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辰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二生肖图腾的顺序 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辰龙

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辰龙

2024-06-28 08: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关于龙的形象,因历史与朝代的不同,古籍记载的多有不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龙是多种动物的综合体,是原始社会形成的一种图腾崇拜的标志。是具有鹿角、马头、兔眼、虎须、牛耳、蛇身、蜥腿、鹰爪、鱼鳞、鱼尾的形象。  

关于龙的形象及起源,有鳄鱼说、蜥蜴说、蛇说、马说等等。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有重大成果,他在名篇《伏羲考》中提出了蛇说,得到了史学界的普遍认同。闻一多先生认为,伏羲的蛇氏族兼并了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龙即大蛇,蛇即小龙。后人在闻一多研究的基础上,作了许多丰富与补充。

古代有龙是四大灵兽之一的说法: 说法一,麒麟、凤凰、龟、龙共称为“四灵”。说法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四大神兽”。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描述:“龙┄┄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传说龙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

龙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符号和民族标志,几千年来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龙的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看法。龙的精神与文化内涵是它高瞻远瞩的襟怀,昂然进取的雄风,无所畏惧的英勇,上天入海的能力,包容中和的境界,兴云播雨的德行。  

龙的文化、民俗和形象在中国的民间处处可见,南方过年时的舞龙灯,端午节的赛龙舟。在东方或西方国家所有的唐人街里,牌坊或建筑上都必然有龙。“龙与皇权本无关系,很长时间以来,它是一种神话形象或者民间信仰。我国民间认为龙是司雨之神,因此每遇旱年,民间求雨祈丰都是进龙王庙,拜老龙王。即使在平常年岁,人们祭祀龙王,也是祈福消灾、期盼丰年的意思。封建帝王欲借龙威,一纸昭示把‘龙’收为皇家专用,帝王出生称‘龙诞’,未即位时称‘龙潜’,登基之后称‘龙飞’,创立王业称‘龙兴’,子孙后代称‘龙种’。可惜,天下之美,并不能为一家所专,龙终究不会蛰困于宫墙之内,它的形象与故事,早已在民间扎根发芽。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有龙的影子:面有‘龙须面’,糖有‘龙须酥’,水果有‘龙眼’,药材有‘龙骨’;到了北京要爬龙形长城,到了江西要登龙虎山,到了山西要看九龙壁;我们形容地势险要,叫‘龙盘虎踞’,形容精力充沛,叫‘生龙活虎’,形容吉祥喜庆,叫‘龙凤呈祥’,形容昂扬进取,叫‘龙马精神’┄┄”正是因为龙是瑞兽,是尊贵和祥瑞的象征,才如此深受我国民间的喜爱。

上下几千年,龙已经渗透到了中国社会和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一种民族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精神、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龙的子孙”、“龙的传人”这些称谓,常令我们激动、奋发、自豪。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继承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是我们的自豪!

作者简介:姜宝兵,字剑梅,号剑梅楼主,清风堂主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德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禹城市作协理事,《禹城文学》编委。有《剑梅楼文集》《清风堂文集》两部文稿传世。齐鲁壹点清风堂荣获2022年度十大壹点号“年度新知”。

作品《夜读鲁迅》荣获全国“与共和国同行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二等奖;《青青的梧桐树》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文艺作品三等奖;《和伟大祖国一起成长》获“福彩杯 我与新中国”有奖征文一等奖;《曲阜纪行》获“孔子文学杯”全国华语文学大赛金奖;《问道西柏坡》荣获“延安杯”中国最美游记作品奖;《大运河上流淌的美食》获第一届“长江文学奖”优秀奖;《化蝶》获得首届“新文青”全国青年诗人短诗大赛优秀奖。

博客剑梅楼主http://blog.sina.com.cn/jianmeilouzhu

壹点号清风堂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