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选人、育人、留人的六大法则【干货】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华为内部控制总结 华为选人、育人、留人的六大法则【干货】

华为选人、育人、留人的六大法则【干货】

2023-09-09 06: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三,给人才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平台,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第四,建立和不断完善公正、公平的价值评价与分配制度,努力创造一个公正、公平的人才成长环境。

第五、华为倡导以奋斗者为本,不能让雷锋吃亏,奖金不分职级、不看资历、只看贡献;服务用户越多,奖金越多,上不封顶,及时兑现。

二、选用人才的“尺子”

华为在人才招聘、人才录用和干部选拔上都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我将其称为“尺子”。

企业发展到了不同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一定要制定相适应的选人思路。华为在早期时,多是招聘技术类人才,选人的范围较小;当华为快速发展后,对选人思路提出了不同需求,转向了引进高学历专业人才;而当华为走向国际化后,其选人思路开始偏向国际化。

而对于人才,华为认为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因为如果优秀的人到不合适的位置上,其实是人力资源浪费。而华为对“合适”的定义是,看目前企业和岗位各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前者侧重人才的态度、个性和兴趣,后者侧重于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而至于人才的获取途径,华为主要有校招和社招两种。对于校招,华为主要考虑人才的可塑性;而对于社招,华为主要考虑的则是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

华为建立了一套标准化的干部选拔标准。在华为不同的业务部门,不同的管理层级,在进行干部选拔的时候,大家采用的是同一套标准,这套干部选拔的标准,包括9个方面的核心内容:

1、坚持从有成功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干部;

2、大仗、恶仗、苦仗出干部;

3、在关键事件中选拔核心员工;

4、机关干部必须到海外去锻炼;

5、注重实绩,竞争择优;

6、优先从成功团队中选拔后备干部;

7、培养敢于抢滩登陆的勇士;

8、以全球化的视野选拔干部;

9、从内部挖掘人才,培养后备人才和干部。

华为规定,有基层成功经验的人才能当干部,注重个人成就感的人不能当干部,让指挥员群体在实战中脱颖而出。

《用好人,分好钱:华为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 余胜海著

三、激活人才的“鞭子”

华为是一家极善于运用“鞭子”来“抽打”人才的企业。“抽打”人才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人才不断学习进步,二是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业绩。前者是让人才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后者是让人才为企业(也是为人才自身)创造价值。

华为用于“抽打”员工的“鞭子”主要有两条:

第一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能力发展。华为在人才开发方面倾注了大量的资金。华为重视人才培养的逻辑说起来简单而明确:只有通过严格的培养,人才才能拥有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只有人才有了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才能为组织创造最大化的业绩;只有为组织创造了最大化的业绩,个人在组织中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第二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绩效管理——动力激发。华为的绩效管理充分借鉴了IBM的管理体系。乍一看,与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的套路并无根本区别。但在华为,绩效是任何一位人才是否能够在公司“存活”的唯一依据,末位淘汰制的唯一标尺就是绩效考核结果。

四、培训人才的“路子”

华为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把持续培养信息和通信技术人才作为公司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华为公司除了创办了华为大学,还成立了华为ICT学院,该学院是华为主导的、面向全球的校企合作项目。华为ICT学院向全球在校大学生传递华为ICT理念与产品知识,鼓励学生参加华为职业技术认证,在全球范围内为社会及ICT产业链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技术人才。

华为有各种人才发展项目,与世界十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设立了多个人才培养基金,提供科研经费,广泛开展基础科学、信息和通信技术及产品研究,以此建立长久的人才供应渠道。任正非希望英雄成倍地在华为这个世界级平台上涌现。

因此,华为建立了严格的培训制度,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新员工进入华为后,要根据不同岗位,进行3个月到半年的入职培训。

华为坚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什么叫最优秀的人?任正非说:“每个人都不能说他最优秀,比如,我年轻时很优秀,我89岁时还优秀吗?人的优秀、人生的优秀,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你把这段“输出去”,然后再去干其他事情。”

华为让公司最优秀的员工来培训员工,让最优秀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年轻人一批批被派往国外考察学习,一批批走向领导岗位。

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公司文化,华为大学对新员工的培训内容涵盖了企业文化、产品知识、营销技巧及产品开发标准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性质,培训时间从一个月到六个月不等。

华为在员工培训中实行“721法则”,即70%通过实践学习,20%通过导师帮助,10%通过课堂学习,如图2-1所示。确立了这个法则之后,华为就此调整了新员工培训模式,将培训的重点放到了实践中。

为了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华为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全员导师制度。在新员工成为正式员工的前3个月里,导师要对新员工的绩效负责,新员工的绩效也会影响导师的考核。

在华为,导师也被称为“思想导师”,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指导新员工的工作,还要定期与新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在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指导,同时还要做好新员工的思想工作,为其答疑解惑。华为的“导师”就相当于部队的“指导员”。

华为还建立了完善的在职培训计划,包括管理和技术两方面。不同的职业资格、级别及员工类别会有不同的培训计划,这为每个员工的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

除了为员工提供多种培训资源,帮助其进行自我提高外,华为大学还设有能力与资格鉴定体系,对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进行鉴定。

任正非强调指出:“我们提倡自觉地学习,特别是在实践中学习,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任正非说过,没有实践就没有培训,要从实践出发,学以致用。急用先学,培训士兵时就教炸药包怎么捆、怎么拉导火索,不用讲怎么当元帅。各个干部都要配合培训中心,一定要把整个培训方式调整过来,不能走老路子。

华为员工的全方位的培训既包括对不同潜质的员工进行专门的培训,也包括对不同岗位的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这种目的明确的培训使企业员工自己能够更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据此对自己进行新的规划。加之企业的培训及时完美地切入,员工自身的特点就会被逐渐放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自然而然地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实现了。

华为在实践中选拔人才,通过训战结合方式培养人才。华为的英雄都是在泥坑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华为不论资排辈,所以,华为的英雄“倍”出不是一辈子的“辈”,而是加倍的“倍”。

五、留住人才的“票子”

华为成功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分钱分得好”。敢给钱,留住了众多优秀人才,稳住了创业团队。

任正非曾经说过,分钱是企业最难的事。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分钱体现了企业的意志,必须做到内部的相对公平合理,要让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有积极性,要发挥薪酬的持续激励作用。

华为是世界500强中唯一没有上市的公司,华为在内部推行虚拟股权制度,实行全员持股。截至2017年12月31日,华为共有80 818名员工持有公司股份,员工持股比例占99%,其创始人、总裁任正非仅持有公司1.01%的股份。

在华为员工的收入中,除了工资和奖金之外,股份分红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不少员工一年能获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股份分红。

此外,华为员工的工资在国内民营企业和全球同行业中也是最高的。对华为员工来说,工资只是零花钱,高额的奖金和分红才是大头。

任正非说:“我不懂财务,不懂技术,不懂管理,我只有靠利益分享机制把18万人粘在一起。”

正是任正非懂得与员工们共同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聚集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才使各路英才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给华为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大家“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将华为推上世界之巅。

六、淘汰劣才的“筛子”

华为推行末位淘汰制,基本上遵循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前CEO杰克•韦尔奇推崇的“活力曲线”——“2-7-1法则”。即把20%的绩优员工定义为A类员工,把70%的业绩中等的员工定义为B类员工,把余下10%的业绩较差的员工定义为C类员工。C类员工必须走人。

实际上,在华为的新员工的入职培训内容中,会有关于华为残酷的末位淘汰制的介绍,即华为会结合公司的各个岗位设定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对等级排名靠后的员工进行淘汰。在华为,考核结果分为A、B+、B、C、D几个等级,半年执行一次。排名靠后的5%的普通员工和管理层会被淘汰。一些不干活的员工肯定不能让他赖在公司。

在每年年初,员工和上级之间商定好工作责任书,即半年内达到哪些目标,半年后,能够完成目标的员工可被评为B;在这个目标以外,有其他贡献的员工,可以被评为B+;目标以外的贡献特别突出的员工,可以被评为A。

华为执行末尾淘汰制度,干部执行10%末尾淘汰,员工实行5%末尾淘汰。这在华为都是硬性执行的,非常残酷。任正非曾经表示:“我们的干部不是终身制的,高级干部也要能上能下。在任期届满,干部要通过自己的述职报告,以及下一阶段的任职申请,接受组织与群众的评议以及重新讨论确定薪酬。”

华为的“筛子”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人们的批评和质疑。但是,华为却一直坚持。如果没有包含退出机制在内的双向激励手段,华为就不会激发出人才的危机意识,也不可能把巨大的市场压力传递到每个员工的神经末梢。

但华为出于人性化的考虑,末位淘汰制在大多时候并没有对普通员工执行得那么严格,往往会依然保留这部分人员,或者采取一些变通手段。

例如,公司会和希望主动离职的员工商议,让他们背5%的淘汰指标,如此,这些主动离职的员工也可以拿到《劳动法》所规定的,只有被公司辞退才能拿到的N+1的赔偿。按《劳动法》的规定,主动离职人员不能拿到赔偿。因此,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华为普通员工的淘汰比例就被主动离职的员工担了下来,真正被末位淘汰掉的员工其实并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华为,一个普通员工也可以充分享受企业发展的红利,一个普通员工也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很多企业所不具备的,也是华为成功的原因之一。

为了激励年轻人奋斗,华为建立了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用机制牵引员工成长和职业提升。华为坚持“以奋斗者为本”,为奋斗者提供舞台,将利益分配向一线的奋斗者和研发人员倾斜,并以贡献来评价员工,考核选拔干部。

华为通过付给人才以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和提供最先进的研究条件和优雅的工作环境,吸引世界范围内能与华为保持同向的优秀人才加入华为。

华为是一家独特的公司,历经30余年,华为的奋斗者文化能长盛不衰,那么多华为人,无论是90后,还是外籍员工,都能长期艰苦奋斗、做出牺牲,这一切都和华为独特的人才观密切相关。将华为的人才观和人才战略“复制”到其他企业未必能够成功,其中的很多精髓和思想却值得很多企业借鉴。(本文摘自余胜海著作《用好人,分好钱:华为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未经作者书面授权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复制、引用,否则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作者简介】余胜海系资深媒体人、财经作家、独立人文经济学者、企业管理顾问,专注中国经济、企业管理、商业模式和企业案例研究,著有《用好人,分好钱:华为知识型员工管理之道》《不折腾:大众创业成功法则》《任正非和华为:非常人非常道》《企业家大败局》《华为还能走多远》《绝不雷同:小米雷军和他的移动互联时代》《能源战争》《变革时代》等十余部畅销书,多部作品在国内获奖并译成外文出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