,一起的,还有300多户青果巷居民。”陈新说,邻里之间的情感一如往昔,但大家聊得最多的还是青果巷的事情,修缮的一举一动都牵动大家的心,“情结之深,挥之不去。” 周茜 叶班

巷内经营者说——

守护底蕴,传承文化

昨天,青果巷的商铺迎来不少顾客。 陈暐 摄

青果书院是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引入的商户之一,“看门人”张晶也是常州人,从小就听着青果巷的故事,穿行嬉戏于雪洞巷、天井巷之间。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重新回归,我躬逢其盛,心情无比激动。相信在街区整体建成后,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一定会成为一个集文化遗产保护、经营创新于一体的城市人文会客厅,形成文化、旅游、商业相结合的新业态,实现文化繁荣、产业发展、百姓受惠。”张晶说。

她还表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的精神源头。驻扎在青果巷,青果书院将把常州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致力于经典文化的传承、家教家训家风的传播、非遗文化的弘扬,以及各种文化体验的开展等。“未来我们会举办一系列高规格文化论坛、读书讲座和父母课堂,争取为青果巷的宣传和繁荣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我们也一定记录好常州的文化、常州的发展,守护好常州的文化底蕴,让青果巷的文化一代代传承。” 周茜 叶班

来源:常州日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