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进阶攻略】即将复刻!这份攻略带你了解魈的操作&配队思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原神万叶和魈 【原神·进阶攻略】即将复刻!这份攻略带你了解魈的操作&配队思路~

【原神·进阶攻略】即将复刻!这份攻略带你了解魈的操作&配队思路~

2024-05-22 06: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文重点讲解「魈」的使用思路、不同阵容和输出手法在DPS和循环上的差异,主要面向需要将「魈」作为主力输出培养的旅行者。其中包含大量根据笔者实战使用体验得出的主观判断,可能会有一些错误或者遗漏,欢迎评论指出。

一、「魈」的个人输出手法——爆发期&充能期

二、「魈」的队友选择思路——辅助选择&操作时间轴与伤害计算

注:下文中,A=普通攻击,E=元素战技,Q=元素爆发。

爆发期:高空和低空下落的选择

◆ 非命之座第6层的「魈」

主要依靠开启元素爆发时的下落攻击输出。

用简单的话来说,在起跳的瞬间以最快速度进行下落打出的是低空倍率,而操作停顿的时间只要长一点就会打出高空倍率。

在输出节奏不被打断的情况下,15秒的持续时间内,全程使用低空下落能打出约4200%~4500%的总倍率,而全程使用高空下落的总倍率约为4440%~4840%。

▲ 低空下落(建议按住方向键/摇杆)

▲ 高空下落

需要注意的是,全程低空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出来的,「魈」的元素爆发会大幅强化跳跃高度和速度,只要操作稍微慢一点就会变成高空下落。

如果碰到比较分散的敌人,跳的更高方便随时调整输出位置,追击被下落攻击打散或者逃跑的敌人。因此结论很明显:在操作难度、容错率和DPS上,大部分战斗情景下使用高空下落的输出方式都优于低空。  

除了常规的“无脑插秧”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输出方式:A重击+低空下落,在操作没有失误的情况下能打出约5100%的总倍率,不仅DPS超过上述两种手法,还能更快地叠加「和璞鸢」被动。

▲ 对小体型单目标伤害最高的手法

但笔者其实并不推荐使用此手法,除非要用「魈」去打小型的单体BOSS。完美衔接的难度是其一,想要打出最高的伤害需要较高的熟练度,前文也提到了全程低空并不容易做到。另一原因就是此手法的A重击部分攻击范围很小,倍率之所以好看也只是因为计算对单。

作为一名侧重对群的主C,「魈」的就业很大程度上依赖攻击范围,实际上打出的输出应该按照击中目标的数量倍数计算,在绝大部分对多个敌人的战斗场合中显然还是伤害判定广,操作简单且容易调整位置的高空下落更有优势。  

此外「魈」还有一部分容易被忽视的伤害,即下落期间倍率。「魈」能够跳跃到大部分角色无法企及的高度,不过触发起来并不稳定,一般只有碰撞箱较大、判定点较高的敌人才能打出来,例如丘丘王、古岩龙蜥和雷音权现,所以当个添头就可以了。

◆ 命之座第6层的「魈」

主要依靠元素战技输出,不过想要完美发挥条件是比较苛刻的。最适合发挥的情景是2~3个生命值较多、站位靠近的精英敌人,例如本期深境螺旋的三个魔偶剑鬼和双遗迹守卫。对单的情况下完全不能触发,而对群时E的攻击范围比较小、突进方向不好控制,最好在有把握让E击中生命值多的目标时再用连续E。

众所周知「魈」的元素战技是可以在空中释放的,因此对遗迹守卫这种大体型、无法用E穿过去的敌人可以利用下落+起跳连续E的滞空效果“剃头”,保证击中两个目标的同时打弱点使其瘫痪。

▲ 下落→高跳EEEE→下落

由于命之座第6层的连续E效果仍然需要借助下落触发,而「魈」释放E之后能够以极低的高度下落攻击,如果我们用低空E压缩常规下落需要的起跳时间,就能加快循环节奏、大幅提升DPS,称为“低空风轮”手法。

具体为原地起跳后(几乎同时)按E然后接下落,然后再用一次跳E衔接连续E。不过这种操作难度极高,非常吃熟练度和手速,需要大量练习以达成完美的衔接。对一般旅行者来说,用正常的下落接续E手法就足够了,不需要强行追求极限输出。

▲ 同时按下跳E(跳在前)→前摇极短的下落攻击▲ 跳E→超低空下落攻击→跳EEEE

充能期:命之座带来的循环提升

让「魈」在前台吃“充电角色”的球,开启元素爆发前按两次E在动画期间吃球是使用「魈」的最基本操作。

◆ 命之座第1层

解锁之后,E能够获得三次充能,看上去对循环帮助大,实际上它的主要作用只是在第一轮元素爆发结束后提供额外一次E,加速第二次元素爆发启动,之后的循环一样是两次E。说的简单点就是在CD不空转的情况下,开启元素爆发循环次数越少。命之座第1层提升越大,两轮循环内的收益最高。

此外,元素爆发前三次E元素球的飞行速度是跟得上元素爆发动画的,当角色吸到球时刚好能量清空,但连续三次E穿过敌人时会出现少一个E的球的情况,对于无法穿过的敌人则不会丢失。因此为了稳定性考虑,不管是命之座第几层的「魈」,都推荐元素爆发前用两次E。  

如果看不懂文字,可以看下图时间轴,更加直观:

可以看出,命之座第1层与0层的区别就是第一个元素爆发结束后多出一次E,其余的循环保持一致。不过具体情况仍要看实战,E技能不一定能在CD转满了就马上用出去,命之座第1层对于不喜欢计时的懒人来说是比较友好的,可以有效避免充能的浪费。整体提升不大。

◆ 命之座第6层

此时的「魈」可以利用命之座的效果提供大量充能,是高效单通打法的重要技巧。看准元素爆发结束的时机连续E可直接产出4~5轮的元素微粒,具体时间可以根据元素爆发CD的倒计时判断,在(双风队)剩余2.5秒左右起跳可以打出元素爆发内最后一次下坠。

▲ 瞬间获得大量元素微粒

基本配队思路和辅助选择

常用组合:【魈琴钟班】/【魈砂钟班】/【魈琴钟阿】

「魈」最需要的是缓解生存和充能压力的队友,站场输出时间较长,一般固定选择一位风元素充电宝、一位护盾角色,其中至少需要一个治疗角色用来应对会施加流血的敌人。

◆ 护盾角色

无命之座的「魈」开启元素爆发后持续掉血,且没有任何减伤、回复和抗打断手段,在空中移动,更是容易被击退(真实的物理引擎)。

对于他这类伤害分布平滑的持续输出型主C,如果循环被打断会造成严重的DPS亏损。因此想用「魈」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一个强力的护盾角色必不可少,目前能够为他提供全覆盖护盾的角色仅有「钟离」。

即使带上「钟离」,使用「魈」时也要注意尽量利用跳跃优势和调整位置规避伤害。目前敌人的攻击普遍偏高,且「魈」的驻场时间长达15秒,多挨打几次很容易受到超过2w的伤害,即使是纯生命「钟离」的护盾也有可能在中途被打破。     

◆ 风元素充电宝

充电宝一般在「琴」和「砂糖」之间选择。

1.「琴」

「琴」能够兼任充能和治疗两个位置,产球期望6秒8能量。元素爆发除了治疗之外还能驱散对「魈」负面作用较大的「迟滞之水」和「噬能之雷」debuff。

解锁命之座第4层能提供稀有的高数值减风抗,命之座第6层提升「魈」的生存能力,是综合能力上的最优选。一般来说「琴」的治疗量是足够的,不需要刻意堆攻击,而且E的CD非常短,所以选择任意一套暴击率较高的圣遗物配合「西风剑」提供额外的回能是不错的选择。

2.「砂糖」

「砂糖」具有同属性角色中最高的产球效率,携带满精「祭礼残章」时平均每15秒提供24能量。比起需要速切才能最大化充电效率的「琴」,「砂糖」的产球时间轴和不能中途换人的「魈」输出节奏更加吻合。如果用「琴」感觉能量跟不上,那么换成「祭礼残章」砂糖准没错。

注意,即使是命之座第1层「砂糖」也不建议连用三次E,第一个E的球会被「砂糖」在前台就吃了,「魈」获得的那部分能量会亏损。第三个E建议多切一次人放出来。 

3.关于其他的风元素角色:

1)「温迪」:平均每6秒9能量的产球期望,略高于「琴」。命之座也有减风抗,但是持续时间比「琴」还要短,最重要的是浮空问题。「魈」下落攻击会打散敌人,并不是完全不需要聚怪,但下坠冲击伤害只能对落地水平方向生效。「温迪」风眼浮空重量较轻的敌人,导致「魈」打桩只能打出下落期间伤害,而没有占比最高的下落冲击伤害,对于重量高拉不动的敌人又没有使用「温迪」的必要。

不过若是想让两位角色一起上场,总有“曲线救国”的办法:

同理:

「魈」可以牺牲位置灵活性,借助「岩脊」打中浮空的敌人(如雷音权现),要求严格把控「钟离」的开技能位置。不过请注意纯水精灵的战斗平台无法放置岩造物,所以靠「岩脊」打飞鸟幻形还是别想了。

2)「枫原万叶」:产球期望和「温迪」相同。虽然提供的是地面聚怪,但只有长按E一瞬间和下落攻击留下的短时间风眼才有牵引力,而「魈」所需要的是持续聚怪。另外被动提供的元素增伤和「翠绿」4的减抗对风元素本身无效。为什么不把「万叶」给提升更大的队伍呢?     

最后一个位置通常携带增伤辅助或者副C。

◆ 增伤辅助/副C

1.「班尼特」

目前数值最高的通用攻击拐,打大数字或高爆发的场景几乎永远都有他,极高的治疗量也能胜任治疗角色的位置,命之座第6层也不会影响「魈」的输出。

不过「班尼特」缺点也特别明显,他的攻击buff要求一直保持在圈内输出,而「魈」的高冲击力容易击退击飞敌人,需要随时调整输出位置。12+2秒的持续时间也不太够,考虑切人和元素爆发动画的时间,即使算上加攻的粘滞效果也仅有前10秒能吃到,这和「魈」逐渐提升伤害的特性是冲突的。如果没有命之座第4层的「琴」,更推荐配合「砂糖」使用。

2.「阿贝多」

凑双岩的最佳选择,也是笔者个人比较推荐的副C,爆发输出层面不如「班尼特」,也能提供常驻增伤和护盾厚度。此外,E技能的持续时间极长、范围较大,可以覆盖到「魈」输出的全程。

「阿贝多」的另一点优势,就是拥有新圣遗物(华馆4)之后输出能力优秀,如果碰到敌人残血而魈元素爆发结束,不想特地开第二轮元素爆发但平A又很刮痧的尴尬情况,可以用「阿贝多」的伤害进行收尾。     

如果是纯对单的场合,也可以带上「行秋」提供抗打断、减伤,然后「魈」使用A重跳的手法进行输出。不过二人并没有什么比较好的配合,只是各打各的伤害而已(为什么不用「班尼特」呢)。

队伍循环时间轴与伤害计算

在保证有至少一名治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不同技能的持续时间得出上文推荐队伍的切人循环时间轴,技能时间越长越优先释放。如果有更好的阵容推荐欢迎评论区补充。

◆ 「魈琴钟班」

在爆发输出最高的同时能够保证循环的阵容。推荐命之座第4层以上「琴」使用,因为「琴」和「班尼特」都属于治疗位,有其中一人就足够了。如果没有减风抗,不如选择「砂糖」给更多充能。

◆ 「魈砂钟班」

对「魈」的充能要求更低,吃到「班尼特」加攻的时间更长,能够应对广泛的战斗场景,非常适合全角色无命之座的旅行者使用。

◆ 「魈琴钟阿」

伤害平滑且稳定、输出循环安逸,不怎么头疼出圈的问题,对残血敌人有不错的收割能力,适合「班尼特」抢手的情况或是懒人使用。

附:以下是根据输出时间轴计算得出的无命之座的「魈」爆发期不同队伍总伤害粗略对比。

由于是理想情况下模拟的结果,「魈」和队友的圣遗物词条数、天赋等级等影响因素均保持不变,而且全程没有操作失误,所以仅供参考,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实战输出。

低层命之座的「魈」所需的复杂操作实际上比较少,大部分时间下落攻击即可,而满层命之座的「魈」有许多提高上限的技巧可供练习。本文提供的仅仅是「魈」的一些深入使用思路,而不是抽卡/培养建议,是否要获取亦或培养此角色,还请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

各位旅行者是不是对魈的操作技巧与配队思路有了新的看法呢~觉得内容不错的话,旅行者们可以前往米游社@鬼火零喵与作者交流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