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文明的气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加文明属于哪个文明 印加文明的气候

印加文明的气候

2024-07-10 21: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四大文明古国分别属于哪一类气候?

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例外几乎都在北回归线到北纬40°之间,这一区域大陆东岸的中国,印度,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百候,大陆西岸则是属于地中海式气候,埃及,巴比伦如此,这两种气候是适于农业耕作的气候,因此古代文明发源于此就不奇怪了。之后出现的度其他文明,如古希腊,古罗马,迦太基,阿拉伯等等,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在这一范围以内;其他大洲的如玛雅文明专,印加文明,祖鲁文明等等也几乎出现在相同的纬度区域内。这说明,古代的农耕文明靠天吃饭,都必须处于气候适宜农业发展的区域,而回归线与40°之间的区域,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岸为地中海式气候,它们都属是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

2、北美印第安文明为何一直处于原始社会形态?

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文化交流与文明形态。

根据阿尔斯通的理论,文明在交流中进步,所以宏观上讲一个大陆越大,其资源和土地所能容纳的文明数量和形态就越多,那么产生一些小的文明进步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而由于文明间的交流,这种小的进步会传遍整个大陆,进而促进其它文明的进步,而其他文明进步了,就能产生更多创新,彼此互相提高。这个理论可以解释亚欧大陆诸文明为何发展都比较同步(开始灌溉、开始种植小麦、开始使用铁器、进入古典时期等等)以及存在的各种相似性(相似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结构,相似的宗教信仰,相似的语言等)而美洲大陆(包括南美北美)较之亚欧大陆(其实还包含北非)要小的多,虽然总体上资源可能稍微丰富一些,但是容纳的文明种类和形态要少得多,而且美洲大陆与亚欧大陆在地理大发现之前几乎没有像样的交流(就算郑和或谁的船队真的去过美洲,送去几个瓷碗啥的也不算什么有实际意义的交流。)所以美洲大陆直到地理大发现时期,其文明发展程度最高的印加文明充其量也就到达中国的商周,最多不超过汉代的水平。更遑论北美比较落后的印第安人了。

另一个原因是印第安人是游牧民族。印第安人不是一个科学的分类方法,印第安人是包括一堆诸如苏族人、易洛魁人、阿帕奇人等等等等的一大堆民族的总称,狭义上指的是北美的各种土著游牧或渔猎民族,这些民族实际上相当于亚欧大陆的蒙古人、匈奴人、契丹人之类的(类比的说法,实际上差异还是很大的),这样的民族生活飘忽不定,所以很难像农耕民族一样建立庞大的学院、神庙、城市、工场之类的可以显著促进文明发展的设施,甚至很多连像样的文字都没有,所以这样的民族的发展,尤其是技术上的进步往往需要依靠从农耕民族那里汲取营养,不过文明的传播总是需要时间的,那些游牧和渔猎民族需要时间来获取、消化新的文化,所以发展总会比同时期的农耕民族慢一拍。

还有一个很?宓男≡?颍?褪敲乐薮舐剿淙挥凶灾?桶悴永玫呐┳魑铮??敲挥锌晒┭被?亩?铮??来数去也就只有羊驼君还能凑合着用,但是羊驼君除了非常难养以外,还不能像亚欧大陆的牛马那样提供动力,可以说缺乏动力是阻碍美洲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障碍,以至于美洲都已经可以建造巨型石质建筑、掌握铜的冶炼技术的时代居然还没有发明轮子。

《枪炮、细菌和钢铁》一书里有很详细的解释。

首先,社会文明的发展根本原因是人口密度,当一块土地上能养活的人口很少时,原始部落的社会形态就是最适合的。当人口密度增加,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冲突,资源的争夺,仇杀等等人际问题,此时就会出现一个更大的社会和统治者去调和这样的矛盾。另一面,也需要有人去统领大家完成诸如战争、兴修大型灌溉设施这样的大型活动。除了海边产量高的渔村可以过狩猎采集的生活外,要达到能产生文明社会的人口密度只能靠农业生产,农业效率越高,单位面积内能养活的人口就越多,社会文明就会越高级,分工也越细。

制约美洲农业效率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

1.缺少产量高的大籽粒植物。农业生产是形成文明社会的最根本原因,像小麦这样的大籽粒植物可以养活人口密度很高的社会。美洲的农作物只有土豆、番薯、原始玉米这些,产量并不是很高。

2.缺少畜力。人类大约一万多年以前进入美洲,那个时候狩猎技术已经很成熟,而美洲的动物都没有见过人类没有警惕心,导致人类猎杀大型动物效率很高,也导致了大型动物的大面积灭绝。到了农业社会就缺少了可驯化的畜力。导致没有牲畜可以耕地,没有牲畜可以拉车。一切体力劳动都需要人力,劳动效率低下,人口密度始终上不来。ps:在印加曾经出土过一个带轮子的玩具,证明美洲并不是没有发明轮子。更好的解释是,山地丛林多,加上只能由人力拉车导致轮式车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运输工具。

3.大陆轴线。美洲是南北走向的,跨越几个气候带,这导致南边的作物和文明很难适应北边的气候,高效率农作物的传播速度很慢,种植区域都是局限在很小的一个纬度内。

4.职业分工不够细。人口密度越高的社会,职业分工就越细。农业效率的低下也制约了职业分工的细化,当大部分人都需要从事农业劳作时,是不能独立出专业的职人的。这也导致像冶金、建筑、手工艺这样的行业发展缓慢,进而导致能提高农业效率的生产工具发展缓慢。

因为那里根本不是原始社会状态。扣除中美洲湿热地带的农业文明,现在美国的土地上,也有几千人的城市,有占地几十亩的宏伟陵墓(或其他宗教性土台),有早期帝国的雏形。第一批进入美国内陆的探险者虽然没有发现现代意义上的文明和国家,但也看到连绵的村落和一定的文明秩序,只是旧大陆病菌走在拓荒者的前面,再加上现代武器迅速破坏了平衡。美洲内陆才退化成大批拓荒者到来后看到的景象。

即便如此,他们也是在文明曙光上的遗民,一旦接触到旧大陆的马、钢铁和火器,最早接触这些先进武器的民族,如苏族,还是立刻对其他印第安人进行了帝国征服,并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如果真是一盘散沙的原始人,殖民者根本就不会把他们当成一个民族来对待的。

3、印加文明 梯田种植什么作物

梯田是安第斯山区古印加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该地海拔高,气候干旱.地形崎岖,可作天然屏障.古印加人从山顶到山麓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一直耕种至今。印加人继承前人的成就,在干旱缺水的山区修建了水渠和梯田,使粮食生产得到稳定发展,保证了非农业人口的需要。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有些水渠至今还在使用。印加人培育了大约40多种作物。他们还饲养骆马和羊驼,成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饲养大牲畜的人民。这些动物的饲养不仅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肥料,这反过来又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古印加人的主粮藜麦,已经成为了世界时尚健康粮食。

4、印加文明的考古发现

根据考古发掘,当时印加帝国有青铜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相当精巧。印加人也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绵延的驿道,成熟的造酒工艺等。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医学、织布和染色技巧相当发达。 按照印加历史学家以前的定论,公元500-600年左右,印加人建造了以的的喀喀湖为中心的蒂瓦纳科等巨大城市;公元1200年,建立了以库斯科为首都的印加帝国;特别是在公元1438年第9代皇帝帕恰科奇登基后的百年间,建立起了北自哥伦比亚,南到智利的强大帝国。但是,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士兵攻下库斯科,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转瞬间就被消灭。自那以后的近400年间,人们几乎遗忘了印加帝国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海拉姆·宾厄姆在库斯科市北边发现巨大的山顶城市马丘比丘的遗迹,才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印加文明的关注。 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他们用来建神庙祭坛的巨石就有大约百吨重,另外还在山顶垒起了总重达数百吨的巨石,作太阳的日晷。据此,以往的印加学者认为,印加人是不喜欢低地潮湿气候的高原民族,所以才会在海拔34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建立城市。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深山中发现的印加帝国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亚遗址,却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险峻的山岳地带,确切说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尔山脉之间深不可测的V字形峡谷的谷底一带,海拔仅1600-1800米。那里是吸血蝙蝠和响尾蛇出没的恐怖无人区。谷底一带共有95栋巨大的石造建筑物,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谷底和从峡谷伸出的石头平台上,最大的平台高400米,宽300米,看上去十分宏伟、险峻。在石造建筑内,还发现了贮存食物或珍宝的地下室。整个遗址的面积约为13公顷,规模比马丘比丘遗址还大。仅从已发现的家具和梯田就可看出,伊斯坎瓦亚曾经是拥有几万居民和数千士兵常驻的城堡型城市。据推断,伊斯坎瓦亚城位于印加帝国的最前方,它曾在防备亚马孙地带原住民的攻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

5、古印加文明农田景观特点

景观特点:

以梯田为主,用石块垒成。

原因:

地处山区,地形陡峭,土层薄且易流失,修筑梯田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山区裸露岩石较多,可以就地取材,因此,梯田多以石块垒成。

古印加文明出现原因:

纬度低、海拔高处气候凉爽;山区河谷冰川融水量大,水源充足,灌溉条件好;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6、印加帝国是什么人种

印加人(Inca)又称印卡人,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克丘亚语。

7、美国的地理环境这么好,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发展成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

文明古国从来就不是靠地理环境好而创造的,相反,地理环境越好的地区,越是无法创造文明,比如非洲,物产丰富、资源雄厚,可结果非洲却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程度最低的地区。说美国地理环境好,无非就是说美国很难有外敌入侵。美国占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往北是北冰洋,不存在人类活动,向西是大西洋,向东是太平洋,全球四大海洋美国就邻近了其中的三个,美国的南边是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再往南就是南美洲。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生活在美国,在大航海时代到来之前,美洲大陆上是不可能会有外敌入侵的,外敌只能从海洋上来,或者从南美洲、中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通过唯一的陆地到达北美洲大陆。没有外敌入侵对于生活在北美洲大陆上的原住民---印地安人来说,这日子过得是相当舒服,印地安人唯一的敌人就是大自然,要么是极端的天气和气候,要么是勇猛的美洲大陆原住兽,比如美洲狮和北美野牛。

当全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由于地处恶劣的地理环境,进行着人类史上最残酷、最血腥的战争,为了生存权而战斗的时候,比如中国的三皇五帝时期,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的战争,再比如春秋战国持续数百年的分裂和大混战时。越是文明古国,越是伴随着血腥的征战,不同种族、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通过战征服,然后再通过战争灭亡,周而复转,通过这种激烈的碰撞,不同文化的汇合,才最终形成了文明古国。

当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因为地理环境的恶劣,通过战争不断扩张的同时,产生了文明,产生影响西方历史数千年的罗马帝国,而与此同时,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印地安人,舒服的在美洲大陆上打打野牛、晒晒太阳,逗逗美洲狮。人类最残酷的敌人永远都是同类,正是因为缺少外在的威胁与外敌的入侵,所以印地安人的生活相对于文明古国的百姓来说,显然轻松上百倍,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印安地人在美洲大陆一代一代的繁衍着,丝毫不影响文明。

当然了,在殖民者到来之前,印地安人基本上极少战争,偶尔仅有的几次战争,也许是这个部落与那个部落的村庄级冲突,缺少战争的印地安人一门心图发展,于是美洲大陆上种出了全世界三大经济作物之一的玉米,当然还有产量极高的经济作物--土豆,还有木薯、山药等。除此之外,印地安人还创造了三个昙花一现的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这三个文明都地处墨西哥南部、中美洲地区到南美洲地区,与地处北美的美国无关。说是文明,也只有玛雅文明有自已的文字记载,其它两处叫文化更准确。什么是文明?文明就是人类从原始社会向脱离原始社会的文明社会过渡,让人类有了区别于动物及其它高等生物的明显界线,拥有文字、城市、建筑成为文明的三大标准,至少生活在北美大地的印地安人没有。

文明通常都伴随着各种冲突,碰撞与战争,在自然环境优越,没有外敌入侵的北美大陆,是没有产生文明的土壤。适者生存,远古时代的人类生存靠的就是大自然,靠山吃山,靠海捕鱼,由于印地安人没有生存危机,就没有产生文明的压力。

等到西元17世纪时,欧洲的殖民者踏上美洲大陆的时候,善良的印地安人迎来他们历史上真正的外敌,可是数千年来,印地安人已经养成了没有天敌的习俗,当殖民者以外敌入侵时 ,等待印地安人的都是杀戳和掠夺,而文明早已离他们远去,主宰美洲大陆的就变成了这群殖民者,也就是今天的美国。

8、印加文明的典型文明成就

考古发现根据考古发掘,当时印加帝国有青铜器皿和刀、镰、斧等劳动工具,其冶炼铸造技术相当精巧。印加人也有发达的农业灌溉系统,绵延的驿道,成熟的造酒工艺等。考古学家大都认为印加人的建筑技术、医学、织布和染色技巧相当发达。低地印加古城按照印加历史学家以前的定论,公元500-600年左右,印加人建造了以的的喀喀湖为中心的蒂瓦纳科等巨大城市;公元1200年,建立了以库斯科为首都的印加帝国;特别是在公元1438年第9代皇帝帕恰科奇登基后的百年间,建立起了北自哥伦比亚,南到智利的强大帝国。但是,1533年西班牙人皮萨罗率领士兵攻下库斯科,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印加帝国转瞬间就被消灭。自那以后的近400年间,人们几乎遗忘了印加帝国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美国考古学家海拉姆·宾厄姆在库斯科市北边发现巨大的山顶城市马丘比丘的遗迹,才又重新唤起人们对印加文明的关注。马丘比丘遗址马丘比丘遗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顶上挖掘出来的,这里原有大约400间石造的住房,还有不少壮观的宫殿与神庙。当时这里居住着2万名印加人,他们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他们用来建神庙祭坛的巨石就有大约百吨重,另外还在山顶垒起了总重达数百吨的巨石,作太阳的日晷。据此,以往的印加学者认为,印加人是不喜欢低地潮湿气候的高原民族,所以才会在海拔34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带建立城市。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维亚的安第斯深山中发现的印加帝国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亚遗址,却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险峻的山岳地带,确切说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尔山脉之间深不可测的V字形峡谷的谷底一带,海拔仅1600-1800米。那里是吸血蝙蝠和响尾蛇出没的恐怖无人区。谷底一带共有95栋巨大的石造建筑物,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谷底和从峡谷伸出的石头平台上,最大的平台高400米,宽300米,看上去十分宏伟、险峻。在石造建筑内,还发现了贮存食物或珍宝的地下室。整个遗址的面积约为13公顷,规模比马丘比丘遗址还大。仅从已发现的家具和梯田就可看出,伊斯坎瓦亚曾经是拥有几万居民和数千士兵常驻的城堡型城市。据推断,伊斯坎瓦亚城位于印加帝国的最前方,它曾在防备亚马孙地带原住民的攻击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结绳纪事古印加结绳纪事破译 记录5500公里帝国数据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就对古印加执政官以结绳记事为基础的信息交流系统感到困惑不已。科学家通过计算机对上百个系有不同的绳结的绳束进行分析,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神秘的绳结被印加人称为奇普,是用棉线、骆驼或羊驼毛线制成的。它是在一根主绳上串着上千根副绳,每根副绳上都结有一串令人眼花缭乱的绳结。在所发现的600多个奇普中,大多数都是公元前1400年到1500年间结成的。不过,其中还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历史。在西班牙殖民政府的文件中,他们认为奇普是用来记录和交流信息的某种手段。然而这些密码记录了什么信息?怎样记录信息?对此,数代专家仍然困惑不已。哈佛大学的考古学家格里·阿顿和数学家凯利·布热利称他们正在逐渐解开这个密团。他们建将奇普绳结的关键信息做成数据库。然后在这个数据库中搜寻1956年在印加重要的政治中心普鲁措科发现的21个奇普绳结的共同点。结果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数学联系——在某些奇普的副绳声的绳结能够结合起来正好和另一个更为复杂的奇普上的数字相同。这表明,奇普曾被用来从这个纵宽达5500公里的帝国的不同区域收集信息。阿顿说:“每一个当地的会计师都会将从下级得来的帐目总和通过绳结的形式表现在奇普上,并将这些数据汇总在一根主绳上,然后层层上递。这种交流可能曾被用在国家最重要的信息记录上。其中包括帐目以及其他与人口、财政和军事相关的数据。”阿顿和布热利还进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他们认为既然普鲁措科的奇普表现的从不同区域收集到的数据,那么在所有21根普鲁措科绳结上所发现的8字结就很可能表示的是这个地方自身。而这很可能是从印加的奇普上认出的第一个文字。阿顿说,要完全破译奇普是不可能的。不过对奇普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揭开其他的生活细节。而新的考古发现将有可能带来更多的惊奇。5印加文字印加常常被说成铜器时代主要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书面语言的文明在500多年前,西班牙旅行者在秘鲁中部遇见了一个印第安男人,他可能是一个前印第安王朝的官员。西班牙人看到这个印第安人时,他正打算藏起来一些他带着的东西,所以他们搜了他的身,并找到了一些神秘的打了结的绳子。后来西班牙人得知这些绳子叫做奇普(Khipu)。很多奇普只是为了计数,但是西班牙征服者认为有些绳子包含了历史故事,宗教秘密,甚至是诗歌。在上面讲述的这件事里,印第安人说他身上的奇普记载了西班牙征服者在这个地区做的所有事情。“好事和坏事都有。”西班牙人的首领菲格雷多说。之后他很快没收并烧毁了这些记录,并惩罚了这个印第安人。不过,即使西班牙人认为奇普很危险、并尽力毁掉它们,但是学者们却一直拒绝承认奇普是一种书面文件。相反的,这些绳子被认为是一种保存记忆的设备——一种个人化的记忆辅助工具,而没有任何统一的含义。它们顶多是一种纺织品算盘。后面一种观点在1923年得到了支持,当时科学史学家利兰·洛克证实了收藏在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100多个奇普被用来记载计算的结果。因为这些原因,印加常常被说成铜器时代主要文明中唯一一个没有书面语言的文明。不过,近些年研究者们越来越怀疑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很多研究者现在认为虽然奇普最初可能的确被当成一种计算工具,不过它们在西班牙人到达的时候已经进化成为了一种记载事情的体系,一种三维立体的二进制的密码,和地球上其他任何文字体系都不相同。“如今最严紧的研究奇普的学者们认为,它们不仅是一种保存记忆的设备,很可能比这多的多。”纽约州立大学的古代安第斯文字专家伽林·布罗克说。不过破译奇普面临一个很大的障碍:没有人能读懂它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叙述性的奇普被成功破译。”哈佛大学的人类学家格里·乌尔顿说。不过乌尔顿在纺织品专家提供了新的信息之后,正在准备向破译奇普进行最持久、最深入的研究。在年七月出版的新书《印加奇普中的符号》中,乌尔顿第一次系统地将奇普分解为多种重要的元素。他用这种分解方式建立了一个奇普资料库,并用这个资料库来分辨绳结排列的规律。正像在上世纪70年代当研究者们破译了玛雅的象形文字之后,对玛雅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样,乌尔顿说,破解奇普密码对于了解在16世纪统治当时地球上最大的,至今还是谜一样的印加帝国,可能是一个“获得内幕的巨大的潜在资源”。[2] 6科学成就在医药学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也令人惊叹。他们的外科手术特别是穿颅术在当时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手术刀主要是一种“T”形铜刀,非常锋利。与外科手术相伴而生的麻醉术,印加人也是内行。印加人知道多种草药,如奎宁、可可等。在天文、历法和数学领域内,印加入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首都库斯科,印加人在城东、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观象台,中心广场另设一座。根据长期的观测,印加人测得地球运行周期是365天零6小时,并据此制定了太阳历。印加人还有一种历法是阴历,包括354天,是根据对月亮的观测结果制定的。与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数学采用10进位制。不过,印加人尚未创制文字,他们的计数方法是结绳,克丘亚语称“基普”,即在一条主绳上结上许多小绳,用结节表明数字,用不同的颜色和长度表明不同的类别。印加人在音乐、文学方面也有很高造诣。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可与欧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为高超;还有人认为,印加音乐具有亚洲古代音乐的水平和相似的表现手法。由于印加人没有完整的文字系统,文学多是口头传说和戏剧。其中最著名的有《奥扬泰》,在西班牙人到来前已广泛流传于中安第斯山区,在殖民时代初又被用克丘亚文字(西班牙传教士创制)写成剧本,在世界古典文学名著中占有重要地位。

9、南美三大文明是。。。

印卡文明又译印加文明(Incan Civilization)是以古代印卡人为代表的印第安文明,为南美安第斯地区的古代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 简史:“印卡”(Inca),意即“太阳之子”,是安第斯地区讲克丘亚语的印第安人对他们首领的尊称。公元13世纪,印卡部落在秘鲁的库斯科谷地附近定居,15世纪初,崛起成为安第斯地区的强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瓦伊纳·卡帕克(Huayna Capac)在位时,印卡帝国处于鼎盛时期,其疆域北至今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南部,南达智利和阿根廷北部,南北4000千米,人口约1000万,成为古代美洲最大的一个印第安国家。 国家组织和社会:印卡古国正式的名称为“塔万廷苏约”(Tahuantinsuyo),国王在政治、宗教和军事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其下有贵族、祭司充任各级军政、宗教职务,组成严密的行政体系和统治机构。印卡王被认为是太阳之子,当他继承王位时,他将和他的最大的被叫做科娅(Coya)的姐妹结婚,而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将会是下一届印卡王。印加王可以有很多的妻子,但是能够继承王位的那个孩子只能是他和他的姐妹生下的孩子。 印卡社会的基层结构是“艾柳”(Ayllú),相当于氏族公社。土地被分为太阳田、印卡田和公社田,公社成员先要耕种供祭祀和王室使用的太阳田、印卡田,最后才能耕种公社的土地。公社田分配给每个家庭耕作。在劳动组织方面,帝国设立一种称作“米达制”(mita)的劳役制度,轮流征调壮年男子去建造公共和宗教工程。还有一种从事特殊差役的“亚纳科纳”(yanacona),相当于奴隶或半奴隶。 经济生活:印卡人已有发达的农业,培育了玉米、马铃薯等40多种作物。他们在深谷陡壁、气候干燥的安第斯山区修建了庞大的梯田系统和引水工程,这些用石板砌成的水渠有的长达百余千米。亦驯养骆马和羊驼,作为驮载工具,并提供纺织用毛。 文化艺术和宗教:印卡人文化上的成就突出表现在雄伟的巨石建筑方面。在库斯科、萨克萨瓦曼、马丘比丘等地用巨石建成的宫殿和城堡,石块之间结合紧密,以致刀片也难以插入,有的城堡建于陡峭山崖,高耸入云。为了治理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印卡人修建了两条大道,一条称“海岸大道”,一条称“高原大道”,形成贯穿南北全境总长1.8万千米的道路网。沿途设有驿站,供信使传达信息。另外,在冶炼浇铸、纺织制陶、天文历法、外科医术、文学音乐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印卡人还创造了被称为“基普”(quipu)的结绳记事法。 印卡国的主神是创造之神维拉科查(Viracocha),是其他神灵和包括天、地、人类在内的万物的创造者。其他神灵主要有:太阳神、雷神、月亮神等。印卡人信奉自然神,对世间万物均奉为神明。 玛雅文明(最主要) 玛雅文明是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 约形成于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公元1502年,哥伦布最后一次远航美洲,距离他第一次发现“新大陆”恰好10年。船在洪都拉斯湾靠岸,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兴奋地踏上久违的葱茏陆地。在当地的市场上,一种制作精美的陶盆吸引住他的目光,卖主告诉他,这漂亮的陶盆来自“玛雅”。这个神奇的名字,第一次传入了欧洲人的耳朵。1519年,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Hernan Cortez)率领西班牙军队横扫墨西哥,征服正处于文明鼎盛时期的阿兹特克帝国,“铲除一个文化,如同路人随手折下路边一朵向日葵”。此时,玛雅文明已近尾声,但在尤卡坦半岛上,还残存着一些玛雅小邦。1526年,一支西班牙探险队前往尤卡坦,试图用暴力建立西班牙殖民地,并强制推行基督教信仰。不肯屈服的玛雅人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游击战,直到1697年,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18世纪末开始引起学术界注意,19世纪末发掘一批重要遗址,开始了玛雅文明的现代考古学研究。20世纪50年代后,研究进展较快,形成专门的玛雅学,是世界考古学及历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玛雅文明的发展阶段,学者间说法不一。据美国考古学家N.哈蒙德的划分,可分为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3个阶段。 查文 坐落在西安第斯山系布兰卡山脉东坡,属秘鲁安卡什省。公元前1500~前300年,这里曾出现查文·德胡安塔尔文化,是哥伦布之前时期美洲最著名的地区之一。 查文·德胡安塔尔古迹区位于安第斯山脉—高山谷地,海拔3177米。安东尼奥·巴斯克斯·德埃斯皮诺萨曾在1616年到过此地。他写道:“在靠近查文城的地方有一座很大的由雕刻巨石砌成的建筑。它曾是著名的圣地之一,就像我们心目中的罗马和耶路撒冷一样。许多印第安人都到那里去奉献他们的牺牲。” 查文一带产生的文化就叫查文文化。它存在于公元前1500~前300年,为南美洲地区最早的文明——萨利纳尔文明、马兰瓜文明和那斯卡文明开了先河。从1919年起秘鲁考古学家胡里奥·塞特尤开始研究这种文化,其研究成果使该地区闻名于世。1945年一次泥石流吞没了大量文物和建筑,1970年的地震又使这一地区再遭劫难。 查文城曾是宗教和文化中心,这一特点在建筑风格上有明显体现,尤其是纵横交错的长廊和高大的兰宋庙及泰优金字塔即为明证。此外,从巨石碑的雕刻装饰中也可略见一斑,其中有4米多高的兰宋花岗岩独石碑,用闪长岩雕成的2米高的拉依模狄石碑以及泰优方尖碑。 石板、房梁及石柱上的浅浮雕装饰一般以动物形象为主,如美洲豹、蛇、鹰及鳄鱼等,也杂有一些人像雕刻。查文最突出的艺术作品要数著名的镶嵌头像(即将人物头像嵌入墙上巨石之中),镶嵌头像至今仅在庙宇南侧城堡墙壁上有一幅尚存。 我是这样认为的,因为完全是人来排名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