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新镇物流枢纽建设 关于印发《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

关于印发《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

2024-07-16 14: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青浦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本区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青浦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021年6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质量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本区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本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区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服务两大国家战略、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和上海“五大新城”建设,围绕建设“更有影响力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定位加快形成“两翼齐飞、新城发力、青东联动、青西协同”空间新格局,加快推进青浦质量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青浦总体质量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提高供给质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质量发展成果全民共享,增强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

二是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秉承“质量是上海的生命”,突出企业质量主体,坚持“好”字优先、优质发展,全面提升各行业质量水平,使优势更优、特色更特、强项更强。

三是坚持质量共治。围绕解决质量提升的瓶颈问题,抓住关键环节,凝聚各方力量,不断完善质量治理体系,取得质量提升的新进展新突破。

四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主动发挥上海的引领作用,坚持先行先试,带动长三角区域整体质量竞争力提升,推动区域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创造质量提升新经验、新模式。

(三)主要目标

到2023年,本区产品、服务、工程、人居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质量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努力形成一批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街镇、争创一批市级或国家级质量示范园区,持续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

一是质量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质量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质量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广泛开展质量宣传,全社会质量意识不断增强。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二是质量主体作用不断凸显。先进制造业企业参与全球质量竞争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质量效益特征进一步凸显,现代服务业企业专业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形成一批质量竞争力强、创新能力强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

三是质量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参与实验室计量能力比对。参与制修订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以及支撑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标准。推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本区重点优势产业领域国家或市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各类计量测试、标准、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和功能进一步完善。

四是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加大对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加强对区内优势服务产业集群的培育力度,积极打造服务质量品牌。落实工程主体质量责任,推动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促进人居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上海品牌,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质量获得感。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工程

集成电路质量强基工程。围绕华为上下游产业链,吸引5G、6G通信、存储器等芯片和设备等领域的企业落户青浦,同时依托西虹桥商务区、市西软件信息园的开发建设,联动青浦工业园区,全力推进以芯片设计业为龙头,制造、封测、材料、设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设立集成电路研发专项,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布局培育华为海思等一批骨干企业与重大产业项目,着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进一步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加强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高国际质量竞争力。(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市场监管局)

生物医药质量提升工程。加快青浦生命科学园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产业,着力打造全市重要的生物医药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基地。支持生物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检验检测机构、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落地。鼓励企业与高水平医院合作,建立医企融合示范基地。加强智能诊疗产品及核心零部件的创新开发,优化养老康复、健康管理等设备的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发展原创中药新品种,推进名优中药二次开发。(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

人工智能质量发展工程。以AI+赋能青浦区“三大两高一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资金扶持,鼓励优势企业智能改造促进技术提升。加快5G基站、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提升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处理的能力。提升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度,加快市西软件园、启迪人工智能科技城、爱仕达智能谷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加强全产业链招商,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核心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科委、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国资委、区市场监管局)

新材料技术质量创新工程。着力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及国家火炬上海青浦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聚焦前沿新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先进基础材料三大领域,开展自主创新试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金属功能性材料、功能性纤维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轻量化材料、中高端纺织材料、新型防腐涂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光电子新材料、生物医用等绿色新材料,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在新材料行业具备话语权的领军企业,促进产业整体质量提升。(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生态环境局、区市场监管局)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加快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解决方案公共服务平台。以“互联网+质量品牌”直播推广模式,展示区域质量标杆企业品牌形象,开展直播电商基地运营生态建设与应用标准化试点,探索体验式服务规范及标准,优化网上销售诚信环境。(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区经委)

会展服务质量培育工程。发挥青浦区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红利效应,在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商品博览会的同时,推进国际会展之都的重要承载区建设,推动会展经济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鼓励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境内外专业组展机构、国际品牌重要展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青浦,支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集团。推进周边配套载体建设,为打造国际会展之都提供有力支撑。推广“云上会展”新模式, 加快常年展示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保税货物展示、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等功能。(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公安青浦分局)

物流服务质量强化工程。借助长三角城市群的腹地支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高端要素集聚等优势,依托快递物流总部企业聚集特色,着力建设全国快递行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和上海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加快培育现代数字、智能物流产业集群,集聚更多供应链核心环节和总部企业。支持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和重点区域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推进仓储、分拨、转运中心及配送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智能化升级。支持以绿色配送和多式联动完善“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丰富全时空、全天候、行业定制化、即时化物流配送服务。支持搭建快递物流价格指数、企业担保交易、海外业务等专业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快递物流服务标准化、物流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公安青浦分局)

政务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青浦区“高质量发展综合服务窗口”,打造“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商标注册、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品牌培育、标准建设、体系认证等专业指导,借助第三方力量开展质量诊断服务、质量数据分析利用、品牌项目培育指导、高价值知识产权服务运用、信用规范建设、实验室创建、行业状况调查、专家库建设等服务,实现企业全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办、区市场监管局、区经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

商贸服务质量增效工程。以城市建设、智慧化带动重点商圈提质增效,加快虹桥商务区青浦片区布局高能级商业配套建设,在赵巷商圈融入更多特色产业、特色居住等功能,提升青浦新城商贸商圈和综合体能级,在淀山湖地区布局一批商贸配套设施,打造若干高品质国际化消费商圈。完善零售业态布局,优化社区商业配套,引育线上线下联动的社区商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社区新零售头部企业落户,完善工业园区商业商务配套。促进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等新零售、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持续做大做强快速消费品品牌产业。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夜间经济、后街经济、网红经济等特色经济,依托国家会展中心打造全球新品首发高地,支持举办高能级秀场、新品首发和展览体验活动,开展多功能多样化全时段的活动。(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食品农产品质量放心工程。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健全供应商检查评价、产品出厂检验、食品召回等管理制度。持续提升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农产品绿色认证率,加大农产品追溯体系覆盖范围。深入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推进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提高种养殖业产品质量和水平。继续深化种植业污染防治,进一步强化源头治理,建立稳定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做好有关地理标志的日常管理,促进乡村振兴。到2023年,地产农产品抽检合格率继续保持98%,绿色食品认证率达30%;全区化肥、农药使用总量分别比2020年下降5%以上。(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农业农村委、区商务委)

交通运输质量便捷工程。结合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一城两翼”战略布局要求,提升省际、城际通达能力,完善重要区域交通配套,进一步增强服务长三角、联通国际的枢纽功能。加快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区域交通体系,提升骨干路网对区域发展的整体支撑能力,持续提高路网密度,到2023年,路网密度达到2.24公里/km2。构建高效的道路网络体系、多元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和示范引领的智慧交通体系。倡导低碳绿色出行,形成公交优先、慢行友好的城市交通服务网络。(责任单位:区建设管理委、区科委)

生命健康质量保障工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全面贯彻“五个新城”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谋划青浦新城医疗资源布局,全面实施健康青浦行动,护航青浦全面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大局。深化医改试点,提升公立医院管理和服务水平,推进社会急救体系建设。创新服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提升卫生行业治理和服务能力。到2023年,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增加到2.2人、户籍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保持发达国家水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民政局)

文化旅游质量效益工程。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构建“一心两区四带”文旅发展空间格局。建立更加协同高效的文旅综合监管机制,加大文旅市场执法和整治力度。强化对文化娱乐和旅游设施的质量安全监管,着力营造优质的文旅市场环境。推进朱家角旅游集散中心、淀山湖生态旅游环线、水上旅游等专项和特色旅游交通规划建设。推出一批高品质的旅游购物、康养度假、乡村旅游、水上体验和夜景游玩线路,打造集集市、演艺、景观、文化于一体的文旅体验区,打响“世界会客厅”品牌。推出一批青浦特色的红色文化艺术精品和旅游产品,深化长三角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能级,加快建设青浦区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平台。(责任单位:区文化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工程。持续实施饮用水源地风险排查整治,巩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成果。全面完成苏四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持续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VOCs控制的重点工业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施管控,开展新一轮工业企业VOCs排放综合治理。到2023年,城镇水环境功能达标率维持在90%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维持在99%以上;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稳定达到80%,PM2.5年均浓度指标持续改善。持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预防,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隐患排查、自行监测、拆除设施等环节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持续实施重点企业、工业园区周边土壤监督性监测。构建生活垃圾分类长效常态管理机制,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和分类责任全程溯源。推进林荫道建设,多形式推进立体绿化,积极打造绿化特色街区。到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装修垃圾集中消纳处置,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垃圾回收率达到45%;城镇村居垃圾分类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陆域森林覆盖率达18.6%,力求蓝绿空间占比达66%。(责任单位: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区绿化市容局、区发展改革委)

(二)不断提升企业质量竞争力

推动企业关键技术质量攻关。提高企业管理高层及质量专职人员参与国际质量竞争的意识,实行创新链、产销链、资金链的有机统一,保障产品研发和质量管理投入,推动关键技术领域的质量创新与持续改进。在高端智能制造领域,对质量和可靠性极为敏感并存在明显质量短板的“卡脖子”装备产品,组织开展重点产品质量攻关。以新兴骨干企业为主导,推进个性化定制、数字化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和质量管理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产品质量竞争力。推动专利信息传播与利用工作,深入开展专利导航、知识产权分析评议等项目,增强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能力。(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经委、区科委、区国资委)

加速企业质量管理转型升级。发挥政府质量奖励制度作用,树立一批区域重点行业质量标杆,总结提炼获奖组织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质量管理经验,加强质量标杆管理模式和经验成果的宣传推广。促进两化融合不断深化,推动企业在技术标准、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可靠性工程、服务等方面转型升级,打造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质量竞争型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按照全样本、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全生产要素、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模型进行质量攻关与改进、产品服务创新与提升。鼓励企业实施在线、在机检测应用,将质量控制重心前移,实现设计、制造和消费等环节的数据共享,提高质量管理能力和顾客满意度。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增强应对防范质量风险的能力。(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市场监管局)

加快培育企业质量品牌优势。引导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形象。专注细分市场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探索设立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机制,以品牌培育推动企业从“质量合格”向追求“用户满意”跃升,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推动开展“上海品牌”自愿性认证,全力打响上海四大品牌。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提升自主品牌的创新内涵,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各类园区设立商标品牌指导站,加强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管理,积极应对商标恶意抢注、异议、撤销等行为,加强品牌保护和主动维权。依托行业组织技术平台,指导和帮助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和应急保护机制,为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确权、维权提供法律帮助或其他支持。加大高价值专利、高品质商标培育力度,支持企业申请 PCT 国际专利和注册马德里商标,强化知识产权国际布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委宣传部、区经委、区商务委、区文化旅游局)

实施中小企业质量提升精准帮扶。完善现有的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帮扶机制,开展中小企业质量、标准、检测认证、品牌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等方面的公益培训,鼓励中小企业积极申报区级、市级、国家政府质量奖,支持出口企业申报市级、国家级质量安全示范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高端产品和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质量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责任单位: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市场监管局、青浦海关)

(三)持续加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能力建设

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应用保障能力。对标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质量高地的总体要求,深入对接本区重点产业的质量需求,不断健全质量技术基础支撑体系,运用标准化、认证等质量技术手段帮助快递企业完善体系保障,开展国家实验室建设,培育一批符合青浦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的先进标准,提升质量管理和创新能力,推动区域产业提质增效。(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科委、区农业农村委、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加大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与市级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质量、品牌建设等质量技术机构的战略合作。建立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机构专业技术支撑作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培养质量管理创新团队,推动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人员质量素质,有效服务国家“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科委)

(四)全面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加快推进“青浦新城”高质量发展。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要求,对标主城区建设标准,着重彰显“高颜值、最江南、创新核”优势,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引入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功能性项目和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提升新城开发强度和经济密度。依托环城水系公园建设,持续提升宜居品质。聚焦氢能等重点产业推进崧泽大道以北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相关产业领域的先进标准,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发展,提高流通标准化应用水平,推动青浦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责任单位:区经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水务局、区文化旅游局)

加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创新长三角一体化的交流平台,推进长三角区域联盟品牌标准联动,围绕“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开展生态环境、文旅等行业的质量提升培训活动。深化长三角地区标准一体化合作机制,在“不见面”服务、食品安全质量追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等领域探索长三角区域的市场监管标准化交流合作机制;在北斗导航、网联汽车等先进制造业以及会展、物流、信息服务等优势服务业积极鼓励区内重点行业组织、龙头牵头或参与制定先进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推动优势互补和产能合作。在一体化示范区发展规划框架内,优化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建立卫生信息和医疗服务监管互联互通机制,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提供高水平综合医疗卫生服务。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强化优势产业协作,推动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促进产业链耦合优化,协同开展长三角地区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支持产业链配套企业在一体化示范区内布局。积极推进示范区先行区域质量联动和共治共享,提升长三角一体化质量发展意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协同建立违反一体化产业规则的惩罚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加强协同监管,完善跨区域执法协作联动机制。支持长三角地区企业在青浦设立企业总部和研发总部。支持一体化产业联盟建设,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活动。支持跨区域合作载体发展,鼓励品牌园区输出管理标准和品牌。(责任单位:区区域办、区经委、区科委、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生态环境局、区文化旅游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高质量高水平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高规格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稳步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医疗、旅游、文化交流与合作,重点形成一批国际接受度的行业和管理标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企业,扩大“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责任单位:区商务委、区发展改革委、区经委、区市场监管局、区卫生健康委、区文化旅游局、区教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质量共治体系。对接质量强国国家战略,完善质量共治机制,强化对质量发展的激励引导。完善质量发展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引导更多资金投向质量攻关、质量提升、质量治理、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等。完善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加强对行业质量提升工作的指导。健全质量社会监督机制,推动行业组织、专业社团、研究机构、新闻媒体、消费者等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质量治理、促进质量提升。丰富市民质量教育形式,持续发挥“青浦质量美”摄影作品和“品牌故事巡礼”的传导效应,营造质量文化氛围,完善质量社会共治格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司法局、区教育局、区财政局、区委组织部、区统计局)

(二)落实区域质量工作责任。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组织领导,发挥议事协调机制作用,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完善促进质量提升的政策措施,优化区域质量发展环境。深入推进质量强区,推行“一品一镇”。优化街镇政府质量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街镇质量提升的长效机制。开展街镇质量状况调查分析,找准街镇质量工作短板,聚焦质量提升瓶颈及需求,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质量工作重心进一步向街镇下沉。加大质量工作改革创新力度,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创国务院质量工作真抓实干成效突出地方和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聚焦重点领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和满意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营造良好质量安全环境。健全“双随机”监管和企业信用制度,加强对产品质量领域违法失信市场主体的联合惩戒。持续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强化监管部门间进出口商品风险监测信息交互、风险预警信息共享;探索监管部门间检测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测,减低企业成本。深入组织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加大对有关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打击力度。强化重大危机事件期间以及恢复生产供应过程中的市场监管,制止制造市场恐慌、干扰市场供应的行为。(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商务委、区经委、区卫生健康委、公安青浦分局、青浦海关)

(四)健全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构建开放包容、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多层次质量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推动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加强中小学质量教育,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质量意识。推进质量教育进党校、进高等院校、进职业院校,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继续推进“互联网+质量教育”,建立健全以服务企业质量提升为目的的质量教育培训网络,提高质量教育成果传播的及时性、开放性、广泛性,提高质量教育惠及面。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进出口食品安全宣传,开展质量普法活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培育青浦质量教育特色品牌,积极探索长三角质量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充分借助上海“质量智库”的质量专家资源,为青浦区“大质量”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推动“1+1+5”人才政策体系落地见效,探索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人才和学科领军人才后备人员选拔和培养机制。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培育一批高素质的企业质量管理人才。(责任单位: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市场监管局、区教育局、区委组织部、区总工会、区司法局、青浦海关)

(五)大力培育根植质量文化。通过开展质量提升大会,推动区委党校、区教育实践中心、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级街镇社区等部门,开展质量教育进党校、进职业院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参与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市场监管局、区总工会)

相关附件: 关于印发《青浦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的通知.docx 相关稿件: 图片解读:青浦区质量提升行动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内容解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