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北碚:小蜡梅“开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碚静观房价 新华社︱重庆北碚:小蜡梅“开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新华社︱重庆北碚:小蜡梅“开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2023-07-19 19: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月9日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拍摄的腊梅。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新华社消息,在重庆市中心城区北部的两座山脉之间,坐落着“中国蜡梅之乡”北碚区静观镇。数百年来,这里优美生态孕育的“素心蜡梅”花色淡黄、花蕊洁白、花香芳馥,被誉为梅中珍品。

尽管村民房前屋后都种有素心蜡梅,但过去分散种植、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静观蜡梅“养在深闺人未识”,有名气无“财气”。近几年,北碚区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着力推动蜡梅种植、蜡梅产品加工、蜡梅主题旅游三产融合,让小小蜡梅花“开出”乡村振兴大产业,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兴旺、生态更美的多赢效果。

卖不起价的蜡梅成致富“金花”

↑1月9日,游客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腊梅园游玩。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深冬时节走进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一株株蜡梅栽满山头,一朵朵梅花迎寒盛开,在远处群山掩映之下,仿佛置身于一幅诗意的水墨画之中。

66岁的素心村村民颜泽菊将蜡梅树上剪下来的若干蜡梅花枝用绳扎好,在村头摆放整齐卖给游客。她告诉记者:“这样扎好的鲜切花四五十元一束,放在家里香得很。蜡梅花朵六到八元一斤,可以泡茶、煮饭。这些日子我卖花一天就有五六百元收入。”

颜泽菊是静观镇众多花农之一,她和老伴共种3亩多蜡梅树,每年腊月是收获的季节。“年底忙两个月,平时就是育苗、简单管护,比种粮食、蔬菜轻松多了。我除了卖花,还当起经纪人,收其他花农的花卖,一年下来有十几万元收入呢!”颜泽菊说。

↑1月9日,游客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腊梅园游玩。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静观镇山清水秀、生态怡人,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发展苗圃产业,全镇花木种植面积4.3万多亩,是全国首批“中国花木之乡”。静观镇蜡梅种植历史有500多年,栽植面积约1万亩,品种达60多个,其中素心蜡梅其心洁白,浓香馥郁,为蜡梅中最名贵的品种。静观镇因此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蜡梅之乡”。

“虽然静观镇到处是蜡梅,但过去卖不起价,花朵才3元钱一斤,主要制成干花中药材,连摘花的人工费都不够。”颜泽菊回忆说。素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伟介绍,此前静观蜡梅尤其是素心蜡梅虽然品质高,但产业链短,部分用于园林工程建设,部分被村民剪枝下来扎成鲜切花运到城里卖,几元到十几元一束,“好东西没能卖出好价钱。”

在北碚区委书记周旭看来,将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关键是实现优质生态产品的价值。近年来,北碚区以乡村振兴为抓手,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一二三产融合,做强做大蜡梅品牌,让小小蜡梅花“开出”致富大产业。

精深加工大幅提高蜡梅附加值

↑2021年1月12日在重庆北碚区静观镇拍摄的素心蜡梅。新华社记者 王金涛 摄

“几年前,有位河南游客对我说,蜡梅太香了,现代科技发达,能不能让大家一年四季都闻到蜡梅香?薰衣草、玫瑰等很多花都能做成精油,为什么蜡梅不可以呢?”李伟受此启发,2015年从零开始学习探索蜡梅精油提炼技术。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经过多次失败,2016年李伟终于通过酿酒蒸馏设备提炼出了5毫升蜡梅精油。既惊讶又兴奋的他,不断改进工艺和设备、申请专利,2018年提炼出5升蜡梅精油,很快被一家大客户以10万元每升的价格买断。

提出1升精油需要3吨鲜花,精油产品快速提高了蜡梅花的需求量和附加值,蜡梅花朵一下就从3元一斤涨到了6到8元。为此,素心村成立荣伟生态农业合作社,带动20多个大户扩大蜡梅种植面积。李伟自豪地对记者说:“今年我们的提炼技术将有更大突破,有望实现蜡梅精油规模化量产,让蜡梅精油香味更纯。”

除了精油产品,北碚区加快蜡梅精深加工,引进培育花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12家,开发蜡梅鲜切花礼盒、蜡梅护肤品、蜡梅冻干花等花卉高端产品20余个。北碚山里院农业公司定制精美花瓶和营养液,和蜡梅鲜切花一起装入礼盒,远销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该公司负责人谭彬说:“这种蜡梅礼盒价格远超普通鲜切花,一盒在200多元左右,带动静观镇以及周边镇两百多户花农增收。”

为满足精深加工对蜡梅的需求,北碚区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初步形成了各类新型市场主体与小种植户互补互荣、共同发展的生产体系。此外,北碚区依托西南大学等科技专家人才力量,深化校地合作、协(学)会和地方合作,建立镇级农业技术协会,推动传统花木产业技术升级、品种更新。

花卉+文旅推动乡村振兴

↑1月9日,游客在重庆市北碚区静观镇素心村腊梅园游玩。新华社发(秦廷富 摄)

在静观镇蜡梅博览园,百余亩精品蜡梅与水库、小岛、酒店、温泉形成了集赏游休闲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吸引了诸多游客赏花拍照。“既卖花木又卖风景”,北碚区推进花木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把静观镇打造成为农业休闲旅游目的地。

为挖掘静观花木历史文化、给花木产品注入艺术附加值,北碚区实施“花木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将静观花木蟠扎技艺申报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蟠扎精品园,开辟鲜花插花、花艺文化等新产品领域,把蜡梅花、木、叶、根“吃干榨尽”变为时尚艺术品。

发展赏花旅游需要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北碚区利用静观镇花木公司、花木园林多的优势,盘活用好农村闲置农房、集体用地,培育发展数十个花木精品观赏园、2000余亩四季赏花园、8个乡村体验旅游项目、5个特色民宿项目。

在静观镇,记者看到多个乡村院落正在抓紧改造道路、厕所。静观镇副镇长李亨东说:“依托花木产业的生态优势,我们大力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连续多年举办蜡梅文化艺术节,以花木文化泽润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振兴,2020年全镇人均纯收入预计突破2万元。”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北碚区森林覆盖率达53.16%,是重庆市这座特大城市的“后花园”。北碚区委书记周旭认为,通过生态保护修复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通过“生态+加工、文化、旅游”让更多像蜡梅这样的生态产品充分实现价值,生态优势就能转化为发展优势。

新华社记者 王金涛 周凯

原标题:重庆北碚:小蜡梅“开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