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西天路上狮驼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去狮驼岭那条路比较快 【转】西天路上狮驼国

【转】西天路上狮驼国

2024-04-21 16: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声明:笔者的专业为法学(中国法制史),未受过正式历史、语言、宗教民族学训练,因个人爱好,自学中国边疆史和中亚民族宗教史。本文系个人读书笔记,纯粹私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方面的立场,文中观点、材料、论证均不保证正确。

文中地图的底图来自http://www.topomapper.com/网站,制图方法和部分观点感谢温骏轩网友启发,实地考察资料感谢到北京一位陈姓朋友的帮助,(未经授权不敢署全名),其他文责由本人自负。本文涉及某些敏感话题,不保证最终能贴出全文,挖坑不填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网络行为,俗称太监,有言在先,免被其责。

目录:

引子

一、唐僧路

二、碎叶城

三、狼山风

四、瀚海浪

五、都赖水

……

引子

《西游记》是我国的古典名著,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唐僧去西天,一路上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最终抵达灵山,取得佛祖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中唯一一部喜剧兼励志剧,比起另外“三大”的正剧或悲剧,《西游记》的故事诙谐幽默,文字轻松俏皮,内容老少皆宜,从三尺童子到八十老翁,无不喜闻乐见。

《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前12回是取经四众主要是孙悟空和唐僧的个人小传,后88回是正文部分,包括30个左右的降魔故事,号称“九九八十一难”,每个故事都是以取经小分队四人为一方,一个妖怪或若干妖怪组合为另一方,互相斗法,最终小分队获胜为止。《西游记》的主要文学成就之一,就是塑造了近百个风格各异的妖怪,他们或者高端大气上档次、或者低调深沉有内涵、或者土憋矫情无下限、或者低端粗俗甩节操,个性鲜明,绝无重复。看妖怪们和孙悟空、猪八戒斗智斗勇不亦乐乎,是阅读《西游记》最主要的乐趣。今天本宅的过度解读,就从西天路上这些妖怪们开始。

第一个问题:西天路上的妖怪,哪一个最厉害?

(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思考过这个问题)。

考虑到《西游记》里的妖怪们属于东方文化圈,没有举办“妖怪比武大会”、“妖怪奥林匹克大赛”的传统,妖怪之间没法直接比较。好在《西游记》的结构像条项链:“西天取经”是一条红绳,各种“斗法故事”则是粒粒珍珠。既然每个妖怪(或组合)都曾经和四众斗法,并最终被孙悟空降伏,如果以孙悟空降魔的难易程度做标尺,就可以测量出每个妖怪的厉害程度,也就可以给妖怪们排个大概座次。显然,有些妖怪法力强大,需要孙悟空请观音佛祖才能搞定,相比之下,被孙悟空一眼识破然后一棒子打死的白骨精,名气虽大,其实只是个战五渣。

为了节省篇幅,30个(组)妖怪的具体排名另文详考,这里只给出前五名答案:

并列第五名:朱紫国麒麟山獬豸洞抢王后的赛太岁、钻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熊孩子红孩儿、车迟国元会县陈家庄附近通天河中吃童男童女的灵感大王,他们都是孙悟空请观音菩萨降伏的。红孩儿是书中唯一一个魔二代、牛魔王和铁扇公主之子,赛太岁和灵感大王分别是观音的坐骑和宠物金鱼,法力之强,都让孙悟空无计可施,只好求观音出面。三怪战斗力各有特色,排名不分先后。(观音还降伏过黑风山的黑熊怪,不过该怪实力明显偏弱,貌似观音当时想招个不发工资的服务员)。

第四名:火焰山的牛魔王和罗刹女夫妇。牛魔王是妖怪中的实力派,不凭宝物,不靠关系,和孙悟空一对一单挑,分毫不落下风,还有持有宝贝芭蕉扇的铁扇公主助阵。最后佛祖让观音组织起佛教阵营的“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峨眉山清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昆仑山金霞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金头揭谛,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外加天庭阵营的“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六丁六甲、巨灵神将”乃至土地、阴兵,布下四面八方天罗地网,才将其降伏,故而压过观音自己降伏的几位妖怪,排名第四。

第三名:小西天“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原来是弥勒佛的黄眉童子,他虚设雷音寺、冒充佛祖,靠一个金钹困住孙悟空,一个人种袋装遍了孙悟空请来的各路杂七杂八的天仙地仙,最后靠弥勒佛现身才被降伏。弥勒佛是佛教中的“未来佛”,和“现在佛”释迦摩尼平级,他也是书中除如来之外唯一一个现身降魔的佛爷,因此排名第三。

第二名:无身份证明、无固定住所、无合法收入来源的“假悟空”六耳猕猴。在佛教概念中,六耳猕猴其实是孙悟空的“心魔”,没有具体的物质原型,是个纯精神属性的妖怪。心魔是最难识破的,六耳猕猴和孙悟空在唐僧、观音、天庭、地府接连斗法,不分胜负,最后到释迦摩尼的本寺——雷音寺中,被佛祖亲自识破而罢,因此排名第二。

第一名呢?

《西游记》中,如来佛亲自出面降妖一共两次。六耳猕猴是在灵山大雷音寺内被降伏的,还有一个妖怪(组合),能让佛祖离开灵山本寺,“佛驾亲征”,佛祖甚至还邀请了两位帮手: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助拳。这就是西天路上排名第一的妖怪(组合):狮驼国三怪:狮王-象王-大鹏王。

狮驼国三怪是《西游记》全书中最豪华的妖精组合:老怪是狮子王,张口吞下十万天兵,二怪是大象王,长鼻子能卷人魂飞魄散,此二怪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手下有四万七八个小妖怪,光看门的就有一万名,各个有名有姓,挂牌值班,这是西游记全书中最庞大的小妖军团。三怪大鹏王更加强悍,他是《西游记》全书中唯一一个不住山洞住城市的妖怪,“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三怪“五百年前吃了狮驼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果别的妖怪都是目无大志、仗着山高路远抢些财物的土匪,大鹏王已经是公开打旗造反、宣布独立建国的武装政权了。

三位妖怪的来历也不同凡响:老怪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二怪是普贤菩萨的坐骑白象,三怪的出身更高,是佛教中的护法神鸟——金翅大鹏,按照亲属关系计算,竟然是如来佛祖的舅舅。故事中,如来佛最后虽然亲自出马降伏大鹏,也没真的动手,而是许给大鹏王“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对比之下,被悟空一棍子打死的六耳猕猴,简直是弱爆了。

作为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西游记》表面上虽然是写魔幻世界中的妖怪,其实还是在写社会的人间百态,很容易从《西游记》中看出作者对各种社会不良现象的讽刺,妖怪都是有现实生活的原型的,比如红孩儿的原型是令人讨厌的熊孩子,金毛犼、黄眉童子之流的原型是领导的司机、秘书等跟班随从小人,靠芭蕉扇给火焰山熄火收费的牛魔王、铁扇公主的原型是吃拿卡要的有关部门,等等。那么——

第二个问题:狮驼国三怪的原型是什么?

有同学回答,是文殊的青狮、普贤的白象和大鹏鸟呗,前两个是高官的随从,大鹏鸟嘛,级别更高一点,估计是皇亲国戚。

呵呵,这位同学想的太简单了。

(这位同学表示哼哼,窗帘是蓝色的,宅老师就知道过度解读)。

倒不是过度解读,而是《西游记》中的狮驼国故事,本是全书中最诡异的一段书。细读起来,有很多逻辑上说不通的地方:

第一、明明是狮象鹏三怪,为什么叫做“狮驼国”而不叫做“狮象国”、“狮鹏国”?“驼”从何说起?

第二、狮驼国老怪、文殊的青毛狮子已经下凡过一次,37-39回中,乌鸡国真国王被一个钟南山的全真道士淹死,变身为假国王在位三年,就是青毛狮子干的好事。为什么狮驼国故事中又一次下凡,而且和孙悟空见面之后,对乌鸡国往事毫无印象?这里不是讨论文殊菩萨怎么养宠物这种虚无缥缈的问题,问题是,以《西游记》的文学水平,全书中妖怪无一重复,青毛狮子是唯一重复两次的妖怪,而且前后并不衔接。为什么?

第三、最奇怪的是,全书最后一回中,唐僧将一路的通关文牒交还唐太宗,“牒文上有宝象国印,乌鸡国印,车迟国印,西梁女国印,祭赛国印,朱紫国印,狮驼国印,比丘国印,灭法国印;又有凤仙郡印,玉华州印,金平府印。”可是如前所述,狮驼国中的人类早就被大鹏王吃光了,大鹏王被收服之后,狮驼城中则是:“那城里一个小妖儿也没有了,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他见佛祖收了妖王,各自逃生而去”。可是这个魔鬼空城狮驼国中,居然有人给唐僧盖印!到底是谁的幽灵呢?

种种迹象表明,“狮驼国故事”其实是被吸收进《西游记》的另一个故事,大部分内容经过改编,和全书的其他章节大体衔接,但也有个别没有处理好的蛛丝马迹。或者说,“狮驼国故事”其实另有出处,所谓的狮王、驼王(注意不是象王)、大鹏王,历史上都实有其人。本文想给各位八卦的,就是历史上真实的“狮驼国”。

(本文是作者本人的内亚历史地理手记,小说《西游记》只是引子,和正文关系不是很大,各位文学爱好者请到此止步)。

一、唐僧路

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来源于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的历史事件。唐玄奘法师俗家姓陈,讳祎,河南洛阳人,生于602年,自幼出家,精研佛法,为取得佛祖真传,于贞观元年627年自长安出发,孤身赴印度(天竺)求法,凡历时17年,行程五万里,于贞观十九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封赐,称“三藏法师”,定居长安慈恩寺,将从印度带回的佛经译出,凡经、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中国佛教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玄奘法师所传的宗派,即为中国佛教史上重要派别——法相宗。

玄奘同时又是个著名的旅行家,撰有《大唐西域记》12卷,记载其本人亲历的中亚、印度、斯里兰卡等138国情况,包含历史、地理、政治、宗教、风土人情等信息,是研究中亚各国和印度历史的珍贵材料,尤为史学界重视。《西游记》故事中“十万八千里取经路”,就是这条玄奘法师走的路,今据《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书,绘制唐僧西行路线如下图所示:

本文中有不少大型地图,专门注册了一个百度云。大图在这里:

唐僧627年自长安出发,先翻过六盘山,到达秦州(甘肃天水),然后沿河西走廊一路西北而行,至玉门关附近出当时的唐界。这段路大体上在现在的甘肃省境内,《西游记》里收三个徒弟都在这一路段:

收服孙悟空的地点:“此山唤做两界山,东半边属我大唐所管,西半边乃是鞑靼的地界。”按,唐太宗年间西疆无鞑靼,明代乃泛称甘肃之外的西北游牧民族地区为鞑靼。又,书中收服孙悟空后至“里社祠”,老者言此处属“西番哈咇国”境内,“哈咇国”即今新疆哈密,明代初年曾短时期设置卫所,后弃守回防至嘉峪关,并册封当地游牧部落首领治理,明人称之“哈咇国”,可见收服孙悟空的“两界山”在当在今甘肃敦煌、玉门关附近。

收服猪八戒的地点:“此处乃是乌斯藏国界之地,唤做高老庄”。“乌斯藏”是明代汉语,今译“卫藏”,“卫”即拉萨为中心的前藏,“藏”即日喀则为中心的后藏,“乌斯藏”在明代泛指藏族地区。敦煌以南阿尔金山山麓有草场,今为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唐代至明代为藏羌系部落游牧,这是玄奘取经路线中唯一的藏族地区,高老庄当位于此处。

收服沙僧的地点:“三众齐来看时,见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河西走廊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在酒泉和张掖之间,今名额济纳河,唐代称弱水,额济纳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向北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入居延海(内陆咸水湖)。这是玄奘西行遇到的第一条比较难渡的大河,即为流沙河的原型。

可见收三徒弟都在甘肃境内,只是次序有所颠倒。在《西游记》这种逐渐积累形成的文学中品中,为了照顾情节需要,原型在文本中发生次序颠倒的现象,是很常见的。关键是,甘肃省自汉代中期以来就是中原王朝的基本领土,这里的居民是最狭义上的“中国人”,也就是说,三个徒弟都是自己人。

此后唐僧出玉门关,进入今中国新疆境内,他的冒险旅程才真正开始。异域旅行中的各种艰难险阻,也就成了西游记故事中的各种妖精的原型。玉门关以远的路程,我们后面慢慢继续分析,回到本文的基本问题:西天路上的“狮驼国”,其原型是什么?

让我们更换一张地图:以今天的世界地图为底图绘制的唐僧西行路线,注意英文国名:

唐僧从中国西安出发,经玉门关进新疆,再从阿克苏的别迭里山口翻越天山出国境,途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达印度,除了中国和印度,途径的6个国家,国名中都有一个相同的词尾“斯坦”。

斯坦-stan,是波斯语“某某之国、某某之地”的意思。世界上共有8个名为“斯坦”的国家,其中有7个“真斯坦”: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阿富汗斯坦Afghānistān(中文省译为阿富汗)、巴基斯坦Pakistan,还有一个“假斯坦”: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主要人口为阿拉伯人,国名的拼写阿拉伯语: ‎,希伯来语:פלשתינה‎,拉丁化后为Palestine,系闪米特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菲利士人的国家”,准确的读音接近“巴勒斯丁”,和波斯语-stan无关,中文译法纯属误译。除了这些“国家级斯坦”之外,世界上还有三十几个二、三级行政区称“某斯坦”,皆分布在伊朗以东的中亚、南亚的地区,这些地区民族、语言、政体各异,共同之处,就是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7个“真斯坦国”中,唐僧途经其中的6个(除了土库曼斯坦),至少去过4个首都:比什凯克、塔什干、喀布尔、伊斯兰堡(未建城、附近地带),加上路程前半段的中国新疆地区,被某些民族分裂分子妄称为“东突厥斯坦”,我们甚至可以把唐僧途经的区域,称为“斯坦地带”。设想今天唐僧仍然西行,就出现了一副很奇特的场景:他从中华文化区出发,去印度文化区学习佛教,但却穿行在一片伊斯兰教文化区域。今天的唐僧,取回《可兰经》的可能性更大。

(注:“斯坦”实系原始印欧语共有词,与英语stand、state同源,原与伊斯兰教无关,如属于印欧语系的亚美尼亚语中,对“亚美尼亚”的自称“Հայաստանի”(亚美尼亚字母)、拉丁化后为“Hayastani”,音译可以做“海亚斯坦”,又如唐代的基督教碑文《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撰写者系基督教聂斯托利教派的波斯籍主教,碑文用汉语和叙利亚语双语拼写,其中叙利亚语就以“秦尼斯坦Tzmista”表示中国,等等。但伊斯兰教兴起后,“斯坦”确实和伊斯兰教产生了比较密切的联系,称某地为“某斯坦”,往往具有“伊斯兰化”的含义)。

很少有人注意到,“伊斯兰教的兴起”和“玄奘西行”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玄奘生于602年,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生于570年,只比玄奘大32岁,但穆罕默德早年艰辛,大器晚成,中年以后才开始自己的宗教事业。622年,52岁的穆罕默德从麦加迁往麦地那,是为伊斯兰历元年,是年玄奘20岁,恰好在洛阳佛寺受具足戒(相当于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7年后即627年玄奘出发取经,穆罕默德正在麦地那城附近作战;3年后即630年,默罕默德重返麦加,玄奘则刚刚到达印度,此时从长安经中亚到印度,基本上还是一片佛教的世界。再往西看,位于今天伊朗境内的萨珊波斯王朝信奉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为国教,再往西基本上是基督教各支派含犹太教的地盘,此时的伊斯兰教只是阿拉伯半岛上的一个小绿点。

但是此后历史发展,远远超出玄奘的预料,伊斯兰教作为中古时代扩张最迅速的宗教,只用了100年左右的时间,就到达了唐朝的西境,虽然唐朝也同时沿着唐僧路向“大唐西域”迅速发展。751年,唐朝军队和阿拉伯军队在中亚怛罗斯、也就是玄奘西行半途稍远的地方进行了一场战役,唐军战败,退出中亚,中原地区和印度的文化联系就此中断,玄奘之后再也无取经人,这也是玄奘之所以被广泛纪念的原因——他的西行不仅空前,而且绝后,对于汉地佛教来说,他取回的佛经就是最后的版本。

此后中原地区的佛教自行发展,逐渐脱离印度色彩,而掺入汉文化的特色,最后发展成为以禅宗为代表的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而印度佛教本身,则在失去了中亚、东亚的信徒之后,被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前后夹攻,日渐衰落。此时印度以东地区,只有中国西藏地区因为地理相连,还能接上佛祖的香火。八世纪初期,印度僧人莲华生入藏,把佛教的最后阶段教义——密宗带到西藏,并逐渐发展成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大乘佛教和更早传入南方斯里兰卡、东南亚等地的小乘佛教并称为佛教三大流派,就纯粹佛教教义而论,藏传佛教比汉传佛教还要更高级一些,藏传佛教最终在蒙古高原地区胜出,就是这个原因。

(《西游记》成书的年代的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范围示意图)

中亚伊斯兰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下文详解。在汉地的大乘佛教区域,从唐朝到明朝,玄奘法师西行的事迹,经信徒的口耳相传,逐渐由信史变成故事,并演绎出各种版本,最后在明代后期定稿成书。文学界公认,《西游记》并非《红楼梦》、《儒林外史》这类作家一人创作,而是由大量民间口头文学积累而成,这就是《西游记》“珍珠项链”故事结构的原因。在将近一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大乘佛教的各种历史记忆,也就零零散散的掺入《西游记》的文字中,像“中亚伊斯兰化”这样的大事,当然也不例外,具体的说,就在“西天路上狮驼国”的故事里。

《西游记》中的“狮驼国”的历史原型,叫做“喀喇汗王朝”。

(注:“喀喇汗王朝”是维吾尔族历史上的重要王朝,本文旨在整理喀喇汗王朝的历史,《西游记》故事只是个引子。本文称“狮驼国”为“喀喇汗王朝”的历史原型,并无丑化“喀喇汗王朝”为“妖怪国家”的意图。历史上,伊斯兰教的喀喇汗王朝和佛教的于阗王国曾进行过激烈的战争,因此站在佛教立场上的《西游记》中,对“狮驼国”/“喀喇汗王朝”持贬斥态度,并非本人观点。至于如何评价这段宗教战争史,正是本文下面要分析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