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高校之前,了解这些坑是最最起码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博士入职安家费怎么给的 进高校之前,了解这些坑是最最起码的

进高校之前,了解这些坑是最最起码的

2022-11-30 04: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入校后,他转过年就申报国自然青基,果然高中,但两年后参评副教授的时候,他项目还没结题,毫无悬念地落选。等他项目结题,新办法实施了,青基不再算数,但还是保他在3年期考核中顺利过关,薪资和其他待遇没受影响。可谁知道国自然越来越卷,他没申到面上,眼看还剩不到两年,师弟盘算了一下,即便拿面上,也肯定不能在考核前结项,而且即便结项,能不能评上副教授还得另说。思来想去,他还是选择提桶跑路了。

师弟运气比较好,离职还算顺利,有些人就比较惨了,想走都得掉层皮。随手一搜,校方向离职教师索要天价赔偿的新闻比比皆是。

此风在近几年大有蔓延之势,已经影响到博后。

这一点投叔特别不理解。照说博后也算科研人才培养的一环吧,谁也不敢说成功率百分之百吧。一个年轻人,读了二十年书,把青春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科研,甭管有没有天赋,至少有膀子力气有股子热情。来做个博后,就是想再奋斗一把,中间万一不成,了不起就是不想再继续为学术卖命而已,照样有博士头衔,照样是优秀的年轻人。为啥人家走之前,高校还要把钱要回来呢?这年头,哪个高校都家大业大的,应该也不缺那点钱吧?难道说,不给钱,就不算卖了?

当然,以上都是有白纸黑字的,高校欺负起年轻人自然十拿九稳。没有白纸黑字的时候,想走人也不容易,即便拿到教职的副教授教授们,想走也不容易。

投叔听说某高校一位颇有前途的年轻教授想走人,为了让学校放人,甚至答应支付几十万的违约金,但人事处还是不想放人。教授实在怒不可遏,到人事处大吵一架。刚回到办公室,他就接到财务的电话,说如果人走掉的话,无法保证之前报销的每笔账目都能合规过审……

何必呢?何苦呢?

时间

入职高校的坑里,比较隐蔽的是时间。

高校教师的主职是科研和教学,但想两手都抓两手都要硬,那基本是神话,两者的矛盾几近无法调和。

投叔听到的例子就很典型。刘姓博士入职东部某高校,入职前也知道,评副教授就能留下。可评副教授,光有科研成果是不行的,必须有足够的教学成果。院长“很体贴”地扔给他两门课,每周6个大堂,说这样才能凑够教学工作量。

现如今啥都讲个标准化,教学可不仅仅是上十几节课那么简单。一般情况下,上课时间大概占一门课花费时间的一半,不在讲台的时间,还需要备课,美化ppt,准备各种过程材料,到了期末还得考试录入成绩,以及跟不及格的学渣斗智斗勇……总之,绝对是不轻松的。

而且,既然带两门课,相应的课程建设、教学比赛和一流专业申报什么的自然少不了——这也是教学成果啊。可这对一个新教师而言谈何容易,刘博士回回都是当了分母。

这几年正值疫情,除了科研,刘博士这种住在学校的单身汉还被组织起来进行培训,拿到测核酸的上岗证书,一有情况就扔下所有事情搞防疫。

一来二去的,刘博士科研推进就很慢,第一个三年的考核直接挂了。据说他还不是最惨的,那些一起入职的女老师虽然防疫任务轻,但好多人被叫去做学生管理的工作,手机24小时on-call,现在的00后事儿特别多,特别糟心。

刘博士特别后悔,因为教学方面付出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任何成果,还不如搞点科研发发论文,成果大小姑且不论,至少能长久跟着自己。

投叔觉得老师上课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把握好度即可。相应的课程建设和比赛也是可以参加的,但要“相机而动”,比如大领导挑头的竞赛或教研项目之类的,还是应该积极参加的,大领导资源好,成功概率比较大,论功行赏也得有一杯羹。

结尾

疫情之下,内卷又严重,干啥都不容易。在高校这种聪明人扎堆的地方,更是很难出挑。无论在哪里过完一生,提前做功课都是必要的。要知道,很多时候,一个人之所以受限,并不是能力不够或运气不好,大部分是因为对规则不熟悉。再说了,这套规则早晚不都是需要了解嘛,尽快尽早了解,少踩坑,自己也能尽快过得好一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