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正”,方孝孺上榜!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明大臣 明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正”,方孝孺上榜!

明朝历史上,只有四位大臣谥号为“文正”,方孝孺上榜!

2023-05-20 10: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二、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宾之,号西涯。祖籍湖广茶陵(今湖南茶陵),因家族世代为行伍出身,入京师戍守,属金吾左卫籍。李东阳八岁时以神童入顺天府学,天顺六年(1462年)中举,天顺八年(1464年)举二甲进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八年(1495年),李东阳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在此基础上,李东阳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他仕宦五十年,入阁十八年,也即是明朝举足轻重的大臣。并且,李东阳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因此,李东阳去世后,被朝廷赠太师,谥文正。

三、谢迁

谢迁(1450年1月11日-1531年3月6日),字于乔,号木斋,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和方孝孺、李东阳比起来,谢迁的名气相对较低。不过,明宪宗成化十一年(1475年),谢迁高中状元,这堪称引以为豪的荣誉。之后,谢迁历任翰林修撰、左庶子,弘治初进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弘治十一年(1498年),升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谢迁为人秉节直谅,见事明敏,善持论。与刘健、李东阳同辅政,成绩卓著,时人云“李公谋(李东阳的谋略),刘公断(刘健的当机立断),谢公尤侃侃(谢迁的能言善辩)”,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明武宗即位后,谢迁屡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彼时,宦官刘瑾排斥忠良,谢迁上奏请诛刘瑾,不纳,遂与刘健同致仕归。后遭刘瑾报复,夺诰命。刘瑾死后,复职,致仕。嘉靖六年(1527年),谢迁复入阁,居位数月,力求去。嘉靖十年(1531年),谢迁去世,赠太傅,谥号文正。

四、倪元璐

倪元璐(1594年1月7日-1644年4月25日),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绍兴府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天启二年(1622年),倪元璐中进士,以庶吉士授编修,后出主江西乡试。崇祯八年(1635年),倪元璐任国子祭酒,因被控“妾冒妻封”而落职。南归后居绍兴城中。

崇祯十五年(1642年),倪元璐被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侍讲学士,次年拜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不久又兼摄吏部。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大顺军逼近北京,倪元璐请修南京宫殿,以备不测,但未被采纳。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崇祯可以采纳倪元璐的建议,或许能够延长明朝的存在时间。

等到崇祯皇帝自缢后,倪元璐这位大臣没有投降或者逃跑,而是自缢以殉节,这样的气节同样是可歌可泣的。次年(1645年),倪元璐被南明弘光帝追赠为少保、吏部尚书,谥号“文正”。此外,倪元璐还被清朝赐谥“文贞”,这也是规格极高的谥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