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中国南极科考之路: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极中国长城站视频 回眸|中国南极科考之路: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

回眸|中国南极科考之路:从筚路蓝缕到硕果累累

2024-07-13 04: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去年11月,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启航,标志着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新里程碑。而今年2月,我国南极秦岭站的正式开站,更是彰显了中国在南极科考领域的持续发展。秦岭站作为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五个科学考察站,也是新时代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常年科考站,无疑将为中国在南极的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然而,当我们回望历史,回到41年前,即1983年5月9日,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的那一刻,我们面临的境况却与今日截然不同。

加入《南极条约》受到冷遇

南极,这个曾经被人们称作地球尽头的地方,是人类认识最晚的一块大陆。1958年,12个国家代表组成了南极考察科学委员会,并于1959年12月1日在美国签订了《南极条约》。

这份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南极仅用于和平目的,保证在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自由,促进科学考察中的国际合作,禁止在南极进行一切具有军事性质的活动及核爆炸和处理放射性废物,冻结对南极的领土要求等。

1983年5月9日,中国加入《南极条约》。在《南极条约》下,分为协商国和缔约国——后者在南极国际事务中享有发言权,但没有表决权和决策权。由于并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被归入了缔约国。

同年9月,中国代表团首次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第12次《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没想到的是,中国代表团在大会上受到的尽是“二等公民”待遇,不仅座次安排随意,连发言权和表决权都没有,议程表决时,中国代表团甚至被大会主席“请”到会场外喝咖啡。

△郭琨上央视《朗读者》节目

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曾担任中国南极长城站首任站长的郭琨在央视《朗读者》节目中说: “当时我们中国代表团从人家后头走,含着眼泪出去的。我出了会场就发誓,如果我们不能在南极建立考察站,我再也不要来参加这个屈辱的会议了!”

我国成功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

为了国家荣誉和科学考察的需要,中国必须争取协商国地位,其中关键就在于要建立自己的南极考察站。

1984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表彰大会后,王富葆、孙鸿烈等32位获奖科学家怀着对中国极地科学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联名致信党中央和国务院,建议在南极建立考察站。

同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关于我国首次组队进行南大洋和南极洲考察的请示》,确定中国将在南极建设第一座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建站时间为1984年末到1985年初。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设项目正式成立。

1984年11月20日,由591人组成的考察队乘坐“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开启了首次南极探索之旅。1984年12月26日,编队渡过德雷克海峡,进入设得兰群岛,开始挺进乔治王岛。

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隆重举行。从此,南纬62°12′59″、西经58°57′52″不再只是南极地图上的一个坐标,而成为中国南极事业起步的地方。

△中国南极长城科学考察站的奠基典礼

要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建立考察站,只能在短暂的夏季进行,也就是每年的11月中旬到翌年的3月初施工。如果夏天完不成任务,就要延误一年。之后的几十天里,考察队顶风冒雪、日夜奋战,克服恶劣天气和种种不利条件,加班加点开始长城站的建设工作。

郭琨回忆道:“只有背水一战了!当时为了抢时间,(搬运)500多吨的建站物资我们仅仅用了120个小时。人的衣服外面是水里面是汗,有个小战士砸破了手,在海水里涮涮也不吭声,继续干活,直到其他人发现,哪都是血。”

紧赶慢赶下,终于在1985年2月14日晚22时(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点),长城站的建设全部完成。2月20日上午,长城站落成典礼在大雪纷飞中举行,我国成为在南极建站的第17个国家。

这一年的10月7日,中国在第13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成为协商国成员。 从此,在南极事务中,中国有了发言权和表决权,拥有了一票否决权!

期待更多“中国红”飘扬在南极的天空下

长城站的建立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打开了新的篇章。 此后,中国相继建立了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和秦岭站等科考站,形成了覆盖南极多个区域的科考网络。 这些科考站不仅为中国科学家提供了开展各种极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也为中国在国际极地科考领域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和尊重。

△秦岭站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建“长城”非强国。随着长城站的建成,我国极地科考乘风破浪,一步一个脚印,由后来者逐渐变为领跑者,如今稳居世界第一方阵。

在南极科考领域,中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气象与气候研究到地质考察,从生态与生物研究到冰川学研究,中国科学家们在南极这片广袤无垠的白色大地上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增进了人类对南极地区的认识,也为全球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首次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会议受冷遇,到成为拥有表决权的协商国成员;从建设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到如今拥有五个科考站并稳居南极科考的世界前列,中国南极科考事业正在乘风破浪,高歌猛进。 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中国红”飘扬在南极的天空下,见证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辉煌未来。

参考资料:

1.“央视新闻”公众号.主播说联播 | 后来者→领跑者,目标是下一“站”!

2.“光明日报”公众号.“开张”探秘中国南极第5站——秦岭站!

3.“光明日报”公众号.33年前,面对这份南极条约,中国人这样赢得了大国尊严!

4.“中科院之声”公众号.北京以南17501.949公里,也有一座“长城” | 科学史

制作:北京市科协融媒体中心

记者:赵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