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规格支持五象新区建设发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宁五象由来和历史 更高规格支持五象新区建设发展

更高规格支持五象新区建设发展

2023-12-24 15: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宁市良庆区、邕宁区(含五象新区)制造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近日,五象新区(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管委会发布了《南宁市良庆区、邕宁区(含五象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草案)公示。该《规划》草案是南宁首个跨行政区的国土空间规划,是五象新区、良庆区、邕宁区未来10余年内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可以看出,南宁势必要在大五象建设发展上再添一把火。

构建“一核三心、三轴四带”空间结构

  本次《规划》草案的范围是良庆区、邕宁区(含五象新区),包括全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这也是自从五象新区发展以来,第一次将良庆和邕宁统筹规划。虽然深度“捆绑”,但也明确了各区域的目标定位各有侧重:五象新区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品质建设的国际化创新型都市新区,打造成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与信息枢纽、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北部湾总部基地和国际化生态宜居宜业都市新区;良庆区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产业高质量发展、环境高品质建设的国际化中心城区,是北部湾综合服务中心;邕宁区则将在2035年基本建成产城高度融合、文化活力宜居的现代化中心城区,打造南宁市先进制造业引领区、南宁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南宁市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宜居示范区、南宁市乡村振兴先行区。

  城区空间结构上,构建“一核三心、三轴四带”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其中,“一核”即五象区域服务核心,“三心”即玉洞公共服务中心、龙岗公共服务中心、蒲庙公共服务中心,“三轴”则是南北功能拓展主轴、南北功能拓展副轴、东西功能拓展轴,“四带”即国际创新发展带、产业物流发展带、邕江世界级滨水景观带、八尺江特色文化景观带。

科创打头,产能全面提升新区发展能级

  除了明确各城区板块的规划职能,产业同样是《规划》草案的重点,主要涉及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从《规划》草案提出“科创引领,构建一核三心五区的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可以看出,整个五象都布局了产业规划。

  “一核三心五区”,即打造以五象为核心,龙岗、楞塘、玉洞为三大服务中心,五区为五象集聚区、楞塘-梁村集聚区、玉洞集聚区、龙岗集聚区和远景预留的南部科创新城战略预留区。着力提升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完善现代服务格局。

  工业强基,《规划》草案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五象南产业区、新兴产业园、牛湾产业园、现代工业产业园以及多个制造业战略预留区,构建“四园多区”发展格局。不仅如此,原有的基础平台和产业也要大力升级,如从传统加贸到创新引领,打造自贸区3.0版本;从数字工程到信息产业,打造信息服务新生态等。这样的产业安排,就是为了未来培育中国东盟科技创新链、跨境金融服务链、跨境数字经济合作服务链、跨境商贸服务链,强化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联动,也能与青秀区的产业布局形成良好的错位与互补。

形成快速路网体系,建设生态宜居新典范

  除了产业规划,最值得市民关注的就是交通路网的升级和完善。《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中心区道路网络密度达8.0公里/平方公里。加快推进轨道S0线、S1线、4号线、7号线等线路建设。规划图显示,2号线持续东延,途经园博园;4号线则向南延伸至蒲庙核心区,并与2号线在此交会。另一方面,预留那马线(S4)、3号南延条件,保留空间拓展性。另外,中低运量轨道线也带来了新消息,将推进五象中心环线、龙岗环线、园博园支线、产业园支线等线路的建设,不断完善各片区轨道交通线网。

  人居方面,《规划》草案提出以品质优化为主,建设国际生态宜居新典范。构建“一核两带三片”的郊野游憩系统。“一核”:五象岭森林公园;“两带”:邕江世界级滨水带、八尺江特色生态带;“三片”:牛湾岭郊野公园、蒲庙南都市田园、红同山郊野公园。打造“两带两片多点”精品魅力空间,即打造邕江滨水景观带和八尺江滨江活力景观带,打造大王滩-凤亭河水网湿地魅力片区,打造多个特色文化节点。展现贝丘遗址的历史之景,重点强化园博园、顶蛳山等生态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邕江+牛湾岭+蒲庙老街+邕宁历史人文等资源优势,打造传统特色型城市活力中心区。社区生活方面则计划延续特色街巷文化,以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基本单元,每个单元内可设置1条以上的特色街巷。打造“学有优教、老有颐养、幼有善育、体有康达、病有良医、文化惠民”等更宜居的全龄友好社区。

  《规划》草案提出:从人口聚集到产业集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区发展能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五象乃至南宁向南发展的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罗颢)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