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5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卢沟桥广告词150字左右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5篇)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精选5篇)

2024-06-30 18: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魂断蓝桥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玛拉和军官罗伊在滑铁路桥上邂逅倾心,在两人决定结婚之时,罗伊应招回部队参加战事。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篇1

“我爱你,别人我谁也没有爱过,以后也不会!这是真话,罗依!我永远也不…”

为了爱,他不顾一切地和她在一起,为了爱,她义无反顾地迎向驶向她的汽车。

卢卡契曾说过,每一种伟大艺术,它的目标都是要提供一幅现实的画面。的确如此。曾风迷全球半个世纪的爱情经典剧《魂断蓝桥》围绕着男女主角的悲剧爱情这一轴心,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战争的、经济的、世俗的多方面生活的画卷。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爱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可以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情况下,马上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和他的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爱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入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女孩子,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她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影片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间、明眸间、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爱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爱情故事,却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悲剧结尾…此情可待成追忆…

《魂断蓝桥》做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它之所以让人屏息凝神,不只是因为硝烟中的爱情使人沉醉,美丽中的缺憾使人扼腕,更重要的是生命中爱的永恒使人心驰神往……

在不相信爱情的今天,有谁还可以为爱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渴望永恒爱情的现代人可以为《魂断蓝桥》感受那天长地久的爱意。我们应当从这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中感受爱的春天,对爱的矢志不渝。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篇2

一部风靡全球近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片,一部荡气回肠的爱情经典之作,一段美丽而忧伤的爱情故事,一首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的爱情悲剧之一。它就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洛依导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莱坞战争体裁的爱情故事片《魂断蓝桥》。

——开篇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校罗依·克劳宁(罗伯特·泰勒饰)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他从口袋中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物,20_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

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回国度假的罗依假期已满,即将奔赴法国,在滑铁卢桥上他救了赶往剧院演出的芭蕾舞演员玛拉一命,临分别时,玛拉将她心爱的象牙雕的吉祥符送给了罗依,两人自此成就了一段美丽的邂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与罗伊约会,在苏格兰民歌《一路平安》的华尔兹舞曲中两人翩翩起舞,含情相望。因罗伊行期推迟之故,他找到玛拉,要和她马上结婚。可因为当天已经错过了教堂规定的结婚时间,两人只好决定第二天再去。可就在当晚,罗依被召回军营。第二天一大早,罗依便离开了。玛拉放弃了演出去送罗伊,罗依安排了克劳宁夫人与玛拉见面,让玛拉入住克劳宁家,。回到剧院,笛尔娃夫人已经决定开除玛拉,好友凯蒂为她求情也一同被开除了。就在玛拉将与克劳宁夫人见面时,她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阵亡士兵名单中赫然写着:罗依·克劳宁。她倍受打击,因为失去了爱情,她拒绝了克劳宁夫人的帮助,并且因为深受打击大病一场。期间好友凯蒂为了让两人很好的活下去而成为了妓女。病愈后的玛拉也沦为了妓女,可是一次在车站拉客的时候,她却见到了罗伊。两人重逢让她悲喜交加。面对罗依的爱,如己无力承担,在到克劳宁家之后,善良的她最终向克劳宁夫人说出了实情,最后留了一封信给罗依后便离开了。罗依找到了凯蒂,并知道了一切,罗依决心要找到玛拉,但未如愿。绝望的玛拉独立在滑铁卢桥上,面对一队军用卡车,她迎上前去……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

看完这个影片,早已满面泪留。如众多影评人所言:“女主人公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上,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上……”在泪光中,回忆着电影中的一幕幕,我突然想到,这一切的结局,只因为女主人公做错了一件事情。在我看来,就是这一件事改变了她的一生,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让她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埋葬了自己的幸福,成就了故事的悲剧。

当她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了罗依阵亡的消息时,她的爱是那么的脆弱,她拒绝接受克宁劳夫人的帮助,违背了罗依走之前的叮嘱。她的爱没能战胜感性,战胜死亡。要知道一个心中强烈牵挂和爱的人是不会轻易死在战场上的。即使罗依死了,她该做的不是逃避,不是离开罗依的一切,相反的,罗依是克宁劳家独子,罗依死了,作为罗依准妻子的玛拉应该去安慰和照顾罗依的家人,共同期待也相互扶持。而就是玛拉这个“拒绝”的决定,让一切都不对了。当在车站招揽生意的玛拉,见到“已死”的罗依时,一切都已经晚了。当两人紧紧相拥时,玛拉滑落的晶莹的泪滴中,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喜悦、激动,掺杂的还有悔恨、无奈。正因为如此,自此至影片终,这泪都未曾离开玛拉的双眸。面对罗依的再一次求婚,玛拉的心中比喜悦更多的却是撕心裂肺的痛,而一切又错在那一时。假如玛拉能够爱得更加坚定,她能够听从罗依的,放下包袱与克劳宁夫人一起生活,那么当罗依“死而复生”时,那么一切都会是美好的,结局也就成了另一个美好的开始。

无论悲喜,电影,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在这高于现实的电影中,却也不乏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4

《魂断蓝桥》这部片的封面写着“影史上三大爱情悲剧之一”。看了这部片子后,才能深深体会以上这段文字所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这部片子的广告词可说是当之无愧。这也直接让笔者感受到这部电影所要带出的意思及画面。一个上尉与一位舞蹈员的倾城之恋。不幸的是,他俩的爱情却萌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导演通过了悲情战争,刻画一出爱情悲剧。故事的策划及安排可说是赚了观众不少同情之泪。当然,当中也传播了一种意识,那就是反对战争。导演兼顾了情感部分及反战的教育思想,称得上经典之作。

故事剧情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凭栏凝视,通过吉祥符让他回忆起20_年前与女主角玛拉的一段恋情,本剧导演通过了一些场地细节加强了罗依对已故女友玛拉的思念之情。略为黑暗的场景、稀疏的背景人群、他从口袋里拿出玛拉送给他吉祥符,凝视着远方等的表现手法,罗依的思念之情就这样在故事的开头慢慢被导演给带了出来。

故事人物罗依的矛盾之处就在剧情开头的5分钟里面,观众不难发现,20_年后的罗依是一个站在卢沟桥上缅怀的白发上尉,但是相比20_年前站在卢沟桥上的上尉可说是天渊之别,此时的他可说是一个放浪不羁的青年,透过罗依的不削表情及抛烟头的举动就可知道。导演透过了这两个电影细节分别介绍了20_年前及后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可说是流畅之极,毫无做作的带出了此剧的开头部分。

20_年前的故事展开后,在卢沟桥上,由于德国战机的突然来袭,在逃命的过程中罗依结识了女主角玛拉。通过防空壕里的避难,他俩对对方产生了良好的第一印象。玛拉是一位芭蕾舞演员,急着赶往剧院演出,临走时,玛拉将心爱的象牙雕成的吉祥符送给罗依。二人一见钟情,玛拉不顾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严厉反对,依然与罗依立下了海誓山盟,决定步入教堂。剧团女经理笛尔娃夫人的表现反映了第一世界大战时期西方国家依然处在一种极其封建的思想上,那时候的爱情是没有所谓的恋爱自由,婚姻观念或恋爱等都不是尽如人意的,束缚依旧还是束缚,他们不能决定自己所愿,他们必须向他们的上级征求同意,否则不能结婚,生活条件下的考量也必不可少。玛拉就是在选择婚姻的情况下而放弃了歌舞剧团,最后导致她陷入生活的困境。

这场战争也反映了身在那个时代的男人的身不由己,他们必须因为为国效力,而马上随军征战,战争是残酷的,随军人员也可能随时送上宝贵生命。就在同克劳宁夫人会面前,玛拉无意间在报纸上得知罗依阵亡的消息,虽然阵亡的消息是假的,但这也间接表示了当时的爱情故事是极其不稳定的。玛拉在火车站送别罗依的一幕就可反映当时女人的无奈,丈夫男友的离去是没有预知性的。“再见”一词对于当时的他们是可贵的,因为这也许就是最后一次的见面。

观众不难发现,在火车站那一幕,车站里的部分人士、士兵及他们的家人或爱人等,士兵们都从车窗里探出头来表示了不舍之情。拥抱,吻别,挥手道别等都是他们离开家乡前的最后肢体语言。在火车开动的刹那,主题曲《一路平安》慢慢的想起,不禁让人潸然泪下。导演也通过了音效表达了当时人们的心理感受,人的心理表现利用音乐来衬托可说是天衣无缝。

之后,误以为自己失去爱人的玛拉为了生存,她和凯蒂只好沦为妓女。寻找工作却处处碰钉,论样貌、才艺及态度,在现今社会她们是不可能要去沦为妓女的。可是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战争的洗礼夺走了他们的宝贵青春及爱情,并且经济环境逼他们必须从事下贱的工作。最后,在罗依安全归来后,她因无法将自己的职业告诉罗依及为了捍卫其家族的声誉,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用死亡结束屈辱,玛拉来到滑铁卢桥上,一队军用卡车隆隆开来,玛拉平静地迎着卡车走去,任凭车灯在脸上照耀,在人群的惊叫声中,一个年轻的生命结束了,地上散落着手提包和一只象牙雕的吉祥符。

导演将镜头特写锁定在吉祥符上,透过循序渐进的拍摄方式将吉祥符对于他俩的意义给表达出来。从他俩相识、相爱,分离,再度相遇直到女主角自杀的那一刻,吉祥符就是他俩爱情的一个证明,虽然到最后他们都没有一张结婚证书,但是吉祥符已经明显是他们爱情故事里的一个佐证。玛拉自杀之前,白色的大雾、玛拉的黑色连身裙,落寞的表情,稀疏的背景人群等电影语言,都刻画了玛拉当时的心情,导演将镜头锁定在来往的汽车,卡车及马车的急速上等的表现手法,都表示了玛拉愈自杀前的忐忑心理表现。

女主角最初在卢沟桥与男主角相遇到沦为妓女及在这里结束自己的生命,最后,老年时的罗依又在这里忆起往事,可以说,这座大桥就是男女主角爱情故事的见证场景。导演将卢沟桥及战争还有他俩的爱情结合在一起,无论发生什么重大事故似乎都与卢沟桥摆脱不了关系,可说是该剧非常“重点“的场景语言,在这部电影里占了很重的戏份。最后,此片最吸引笔者视线的画面就是卢沟桥上的一个讽刺画面,马车及汽车同时出现在左右车道的一个矛盾画面,这也间接表达了当时的贫富悬殊极其严重,导演通过这个矛盾冲突来诉说当时的经济环境及人民的生活概况。

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魂断蓝桥》堪称一部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绝唱。看完整部片子,不由产生一种造化弄人的感叹。两次战争的先后呼应,让笔者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同时也烙下了那个时代道德观的印记。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篇4

爱情,是一种美妙的感觉,他可以让人兴奋,让人忘我,让人忧伤。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爱情有了更深的了解,爱情还包括生命和信念。

魂断蓝桥是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美国故事,一部荡气回肠的经典之作。他是1940年出品的由茂文·勒罗伊导演,费雯丽·罗伯特·泰勒主演的好莱坞战争题材的爱情故事片,我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上校洛依在滑铁卢桥上独自凝视,回想着他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在一次躲避空袭的行动中,罗伊和马拉相遇了,他们一见钟情,在其后的约会中确定了对彼此的感情,战争是残酷的,他们和还没来得及结婚,洛依就被遣去了战场。最后的离别也只是远远的望上了一眼,不幸的是,这还导致了玛拉失去了工作。生活的窘迫逼得她不得不背叛自己,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他回来了,他们回家了,她受不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自杀了。

这是一场悲剧的爱情,他们爱得轰轰烈烈,却又分的急急忙忙。战争让他们阴阳相隔,活人在流泪,逝人在流血。

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在乡下的洛依家,玛拉已经向罗依的母亲说明情况并决定离开罗依,出门后,她可以远离罗伊,她可能是怕无法承受洛依那爱慕的目光吧,那目光对她来说就像是一把利剑,对视无疑是一种严刑拷打,相拥时,她不舍的眼神深深地刺痛着我,为什么老天这么不公平?他心中有她,把那个幸运符又送给了玛依,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不幸的是,她自杀了,她逃避了,但他仍然爱着她。

全剧以幸运符为线索展开了悲剧的爱情,这爱情让观众看了不时地心痛,对他们的爱情怀有一颗悲悯之心',这是多么美好而又忧伤的爱情,漫入心头,浸入心底。究其悲的原因,还是因为战争,所以,为了不再有如此“忧美”的爱情再现,请捍卫和平,为人类的爱情创造一片祥和的净土!

魂断蓝桥电影观后感1500字篇5

这部由詹姆斯威尔执导的影片,描述老式的女性杯具,故事动人。电影的开头,一个成熟而帅气的男人手里拿着一个信物,站在蓝桥上,深邃的双眼忘着远方。“蓝桥”在中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一个词,关乎一个哀怨凄婉的感情故事。《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据《西安府志》记载,这座桥在陕西蓝田县的兰峪水上,称为“蓝桥”。从此之后,人们就把相爱的男女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剧情讲述一名军官邂逅了一名芭蕾舞演员,两人情投意合,准备结婚。但是婚礼前夜,军官接到命令上了前线,芭蕾舞女演员也因为要去结婚的事情而被芭蕾舞团辞退。她的好友也因为在芭蕾舞团团长的面前维护她而一齐失业。战事纷争,她们四处奔波找不到适宜的工作,当她们被生活迫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忽然收到了军官从前线托人带来的消息,说他的母亲要来看看他未来的妻子。本来以为生活有了转机,但是就在她等待未来婆婆的时候,却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军官的战死沙场消息。强烈的刺激让她在未来婆婆面前十分失态,婆婆气愤离席,她独自晕倒在餐厅里。两位以前的芭蕾舞演员随后沦落风尘。当幸福重新降临时,她深感自己无力抓住,最终杯具收场。

《魂断蓝桥》作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感情影片之一,不失为一部经典之作。影片的开头,就是英军上校罗依·克劳宁在滑铁卢桥七独自凭栏凝视,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象牙雕的吉祥符,二十年前的一段恋情如在眼前……资料虽有些传奇化,但文艺气息浓厚,丰富的电影艺术手段把资料表现得高雅脱俗且哀婉动人,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导演以其独特的视角、纯熟的技艺向世人嘬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历史画面:没有气势磅礴.的场景,没有扑朔迷离的悬念,有的只是近似回忆般朦胧的视觉享受,有的只是小桥流水般优美的意境,有的只是从剧中人发丝问、明眸问、手指间一点一滴流露出的对感情的执着和坚贞的信念。本该是一段缠绵动人的感情故事,却因世事如镜花水月一般以杯具结尾。

影片从始至终紧扣感情主题,罗依和玛拉相爱,爱得炽烈奔放,爱得无我忘我。玛拉能够不顾自己的舞蹈事业,为了见罗依而误场;罗依对玛拉一见钟情,在没有同家人商量的状况下,立刻决定同她结婚。然而事与愿违,战争把他们分开,战争使得玛拉改变命运,虽有婆婆的原谅和叔叔的信任,可玛拉总是自觉形秽,抹不去的等级阴影使得她不能原谅自己,最后为了维护罗依及其家族的荣誉,她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影片透过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爱、相分、相聚和永别,把炽烈的感情、恼人的离情、难以启齿的隐情和无限惋惜的伤情共冶一炉,因为战争原因而堕人红尘的玛拉经过了费雯丽的演绎,其善良、美丽、柔弱、无辜表露无疑。可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没有理由不去怜爱的年轻女性,却最终被战争逼上了绝路,选取以死亡来结束屈辱。马拉在滑铁卢桥上平静地走向死亡时面容上所闪现出的凄美让人心痛无比。

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小小的吉祥符可谓是贯穿始终,成为故事的主线和灵魂。它既是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爱意萌生的信使,也足他们生离死别的忠实见证,同时也寄予了影片对欧洲大地战火频仍、无数生灵祈求平安的讽刺。当军人的罗伊帮玛拉匆匆捡起地上散落的物件,那其中的吉祥符便注定了要陪伴军人一生,因为战争和吉祥原本就是一对宿敌。也许是玛拉的虔诚真的感动了上帝,小小的吉祥物竞使罗伊在经历『几死一生的劫难之后,重新回到了伦敦。“死而复生”本是件天大的好事,尤其是父母和恋人,但是这意外的重逢却无论如何也不能使玛拉高兴起来,从她反反复复地念叨“你还活着,要明白你还活着就好了。”观众分明能够感受到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波澜与痛楚。在苏格兰庄园,舞会后的罗伊仍沉浸在感情的喜悦里难以人眠,当他把吉祥符物归原主,并说放在她那里更为安全的时候,这无疑又是一个极大的讽刺。他浑然不觉当他带着吉祥符鏖战沙场、辗转回返的时候,失去“庇护”的玛拉,在获悉他阵亡的消息后迫于生计而坠入了风尘。也正是罗伊的真诚与痴情,更坚定了玛拉的去意,她不忍玷污这纯洁的感情,伤害自己心中的王子。最终选取在滑铁卢大桥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此时摄影师的灯光再次拉近并聚焦于那枚熟悉的吉祥符。此刻,它滚落在路边,静静地、孤独地躺在那里,定格了女主人公今生今世的遗憾,黯然诉说着一个永远不老的凄美故事。

杯具是个美学的范畴。从异域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到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凄婉动人的《泰坦尼克号》到情深意暖的《人鬼情未了》,杯具总以正义力量的失败和善良任务的毁灭来引起人们心灵的鸿举、震撼、悲哀、同情和憧憬,唤起人们对邪恶、不义与神秘强制力量的痛恨、憎恶和咽气,并油然而生改造与重建的激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杯具是把有价值的人生毁灭给人看。”《魂断蓝桥》正是凭借着柔弱女性的那种“花细委地无人收”“碧玉破碎屑纷纷”的哀婉、凄清之美带给人们的酸楚和揪心,使它超越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圆满结局所赋予的短暂安慰和喜悦。

影片撷取人类最永恒的主题,借助古今历史的融会、东西方礼貌的碰撞,使人物的命运与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从而营造出一个完美的世纪杯具,去冲击观众最敏感的神经。影片正是要让观众在失望、痛苦、愤怒之余,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来,从而唤起人类心底潜藏的对爱、对完美与和平的热忱。把故事情节的冲突最终引向人类精神的冲突,这便是经典的魅力与核心价值所在。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