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去月球讲的啥 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2023-05-12 17: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去月球》游戏海报《寻找天堂》游戏海报《影子工厂》游戏海报

关于《去月球》三部曲的感想

几个月前接触到了《去月球》("To the Moon")这部作品,断断续续地玩了很长时间,前不久又玩了它的续作《寻找天堂》("Finding Paradise"),玩毕,还是很意难平的。可能我的泪点被《CLANNAD》拉高了吧,游玩这两部游戏的过程中虽然很有感触,但没有失声痛哭的情况。至于第三部《影子工厂》("Imposter Factory"),它在十月份才开始发售,前一阵子刚通关,在这里我只谈一谈感想,因为第三部创造了一个更为多元的世界观,而这点在前两部及其DLC中已经有所暗示。之所以不进行过多的解析,是担心融入过多的元素从而把事情过于复杂化,更何况这个故事并没有完结,至于下一部何时会发行,还不确定。

首先,西格蒙德(SIGMUND)是一个致力于为临终之人修改记忆的公司,一些处于弥留之际的人会寻求西格蒙德的帮助,以此来弥补漫长岁月中的遗憾,随后怀着幸福离世。这一切主要依赖于一部机器,在没有脑死亡的前提下,以记忆的形式,“机器会将各种可能性排列组合,然后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然而,“这不过是一场幻境,但是对他而言,那幻境也会真实得像现实生活的回忆”。除了机器,还需要专业人员进入客户的记忆,而且为了使排列组合的逻辑连贯,专业人员需要找到一个起点与关键变量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来施加引导,有必要的话,专业人员会回溯到能到达的最远的记忆。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作为主体客户的意志是最重要的,西格蒙德公司所做的只是引导。

《去月球》中的约翰,既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他结识了蕤芾(River)这位与他相濡以沫的伴侣,不幸的是,他在童年时期便失去了哥哥,随后在β—阻滞剂的影响下忘记了童年时期与蕤芾定下的“去月球”的约定。患有孤独症(美国医生Kanner描述这个类群的患者特征如下:严重缺乏与他人的情感接触;怪异的、重复性的仪式性行为;缄默或语言显著异常;高水平的视觉——空间技巧或机械记忆能力与在其他方面学习困难形成对比;聪明、机敏且具有吸引力的外貌表现。)的蕤芾,无法将话语准确地传达给约翰,只能通过折纸兔子、扔沙包等行为来唤起约翰的记忆,平日里,蕤芾也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同时也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这些都很好地体现出了蕤芾所患有的孤独症的特点,然而,这也注定了她无法及时唤起约翰的记忆的结局。生命垂危的约翰在病床上终于想起了当初的约定,于是寻求了西格蒙德公司的帮助,艾娃•罗莎琳博士(Dr.Eva Rosalene)与尼尔•沃茨博士(Dr.Neil Watts)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分歧,最终,罗莎琳博士决定删除有关蕤芾的记忆来帮助约翰完成“去月球”的愿望。但是,在修改的记忆中,努力学习、刻苦锻炼身体的约翰在进入NASA后还是遇到了蕤芾,并再一次与她相爱,最终牵着手飞向了月球。

在这个感人的故事中,我们见证了不朽的爱情所创造出的伟大奇迹。“去月球”这个愿望,可以说是作为客体依附于作为主体的蕤芾的,如果没有她,这个愿望也就不会存在,这也是为什么约翰所弹奏的钢琴曲"To the Moon"与"For River"惊人地一致,并且被修改过后本应毫无瓜葛的二人会再一次相爱的原因。For River, to the moon.

已是风中残烛的约翰,终于回想起了当初的约定。回忆裹挟着热风,从灰蓝色的海洋吹拂而来,那尘封已久的矿井深处,有什么在撞击着井壁,发出沉闷的回响,约翰猛地回想起来,手里的钥匙发出金色的闪光,记忆之门向他敞开了:那是一个深沉的夜晚,他与蕤芾坐在灯塔旁的草地上,黑蓝色的天空中有一只巨大的兔子,金黄色的月亮是它的肚子,而夜空组成它的其它部分。他们定下约定,希望在月亮上相会。

“你明年还回来吗?”

“会的。”

“老时间?老地点?”

“嗯。”

“如果你忘记了,或是走丢了呢?”

“那么我们总会在月亮上相遇的。”

这样一个誓言,这样一个童年许下的天真烂漫的愿望,却是被蕤芾一生铭记,终其所有也无法实现的渴望。

蕤芾纸折的小兔,约翰打地鼠得来的鸭嘴兽玩偶,以及新婚之夜二者彻夜曼舞的灯塔,都是他们爱情的见证。纸折的双色小兔与丑陋的鸭嘴兽,象征着他们的不完美,但正是这种因为不完美,他们才得以相互依存,相互进步,就像浮士德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才能在经历学习、爱情、政治等失败后,在五彩折光中体味人生,最终才得以收获最广义的报偿。灯塔则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如果有一天在人生道路上迷失了,他们会看到穿透迷雾的光束,最终汇聚到灯塔下,重新想起儿时的约定,不论以何种形式。

如果说第一部是不朽的爱情故事,第二部则是关于现实的思考。

可以用斯蒂芬•茨威格的话来总结:“人们实质上并不唯一地靠记忆生活下去,就像植物和任何一种生物都需要土地的营养和天空滤过的阳光,这样它们的颜色才不会变得苍白,它们的花萼才不会枯萎;如此一样,甚至是梦,尽管它表面看起来是非尘世的,得到感官的某些滋补,和一种温柔的和形象化的促进,否则它的血液会凝结成块,它们的光亮会变得暗淡。”

柯林(Colin)拥有一个完整的人生,不论是家庭还是事业,他都做得很出色,作为一名飞行员的自豪、恋爱的甜蜜、成为人父的激动、抚养新生命的骄傲,他都体会过。他之所以感到遗憾,是因为他无法放下对非(Faye)的执念。作为幻想出来的对象,非成为了他童年时期最重要的陪伴帮助他练习乐器,并使他实现了当飞行员的梦想。

但是非无法陪伴终会长大的柯林,于是有一天向他道了别。临终的柯林寻求了西格蒙德的帮助,却无法讲清他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要求尽量不修改他的记忆,这样矛盾的要求,无非就是一种追求完美的愿望。一方面,他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家庭美满、事业有成,所以他不希望改动有关于这一切的记忆,另一方面,他无法忘记非并希望弥补这个遗憾,所以他才会提出这样一个矛盾、含混不清的要求。

尼尔博士在探索过程中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法,那就是柯林根本不需要任何帮助。柯林临终前真正体会到了,相比于沉浸在幻想世界中,现实世界已经足以满足他了,即使有许多的遗憾,也不应该以此来否定结果,因为正是这些遗憾才造就了今天的柯林,以及他美满的生活。

已经过去的不会再回来,总是想着过去,就会毁了我们,我们应当带着遗憾生活,因为遗憾也是构成人的一部分,不应该孤立看待。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如此写道:“纵经如许磨难,我迟暮之年与崇高之灵魂使我得到一个结论:一切都好。”

……正是因为种种遗憾,福贵才会磨练出来不向生活屈服、乐天安命的品质,正是因为种种遗憾,冉阿让才会被正义与希望所感化,最终以无私的奉献流芳。以遗憾与经历为养料的常青的生活之树,就是柯林的“天堂”。更何况,相比之下,柯林的遗憾并非拥有暴风一样的破坏力,这样的痛苦,不足以摧毁一个人。

继承了前两部的优秀,第三部则是讲了尼尔•沃茨博士的父亲昆西•雷纳德(Quincy Reynard)与母亲霖芮•沃茨(Lynri Watts)的故事,并由此为人们在理想与现实间应该如何抉择与是否该选择关于记忆修改的疑问提供了一个可能的解答。

小时候,患有遗传病的霖芮与父亲躺在在薰衣草田中凝望夜空,父亲问她星星与薰衣草更喜欢哪一个,霖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根据她的说法,她更希望化作明星在夜晚为别人照亮大地,这样一来就算是黑夜,人们也可以欣赏薰衣草了。相较于享受平凡的幸福,霖芮更愿意去承受崇高的苦难,去改变世界从而服务人类。然而这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罢了,就如同我们每个人在儿时存有的美好、高尚的希冀。

霖芮在大学就读时邂逅了昆西,二人很快转变为了情侣关系,霖芮因此感到恐惧,因为她担心过于留恋这种美好而在梦想的道路上停滞不前,而且因为遗传病,留给她的时间并不充足,所以她婉拒了昆西带她周游世界的提议,即使她为昆西辛辛苦苦用咖啡纸杯与披萨盒创造的微缩世界景观动容,也终究无法放弃自己选定的路。

不久后,霖芮在海恩斯(Haynes)博士与玉(Yu)博士开办的科研中心就职,因工作繁忙,不得不与昆西变得疏远起来,最后因发生在另一位临时代替霖芮做实验的博士的实验事故,她变得更加珍惜生命,并改变了想法,不再希望改变世界,而是体会一下平凡的幸福,随即与昆西进行了周游世界的旅行。

……但往往事与愿违,怀孕的霖芮不得不做出选择:提前出产以治疗自己的遗传病还是正常出产却延误自己的治疗。如果早产,孩子的成长过程必定会在忍受病痛的痛苦中度过,且孩子不会长命;如果正常出产,霖芮的病情就会恶化,危及生命。保大还是保小,在现实中也常常会面临这种抉择,不论如何选择,结局一定不会圆满,更不会尽如人意。

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应昆西的意愿,优先治疗了霖芮,我们都可以猜到,结果孩子不久就夭折了。即使早有心理准备,备受打击的霖芮还是选择了逃避,回到了科研中心,在几十年内断绝了与昆西的联系,最终二人怀揣着巨大的遗憾步入了耄耋之年。

在现实世界,夫妻二人为了孩子选择了延迟霖芮的治疗,我们也不难猜到,孩子顺利成长,霖芮则在不久之后离世。为了霖芮做出的牺牲,他们的孩子并不与父亲同姓,而是随了母亲的姓。之后,孩子学业有成,追随母亲的脚步去了西格蒙德公司就职,他的名字是尼尔•沃茨(Neil Watts)。

其实霖芮后来坦言,相比于星星,她更喜欢薰衣草。理想若是与现实相悖,现实则会阻碍理想的实现,理想若是立足于现实,现实则会助推理想的实现。浮士德的种种理想并没有立足于现实,结果毫无疑问每次尝试本身都以失败告终,虽然以辩证法的思想来看,只要目的纯良,并在追求过程中有把每个实际步骤当作目标加以追求,他就值得享受并一定能获得最广义的报偿,但是放到现实,我们也不一定要遵循这样的理论。就算不去选择承受崇高的苦难,而是立足于现实享受平凡的幸福也绝非一种逃避行为,毕竟,只有极少数具有神性的人才能够选择浮士德的道路,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平凡地过完一生,就是最合适的生存姿态。至于如何选择,这要取决于个人的意愿,而霖芮实际上明显偏向于后者,但因为特殊的情况选择了前者。

如果可以修改记忆的话,你会如何选择?第三部给了我们一种可能的选择。在非的帮助下,处于虚拟世界的昆西和霖芮可以选择再一次一起度过一生,只不过,这是“完美的”一生,霖芮没有得遗传病,二人度过了他们能想象到的最完美的一生(尼尔博士甚至都和罗莎琳博士结婚了!)。一开始,霖芮并不希望这样,因为现实世界已经尘埃落定,真实情况已经发生了,所以没有必要再这样做。而昆西认为,再体验一次也无可厚非,因为对于虚拟时间拟的他们,这也是一种“真实”,无非是一种虚拟世界中的真实罢了。

当然,这也与二人的性格有关,具体要怎样选择,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这个答案也没有对错之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