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A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医学mpa是什么病 MPA

MPA

#MPA|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心气虚,则脉细;肺气虚,则皮寒;肝气虚,则气少;肾气虚,则泄利前后;脾气虚,则饮食不入。 医学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医学知识库 + 健康测试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概述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nonspecific systemic small vessel necrotizing vasculitis SVN),既往亦称显微镜下多发性微小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现国际通用的病名为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坏死性血管炎,在血管炎性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Wegener肉芽肿,有作者认为它是古典微动脉结节病的一个分支,但自1952年Zeek分类起逐渐发现了它的一些新的特征,从而逐步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疾病种类,特别是1982年Davis等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heutrophilic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后,对这一疾病有了新的认识,1994年Jennette根据坏死性血管炎病人ANCA阳性与否提出了一类新的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它包括Wegener肉芽肿、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和Churg-Strauss综合征,这一概念经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验证实而被广泛接受。成为国内外血管炎研究的热门课题,因为据一项英国的研究证实在所有坏死性血管炎病例中50%病人属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国外一些专家已制定出新的诊断标准。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20%~30%,临床有典型的叁联症:咯血、贫血和胸部X 线片示肺泡出血征象。咯血、贫血是常见症状,甚至可发生致命性的大咯血,同时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病人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约12%病人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病肾脏损害率高且症状严重,肾脏受损的表现要多于肺部表现,约70%有肾功能损害,常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病人死亡,因肾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呼吸衰竭。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的常规治疗为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泼尼松,高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IVIG)治疗是近年来治疗血管炎性疾病的新方法。

2 疾病名称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

3 英文名称

nonspecific systemic small vessel necrotizing vasculitis

4 别名

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显微镜下多发性微小动脉炎;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

5 分类

呼吸科 > 肉芽性肺疾病

6 ICD号

J98.8

7 流行病学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坏死性血管炎,在血管炎性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Wegener肉芽肿,有作者认为它是古典微动脉结节病的一个分支,但自1952年Zeek分类起逐渐发现了它的一些新的特征,从而逐步将其作为一个新的疾病种类,特别是1982年Davis等发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ic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后,对这一疾病有了新的认识,1994年Jennette根据坏死性血管炎病人ANCA阳性与否提出了一类新的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它包括Wegener肉芽肿、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和Churg-Strauss综合征,这一概念经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实验证实而被广泛接受。成为国内外血管炎研究的热门课题,因为据一项英国的研究证实在所有坏死性血管炎病例中50%病人属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国外一些专家已制定出新的诊断标准。

8 病因

病因不明。

9 发病机制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nonspecific systemic small vessel necrotizin gvasculitis SVN),既往亦称显微镜下多发性微小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现国际通用的病名为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 MPA),它是一种较常见的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病变为肺毛细血管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泡间隔及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红细胞及核尘,部分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及纤维素样坏死。

10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临床表现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20%~30%,临床有典型的三联症:咯血、贫血和胸部X线片示肺泡出血征象。咯血、贫血是常见症状,甚至可发生致命性的大咯血,同时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病人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约12%病人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病肾脏损害率高且症状严重,肾脏受损的表现要多于肺部表现,约70%有肾功能损害,常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病人死亡,因肾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呼吸衰竭。胸片表现为肺充血征,双侧肺野呈模糊阴影,属肺泡炎性和充血性病变,间质有浸润性改变,病变为双侧对称性变化。

11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并发症

常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病人死亡,因肾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呼吸衰竭。

12 实验室检查

1.实验室检查有血沉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降低。

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为血性液。巨噬细胞内有吞噬的含铁血黄素。

3.抗中性粒细胞抗体近年来ANCA研究发展对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有了极大的帮助,对本病有意义的ANCA抗体为核周ANCA(P-ANCA),其抗原为髓过氧化酶(MPO),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为MPO-AN-CA,运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结合可使MPA的诊断阳性率达到70%,尤其是高滴度的MPO-ANCA对确诊MPA有非常高的价值。

13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示肺泡出血征象,双侧肺野呈模糊阴影,属肺泡炎性和充血性病变,间质有浸润性改变,病变为双侧对称性变化。

肺活检组织的主要病变为肺毛细血管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泡间隔及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红细胞及核尘,部分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及纤维素样坏死。

14 诊断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20%~30%,临床有典型的三联症:咯血、贫血和胸部X线片示肺泡出血征象。咯血、贫血是常见症状,甚至可发生致命性的大咯血,同时由于肺部气体交换障碍,病人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约12%病人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病肾脏损害率高且症状严重,肾脏受损的表现要多于肺部表现,约70%有肾功能损害,常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病人死亡,因肾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呼吸衰竭。胸片表现为肺充血征,双侧肺野呈模糊阴影,属肺泡炎性和充血性病变,间质有浸润性改变,病变为双侧对称性变化。

实验室检查有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降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为血性液,巨噬细胞内有吞噬的含铁血黄素。近年来ANCA研究发展对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有了极大的帮助,对本病有意义的ANCA抗体为核周ANCA(P-ANCA),其抗原为髓过氧化酶(MPO),其抗原抗体复合物为MPO-AN-CA,运用ELISA法和免疫荧光法结合可使MPA的诊断阳性率达到70%,尤其是高滴度的MPO-ANCA对确诊MPA有非常高的价值。而且通过监测MPO-ANCA的滴度变化还可判断疾病的轻重、观察疗效和指导治疗,是目前本病诊断最新和最有前景的诊断技术。本病的确诊仍需肺活检,活检组织的主要病变为肺毛细血管炎,弥漫性肺泡出血,肺泡间隔及间质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红细胞及核尘,部分小血管有血栓形成及纤维素样坏死。表1为日本厚生省1996年制定的MPA诊断标准,鉴于我国目前尚无类似标准,故介绍以供参考。

15 鉴别诊断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应与肺部感染和肿瘤、化学物吸入引起急性肺损伤相鉴别。

16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治疗16.1 常规治疗

MPA的常规治疗为应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泼尼松,激素对肺出血的疗效尤为显著,治疗24~48h出血减轻,10~14天可缓解。标准的化疗方案尚未统一,现介绍2组英美临床确认的方案。

(1)美国NIH 1992年标准方案:

①初始治疗:环磷酰胺2mg/(kg·d),最大5mg/( kg·d);泼尼松1mg/( kg·d)。

②维持治疗:病人缓解后,环磷酰胺维持治疗至少1年,每2~3个月降低剂量25mg。泼尼松连续应用4周后,在接下来的1~3个月内将剂量降至60mg以下,此后逐月减量,直至病人单独应用环磷酰胺即可控制时停用。

③疗效:完全缓解率75%,部分缓解率16%,两年复发率50%。

④副作用:发生率43%,主要有应用环磷酰胺造成的出血性膀胱炎、膀胱癌以及激素引起的感染。

(2)英国Savage及其合作者方案:

①初始治疗(4~6个月):环磷酰胺2mg/(kg·d),最大:150mg/d,年龄>60岁者:25mg/d,保持白细胞>4.0×109/L;泼尼松1mg/( kg·d),最大80mg/d,见效后至6个月时降至10mg/d。

②维持治疗(6~24个月):硫唑嘌呤2mg/(kg·d);泼尼松5~10mg/d。

③升级治疗:主要针对病情严重伴血Cr>500mmol/L和(或)肺出血病人。A.应用4.5%~5%人血白蛋白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在14天内置换7~10次,总置换量60ml/kg。B.连用3天醋酸泼尼泼尼泼尼松泼尼松泼尼松龙:15mg/(kg·d),年龄<60岁病人可合用环磷酰胺25mg/(kg·d)。

④注意事项:大剂量环磷酰胺静注疗效不肯定;对不能耐受环磷酰胺者可用环孢素、甲氨蝶呤替换。

16.2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IVIG)治疗

高剂量免疫球蛋白静注疗法是近年来治疗血管炎性疾病的新方法,它来源于实验室临床实践观察,实验观察表明:IVIG可以以一种预测ANCA的遗传性反应方式来中和ANCA诱发的反应;临床研究发现:在其他自主免疫性疾病治疗中应用IVIG方法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缓解率,在一组应用免疫抑制剂和皮质激素无效的难治性病人中(包括11例MPA)应用IVIG治疗2个月后的完全缓解率达50%,余者均部分缓解,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沉、C-反应蛋白、ANCA、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1年后追踪19例病人仍保持缓解,6例部分缓解,仅1例因毒血症死亡。同时上述病人伴用的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剂量也明显降低(降低50%以上)。另外一组单独应用IVIG治疗的6例病人中(含3例MPA),1年后4例病人仍保持稳定。应用IVIG治疗的副作用轻微,仅有少许皮疹、头痛、关节痛,个别病人有一过性Cr增高,停药后自行缓解。IVIG的应用剂量要大,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不低于2.0g/kg。

16.3 其他治疗

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的治疗方法有: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和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具体剂量及用法尚处于探讨阶段而无确论,对于病毒(如乙肝病毒)引起的血管炎可试用干扰素治疗。目前常用的有Alphy及Garma型,用法:100万U/d肌注或300万U隔2天肌注,疗程1~3个月。

17 预后

病人可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约12%病人因呼吸衰竭死亡。本病肾脏损害率高且症状严重,肾脏受损的表现要多于肺部表现,约70%有肾功能损害,常合并肾功能衰竭而造成病人死亡,因肾功能衰竭造成的死亡率要高于呼吸衰竭。

18 非特异性系统性坏死性小血管炎的预防

1.年龄>60岁及肾功能中度以上受损者,环磷酰胺剂量降至25mg/d。

2.如血白细胞总数<4.0×109/L或中性粒细胞<2.0×109/L,则立即停用免疫抑制剂。

3.皮质激素开始用量要大,维持使用时可换用常效制剂或日间高低剂量交替使用。

19 相关药品

氧、环磷酰胺、泼尼松、硫唑嘌呤、人血白蛋白、醋酸、泼尼松龙、环孢素、甲氨蝶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干扰素

20 相关检查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干扰素

编辑: 审核:sun MPA相关中成药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冬凌草糖浆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冬凌草片 查看更多 MPA相关药物

以下内容自动匹配而来,非人工筛,请自行鉴别

泛影葡胺注射液 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 碘曲伦注射液 碘曲伦注射液 碘曲伦注射液 查看更多 关键词: 本病 静注 血红蛋白 显微镜下多发性血管炎 肺泡出血 血管炎 环孢素 泼尼松 肾功能衰竭 硫唑嘌呤 MPA 免疫抑制剂 支气管肺泡灌洗 wegener肉芽肿 活检 中性粒细胞 泼尼松龙 环磷酰胺 人血白蛋白 ANCA 大家还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肠屏障 月信 游走血脾痈 引年 医学衷中参西录 周学霆 急喉风 黑色素瘤 强直性脊柱炎 感染性休克 嗜铬细胞瘤 动脉粥样硬化 脑血栓形成 脑出血 带状疱疹 肺癌 慢性支气管炎 厚朴 川芎 五苓散 吗替麦考酚酯 特拉唑嗪 白内障 肺结核 肺血管炎 过敏性血管炎和肉芽肿病 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 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炎前期综合征 系统性血管炎 肝脏 体温 黄芪桂枝五物汤 肿瘤 高血压 冠心病 心肌梗死 蚕豆 液体疗法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患者 BNP 病因 慢性单纯性支气管炎 慢性单纯型支气管炎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路径(2016年版) 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用户收藏: 血分 气分 七宝美髯颗粒 补肾养血丸 黑豆 须发早白 二陈丸 舒肝丸 紫苏梗 紫苏叶 水红花子 山楂核 癫疝 扶元散 目黯黑 复方胆通胶囊 利胆止痛片 止疼酒 附子粳米汤 佛手 小海 芝麻养血茶 益元散 玉屏风散 气随血脱 白发 阑尾炎 急腹症 上池饮 左瘫右痪 新增词条: 先天性色素缺乏 泛发性白化病 眼皮肤白化病 21-羟化酶缺乏症 罕见病目录制订工作程序 罕见病 第二批罕见病目录 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肿瘤半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腰椎后路短节段减压融合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髋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全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股骨转子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加速康复临床路径(2023年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