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十三五规划已基本完成 【“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1

【“十四五”规划《纲要》解读文章之1

2024-07-14 07: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了新的大台阶。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不到70万亿元增加到超过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经济体行列。全员劳动生产率预计提高到11.8万元/人。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世界第二,货物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再创历史新高。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调整为7.7∶37.8∶54.5。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亿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粮食年产量连续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制造强国战略深入实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3%、8.4%、9.5%。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9.9%、52.1%、43.5%。服务业拉动作用日益凸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0.7%。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达到15.8件,研发人员总量和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占GDP比重达到2.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4位。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达到2.8万亿元,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显。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世界规模最大4G网络、用户接近13亿,5G终端连接数超过2亿、基站初步覆盖地级以上城市,高速光纤覆盖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8%以上的行政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6%、108%。网络提速降费持续推进,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全部取消。数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3%、21.9%。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显著增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2012年以来,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和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10740元,年均增幅达29.2%。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胜利完成,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约3.5万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摆脱了闭塞和落后,搬入了新家园。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以工代赈政策作用充分发挥。

  三、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胜利完成。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累计减少13.8%、15.0%、25.5%、19.7%,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累计下降28.8%,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目标全面实现。碧水保卫战成效显现,地表水达到或好于III类水体比例提高到83.4%,劣V类水体比例降至0.6%,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6%。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基本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形成,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逐步落实。耕地保有量和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规划目标内。三江源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顺利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有序开展,森林蓄积量超过17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超过23%,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0.6万平方公里,草原荒漠化、沙化、石漠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海洋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整治修复海岸线约1200公里。内陆七大重点流域禁渔期制度实现全覆盖。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能源生产消费革命取得突破性进展,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下降13.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9%,消费增量60%以上由清洁能源供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8%。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5%,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6.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8%,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等生态文明基础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日益加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实施。

  四、区域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力有序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成效显著,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廊”“两点”建设框架初步形成,支持深圳启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公共服务共享水平不断提升,轨道上的长三角跑出加速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起步,一批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大工程谋划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采取新的战略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户限制,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向未落户常住人口累计发放居住证1.1亿张,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5.4%。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稳步推进,特色小镇规范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效显著,特大镇设市取得突破。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开局。乡村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挡升级,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率分别达到83%和88%,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前完成。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标扩面,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基本消除。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中等收入人群超过4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3∶1持续下降至2020年的2.56∶1。居民消费层次持续提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37.1辆,旅游成为日常消费,2020年快递业务量达833.6亿件。居住条件日趋改善,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开工超过2300万套。居民出行更加便利,铁路网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和高铁网对5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分别达到99.1%和91.5%,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6500万,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不断加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9.99亿人和13.6亿人,覆盖91%和95%以上的应保人群。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基本实现,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预计提高到10.8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预计分别增加到6.5张、2.9人、3.4人,人均预期寿命如期实现规划目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引领凝聚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惠及全民。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

  六、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产权保护法治体系初步形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构建,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设立科创板、改革创业板并试点注册制,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完善,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成效明显,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初步建立,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稳步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推开。一批重大风险隐患“精准拆弹”,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胜利完成,民法典等重点领域法律相继出台。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正在形成。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管、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构建完善,人民军队基本实现机械化。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累计同140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外商投资法出台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措施由2015年的93条减至33条。新设1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浦东开发开放再出发。关税总水平降至7.5%。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等系列主场外交活动成功举办。积极支持和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谈判积极推进。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持续加强。

  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冠肺炎大流行是“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变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见微知著,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及时有效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组织构建起战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工作格局,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显示出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和顽强韧性。各地区各部门紧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有力有序推动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收官。

  《纲要》提出的深化和港澳台地区合作发展等其他重大战略任务也顺利推进。此外,《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完成,770条细化任务全面落地实施。一批世界级标志性重大工程建成投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港珠澳大桥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加快成型、运营总里程达到3.8万公里,乌东德水电站等重大能源项目相继投产。一批前瞻引领性项目部署实施,“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投入运行,C919大型客机进入审定试飞阶段,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一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工程项目扎实推进,脱贫攻坚、生态环保、乡村振兴、民生福祉、文化体育等领域重大工程进展顺利。

  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实施成效符合预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经济社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把舵定向的结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生不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结果。尤为重要的是,“十三五”时期,在推动改革发展的伟大探索和生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制度保障;在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特别是中美经贸摩擦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锤炼和增强了敢于斗争的勇气和善于斗争的本领,成为前进道路上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法宝。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需要倍加珍惜。“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