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说,他们的米线花样最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卤肉起源哪个地方最多 云南人说,他们的米线花样最多

云南人说,他们的米线花样最多

2024-06-21 06: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创 中国烹饪杂志 中国烹饪杂志

文、图 | 张家荣

为什么云南人把米粉叫米线?

它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名字和做法?

怎样的“非常规”米线吃法会让人大呼过瘾?

吃一碗米线的仪式感可以有多足?

……

在多民族聚居的云南,如果有一样食物可以跨越不同的饮食文化得到最多人喜爱,米线大概就是那个答案。究竟是什么样的味道,让这看似寻常的小吃拥有了迷人的魅力?

米线的历史很悠久。早期的米线叫粲、乱积,是用糯米磨成粉,用蜜和水调和,让米浆从底部钻了许多孔的竹勺中漏出为细线后,放入油锅中炸熟的。后来将米浆漏进开水中烫熟,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米线。云南人称的米线,其实是米粉的一个类别,不独云南有。但“米线”这个称谓和米线丰富的吃法,却是云南所独有的。

七彩云南 多样米线

花几年时间在云岭大地旅行,能切身体验到云南的多彩魅力。生活在其间的汉族、白族、傣族、纳西族等26个民族的人们,饮食文化差异很大,但米线是各民族饮食生活的共同交集。在云南吃米线,实际上是将饭、菜、汤一起吃,体现了实用而有效的饮食哲学。也因此,它的种类和做法可以有无数种。米线有粗细、干湿之别。通常的米线与电脑鼠标线粗细仿佛,有些种类则较为特别,如德宏地区的人们就偏爱更细更绵的米线。干湿从字面上理解,带水分、能现场享用的是湿米线,也称新鲜米线。昆明的新鲜米线分干浆和酸浆两种,干浆米线是常见的新鲜米线,酸浆米线是经过发酵的,带点酸味。与湿米线相对应的干米线,是指晒干的米线,能够保留很长时间。

傣族地区集市上出售的米线多种多样,其中干米线非常易于保存,也方便带到异乡。

米线的食用方式很多样,大体上分热吃和冷吃两类。冷吃就是凉拌,做法简单,连加热的过程都省了,夏天它们会占据米线市场的半壁江山。热吃就复杂得多,通常指烫米线,但也有煮、炒,还有与凉拌相区别的热拌等。

烫碗米线 多加“帽子”

烫米线,就是有汤汁的热米线,是云南米线的基本样式。这种吃法的特点是快,把米线放在竹筲箕里,用开水烫软,放入碗里,再加“帽子”、汤和调料即可,总共不过十多秒就完成了。

烫制米线

烫米线的重点在“帽子”。所谓“帽子”,就是加在米线上的配菜,可决定米线的风格和味道。帽子通常是用肉类制成,以猪肉、牛肉、羊肉、鸡肉为多,而同一种肉,做法也有不同。如猪肉帽子,就可以有焖肉、卤肉、碎肉多种;牛肉有红烧也有清炖;鸡肉则有土鸡洋鸡之分,洋鸡就是饲料鸡——当地人对外来事物都带上“洋”字,是从清末云南开关时就有的传统。

除了肉类,“帽子”还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滇中一带喜欢在米线上加血旺,就叫血旺米线;玉溪人用鳝鱼作“帽子”,就叫鳝鱼米线;昆明人喜欢米线拌豆花,叫豆花米线;到了建水,当然要吃草芽米线,因为草芽是当地有名的特产……

鳝鱼米线

拌,不是那么简单

拌米线是一个大类,有凉拌,也有热拌。

凉吃的米线都是拌。什锦凉米线是通行的吃法。“什锦”意为杂拌,做法很简单,抓一把凉米线直接放入碗中,再抓一点焯过的豆芽、韭菜盖在上面,配上调料,拌好后入口就好。凉拌米线调料多,一般都有十多种,常用的有油辣子、咸甜两种酱油、香油、醋、腌菜等,顾客自己拌好,口味各个不同,口感倒都是滑而爽,吃起来很痛快。

滇西的凉拌米线摊点

热拌的米线也自有味道,使人迷恋。

昆明卤米线很出名。米线还是那个米线,配料主要是五花肉炸制的脆臊,脆而香;秘制的卤汁,深色而浓稠。有的店还加鸡油,用美味的菌子鸡与菜籽油炼制而成,调料主要是韭菜、香葱、花生、甜酱油等,加妥拌一拌,又香又甜。

在普洱一定要吃豌豆粉米线。豌豆粉有多种形态,拌米线吃的是稀豆粉,稠状,用锅温着,吃时浇盖在烫过的米线上面,配上调料,有独特的豆香味。

花生汤米线在滇南很受欢迎。用花生研磨成浆,煮熟成汤,用大锅温着。一碗烫过的米线,加一勺花生汤和各种调料,搅拌均匀,滑爽的口感,绵密浓郁的花生香味,回味无穷。

西双版纳的花生汤米线

过桥米线重要的是一碗汤

过桥米线其实算一种烫米线的特别形式。通常米线都是在一个固定的开水锅里烫出来再加汤加料,而过桥米线则是为每位顾客准备单独的一碗鸡汤来烫米线,而鸡汤也成为米线的汤底。

过桥米线的起源雕像

在昆明,吃过桥米线仪式感比较强,算是“台面上”的吃法。一份过桥米线一般由两碗、两盘组成。一个碗装煮沸的肉汤,可以是鸡汤,也可以是猪排骨汤、火腿汤、鸭汤……都是配上各种药材和香料熬成的。另一个碗装烫过的米线。大盘装鸡肉片、猪肉片等肉类,小圆盘装豌豆尖、韭菜、豆腐片等菜蔬。此外,还配有几碟咸菜、鹌鹑蛋等。吃时先将肉、蛋类配料放入汤中,再将素菜放入,加入米线,接下来就等着吃吧。

具有仪式感的过桥米线

撒是酸 撇是苦

第一次吃撒撇是在腾冲,一个小店,柜台上摆一块牌子,上书“小利撒撇”,打听半天也不明白,干脆来一份。端上来是一碗蘸料,店主用木夹榨出柠檬汁,再加些别的调料;一份细米线,加些半干的肉片之类,把米线在蘸料中蘸一下,入口微酸,又凉又爽。后来知道,当时吃的是撒撇,叫柠檬撒,是傣族的风味食品。

柠檬撒

从米线的角度来说,撒撇可称为“蘸料米线”。

撒撇是德宏傣族的称谓,按当地人的说法,严格意义上的“撒”是指酸味拌料或蘸料,柠檬撒就是以柠檬汁为蘸料。撇,意指苦味蘸料,实指牛肠内的苦汁。在现今的语境中,“撒撇”已经合起来作为一个完整的词,简称为“撒”。

德宏的撒有很多种,有苦撒、鱼撒、柠檬撒、茄子撒等。最具风味的是苦撒,就是牛撒撇。苦撒分两种,一种是熟撒,一种是生撒,基本底料是苦肠汁,煮熟后在其中加配料。熟撒是在牛苦肠汁中加入剁碎炒熟的牛肉,“熟”字指的是牛肉;生撒则是将生牛肉加各种调料剁细后加入牛苦肠汁中。最正宗的当然是生苦撒,苦味为底色,多种味道独立存在又相互融合,让人迷恋。

家乡味 异乡情

我小时候生活在云南陆良,那是滇东的一个小县。初中在一个山村学校就读,村里有两个小馆子,偶尔可吃到米线。彼时是上世纪90年代初,米线三角钱一碗,没有帽子,只有韭菜、辣椒之类的调料。高中在县一中,校门口有三四家米线馆,尤其是一家黄姓店主开的,生意火爆,至今我每每回老家也必去光顾。再后来去了昆明,在云南各地旅行,吃过无数米线,味道都很好。在云南之外,也常见米线店,水准参差,也有不错的。但在我的内心里,无论怎样赞赏,总隐隐觉得不是那个味。

陆良的猪肉米线

那个味是什么味呢?

我们的味觉和青春一样有探索欲,要奔向远方,探索未知世界。谋生在异乡,家乡就变成了故乡,家乡可以常回,故乡已然失去。云南的米线都是家乡味,但最牵挂的还是高中门口的那碗米线,它奠定了我的家乡味觉,能使我及我们在某个瞬间触摸到故乡,尽管它已经消散而去,但在记忆中,总是鲜活地存在着。

···················

校对 | 予津

责编 | 石叶馨

本文内容选自《中国烹饪》杂志2022年9月刊,欢迎转发到您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排骨 | 牛肉 | 羊肉鸡肉1 | 鸡肉2 | 鸡汤小龙虾 | 红烧肉 | 醋肴 | 素汤

原标题:《云南人说,他们的米线花样最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