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公布区划调整方案 鼓楼和下关合并成新鼓楼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南京市秦淮区区划 南京公布区划调整方案 鼓楼和下关合并成新鼓楼区

南京公布区划调整方案 鼓楼和下关合并成新鼓楼区

2023-07-02 18: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昨日,南京市政府发布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秦淮、白下两区,设立新的秦淮区,撤销鼓楼、下关两区,设立新的鼓楼区。高淳和溧水两县撤县设区。新区将于3月底之前揭牌成立。

  调整方案

  秦淮与白下合并鼓楼和下关合并高淳溧水分别撤县设区

  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

  撤销秦淮区(面积22.72平方公里,人口25.38万)、白下区(面积26.39平方公里,人口46.24万),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秦淮区(面积49.11平方公里,人口71.62万);

  撤销鼓楼区(面积24.65平方公里,人口64.62万)、下关区(面积28.35平方公里,人口31.04万),以原两区所辖区域设立新的鼓楼区(面积53平方公里,人口95.66万);

  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人口41.93万),以原溧水县的行政区域为南京市溧水区的行政区域;

  撤销高淳县,设立南京市高淳区(面积802平方公里,人口42.5万),以原高淳县的行政区域为南京市高淳区的行政区域。

  本轮行政区划调整后,南京市将由11区2县精简为11个区。

  南京市政府昨日表示,南京市本轮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在近十年几届市领导班子酝酿的基础上,去年组织有关方面反复深入调研和广泛听取区县意见,并经过了国家、省和市多轮专家论证,符合国家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长三角地区发展战略和对中心城市重大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要求。本轮区划调整,将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也为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大利好

  城区建制数和行政区规模更加合理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发挥区域优势

  这一轮的区划调整,将给南京的发展带来哪些利好?

  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表示,一是有利于南京城市发展。城区建制数和规模更合理,主城区四区并二,中心城区由6个减为4个,平均规模由43平方公里、41万人上升为65平方公里、61万人,建制数和行政区规模更加合理。文化品牌更高端,产业结构更科学。秦淮、白下两区合并,鼓楼、下关两区合并,将有利于加快城墙及老城南和下关、颐和路等地区的全面保护,大力传承弘扬古城南京悠久历史文化,同时促进总部经济,形成金融、科技、教育等多元化发展的新产业格局。空间布局更优化,溧水、高淳两县改区,将为南京新的城乡空间规划,为探索中心城市科学发展之路提供广阔空间。同时,将逐步缩小两地与主城的政策差距,加快两地的人才、资金、产业集聚,促进两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两地与南京主城的一体化建设。

  二是有利于南京发挥区域优势。按国务院《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南京要成为辐射长三角、带动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区划调整后,将进一步发挥沿江港口、历史文化和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体现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北翼的中心城市功能作用,连接苏锡常发达地区,辐射安徽芜湖、马鞍山等地,促进长三角北翼城市群更好的发展。

  三是有利于行政资源集约运作。政府机构得到精简,通过区划调整,南京市在2002年4月江北四区县并二的基础上,又减少两个区县建制,占现有区县建制总数的15%。政府服务得到强化,通过区划调整配置,将有力促进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公众的水平和质量,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支出得到压缩,从长远看,本轮区划调整,将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减少人员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新区驻地

  新鼓楼区沿用原鼓楼区办公地新秦淮区沿用原白下区办公地

  根据区划调整方案,新的区驻地都沿用了原有办公场所:

  新设立的秦淮区人民政府驻五老村街道太平南路69号。

  新设立的鼓楼区人民政府驻宁海路街道山西路124号。

  溧水区人民政府驻永阳镇大东门街68号。

  高淳区人民政府驻淳溪镇镇兴路228号。

  调整时间

  3月底区揭牌成立,不搞新区成立大会揭牌前确保不给企业和市民办事带来不便

  据介绍,南京市里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辖6个专项工作组负责推进行政区划调整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实施。大体安排是,2月底前,市调整行政区划工作领导小组及专项工作组全面展开行政区划调整的对接实施工作,有关区县分别开展准备工作,传达省、市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进行动员部署。在实施过程中,新区各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先合再理、稳妥过渡、逐步到位”的办法,先合署办公,履行职责,后逐步理顺。3月底前,新区区级领导班子配备到位,新区揭牌成立。4月底前,新区部门干部和事业单位领导调整到位。

  南京市民政局介绍,根据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按“简朴、简约、高效”原则,全市不开成立大会。行政区划调整期间,在新行政区揭牌前,涉及调整的四区两县仍正常行使各项职能,确保在过渡期内不给企业、市民办事带来不便。这次新区成立将采取简约的方式,由各新区组织小型揭牌仪式。

  ■南京区划之变

  南京行政区划经过六次大变更

  南京市行政区划原先是什么样子?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扬子晚报记者查阅了大量的史料,为您整理出南京市行政区划之变。扬子晚报记者朱威

  1933年:

  南京划定8个区

  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6月1日,成立南京市政府。南京建市初期,市域划定颇费周折,至民国22年(1933年)3月,终以城中各区域之自然、历史状况和主要功能,划分为8区,按数字序列一到八排列。这是南京划分市辖区的开端,由此奠定了南京各城区的基本格局。1934年,划进孝陵卫、燕子矶和上新河3地区,分设九、十、十一区,全市增为11个自治区。

  1950年:

  重新划分12个区

  1949年5月10日,南京市人民政府成立。6月2日,各区人民政府成立,按13个区划分。浦镇划归南京市,与浦口合并为两浦区,南京市大、小黄洲划归安徽和县。解放初期1950年,全市按照工商银行区、农业区和风景区3种类型,重新划分12个区。

  1955年:

  数字区名有新名

  排名前列个五年计划期间,按工业发展的需要,与相邻各县调整地界,扩展市区。1953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南京市与江宁、六合、句容三县调整界址。经过这次调整,南京市划出21个乡镇和54个村,原第九、第十一两辖区全部划出撤销区建制。划入的包括栖霞、龙潭在内的7个乡镇8个村,都为长江南岸沿江地带,设为新的第九区。另外,值得注意的变化是1955年8月,除中山陵园外,原来的数字区名改变为: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浦口区、燕子矶区、雨花台区。

  文革时期:

  各区改成“革命名”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南京市行政管辖范围的变化仍旧频繁。“文革”初期,1967年3月20日,南京市军管会决定更改各城区名称:玄武区改要武区,白下区改朝阳区,秦淮区改遵义区,建邺区改红卫区,鼓楼区改延安区,下关区改东方红区。1970年1月,钟山区批准成立,辖紫金山、马群、玄武湖3公社,孝陵卫镇和中山陵园。1973年,大厂区成立,辖大厂镇和沿江、盘城、葛塘3公社。

  直到1973年11月,市革委会决定恢复各城区原名,仍称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和下关区。1975年,先后撤销钟山区、大厂区,辖地分别划归栖霞区和浦口区。1980年,大厂区重新成立。

  1983年:

  6城区、4郊区、5县布局形成

  1983年3月1日,实行“市管县”体制,经国务院批准,溧水、高淳两县划归南京市。至此,南京市形成6城区、4郊区、5县的行政区划分布。浩荡长江从市域中部自西向东流过,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6城区,雨花台、栖霞2郊区,和江宁、溧水、高淳3县位于江南,浦口、大厂2郊区和江浦、六合2县在江北,南京市跨江而治。全市面积扩大为6515.74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南京市进行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的一次区划调整,市区面积扩大到975.82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从76.34平方公里迅猛增大到186.73平方公里。

  2002年:

  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成立

  江宁县于2000年改建为江宁区,2002年,六合县与大厂区合并建为六合区,江浦县与浦口区合并建为浦口区。南京行政区划自此变更为11个市辖区和溧水、高淳两个县。

  【回乡置业】3月2日搜狐焦点看房团重磅出击 直击楼市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