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五夜望月教案板书设计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024-06-26 07: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十五夜望月》说课说教材《十五夜望月》选自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对学生进行诗词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体会诗词所表达的强烈的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说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文自身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2.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及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会独立鉴赏诗词的方法。说教法和学法: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思,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诗词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课标对小学生诗词教学的要求。四、说教学流程:1.古诗导入师: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首诗就是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首诗就是一段婉转悠扬的乐曲,一首诗就是一段诉不尽的绵绵深情。同学课下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老师想考考你们,看谁接的最快。2.解诗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对理解古诗词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知作者。3.读古诗。学习古诗词我们除了抓题目,看作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读了。(1)读准字音,这一环节,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2)读出节奏,读出韵律(3)读出意境美。过渡:八月十五的夜晚,诗人望月,看到了哪些景象呢?结合注释,默读古诗,划出前两句所描写的景物,理解古诗大意。强调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景物体会意境。(1)诗人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却给人以月光如水、澄澈透明、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让人仿佛置身于静谧清美的意境之中。(2)“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从侧面写了月色之皎洁明亮,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3)“冷露”沾湿了桂花树,“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联想,体会月夜的清冷,和诗人的孤寂。(4)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过渡:诗人伫立庭院,久久望月,联想到普天之下,不知还有多少人正饱受离恨之苦啊!所以不禁吟诵: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师引导学生品读体会“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 )可不可以把"落"改为"在"或“到”字呢 为什么 落”字,有洒落的意思,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在”和“到”就显得平淡无奇,寡而无味了。(3)升华情感“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4)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举例:《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日》4.课堂小结,当堂检测。小结“三读古诗法”。当堂检测题。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