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Adv. Funct. Mater.:基于晶体管的人工突触器件最新研究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半导体记忆原理 同济大学Adv. Funct. Mater.:基于晶体管的人工突触器件最新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Adv. Funct. Mater.:基于晶体管的人工突触器件最新研究进展

2024-07-15 07: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Figure 2. 薄膜Au浮栅突触晶体管

(a)基于半导体CNT的随机矩阵的柔性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和显微镜图像

(b)case1:VLTP和VLTD 的幅度大于其他情况 (case 2 和 case 3);因此,NL是最高的, ΔG是最大的

(c)case 2: VLTP和VLTD的幅度小于case 1;因此,NL和ΔG较低

(d)case 3: 使用没有Au浮栅的CNT晶体管用于突触晶体管,由于电荷存储空间有限,NL和ΔG比其他情况小得多

1

Figure 3. C60浮栅突触晶体管

(a)C60浮栅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左)和横截面侧视图SEM(右)

(b)通过施加重复的正和负栅极脉冲进行重复的沟道电导调制。在(c)写入和(d)擦除条件下,由一系列栅极脉冲产生的EPSC

1

Figure 4. Au纳米颗粒浮栅突触晶体管

(a)Au纳米颗粒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

(b)Au纳米颗粒突触晶体管的促进和抑制行为

(c)Au纳米颗粒的放电时间常数随沟道长度和纳米颗粒尺寸而变化

1

Figure 5.基于氧化物铁电材料的铁电门突触晶体管

(a)具有向上和向下极化的铁电门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b)在施加具有不同脉冲幅度和宽度的栅极电压之后,铁电栅极突触晶体管的电流。(c)基于Hf0.5Zr0.5O2铁电材料的铁电门突触晶体管结构及其工作原理。(d)脉冲方案1:具有相同脉冲宽度及幅度。(e)脉冲方案2:具有逐渐增加的脉冲宽度。(f)脉冲方案3:具有增加的脉冲幅度。

1

Figure 6.自支撑P(VDF-TrFE)膜作为介电层的超薄适形铁电门突触晶体管

(a)自支撑P(VDF-TrFE)膜作为介电层的超薄适形有机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b)突触晶体管在不同基板上放置时,在0 V处的滞后窗口和ON-OFF比率。器件在两种极端弯曲条件下的照片(c)及长期增强,长期抑制特征(d)。

1

Figure 7. 具有HZO作为介电层的无结铁电FinFET

(a)具有HZO作为介电层的无结铁电FinFET的器件结构。

(b)受激神经网络的示意图。

(c)模式识别准确度与状态水平的比较。

1

Figure 8. 基于SWCNT的电解质门控突触晶体管

(a)SWCNT电解质门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

(b)由突触前峰值引发的EPSC

(c)通过气溶胶喷射印刷制造的SWCNT电解质门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

(d, e)印刷的SWCNT电解质突触晶体管的高通滤波和低通滤波特性

1

Figure 9. 基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电解质门控突触晶体管

(a,b)离子液体门控SmNiO3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和工作原理

(c)通过施加重复的正和负栅极脉冲来调制SmNiO3的薄片电导

(d)离子液体门控SmNiO3突触晶体管的不对称STDP和对称STDP特征

1

Figure 10. 基于二维半导体材料的电解质门控突触晶体管

(a)2D MoS2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

(b)多门2D MoS2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其类似于具有分枝树突的人工神经元

(c)穗率依赖的EPSC反应

(d)神经元输入输出与速率编码方案的关系由不同的调制电压调制

(e)神经增益调制对应于输入-输出曲线的倾斜

(f)基于准2D α-MoO3的突触晶体管的光图像和示意图

(g,h)在正和负栅极电压的作用下,基于准2D α-MoO3的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及工作原理。

1

Figure 11. 基于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电解质门控突触晶体管

(a)基于PEDOT:PSS的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

(b)基于PEDOT:PTHF的突触晶体管的简化示意图

(c)器件的存储状态ΔI随着脉冲次数N的增加而增加

(d)基于自支撑有机电解质 - 栅极突触晶体管的高度互连的神经形态结构(HINA)的示意图

(e)基于木材的纤维素纳米纸(WCN)的有机突触晶体管的示意图

1

Figure 12.利用多种光刺激的人工轴突-多突触网络

(a)利用多种光刺激的人工轴突-多突触网络的示意图

(b)使用两种不同波长的光(405 nm和532 nm)脉冲信号实现的动态逻辑,通过改变532 nm的光脉冲强度可以调节器件性能。

(c)通过利用两个405 nm光尖峰(10μW,1s)作为逻辑输入信号实现的石墨烯-碳纳米管混合突触晶体管的“NOR”逻辑操作

1

Figure 13.基于IGZO-Al2O3的光控突触晶体管

(a)基于IGZO-Al2O3的光控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

(b)UV光刺激后的突触后电流

(c)通过重复光脉冲刺激实现STM到LTM的转换

1

Figure 14.基于非晶IGZO的光控突触晶体管

(a)基于非晶IGZO的光子突触晶体管的器件结构

(b)在黑暗和光照下非晶IGZO的能带图。在照射下,在非晶IGZO膜中将产生电离氧空位

(c)基于非晶IGZO的突触晶体管的光响应行为

(d)用于模拟STDP的两个连接的IGZO突触装置的示意图

(e)不同Δt值下的PSC变化

(f)在两个连接的IGZO突触装置中实现对称STDP

1

Figure 15.基于无机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QD)的光控突触晶体管

(a)基于无机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QD)的光控突触的器件结构

(b)写入和擦除条件下的器件能带结构

(c)由波长为365nm, 脉宽为1s的光脉冲激发的EPSC

(d, e)PPF效应

(f)PPF到PPD的转变

(g)经受光脉冲和负电脉冲的突触装置的通道电流调制

1

小结

在这个工作中,作者介绍了基于晶体管的人工神经突触的最新进展,以便为将来实现晶体管突触功能提供指导。还介绍了基于晶体管的人工神经突触的主要挑战和研究方向。

Recent Advances in Transistor-Based Artificial Synapses (Adv. Funct. Mater., 2019, DOI: 10.1002/adfm.201903700)

本文由tt供稿,材料牛整理编辑。

cailiaorenvi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