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武器】车小威力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度装甲车发展史 【图说武器】车小威力大

【图说武器】车小威力大

2024-07-11 16: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约4100余字,配图38幅,阅读约12分钟。原创不易,感谢支持打赏)

早在20世纪初,工兵在德军中就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工兵在战场上的生存率相当的低,尤其是战斗工兵,他们负责炸碉堡,建突击桥,清除障碍,挖雷埋雷……而且还经常在一线进行这些繁杂的工作。

因为职业特殊性,使得工兵往往要在战斗中遭受比普通步兵大得多的伤亡。据不完全统计,二战期间的德军战斗工兵平均只能在战场上活两到三周。工兵的损失,对于德国这种人力缺乏的国家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况且,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工兵,要长期训练他的体能,过人的勇气,多方面专业技术的培养。可以说如果损失工兵,会对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德军给工兵研发使用了一大批工程车辆和设备。其中包括大容量背包、地雷包、探雷器、工兵突击车、架桥设备、各种爆炸物和火焰喷射器等等。而爆炸物器材因为具有非常高的危险性,所以如果能够装备一种专用有装甲防护的爆破车辆,那无疑能够大大提升担任爆破工作的工兵生存力。

所以二战一开始,德军经过权衡利弊之后迅速为工兵装备了专用的全履带爆破车辆。这些车辆属于轻型全履带车辆,往往采用线控或者遥控方式操作,将从几十到上百公斤的炸药运到指定地点——一般是碉堡附近或雷场中间,然后离开并引爆。

德军最早使用的爆破车辆是一号坦克改装的炸药投放坦克——

这辆是用一号坦克B型底盘改装的。

该型车辆拥有两种该型——上图为滑落式,也就是在车体后方利用钢缆操纵摇臂将炸药箱从轨道放下,还有一种直落式的(下图),将炸药从固定的滑轨直接落下。此外,还研发了遥控搬运车,制式代号Fe Lad Tr.,能用伸缩式摇臂运载68公斤炸药,但仅仅停留在样车阶段没有量产。

该车主要携带的是一个50公斤的炸药箱,破坏效率并不大,而且因为一号坦克本来就是战场生存率很低的玩意,所以有人驾驶并破坏障碍的方式,还是没能改变工兵的损伤率,但作为第一种工兵破障车辆,每个装甲师还是装备了10辆使用。

由于该车损失巨大,战场工兵兄弟恶评如潮,所以武器局五处在1942年1月命令塔尔伯特车辆制造厂进行改进,将该车改为携行75公斤炸药,但是有人驾驶这点仍然没有改变,所以部队依然不欢迎。

德军于是研发了一种代号为Sdkfz300的扫雷车,命名为B I 遥控扫雷车,该车采用无线电遥控用自爆的方式完成攻击,车身为水泥制造——

在B I 遥控扫雷车的成功基础上,武器局下令生产该车改型,被称为B II。该车重量比B I略大,总重2.3吨,车身也有所延长,车身虽然仍采用水泥,但在前方设置了一块装甲,这是为了提高对枪弹和炮弹破片的防御能力。

改型车B II的发动机换成了伯格沃德6M 23 RTBV 水冷式六缸汽油机,最大功率49马力,两档变速,最高时速5公里,最大行程30公里。

该车的优势在于可以携带515公斤炸药,有12秒延迟爆炸时间。爆炸的时候,可以在普通草地上炸出一个1.5米深,五米直径的大坑。如果是在扫雷的时候,只要用300公斤装药就足以净除方圆40米以内的所有地雷。但是在巴巴罗萨首次投入使用之后,部队反映并不好——速度过于缓慢,遥控效果不稳定,经常早爆,越野能力极差。

这就是B II型遥控扫雷车的外貌。

值得一提的是,该车还被德国人研发了三辆水陆两栖型号,车身改成了金属蒙皮,加装了浮箱和螺旋桨推进装置,并把发动机进气排气口放到车体上部。该车一共生产了3辆,原计划用于登陆英国的海狮作战,但侵略英国的行动被无限期拖延,生产出的3辆车也就此下落不明。

以上两种遥控车辆均由Sdkfz265控制车专门指挥控制。眼尖的朋友一眼就可以认出,该车是一号坦克的指挥型号。的确如此,但作为控制车,Sdkfz265在车顶上多设置了一个潜望镜。请注意区分。

第一扫雷营的官兵与他们的B II合影。

由于前面几款型号都不成功,武器局下令伯格沃德公司生产一种全新的履带式爆破车辆,要求体积更小,能携带50公斤炸药。而该公司经过研发,新型号车辆可以携带60公斤炸药,由两台保时捷电动机带动并以8-10公里的时速行驶,使用电池供电。车体前部有5毫米厚装甲可以抵挡小口径步枪弹及炮弹破片,侧面后面则无防护。车体前方是炸药舱,中间动力和控制设备,后方是导线轴。这就是著名的歌利亚遥控爆破车。

该车采用线控方式控制,导线长800米,分为三股——两股控制车辆,一股用来起爆。

歌利亚的设计其实并不是德国人的首创,而是部分参考了法国人凯格雷斯设计的小型炸药运载车,但法国人的型号在巴黎沦陷的时候被设计师凯格雷斯丢进了塞纳河,德国人赶来捞起来并进行了研发。

歌利亚一般由两名士兵负责,其中一人负责警戒,一人操作。一般这个爆破组携带两辆车,在爆破作业完成后即迅速转移。歌利亚被赋予制式代号Sdkfz302,于1942年4月完成并开始量产,一直到1944年1月停产,一共生产了635辆。

由于电动版歌利亚性价比太低,战场表现不如意,又十分昂贵,所以德国人在歌莉娅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型。研发改型歌利亚被命名为Sdkfz303,改为汽油机驱动,汽油机使用聪达普公司的703CC双缸改用汽油机之后,造价从3000马克一台大幅缩减为1000马克,可靠性也大大提升。装药量增至75公斤,前装甲增厚到10毫米,战场生存率大大提升。改型被称为Sdkfz303a,后来又增加了装药量,改为100公斤,这种最后型号被称为Sdkfz303b。

改型的歌利亚从43年4月开始一直生产到了45年1月,一共出厂4929辆。1942年1月,第300无线电装甲营第三连用歌利亚参与了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战役。该车直到战争最后一天还在继续生产,所以与德军其它全履带爆破车辆不同,歌莉娅的产量严重过剩——直到德国人投降,还剩下5000辆各种型号歌利亚没被使用,几年的战争只用掉了1000辆多一些。

作为一款轻型全履带线控爆破车辆,歌利亚还是比较成功的,它可以轻易端掉敌军火力点和街垒,摧毁桥梁,甚至可以偷偷摸摸的击毁敌人坦克。

Sdkfz302和Sdkfz303,歌利亚的两种主要型号

为了更好突破障碍,德国人在歌利亚前方安装了横梁。

该车内部结构,前方为炸药舱(5),中间为发动机(3)和控制机构(4),燃料舱(2)以及后方控制线盘(1)。

歌莉娅对盟军造成的损失其实是个讽刺。因为西线盟军缴获之后,往往禁不住好奇心想要打开看看啥结构。结果——轰!44年6月在诺曼底,一群美军缴获了一辆歌莉娅,大家都很好奇就去抢着打开,当场炸死50人,伤者不计其数。

在使用歌利亚的同时,德军还有一种重型爆破车辆,这种车辆是在之前B I\B II不成功的基础上研发的,依然由伯格沃德公司承揽设计任务。

该车不同于歌利亚,可以反复使用,既可以用人力驾驶,也可以遥控,在车辆前方倾斜装甲板上放一个楔形的炸药箱,可以容纳500公斤炸药。用一个闭锁装置固定,防止其因为重力下滑。

该车使用的时候可以用两种方式——到达目标区域内,操作手在车内或者遥控发出指令,解锁安全销,两侧滑轨因为重力而抬起,将炸药箱释放到地面,然后车辆返回;或者也可以直接遥控车辆驶入雷场范围,当它压到地雷的时候,车体上一个压力引信被激发,连车带炸药一同引爆。

该车前部拥有10毫米装甲,驾驶室位于右侧,顶部敞开,带有可折叠的挡风玻璃,驾驶室左侧有遥控装置,采用和Sdkfz250半履带的相类似的履带和主动轮。

该车真正大量生产的型号为B IV b,加厚了装甲,驾驶室挡风玻璃和盖板被撤除,驾驶室右侧增设逃生门(其实没啥用),仪表位置发生变化,天线前移,遥控设备改进。

B IV a侧视图

该车改型——B IV b四视图

释放炸药方式。

使用B IV的部队是陆军第300无线电装甲营,他们用三号J作为控制车,将炮塔后部的储物箱换成遥控装置控制盒。

从1942年秋开始,装备了数个无线电装甲营,并被配属给505重装甲营和653重装甲营,与虎式坦克和象式坦克歼击车协同作战,为这些大家伙们伴随清障。

根据1943年10月1日发布的1171f号装备指示表(K.St.N 1171f)记录:

每个无线电装甲连在满编状态下应有36辆B IV,以及10辆作为控制车的Pz III坦克或者StuG III G突击炮(除独立重装甲营和316连外)同时营部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坦克或突击炮,还有负责通信和运输的半履带装甲车。——摘自653重装甲营战史

三号J改型的控制车。

这是653营用的三号突击炮改来的控制车。

非常难得一见的三突控制车和B IV的合影。

英国伯明翰博物馆里馆藏的两种车辆,注意B IV的负重轮和正常型号有明显区别。

B IV最后一种改型,也是最成功的型号,是B IV c。

该型车被称为格拉本狼,全车装甲厚度增加到了20毫米,可以在30米内抵抗苏联反坦克枪射击,但因为研发太迟,直到1943年12月才投入使用,一共生产了仅仅322辆,对战事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该车最大时速40公里,公路最大行程250公里,越野则减半。

B IV c线图

该车与之前型号最大的区别在于驾驶室挪到了左边,适合右向行驶的德国人习惯。

该型车就是在《浴血华沙》那部电影里出现的那种遥控车辆,波兰起义军还以为缴获了德军坦克,开着到处兜风。驾驶室在左侧是其重要识别特征。

508重坦克营的虎式坦克,它也曾被作为B IV的控制车使用。44年508营第3中队和残存下来的504重坦克营第3中队合并混编,后者装备的是Sdkfz303,巨大的老虎和这两种小巧的车辆在一起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一幕在陈朴、杨林编著的《虎!TIGER》中有张非常形象的插图来展现——

302无线电装甲营第三连的编制情况,日期是华沙战役期间。

300无线电装甲营所使用的三号J指挥控制车及博格瓦德B IVb、Sdkfz 303b爆破车模型。

该车在华沙战役期间的照片。

柏林战役时期,B IVb/c型被拆除了遥控装置和炸药箱,装上了六联装的88毫米RPZB54 战车噩梦火箭筒用于在巷战中袭击苏联坦克,这种战时应急车辆被称为Wanze式坦克歼击车(Panzerjäger Wanze),采用的火箭筒(管长缩短了不少,被称为RPzB 54/1,有效射程达到180米)威力巨大,在有效射程内对垂直装甲的穿深能够达到230mm,据称击毁过多辆苏军坦克及自行火炮,但具体数字不明。

苏军在柏林缴获的该车,前方装了三个烟雾弹发射器。

最后简要提一下德军最后一种履带式遥控爆破车辆。

巴巴罗萨战役开始后,伯格沃德公司将Sdkfz 2半履带摩托,也就是著名的Kettenkrad改成了遥控爆破车。

Kettenkrad半履带摩托是一种性能非常好的车辆,近些年各大厂也都出过该车的模型,我就不细说了。被改装成遥控爆破车以后,该车重1.5吨,最高速度80公里,可以人力操纵,也可以遥控,各项指标与标准型Kettenkrad相同。

该车在1942年春被300无线电装甲营接收,作战情况和战绩目前不清楚。除了这种基本改型以外,德国人还对该车彻底取消了前面的摩托前叉部分,改为可以遥控距离达到2000米,携行300公斤炸药的中型遥控爆破车。这种车辆代号斯普林卡,前后左右装备10毫米装甲,最大时速42公里。

该车在公路部分可以人力驾驶。

此外,德国人还利用缴获的英国布伦装甲车研发了可遥控的爆破车辆,并在北非取得了一定战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