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顶尖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一博士生严重灼伤,面临永久性视力受损和毁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爆炸事故 痛心!顶尖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一博士生严重灼伤,面临永久性视力受损和毁容......

痛心!顶尖大学实验室突发爆炸!一博士生严重灼伤,面临永久性视力受损和毁容......

2024-07-03 15: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片来源:某高校官微

据知情同学透露,造成事故的起因,可能是这位博士生在当天实验中,使用了具有 一定可燃性和爆炸性的铝粉,加之当时 实验环境温度较高,最终导致这起实验室事故发生。

6 月 7 日,深圳某所高校的实验室内发生一起 玻璃仪器爆炸事故,致使一名男生受伤。

一只玻璃瓶毫无征兆地爆炸,崩裂的玻璃碎片四处飞射,伤及一名正在进行实验收尾的男生, 面部、颈部、手臂等 10 余处被炸伤,手指肌腱暴露,颈动脉鞘被炸开,右侧下颌的皮肤直接被炸出了一个洞,直径约 3 公分。据受伤男生回忆,爆炸原因很有可能是封管等承载高压的反应。

11 月 26 日晚,南京某高校发生一起火情。着火点位于实验楼 7 楼的生科院实验室,火势顺通风管道又烧到 4 楼。万幸的是,10 分钟后消防人员就及时到场,扑灭火势,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图片来源:某高校官网

高校实验室里堆放的 易燃易爆品、剧毒药品、放射性物品等实验材料,早就将实验安全放置在隐患扎堆的「火药桶」上。

近两年最惨烈的高校实验室事故发生于 2021 年 10 月 24 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某材料实验室内发生连续巨大爆炸,并升腾起蘑菇云,事故导致 11 人受伤,其中 2 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据调查爆炸原因可能与镁铝粉爆燃有关。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高校之外,科研机构的实验室也常有事故发生。

去年 7 月 21 日,中石油化工研究院一科研实验室在开展催化剂实验过程中发生事故,造成 1 人死亡、3人受伤;

事故原因是实验操作人员在实验室内分装含有 甲基铝氧烷的催化剂时发生泄漏。烷基铝属危险化学品,易自燃,遇空气便会发生剧烈燃烧。

图片来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

诚然,人们往往会对实验室中的安全隐患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这种「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头上;

但即便是再小的概率,当事故降临时都是 100% 无法挽回的悲剧。

那些新闻上没有的实验室事故

很多未见诸新闻报道的实验室事故,也很具有代表性,值得大家吸取教训。学霸君在不同社交媒体上搜集了一部分。

网友甲有次用 乙醚做溶剂开反应,实验结束后随手把烧瓶放在 未通电的电热套上,谁知道电热套刚有人用完,还有 很高的余热, 烧瓶立刻着火并且把旁边一个装有有机溶剂的烧杯引燃。网友甲非常冷静地用消防沙和石棉布灭火,没起作用,还引起火苗飞溅。于是他切断所有电源,拉下通风橱,手拿灭火器等电热套和电磁搅拌上的东西全烧干净后火焰自己熄灭。

网友乙在一次实验中不慎将装有 浓硫酸的烧瓶掉到地上摔碎,溅起的 酸液飞溅一身。他反应迅速,立刻到水龙头下冲洗。还好当时是冬天,穿的衣服厚,防护措施也到位,戴了呼吸过滤盒和手套。虽然没戴护目镜,但因为他有眼镜,眼睛幸免于难,只是脸上没被覆盖的皮肤略微溅到几点浓硫酸。受伤较重的地方在右手手腕,被浓硫酸烧了个疤。看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这句话在字面意义上并不适合实验室。

钯碳在过滤时不能抽,否则有着火的风险。网友丙抽滤完钯碳后想 用一点溶剂清洗滤饼,当他把溶剂倒到滤纸上时,一股淡蓝色的火苗顺着流下的液体烧回到他手中的烧瓶。他本能地把烧瓶甩出去,砸到实验台面,层熊熊燃烧的流动的火苗蔓延开。好在那个台面距离水槽很近,并未引起其他连锁效应。

网友丁的事故也是在使用 钯碳时发生。他操作时 没有加入钯碳就开启气路,用 氢气置换了反应瓶内的空气。接着他意识到没加钯碳,就直接打开三口瓶的侧口往里倒。只听见砰的一声闷响,反应瓶就像突然通上电的灯泡,瞬间亮了起来,他在瓶口的手指也瞬间刺痛。好在反应的溶剂较少,没有引发其他事故。做实验的时候,千万要带着脑子。

类似的小事故,几乎每个在实验室里工作的人都或多或少碰到过。实验室事故的发生频率高过一般人的想象,安全风险无处不在,仅就以下列出的几处安全隐患,能完全杜绝的实验室恐怕都是凤毛麟角。

1.有食物和食品垃圾;

2.卫生脏乱,物品乱摆放,标识不规范;

3.危化品管理混乱;

4.高温、高速、高压设备使用不规范;

5.废弃物管理不规范;

6.气体钢瓶未固定;

7.消防通道被堵;

8.仪器设备、插线板用电不规范;

……

不可独善其身

如今的各大高校中,100% 都会对新生开展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也都有每个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专员;

但很多地方的安全教育里经常缺少了这样一环:即在我们自己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多多提醒他人,大家共同维护实验室安全。

搞科研都是团队,做研究都在实验室。从安全的角度,不可能设置单间的实验室——万一出了事,都没个报信儿的。而实验室里的伙伴,既有可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同伴,也有一定概率误伤同伴。所以,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以下学霸君再贴几个与实验室伙伴相关的安全事故案例。

使用 分液漏斗分液或洗涤时,要注意 放气。网友 A 的同伴有次在洗涤 某酸性液体时,一遍跟人聊天,一边操作, 打开旋塞放气朝向谈话人的外侧,刚好那个方向站着网友 A 在操作仪器。一股酸性液体强力喷射到他的脸上。好在网友 A 站得远,也戴着眼镜,仅仅是皮肤轻微烧伤。

网友 B 带着新来的师弟打 钠沙,残余的钠必须淬灭。师弟眼看剩余的钠很少,就随手拿起一瓶 乙醇向烧杯里面倒,一道火苗窜出腾起。好在周围没有其他易燃易爆溶剂。师兄带着师弟用干粉灭火器即时灭火,然后花了一晚上打扫整个实验室的干粉。

网友 C 有次在实验室走得晚,被导师抓壮丁打扫实验室。在他冲洗烧瓶和烧杯的时候, 水槽发生爆炸,直接把烧杯炸上天花板。后经调查,原来是另一个同学做实验用了 钠,反应瓶没有 淬灭就放在水槽里,遇水发生了爆炸。

显而易见,以上事故的原因,站在实验室同伴的角度看,都是因为队友不靠谱。所以,对于屡次违反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的研究生,导师禁止其进入实验室是完全合理的,而且符合其他所有人利益,包括当事人自己。

图片来源:知乎

当然,重大事故发生的时候,不在同一个实验室的人也有可能受到波及。

很多人大概对这个事故记忆犹新。2015 年 12 月 18 日,清华大学化学系何添楼二层的一间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名正在做实验的孟姓博士后当场死亡。爆炸来自一个 氢气钢瓶,原长大概一米的钢瓶,爆炸后只剩上半部大概 40 公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钢瓶的一块碎片穿过两道门上的玻璃射入另一件实验室,击中了溶液柜的隔板,砸开一个进深超过 5 厘米的口子。

图片来源:知乎

这块钢片的飞行轨迹经过该实验室里 一位博士生的试验台,以及专门干燥产物的真空烘箱面前。如果那天刚好这两个位置有人,恐怕伤亡名单上还会增加名字。

写在最后

实验室安全无小事,那些没上新闻的事故,无非是因为运气好。临近放假,赶紧去看看自己实验室,彻底检查,扫除隐患;互相提醒,保障安全。

临近年关,咱可千万别搞个大新闻!

题图来源:自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