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 、方便菜、 半成品菜 、净菜 、有什么区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半成品快餐加盟 预制菜 、方便菜、 半成品菜 、净菜 、有什么区别?

预制菜 、方便菜、 半成品菜 、净菜 、有什么区别?

2023-03-14 17: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净菜 \subseteq方便菜 \subseteq 半成品菜\subseteq预制菜,

这样子集和从属关系更容易理解。

预制菜、方便菜、半成品菜、净菜概念

都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是行业人员对果蔬、生鲜(包含肉制品)的色、香、味、形等进行不同的研制和加工,开发出来的新型菜品的统称。

普通消费者很容易混淆概率,甚至包括现在行业自媒体和行业从业者也模糊了其概念的边界。

以上都是关于杀菌灭菌、冷藏冷冻,延长保鲜期的新技术;

生产线机械化使用新工艺、包装容器改进的新材料学的共同技术进步带来的历史产物

更通俗点讲就是: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学+新烹饪+新经济+新渠道=预制菜

比如机械臂的车间应用,厨房应用,以及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新的组合升级的集成化烹饪厨房、烹饪电器等等都是把我们从繁琐的下厨房,

真正解放出来的,一种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历史演化过程。

预制菜是人工智能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必然产物。

未来的厨房机器人

可烹饪加热的智能工作台,工作台--Smart Platform,法国设计师Jean-Marc Gady 倒是设计出了一款能有科技感和含金量的办公桌

真的要去研究历史的话,就涉及到很多有关技术史的发展。

预制菜是从常温存储技术走向低温、冷藏保鲜技术,再升级发展到现在成熟的冷冻、速冻技术技术,是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应用表现。

而净菜、方便菜、半成品菜是不同技术表现时期的产物。

比如液氮锁鲜冷藏存储技术、冻干的杀菌灭菌技术,

也包括众多,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的速冻技术等等,有待商业转化。

液体 CO2速冻技术、物理场辅助冻结技术( 包括高压冻结技术、电磁波辅助冻结技术、超声波辅助冻结技术) 、

冲击式速冻技术、不冻液冻结技术及基于抗冻蛋白与冰核蛋白的冻结技术等等

(后续有空再来科普吧)。

1998年,就有饮食专家认为世界上会出现辣味食品——「辣味菜」的新潮流,这不就是暗指老干妈嘛。

老干妈1996年开辣椒加工厂,将剁辣椒加工常温储存,密封在装玻璃瓶中。

1998年开始规模化销售深圳、广州、上海等地。

而「净菜」在2000年前,只是指将超市、生鲜店出售已择好、洗净、装入塑料袋中的蔬菜。

1998年,这种「净菜」供不应求,也大多常温洗干净处理,并未切片、切段、切丝等处理。

后面随着超市塑料托盘、保鲜膜使用,加上冷藏冰柜的普及,

「净菜」就出现了如土豆切成丝、豆角切成条,再放点切好的辣椒、大蒜和调味品的新组合,也就有「方便菜」的概念。

「方便菜」就不单单只是原来的洗干净的原本「净菜」的含义了,而是指半成品蔬菜和肉制品的新排列组合。

光蔬菜品类,2000年前,就有「辣味菜」、「蔬菜粉」、「净菜」、「蔬菜脆片」、「强化菜」、「蔬菜薄片」、「蔬菜饮料」等等制品出现了,一直流行到现在,

且一直在「色、香、味、形」方面不断的组合创新。

(中间夹带了点私货和链接,还请谅解,也便于大家理解,也可忽视。

感兴趣的就可以加入购物车,也是对我额外内容创作的支持,哈哈。)

蔬菜粉——将蔬菜清理后进行粉碎 、杀菌 、脱水、干燥制成粉末状,它可以很方便地加 人食品中制成蔬菜饼干、蔬菜挂面等,也可制成蔬菜汤料等。

现在的网红蔬菜饼干

天然果蔬粉食用

蔬菜脆片 ——在真空低温 的条件下, 将萝卜、瓜类 、薯类油炸脱水而成。

由于在低温下操作 , 它能减少天然色素与芳香物质的损失,充分保持食品原有的色香味。

是普通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的升级换代产品, 这就已经是零食的范畴了。

现在的新称号「冻干果蔬片」

目前设计的脱水加工工艺,均是比较流行的冻干技术,能更好的保留果蔬的营养价值不流失,也不需要添加防腐剂和天然色素等。

比如现在比较健康的冻干方便面、冻干果蔬片、冻干宠物粮、知乎的冻干咖啡、护肤品行业的冻干面膜等等都是这种新技术的运用。

知乎冷萃咖啡还是不错的蔬菜脆片

强化菜,也称富硒菜——许多科学家正在研究含有多种高营养成分的强化蔬菜。

应用传统的农业技术 , 在根部浇施某些微量元素 , 用来增加该 品种蔬菜所缺乏的元素含量。

最早是上海已开发出的一种富含硒的叫「富硒甘蓝 」的蔬菜。

硒是人类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氧化、抗癌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人体的 40 多种疾病与缺硒有关,如癌症、克山病、大骨节病、肝炎、心肌变性、白内障等(杜小凤 等,2015)。

缺硒可以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未老先衰、免疫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导致克山病和大骨节病。

硒在自然界的储藏量很小,而且分布不平衡,全球约 5 亿~10 亿的人口硒摄入量不足(Gao et al.,2011)。

人体内不能合成硒,完全依靠从外界摄取。

自然界硒主要是通过植物进入人体的,植物硒是人类膳食硒的主要来源之一(Rayman,2012)。

而我一中南大学的环境与治理的博士朋友,就一直想要在富硒大米上创。

他在这方面研究了有几年时间。

目前这科研转化商业化的产品还比较少。

同时价格也比较贵,小众化产品,目前还不太可能普及。

将果蔬、肉制品,调理品等组合洗、切等加工工序,并通过腌制、加热等烹饪工序制成菜成品菜。

然后,通过冷冻冷藏延长保鲜期,就是最广义的预制菜。

其实也是「方便菜、半成品菜、净菜」更大范畴的创新组合方式。

这样就更好理解预制菜的定义了。

前面提到的最开始的「净菜」也只是历史不断演化,集合更多工艺和技术的表现。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定义范畴。

而「净菜」是最先「方便菜」的子集合。

更准确的排列组合就是:净菜 \subseteq方便菜 \subseteq 半成品菜\subseteq预制菜。

「懒宅经济」兴起。

一项关于我国居民近十年间对于食品消费观念转变趋势的调查显示,有 67.1% 的人认为传统烹饪方式麻烦,90.10% 可以接受速冻主食。

18-30 岁年龄段仅有 8.8% 的人表示享受烹饪的乐趣。

在疫情下,预制菜变走向了更广大消费者眼前。

得益于新渠道的大面积展示和曝光。

一是「兴盛优选」为代表的社区团购平台线上的曝光度,二是以锅圈为代表的火锅食材的线下超市新零售门店,三是抖音为代表的新直播带货电商。

三种新的渠道,加上新的「预制菜」新形态的加工菜,就有了预制菜生产、发展的土壤。

这是预制菜发展起来的商业的底层逻辑。

凡是新生事物发现迭代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同派系的争辩和利益诉求的博弈。

最后标准化后,问题得以解决,也就都会适应和习以为常。

前提条件是预制菜的邂逅的高糖高脂高钠,越来越符合营销学均衡和健康食品指标。

详见我的回答:

目前预制菜按照深加工程度和食用方便性,基本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别。

一是即食食品:指开封后可以直接食用的预制调理制品,可以概括为“开包即食”食品。

具体产品如即食泡脚凤爪、鸡腿、火腿肠和罐头等。

二是加热食品:指只需要经过加热即可食用的食品,可以概括为“加热即食”食品。

比较典型的是近两年在市场上非常活跃的快餐料理包,如梅干菜扣肉,辣子鸡丁等等。

三是即烹食品:指经过相对深加工(加热或浅油炸),按份分装冷藏或常温保存的半成品材料,可以立即入锅。

加上调味品进行调理的食品,属于半成品预制菜范畴,可以概括为“熟料加热调味”食品,如香酥肉、椒盐排骨等。

四是即配食品:指经过清洗、分切等初步加工(只是物理加工)而成的小块肉、生鲜净菜等。

一般以生的材料为主,烹饪者要自行搭配各种调料,经过炒制加热变熟后可食用,可概括为“生料加热调味”食品。

由此,按照加工的深浅程度,可以做如下排序: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从预制菜的品类发展趋势来看,也是从高附加值、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复热后能保持原味和易储存的品类。

如速冻食品、调理制品、高温低温肉制品,逐渐过渡到附加值较低、工艺简单、新鲜度要求高、较难储存的品类,如各种调配食品,各种加工好的生鲜净菜等。

Ps:我发现很多大众对预制菜的概念还真容易混淆,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更容易理解了。

预制菜属于速冻食品的范畴,毕竟最新开始就是从生鲜、速冻食品行业起源的。

而我恰好生鲜行业创业过,速冻食品从业过,就能更清楚的理解这个很多大众不太清楚的行业。

甚至很多普通大众连速冻食品几个品牌名都叫不出来,就别提还新的预制菜品牌了。

冷冻食品的产业细分图

以上,我的回答。 @知乎美食

有对预制菜,还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我。

同时很多自媒体将这个行业带偏了,概念混淆视听了。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