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反映历史 (20分) 图1: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历朝中国人口数量变化 数据:反映历史 (20分) 图1: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

数据:反映历史 (20分) 图1:中国历朝人口变化图 (1)

2024-06-29 20: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4·上海虹口区高三上期末·2)大食物观(25分)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其有着深厚历史渊源,是传统与当代、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统一。 材料一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

食者,民之本也。

——《淮南子·主书训》

国家大本,足食为先。

——《宋史·宋太宗二》

(1)材料一分别从哪些角度论证了食物的重要性?(6分) 材料二 藕与蜜同食,可以休粮。

——宋《续博物志》

令天下卫所屯田军士人树桑百根,随地宜植柿、栗、胡桃等物,以备岁歉。

——《明大政记》

三月采食天坛之龙须菜,味极清美;香椿芽拌面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清《帝京岁时纪胜》

(2)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食物来源包括哪些种类?(4分) 材料三 大生产呀么嗬咳……军队和人民齐动员呀么嗬咳……人问我什么队伍……八路军呀么嗬咳……自己动手么嗬咳……丰衣足食么嗬咳……加紧生产……为抗战呀么嗬咳。

——歌曲《军民大生产》(1942—1943年)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为她幸福,为她增光。

——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1981年)

(3)材料三是诞生在不同年代歌曲的歌词选段,说出歌曲分别歌颂的历史事件。(4分) (4)写出材料三中歌词的史料价值。(4分) (5)根据材料一、二、三,总结 “大食物观 ”的历史渊源。(3分) (6)根据选必二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的学习,为大家践行 “大食物观 ”献计献策。(4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