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高科技”,进化了上千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印刷术还是活字印刷术先进 这项“高科技”,进化了上千年

这项“高科技”,进化了上千年

2024-07-01 0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1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时,走进保藏古籍版本的兰台洞库,实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况并指出,“这些雕版、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印刷技术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印刷方式,开创了信息复制技术的先河。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所需印刷的图文书写或描绘在薄纸上,再反贴在木板上,雕刻出反体凸字,再于表面均匀刷墨,铺上纸张,用擦子均匀擦过,揭起纸张,印版上的图文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就完成了一次印刷。

雕版印刷术不是在某一天某一个人发明的,它是中华文明的厚积薄发、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规范成熟的文字,娴熟的雕刻、转印、捶拓、印章等技术,笔、墨、纸等印刷工具材料的齐备,社会广泛的阅读需求等等各方面条件的成熟,使得雕版印刷术应运而生。

隋唐之际,雕版印刷术就已经出现。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的唐中晚期雕版印刷作品《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图文相配,刻印精良,表明此时雕版印刷术已臻于成熟。

△雕版印刷《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局部(复制品)

到了宋代,雕版印刷业普遍发展,印刷品质量更为精良,刻书地区遍布全国,形成了蜀、浙、闽三大刻书中心。字体上,江浙刻本多用欧体,四川地区刻本多用颜体,福建地区刻本多用柳体。

宋代除了各门类的雕版书籍,还出现了钱币、广告等印刷品。

△北宋印刷纸币的铜印版(复制品)。交子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明代是中国古代印刷的全盛时期。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中期万历年间,广泛使用刻版的,是一种横平竖直、横轻竖重、撇如刀、捺如扫、点如瓜子、横笔末端小三角、字形方正的字体,这就是发展成熟定型的“宋体字”,俗称“匠体字”。这个字体今天的我们应该十分熟悉。

目前,江苏南京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是国内雕版技艺保存最好的三家单位。三地的印刷技艺捆绑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申遗,2009年,该技艺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02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印刷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据宋代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布衣毕昇”使用泥活字版印书,这是现知活字印刷的最早记载。毕昇也被后世誉为“活字印刷术发明之祖”。

从沈括的记载看,毕昇采用的泥活字印刷,工艺已经相当成熟。先用胶泥刻字,经过火烤,制成坚硬的字模。准备一块铁板,在上面覆盖一层松脂、蜡、纸灰混合的材料。印刷的时候,在铁板上放一个铁制的模子,在里面排列字模,满一模子为一版。之后在火上烘烤,等铁板底部的材料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在字模表面。这样,版面就会十分平整。

△仿毕昇工艺模拟复制的“胶泥活字”

通常制作两块铁板,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排字模,这一块刚印完,另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交替使用,提升工作效率。字模不用的时候,就按照韵部进行分类存放。遇到生僻字,还能随刻随烤。

胶泥活字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活字,在毕昇之后,世人又研制出了不同材质的活字载体。但无论是木活字、锡活字、铜活字、铅活字,都承袭着毕昇的活字思想。

到了元代,农学家王祯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大幅提高了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

转轮排字盘是世界上最早的排字机械设备,将木活字按韵和型号排列在木制转盘上。通过转动木盘,工人坐着就可以取出所需的字,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展厅里再现了转轮排字盘的使用场景。

从活字的制作、拣字排版,到印刷、拆版还字,在时间的长河中,活字印刷术不断发展,每个流程的改进都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03

古代也有彩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彩色印刷的国家。

最早的彩色印刷技术是在一版上刷不同颜色一次印出彩色印品。明朝时,发展出一种套印技术,画面上的每种颜色都对应雕出一块小木板,然后再依照“由浅到深,由淡到浓”的原则,逐色套印。因为这些形状和色彩各异的木版与古时一种五色小饼“饾(dòu)饤(dìng)”相像,于是得名“饾版”,它也被称为木版水印技术。

△中国印刷博物馆展出的饾版印刷作品(上图)及其版片(下图)。

明代书法篆刻家、出版家胡正言刊刻的《十竹斋笺谱》,是饾版印刷的代表作。《笺谱》共汇印了近三百幅笺纸纹饰,清新雅致。看着这些精致的图案,你很难想象到,这是几百年前古人印刷出来的。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清代,民间印刷业最突出的是年画的印刷发行。年画走进千家万户,销量很大,从而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清代年画遍布南北各地,著名的年画产地有: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四川绵竹、广东佛山等。

04

中国虽然是印刷术的故乡,近代以来,印刷技术在总体上却落后于西方国家。

上世纪70年代,我国的书刊、报纸、教科书等出版印刷行业,还主要靠铅制的活字印刷术,手工挑字、人工排版效率很低。  

为了改变中国印刷行业的落后面貌,解决汉字的计算机信息处理问题,新中国在1974年8月设立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748工程”。

最难的一步,就是让精密汉字进入计算机。1975年,当时还在北大当教师的王选用“参数表示规则笔画,轮廓表示不规则笔画”这种独一无二的方法,把几千兆的汉字字形信息,大大压缩后存进了只有几兆存储量的计算机,这是新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把精密汉字存入计算机。

王选团队又采用当时国外尚无产品的激光照排技术,经过四年的连续攻关,成功从计算机里输出了汉字。后来,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不仅风靡全国,颠覆性改造了新中国的出版印刷行业,还出口到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

王选团队自主研发的一系列高科技成果,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时代。王选也被誉为“当代毕昇”。

王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被问到“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他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而王选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回击,中华儿女的创新能力任何时候都不应被看低。

2001年,中国工程院颁发了“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结果。在评出的25项成果中,“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当选第二项,比第一项“两弹一星”仅差一票。

如今,中文信息处理的研究已经从用计算机处理和显示汉字字形,转向了用计算机对汉字语义的理解和再生成,中文信息处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

一脉印刷术发展,尽显创新本色。

中华民族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也决定了在新时代,中华民族必将向“新”而行、不断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调研行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央视新闻新媒体展开调研行,通过走访博物馆、介绍古建文物、访谈专家,深入展现中华文明的底蕴与魅力。

监制/李浙 主编/王兴栋

记者/谢玉洁 校对/张天宇

部分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新闻联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