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猿到人,横跨千万年,人类有什么特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脑容量 从猿到人,横跨千万年,人类有什么特别?

从猿到人,横跨千万年,人类有什么特别?

2023-08-15 01: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人类是地球及生物演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地球的历史大约为45亿年,而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最多只有300万年左右的历史。有学者将人类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一、从猿到人的过渡——人猿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明确指出:人类是从已经灭绝的某种古猿演化而来,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把这一转变过程划分为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

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经历了上千万年的时间。那么,完成从猿到人过渡的生物都有哪些?

1、攀树的猿群

3000万-14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群生活在树上的古猿,它们是埃及的原上猿和埃及猿、法国的森林古猿,这些古猿牙齿与现代人相似,在森林中过着群居的生活。它们既能四足爬行,又能用“臂行”的方式攀援树枝,采摘果实,在攀援时前肢和后肢已经有了不同的用途,为手脚的分化创造了条件。

2、原康修尔猿

原康修尔猿是一种从某种特殊类人猿向现代类人猿的过渡类型,生活在2500万年前的非洲和1700万-1200万年前的欧洲。有学者认为原康修尔猿与非洲的西瓦古猿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与印度的西瓦古猿也有密切关系,甚至有人认为它们就是现代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祖先。

3、皮尔劳尔猿

有专家认为,皮尔劳尔猿生活在现今西班牙地区的古猿,可能是人类、黑猩猩等大型猿类的共同祖先。距今约1600-1100万年。这种古猿的身体与猿猴相似,手指与黑猩猩相似,身体直立的姿势却和人类差不多。

4、腊玛古猿

腊玛古猿是人类从猿中分化出来的第一阶,恩格斯称它们为“正在形成中的人”,它的最早于1932年由美国学者刘易斯在印度北部西瓦立克山地发现,距今约1400-1000万年。同类古猿在我国叫禄丰古猿、开远古猿。

腊玛古猿能直立行走,两腿单独担负行走的功能,手可以抓握树枝、石块等自然工具进行防御和获取食物,已从行动器官中解放出来。

5、仲山纳卡里猿

仲山纳卡里猿是史前的类人猿,生存于1000万年前的肯尼亚,牙齿化石在2005年被发现。它可以使用坚果或种子等坚硬食物,非常接近大猩猩、黑猩猩及人类的最后共同祖先。

6、云南禄丰古猿

禄丰古猿被称为人科早期成员,是在中国云南禄丰县发现的古猿化石,距今约800万年。它们可能是向南方古猿和非洲猿类方向进化的一种类型,或与之接近的类型。

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走出非洲”,即生活于非洲大陆的南方古猿是现代人类的祖先。然而,在云南大地却有着一条比南方古猿更早且较为完整的古猿进化链条,业界将它命名为“禄丰古猿”。

如果禄丰古猿被证明是人类的老祖宗,那么,人类源于非洲的理论将被改写,也许人类的起源就在中国,就在云南。

禄丰古猿

7、非洲乍得沙赫人

乍得沙赫人又名乍得人猿,生活于700万年前,它被称为最古老的人属祖先,是公认的最早的人科动物,人类及黑猩猩的最近共同祖先。

8、地猿

地猿可以分为始祖地猿和卡达巴地猿两种。两个种的遗骸都是在阿瓦什发现的。前者生活于约440万年前,后者生活在580万-520万年前。地猿始祖种可以直立行走,同时又适应于树栖生活。它们的上尖牙已经进化成与人相似的菱形。卡达巴地猿的尖牙有原始的特征,是人类分支从现今黑猩猩分支分化后的最早的动物。

9、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一度被认为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主要代表,又被一些古人类学家认为是石器的制造者而被列入最早的人类。已知的南方古猿化石可以早到500万年前,化石材料主要在南非和东非等地发现。南方古猿生存的地区基本上是非森林的各种生态环境。

南方古猿从森林来到了地面,活动于开阔地带,可以用两足行走,双手用来使用工具,挖掘根茎、砍砸树木等。它们过着群居的生活,共同寻找食物,共同防止其他猛禽野兽的攻击。

南方古猿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露西,她被称为“人类祖母”,生活于320万年前的东非。身高1.2米,重40kg,外观上类似于黑猩猩,脑容量为375-500毫升。露西的骨架具有类似猿的脑容量和类似于人类的两足直立行走方式,支持了人类进化争论中直立行走在脑容量之前的看法。

南方古猿露西

二、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的开始阶段,也是人类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它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9%以上。旧石器时代人类以打制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过着以采集和渔猎为生的原始生活。

1、能人

有一支南方古猿,在非洲与猛禽野兽竞争,为了活下去,它们不停的思考:怎样制作锋利的工具?如何能采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