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读研,选择985高校还是中科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五和港大港科大哪个好 cs读研,选择985高校还是中科院?

cs读研,选择985高校还是中科院?

2024-07-12 2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写在前面

近年来,读研越来越火热,一些高校的研究生数量开始超过本科生数量。在考研题目难度和录取分数逐渐“水涨船高”的情况下,保研这条路对于优秀大学生来说是一条捷径。

然而,疫情高峰过去,许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始采用线下的方式举办夏令营和预推免,以往的“海投”策略也需要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开销进行一定的改变,因此选择最合适、把握最大的院校成了保研er的普遍选择。许多保研er对中科院各个科研院所很感兴趣,但对中科院科研院所和985高校的区别不甚了解,对目标院校的选定是985高校还是中科院科研院所还有些迷茫。今天岛主用一篇文章完整讲解一下对于cs读研,应该如何在985高校和中科院之间进行选择~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该选择在985高校还是在中国科学院读研,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重要问题。双方在各自特点、优缺点、择校难度、毕业研究生的生活与未来发展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对应不同的个人优势与选择需求,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

01、985高校VS中科院科研院

985高校是国内一流的顶尖高等教育机构,拥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和学术资源,形成了强大的学术氛围。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常见的985高校有我们所熟知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这些985高校拥有雄厚的学科实力和专业水平,师生资源、学术会议和期刊等设施配套齐全,便于学术研究和创新的进行

985高校之间会有学科评估,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各个高校cs专业的强弱和排名,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例,下图是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前15名的高校。

图片

图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

(来源https://www.cdgdc.edu.cn/dslxkpgjggb/)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好多保研er可能与简称“中科大”的中国科技大学混淆。中科院大学是国务院直属单位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平级)直属的学校。国科大有自己的普通学院例如计算机科学学院、微电子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等,这些学院是由中科院的研究所共同合办的。例如微电子学院是由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牵头,上海微系统所,半导体所等协办的。

中科院科研院所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具有权威性和声望性,学科门类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科学领域。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常见的中科院科研机构有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科院软件研究所、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通过长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积累了卓越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验,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部分参与了学科评估的中科院科研院所排名也非常靠前,例如下图中科院的部分学科评估结果。

图片

图2 中科院部分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排名

(来源:http://www.amss.cas.cn/yjsjy/gk/)

02、特色&优势

985高校的学科特色鲜明,每所高校都是多种学科并行发展。一般985高校的基础课程较为成熟,教师有丰富的授课经验。由于学校一般同时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众多而且术业有专攻,容易形成多元的文化氛围。平时的活动和娱乐设施也较为完善,相对来说比较自由。

但是,985高校的研究生常常教学和科研为一体,投入比例失衡,科研经费相对不足。并且随着研究生的增加,985高校的保研竞争日益激烈,通常需要高水平的学业成绩和科研经历。此外,因为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有时部分学生会缺乏科研活力。

图片

图3 部分985学校地标建筑

(来源:https://www.sohu.com/a/279050454_479536)

对于中科院的科研院所,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每个研究所基本都代表着国内这个学科的较高水平,研究资源和实验设备先进,科研学术氛围浓厚,鼓励创新与探索。并且像比较好的所比如计算所、自动化所、数学所、物理所,其学科水平比清北也不逞多让。另一方面,中科院有较多学术交流的机会,中科院毕业的研究生会有较为丰富的科研经历和成果。一些比较好的科研院所和方向会有很多清北华五的本科生竞争,拿到offer的难度也较大。

同时,中科院各个科研院所一般是专精一门学科,科研环境相对封闭,比较容易产生学科局限。且由于中科院科研机构是以科研为导向,相对于更加习惯于教学的985高校,其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相对较为单一。有时候做科研压力比较大,生活相对比较枯燥。

图片

图4 中科院计算所大楼

(来源:https://www.cnky.cn/dingbit/zkyjsjsyjs/01.html)

03、择校难度

既然选择985高校和中科院科研院所都可以获得优秀的学术环境和研究平台,那就需要考虑选择的择校难度。毕竟,评估和识别自己的学习和科研能力,是进行适宜择校的前提条件。

以几所cs相关的研究所为例,中科院的几个研究所都是择优录取,宁缺毋滥,所有保研er们不需要担心类似学校歧视的问题。中科院自动化所是聚焦于计算机中的信息智能计算、复杂系统智能控制和集成化智能系统三个重要方向,代表该领域的顶尖水平,夏令营的难度不输清北。自动化所一般自动化所采取择优录取的原则,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是985学校。同样的,身为中国计算机事业摇篮的中科院计算所也是非常“硬核”,孵化出了曙光、联想等科技产业。计算所的夏令营难度等同于华五高校,录取的考生基本是211学校以上。然后是分别以研究计算机软件研究开发和信息安全为主的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和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含金量也是等同于985高校。这两个研究所的夏令营难度相比前两所来说小一些,录取的学生中不乏有优秀的双非学生。

在理论上,选择中科院科研机构更看重科研经历,而选择985高校则需要较高的GPA和奖项,两者在评判标准上大致类似。然而,实践中并非如此简单。在现实中,985高校和中科院科研机构的招生都有不同的考核标准和考查方法,保研er应该仔细阅读院校的夏令营招生指标,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发挥自己的优势。

04、毕业研究生的生活对比

985高校的毕业研究生生活的特点是文化氛围浓厚。许多985高校位于一线城市,这让毕业研究生往往可以沉浸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结交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此外,985高校的毕业研究生还可以沉淀下来,思考个人的长远发展,基本不需要担心与工作相关的其他事情。

中科院科研机构的毕业研究生生活则注重的是科研氛围的沉浸。由于科研机构的特殊性质,毕业研究生在这里往往可以加速科研发展并结交从事同一领域的科学家与研究者。这种沉浸更侧重于独立实践和理论发掘,获得的是具体的科研道路与领域认同,两者本身是大同小异的。

05、985高校和中科院科研院所的环境对比

中科院科研机构和985高校有两个显著的不同。第一,科研机构更加专注于科研和对外交流;第二,科研机构通常的建筑布局和环境更加关注科研实践的细节,通常是若干栋大楼组成的研究院所,相比之下一般的大学校园则更加关注舒适度和社会性价值,公共设施种类较为多样化。

图片

图片

图5 清华大学与中科院软件所对比图(来源:谷歌地图)

换句话说:在985高校可以感受到教育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如何将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而在中科院科研机构,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科研实践的内核所在(即研究、实验、协作等)。

06、毕业研究生的未来发展

在未来发展方面,985高校毕业研究生往往更容易进入互联网、金融、咨询、教育等非科研行业,同时也更容易进入龙头和初创公司工作。

一般中科院的毕业生相对于985高校的毕业生来说选择就业的比率小一些。中科院科研机构毕业研究生更偏好科研机构、国企、事业单位、军工企业等具备更强科研能力和技术实力的企事业单位。对于毕业后考公考编的方向上,985高校和中科院毕业的职研人员凭借硕士(博士)学位等身份报考国家公务员或事业编,都有竞争力,往往在入职后的发展空间很大,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担心考公选调认可度问题的同学也不用太过于担心,例如江苏选调就把中科院等同985看待~

图片

图6 北京大学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来源:https://scc.pku.edu.cn/news_22e90345837d28bc0183f971e6d66877_1.html)

无论选择哪个领域继续发展,都需要考虑自己的个人优势和兴趣爱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道路。如果你未来是更倾向于科研的研究生,选择中科院科研机构可能更适合你的发展,因为这里可以更加注重研究性质的工作。如果你更注重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发展,选择985高校可能更适合你,因为这里可以更加多元化知识的深入学习和人际交往的拓展。

图片

图7 中科院计算所博士毕业生去向(来源:http://amss.cas.cn/yjsjy/byjy/202207/t20220718_6481986.html)

总结

从以上分析来看,选择985高校还是中科院科研机构,需要考虑自己的特殊兴趣、个人优势和弱点以及发展前景。无论保研er最终选了哪个路径,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划和理念,积极投身到行业发展或学术科研中去。最终,作为研究生应该注重的是成长与发展,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展现自身的学习能力与技能价值。

BAOYANDAO

写在最后

最近很多高校的夏令营已经结束,不知道各位保研er是否拿到了心仪的offer呢,岛主在这里恭喜已经拿到梦校offer的保研er,还没有拿到offer的保研er也不要着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发展择校,稳扎稳打。在即将到来的预推免阶段,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调整好心态。祝各位保研er都能拿到梦校的offer,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绚烂的一笔。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