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历史板书设计理念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学设计

2024-02-22 09: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教案——西方文明的优势凸显和野蛮生长【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学基本理念有三: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联系第四单元所讲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让学生感悟两次工业革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环境、人文主义的教育。【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教材分析】相对于其他版本,本课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将两次工业革命看作一个整体来阐释,内容增加,而且历史知识的连贯性增强。“工业革命的背景”,在初中已经讲过,内容主要涉及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角度,概括性强,不是本课的重点,但还是要做一些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进程”,将两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阐述,突出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科书从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经营方式、社会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作了概括性的归纳和介绍。【教学目标】唯物史观:能够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以及给社会带来的深刻的变化,培养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引导学生加深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影响的认识,培养从正确的角度来对工业革命这一事件进行分析与解释,提高历史解释的能力。史料实证:充分利用史料信息分析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时空观念:通过时间轴、展示时间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与发明等基本史实,从而深刻理解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的特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能力。家国情怀:创设历史情境,思考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通过利用历史与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树立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追求与家国情怀。【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工业革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课教学借助工业革命的典型之物,以新的视角展开对工业革命的观察和探讨。同时,基于高中生更高的能力基础和素养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本课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工业革命的史实,同时要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解和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难点:分析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概念解读】何谓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它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生产方式:由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到机器工厂;生产动力:由人力、畜力到蒸汽力量【讲授新课】2013年德国举行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上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受到了全世界各国广泛的关注。历史上的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可惜的是中国与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的前两次工业革命擦肩而过,这也成为了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刻,我们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巨变的前夜,2018年7月《光明日报》上打出了一行醒然的标题——“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来临,中国准备好了吗?”一、历史合力的必然: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英国不仅具备了物质条件和政治条件,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文化思想条件。1.政治方面:英国“光荣革命”革命后,国内政局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民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民选”的代表通过议会治理国家,并掌管财政。通过这样一个改造, 英国政府似乎成了一个公司董事会,有产者管理国家,执行自己的意志也就是说,财产权和政权相互吻合,不再脱节,一种与资本主义制度之本质相适应的政治形式被创造出来。——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2.经济方面: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18世纪中叶,英国农业革命开始大张旗鼓推进。随着人口的增长,实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变得更加有利可图。由此,中小地主开始呼吁政府和议会支持领主圈地,议会以立法形式颁布了一系列的圈地法案。圈地运动促进了土地产权及经营模式的变革,资本主义农场规模不断扩大……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琼斯所指出的:“在18世纪的英国 ,如果没有农业变革,没有农业产出增长,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便不可能实现。”(英国)国家权力的推波助澜,使圈地运动在18世纪达到高潮……圈地运动使英国农村土地高度集中,同时造成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烟稀少,村舍为虚;与此同时,一支“自由劳动力”的大军在喧嚣的城市里形成了。——崔连《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历史纵横】圈地运动大约从15世纪开始,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共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的大农场或大牧场,形成了所谓“圈地运动”。其中,英国的圈地运动最为典型。英国的制呢业发达,对羊毛的需求激增,土地所有者在被圈占的土地上养羊,获取高额利润。与此同时,大批农民被迫出卖土地,或远走他乡,或到处流浪,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莫尔在《乌托邦》(1516)中,辛辣地指责这是“羊吃人的运动”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农牧业的迅速发展,并为英国的工业革命准备了较为充足的资本、国内市场和自由劳动力。【特别提醒】圈地运动的深层影响:推动城市化、出现工人阶级。3.对外方面:英国通过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在英国仅仅是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积累的资本,是不足以触发一场工业革命的。重要的还有外部世界的作用。英国统治者“在扩大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发挥了强大的作用。特别是1651—1660年的《航海条例》,确定了英国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权。……外部世界对英国工业革命的作用,还表现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对技术革新的刺激方面。欧内斯特·曼德尔估计,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殖民掠夺的总值为10亿英镑金币,其中仅在1750年到1800年间,英国就从印度掠夺了1亿到1.5亿英镑金币。这批资本流入即便不能说是英国新工业革命的全部资本,至少也促进了英国对新工业革命的投资,尤其在蒸汽机和纺织技术方面投资。——【加拿大】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4.技术方面(1)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已经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过程被划分为一系列简单的操作,生产工具也实行了专门化,使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成为可能。通过分工和工具专门化培养出来的掌握某一专门技艺的人,成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技术力量。——摘编自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2)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从16到19世纪之间,在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等近代科学先驱,“科技进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皇家学会”“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各类学术团体的涌现,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在工业革命前后两个世纪内,英国还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到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倡导科学家把兴趣集中于广泛的经济活动领域。……牛顿提出力学三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自然原理》问世,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解决了行星运动、落体运动、声音和波、潮汐运动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大工业的真正科学的基础”。这一时期,英国实验科学促使天文学、地理学、力学、数学获得了长足进步。——摘编自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16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培根、牛顿、波义尔、胡克等近代科学的先驱,他们重视观察和实验,把利用新发明和新发现来改善人类生活作为科学的崇高目标。英国还于1660年成立了皇家学会,1754 年成立了“工艺制造业和商业促进会”等学术团体,这些团体在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进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王章辉《英国和法国工业革命的比较》1624年,《垄断案》的诞生,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财政署普通法院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他所受损失3倍赔偿,并得到两倍诉讼费用的补偿。这部法令规定专利的统一保护期限为14年;涉及专利权的案件要求按照普通法德程序进行判决等。——邹琳:《英国专利制度发展史研究》,37页,湘潭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5.必要性: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史料阅读】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当然,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之外,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以及“合理谋利”的工业民族精神。在英国工业化之初,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没有一个条件是绝对突出的;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二、技术进步的推动:工业革命的进程工业革命作为一个整体,常常被划分为两个阶段,即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者可视为前者的深入发展。1.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1)成就:工业革命的急先锋——棉纺织业①纺织领域:织与纺双重变奏中,人与机器的相遇1733年,纺织工凯伊发明了飞梭(图片)。这个物体的滑槽里带有小轮,滑槽的两端装有弹簧,使它可以极快地来回滑行。使用它一个人就能完成织布工作,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织布速度。而这一枚小小的飞梭却滑开了一个机器与人的新时代。飞梭的广泛使用使织布的速度大大超过纺纱的速度。据说一个织工需要的棉纱要由10个纺纱工供应,于是纺纱和织布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棉纱供不应求会对它的价格带来影响。而价格飞涨的同时,棉纱却常常断货,英国出现了严重的纱荒。为此英国几乎全民动员进行纺纱,全国大办纺纱学校,甚至连孤儿院和监狱也在日夜纺纱。官方和民间机构纷纷悬赏,寻找改进纺纱机的技术。据说伦敦皇家学会悬赏50英镑寻求能够发明新纺纱机的人。(当时普通的纺纱工平均工资为4便士,50英镑相当于他们8年多的工资收入)终于,新的纺纱机出现了。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设计并制造出一款新的纺纱机,他以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珍妮机一次能够纺出8个纱锭。后来哈格里夫斯又把纱锭增加到16个,最终增加到80个。这意味着一台纺纱机一次能纺出80根纱。纺纱效率大大提高。当然美中不足的是珍妮机纺出的细纱质地很好但牢固度不够,比较容易断;除此还有一个缺陷,珍妮纺纱机仍以人力为动力。随着纱锭数量的不断增加,人们摇起这个机器也会越来越吃力。所以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动力解放双手。1769年一个名叫阿克莱特的理发师制造出了一台机器,这就是水力纺纱机。这款机器的优势是:水力驱动,转速快;纺纱结实,不易断。然而它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纺出的纱比较粗,织成的布质地不够柔软。1779年,工人克隆普顿发明了一款机器叫骡机。是综合了珍妮纺纱机和水力纺纱机的优点:纺纱又细又结实。(老师提醒一下,你们想想骡子这种动物是怎么培育的。)最初的骡机有40个纱锭,后来发展到900个,纺纱效率飞速提升。一位经济史学家在1790年做的一个统计:同样纺100磅纱线印度手动纺纱机需要5万小时。骡机则需要300小时,可以感受到了机器赋予人类的巨大力量。由于纺纱机的普遍运用,纱的产量大增。新的问题出现了:纱变得供过于求了。人们又开始研究高效率的织布机。1785年一名乡村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了40倍。然而不管是水力纺纱机、骡机还是水力织布机,推动他们工作的动力都是什么力呢?水力。需要落差比较大的河流,而且天气干旱水流枯竭了机器就无法使用;总之受到自然限制比较大。水力机迫使工业不得不限制在局部地区,使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所以,水力并不能成为近代工业普遍运用的动力,这就促使人们研制新的动力驱动机械。【能力提升】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英国公众对棉纺织品的喜爱,导致棉纺织品价格上涨,棉纺织业获利丰厚。市场的需求刺激了棉纺织业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技术发明。棉纺织业与毛纺织工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可以借鉴毛纺织工业的经验和技术,在较高的起点上发展。新兴的棉纺织业没有传统行会陈规陋习的束缚,有利于打破传统,进行技术革新,推广新发明。棉纺织业又有生产工具相对简单、资金周转快和易于获得厚利等特点 。17世纪英国本土最发达的是毛纺织业,然而由印度进口的色彩艳丽并且价格便宜的印花棉布……同羊毛织品相比,棉布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②管理模式: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为了提高效益、加强管理,人们开始将机器、工人集中起来进行生产,工厂出现了。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亚里士多德曾说:如果梭子自动编织,如果乐器自动演奏,工头将不再需要助手,主人也不再需要奴隶了。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将是一个美满的局面——人不再被奴役!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在工业革命中,“工厂化”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没有工厂化,工业革命就不会那么彻底。——钱乘旦《英国通史》工厂制度意味着生产场所和生活场所的分离,在它确立的过程中,现代的工厂管理也就逐渐形成了。工厂管理的第一项重要措施是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工厂普遍建立起来,工厂主为尽快地收回成本、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就必须进行严格的核算,以保证企业的利润。另外由于工厂普遍都雇用几十甚至几百名工人,为保证工厂的秩序、最大限度地获取剩余价值,工主也必须对工人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现代的工厂管理就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建立起来。——《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宋严萍③动力方面: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能产生巨大的动力,解决了生产动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詹姆斯·瓦特,英国发明家。,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1782 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开辟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一个15岁的孩子照料2架蒸汽织机,织出3匹半织物;而同样时间内,一个熟练工人用飞梭只能织出一匹。1790年,蒸汽机驱动的”骡机“纺线速度是中国和印度手工纺线的100多倍。——杜君立《历史的细节》一位经济史学家在1790年做的一个统计。同样纺100磅纱线印度手动纺纱机需要5万小时。骡机则需要300小时,而蒸汽驱动的自动骡机仅需135小时。一个人可以产生的持续动力大约只有0.1马力,胡夫金字塔用了10万人20年之力;秦始皇陵用了39年,“刑徒七十万”。自然力有诸多限制,肌肉的力量是古代社会主要的动力来源,特别是人类这微不足道的0.1马力。18世纪的英国,数以千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制造、维护和改进了蒸汽机。斯密顿调整了横梁,增加了顶部冷水箱的高度;奥克斯利加入了一个齿轮部件;斯图尔特安装了齿轮;沃兹布拉夫和皮卡德做出了循环利用热量的加热器。在这些技术进步之后,就是詹姆斯 瓦特的革命。——罗杰 奥斯本《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实际上,可以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出用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19世纪40年代以后,英国开始了大规模铁路建设。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下蒸汽铁路。1850——1870年全国铁路从1万公里增加到2.4万公里。今天英国的铁路网在19世纪70年代就已基本建成。④机械制造方面: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世纪中叶,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蒸汽机的推广和各个部门的机械化,就更加需要数量多、精度高和规格统一的机器。刨床、 镟床、汽锤、镗床等工作母机先后被发明出来。19世纪30~40年代,一个新的工业部门——机器制造业诞生了。机器制造业的机械化标志着工业化的完成。——摘编自刘宗绪的《世界近代史》【知识延伸】水晶宫——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蒸汽机把英国推上世界工业主导国的地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是世界上一流的强国,无人怀疑英国的强大,因为强大而带来的巨大召唤力使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1851年5月1日,世界25个国家商界、政界代表汇聚在水晶宫的穹顶之下,共同参与这次盛会。这次世界博览会不仅是一次“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陈列,而且开创了今后数十年的自由贸易的先驱,向人类预示了工业化生产时代的到来,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无限想象力。水晶宫长560多米,高20多米,全部用玻璃钢架搭成,占地37000多平方米,造价8万英镑……英国商家几乎全都陈列工业品,外国商家则几乎全都陈列农产品或手工产品。展览厅一进门,迎面一块巨大的重24吨的整体煤块,象征着工业的巨大力量,庞大的汽锤、运行的机车,无不显示着工业的雄伟命脉。维多利亚女王评价道:“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为了向全世界炫耀自己的无比财富,1851年英国在阿尔伯特亲王的主持下,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为办此博览会英国专门花了22周时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完全由玻璃及金属建成的大厦——“水晶宫”。水晶宫本身就是财富的标志,它的造价达8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宫内陈列着万余种世界各地的产品,其中英国的产品超过一半。——黄光耀、刘金源《成功的代价—论英国工业化的历史教训》1936年11月30日,水晶宫在一场意外大火中化为灰烬,一个英国主导的蒸汽机时代和帝国时代宣告结束……在此之前,英国的长子——美国已经成长为新的世界领导者。对工业革命来说,英国发明了最重要的蒸汽机,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被德国拔得头筹。——杜君立《历史的细节》(2)扩展: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其发源地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多种方式推动工业革命纵深发展。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国和美国也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英国→西欧:比利时、法国→中欧:德国→东欧:俄国→日本。与法德同时的还有美国。这样的一条工业化浪潮扩散的路线是颇堪玩味的……为什么不是英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呢?难道比利牛斯山太高了吗?但阿尔卑斯山并不低。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姜洪等《从曼彻斯特到硅谷——产业变革的进程》2.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1)背景:如同一个世纪以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一样,19世纪下半叶的新工业革命也是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①政治前提: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与巩固,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相对稳定;②经济条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工业革命的兴起离不开现有的物质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所达到的规模、水平和程度制约看产业的更新升级,这一点可视为新工业革命开展的经济前提 。③科技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科技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非凡才能的技工完成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2)成就①动力方面:电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电力作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可以产生电流。找到了打开电能宝库大门的钥匙,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同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产生的电流甚至不能让一只小灯泡发光。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向人类揭开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序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发电机的功率依旧非常低,用来通讯和照明还勉强,但要作为动力就是个笑话了。1866年,维尔纳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直流发电机,它巧妙地把一部分电力分出来,用于强化磁铁的磁性,让整个发电机实现了一种正反馈,提高了发电机的功率。这算得上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型直流电动机,打响了人类的电气革命第一枪。爱迪生试验过1600种耐热材料、6000种植物纤维,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造出耐用白炽灯。1879年10月21日,他用棉线烧成碳丝,再将碳丝装进灯泡,小心地抽成真空,通上电流时,灯丝发出明亮的光辉,而且持续了45个小时,标志着世界上第一盏白炽电灯就这样诞生了。到1882年,爱迪生已经在纽约建成了一个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力系统,为几千用户提供照明用电。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首次用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这座高324米,共用去钢铁9000吨,灯泡2万只的铁塔刚刚落成,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这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②交通领域: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具深远影响的成就。德国人鲁道夫·狄塞尔被称为“柴油机之父”1892年设计了一种效率较高的柴油机。针对蒸汽机效率低的弱点,狄塞尔专注于开发高效率的内燃机。当时尼古拉斯·奥托发明的点火式内燃机已较成熟,但那时奥托发动机的燃料是煤气,储存、携带均不方便,效率也受到影响。19世纪末,石油产品在欧洲极为罕见,于是狄塞尔决定选用植物油来解决机器的燃料问题(他用于实验的是花生油)。因为植物油点火性能不佳,无法套用奥托内燃机的结构。狄塞尔决定另起炉灶,提高内燃机的压缩比,利用压缩产生的高温高压点燃油料。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1913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③化学领域: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采用合成方法制造新的材料;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19 世纪60- -80年代,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成无烟炸药。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 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而如钢铁行业这些传统工业也焕发了生机。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开始大量开采石油。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从1868至1900年,英、美、法、德4国的钢产量由24万吨增加到2355万吨,钢逐渐取代铁,成为基本的工业原料和重要的建筑材料。——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④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铁路运输等,焕发新的活力。1880-1900年间,英国的钢产量从37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德国从150万吨増加至740万吨。美国从1875年的40万吨激增至1900年的1000万吨,一战前夕更高达2350万吨,令人瞠目。——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3)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①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美国与德国最为突出。③各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各具特色。在德国、日本、俄国等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学思之窗】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有应用研究。——[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卷设问: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和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企业生产中,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思考点】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许多技术发明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②主要在英国发生,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③以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主要使用煤作为能源;④以轻工业为主;⑤以英国为中心,然后向外扩展;⑥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⑦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①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突出特点)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成果丰富;③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主要使用石油;④以重工业为主;⑤出现垄断组织;⑥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等。到1870年,“世界工厂”仅仅拥有世界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蒸汽动力,生产了远不足世界一半的钢铁。到1880年代,即便在以前占主导的生产行业,英国的相对衰落也不难看出,到1890年代初,在钢铁这一工业化关键商品的生产中,美国和德国双双超过英国。此后,英国仅为一组工业强国中的一个,不再是工业化领头羊。事实上,在工业列强中,英国的地位最为疲弱,而且显露出最明显的相对衰落的迹象。——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工业与帝国》三、恩泽贻害的争论:工业革命的影响提示角度:分对象(横向):自身+他人、国内+国际、洲内+洲际等;分时间(纵向):对当时+对后世;分领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多元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唯物史观、生态史观1.经济:(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所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互换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中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2)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①工厂: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工厂制度的特点: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工厂主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工厂规模不大。严格纪律,细致分工。【概念辨析】工场与工厂 工场是手工业者集合在一起生产的场所,其特点是借助简单工具进行手工生产。工厂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单位,通常包括不同的车间,其特点是使用机器进行大规模生产。 二者都是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生产形式,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特别提醒】工业革命的标志及开始和完成的标志 工业革命的标志和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并不是一回事,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标志,而它开始的标志则是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使用。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不是大机器生产取代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制造业实现了机械化。②垄断组织:技术的日益复杂、投资的不断扩大、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进一步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新型产业一电力、钢铁、化学、石油工业等具有先进的生产能力,没有旧产业部门的包袱,一开始就采用最新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因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同时这些新工业部门都具有大生产的特点,自身具备一体化要求,如石油企业要求统一经营开采、提炼、运输、销售,钢铁企业要求进行钢铁和焦炭的联合生产,制铝企业要求同时控制电力公司等。——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二编)3.政治(1)阶级结构:工业革命造成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阶层力量开始发展。(2)民主政治: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工人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4.社会生活: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购物、休闲娱乐、体育、教育发展迅速、文化素质提高;女性地位提高;人口增长;冲击了旧的等级观念……曼彻斯特是棉纺织工业的发祥地,曾是工业革命的开路先锋。曼彻斯特也随着棉纺工业的出现成为新一代大工业城市的先驱。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工业化城市,第一台蒸汽机在这里装配纺织厂,1830年第一条客运铁路从这里始发,一战前全球63%的棉纺工业集中于此……曼彻斯特位于艾威尔河之东,麦诺克河和埃瑞克河在此交汇,默西河从城市南部穿插而过,东部直达最大港口城市利物浦,水运发达。这里气候潮湿,水里富含石灰岩,非常适合棉作物的生产。南边有著名的“黑乡”地区,通过陆运,黑乡的煤和铁等资源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里。有大量来自邻近乡郊和大不列颠群岛其他地方的乡下人到这里寻求工作。--朱家俊《从曼彻斯特的发展历程看18世纪英国工业城市发展的因素》阅读教材第60页图片“工业社会中的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工业革命对妇女解放运动的影响。提示:结合工业革命对女性的经济地位、思想解放等方面的影响分析。【答案】工业革命把大量妇女从家庭带入社会。经济的独立与角色的转换,对女性思想意识的震动与冲击极大,促进了她们思想的觉悟。工业革命成为英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5.社会问题: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工业革命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就环境变化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纪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历史纵横】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英国作家狄更斯如此描述19世纪中叶的一座工业城镇:“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地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6.世界格局: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信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 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 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欧洲不仅成了世界的银行家,而且已成为世界的工业工场。……结果是全球经济空前统一。到1914年时,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巨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诸大海的海底铺设了516 000多公里的电缆。到1914年时,已有总吨位为5 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几条运河的开凿便利了世界贸易……几条横穿大陆的铁路的建成打开了诸大陆经济开发的大门。——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本课小结】工业文明作为主宰人类生活近300年的主流文明,深深影响了现代文明进程。那些伟大的发明让我们可以坐拥天地,尽享便捷;同时也要审视工业革命所带来的问题和困惑。国家要强盛,必须靠工业。纵观如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策略,是他们反思过度“去工业化”、推动回归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一轮新的工业化浪潮(机器人,AI,3D等)又把竞争优势交还给了发达国家,中国将面临极大挑战。但挑战往往与机遇并存,中国定会全力以赴,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教学反思】这一课内容涉及范围专一,知识线索清晰,但时间跨度大,相应的知识点零散且繁多,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因而多次运用图文史料、课件等多媒体教学以及课本中的图片等辅助教具,抛出问题,将课程层层推进。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引导学生更丰满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思考历史的教学目的。【知识延伸】垄断组织1.背景(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发明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诞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也推动了纺织、钢铁及造船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巨大进步。(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重化工业生产规模大,资本需求也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3)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追求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2.出现: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垄断很快渗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方面,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3.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大企业兼并小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4.主要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5.特点: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依靠科技提高生产效率;资本家不直接经营管理;规模大,大企业。6.评价积极:适应了大工业生产的需要,利于生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有利于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消极:垄断资产阶级控制市场,阻碍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利用经济手段干预国家政治;疯狂对外扩张,加剧了国际竞争,导致战争危险。10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