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饮食文化:从分餐制走向围坐合食,奠定雅俗兼备的吃货美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宋饮食文化 宋朝的饮食文化:从分餐制走向围坐合食,奠定雅俗兼备的吃货美学

宋朝的饮食文化:从分餐制走向围坐合食,奠定雅俗兼备的吃货美学

2024-07-11 15: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燃料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宋朝的煤炭业已经相当发达,有记载说“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可见用煤炭做燃料烹饪在北宋已经是最平常的事情了,这比烧木柴要高上一个档次。

植物油种类日益丰富。在宋朝之前所谓植物油基本上是指芝麻油,其生产成本太高、产量很低(到现在也是如此),到宋朝出现了菜籽油,植物油终于能够成规模地生产和供应了。更高端的还有莱菔油(也就是胡萝卜压榨出的油)和亚麻油。总之,植物油种类的不断丰富,替代了不适合高温的动物油,为烹饪技艺的变革提供了便利。

宋朝的饮食场所日益增多

在宋朝之前,饮食场所单一到只有家宴和旅店两类。假想一下那时的男女约会,才匆匆相识,到了饭点却只能各自回家吃饭,那得多么扫兴。哪里有现在吃货们到处寻找好吃的饭店,在吃吃喝喝的美食中就把恋爱给办了的畅快。

宋朝正是饮食场所逐渐增多演变的这样一个时期。

高端的可以去酒楼。像北宋的都城开封就有著名的“七十二正店”,就包括在《清平乐》里经常出现的樊楼。在这些酒楼里里用餐就相当于享受VIP服务,餐桌上的器皿全都都是纯白银打造的,服务员全都是美女还会唱着歌给你报菜名。

平民的可以去街边。那时候“水村山郭酒旗风”,走在大街上全都是各类店家的招牌,往往专注与某一种美食的制作,就像梁怀吉的奶奶只做糕点那样,有肉饼,痒饭、油饼等等。虽专攻一种规模也不可能小觑,像张家饼店就同时有150只烤炉在烤饼,放在今天一定是妥妥的网红美食、必须打卡。

再没有钱的话还可以去“打碗头”。说白了就是家常饭菜的酒店,想起《大宋提刑官》的电视剧里宋提刑就是常常出没这样的小店打探案情。另外宋朝的街上、乡村还不乏走街串巷的小贩,为不方便出门的妇女、孩童送去各色的美食。

在宋朝能够吃饭的场所越来越多, 所谓有竞争力才有创新,各家酒楼饭店就是在比拼中将美食推向了新的高度。

宋朝的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随着高桌大櫈的流行,宋朝改以往的分食制为围桌而食,这是对注重等级差别的一次重击。这是物质丰富、技术进步和观念改变的必然。

宋朝饮食文化也在这股洪流中日益丰富。

各大菜系逐渐形成。宋朝初年朝中多为北方人,中期之后南方人逐渐增多,甚至官居宰相高位。于是在北宋的都城各地的菜品和做法全都融会贯通,逐步形成了北食、南食和川饭的三大菜系。菜系之间既相互切磋,又保持本身的特色,经过数百年的而发展,滥觞而成之后的八大菜系。

一部分士大夫饮食走向高雅。食不厌精,就拿宋朝皇室最喜欢吃的羊肉来说,虽然用料听起来普通,其实一道听起来平常的“羊头签”要用7头羊,因为只用羊脸颊上最嫩的那一块肉。还有一个传说是关于权相蔡京的,说蔡京倒台后有一个小官员把蔡京府上一个厨娘买来了,听说她之前是在包子房的就让她包包子,她却说自己不会,因为在蔡京府上做包子也是每个人只负责一样的,而她不过是专门负责切姜丝的。真的是太豪了,这样算来报个包子得有10个人才行吧。

一部分士大夫饮食走向接地气。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有2个,分别是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陆游。

宋朝时猪肉的地位很低,一般人家都是看不上的,乃至苏轼说“富家不肯吃”,贬谪到黄州的苏轼却一改士大夫的清高,发明了东坡肉,还将其做法“净洗铛,少著水……”大大方方写下来传之于世。

如果说苏轼是吃肉的专家,陆游则是吃素的好手。他一写起吃素就仿佛笔底生花了一般“生菜入盘岁冷饼,朱樱上市伴青梅”“青松绿韭古嘉蔬,莼丝菰白名三昊”,只让人看的垂涎三尺。陆游一生最爱吃荠菜,曾作十几首与之相关的诗作,他还推崇喝粥,最后活到85岁的高寿。

写在最后的渔人物语

宋朝从来都是评价两极分化的时代,在军事和疆土上它的“积贫积弱”让每一个人都怒其不争,而在文化和经济上他的繁荣昌盛又让许多人爱不释手。

由于平民化、世俗化和人文化的推进,宋朝的饮食文化成为了我心中的最爱,因为那是一个能用美食温暖每一个有趣灵魂的时代。

士大夫的志趣在美食上有自己的出路,它引导着更加精致也更加高端,那是观念的升华也是品味的巅峰。

平民的需要在美食上有自己的表达,它可以是喷香的一炉烧饼,也可以上酸甜的宋嫂醋鱼。

或许宋朝的饮食文化才是中国人审美和生活圆润通融的美学源头和发端所在,那是一个从饮食到一切都能够雅俗共存的时代。

EDN

我是 #宋词里的物语# ,关注我将陪你读最美的宋词,品最真的宋朝!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