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书写“北汽时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福田汽车制造厂在哪儿建厂 用奋斗书写“北汽时刻”

用奋斗书写“北汽时刻”

2024-03-23 15: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汽南非的第一辆车成功下线,我对此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是几年前我们签署的协议,我们看到北汽说到做到,今天已经在这里成功地实现了!”习近平主席对北汽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作出的贡献给予肯定。

三年只是一瞬。三年前,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前夕,中南两国领导人见证了北汽南非项目的签约。总价值419亿元人民币的26项中南合作双边协议,推动双方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三年后的今天,北汽南非项目宣告实现。

在视频连线的那端,是又一批中南合作项目的签约现场,习近平主席接着讲道:“今天,我和拉马福萨总统共同见证了一批中南合作项目。我们祝愿他们也像北汽合作项目一样,在将来都能够落地、开花、结果。”

习近平主席的殷切嘱托和美好祝福,对走过60年发展道路的北汽集团来说,无疑是建设新北汽的前进动力。

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是合作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中非传统友好深得人心,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对外政策基石。

——国家主席 习近平

2015年12月2日,盛夏的南非骄阳似火。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即将举行。而此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正步履匆匆而又坚定地赶往签约现场。

当天,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时任南非总统祖玛的共同见证下,作为26项中南合作项目之一,北汽集团与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签订了总投资额8亿美元、规划年产能10万台的北汽南非工厂项目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徐和谊代表北汽集团在备忘录上签字,也写下“一带一路”的北汽责任。

这是北汽集团投资建设的第一座海外整车制造工厂,也是南非40年来投资额最大的汽车制造工厂,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代表性项目!

合作的双方,一方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汽集团,中国五大汽车集团之一,2015年已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207位(2018年跃居第124位),正跟随“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自身国际化战略;另一方南非工业发展公司(IDC)是拥有近78年历史的南非大型国有企业,致力于为促进南非和非洲工业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强强携手,使得从“黄金之城”起步的北汽南非项目,有了“金质合作”的坚实基础。

有“非洲底特律”之称的南非,拥有将近97万辆的汽车年产能,年产量占整个非洲的64%。对于这一占比GDP7.5%的支柱产业,南非政府制定了“汽车制造及发展计划”等多个战略性规划,给予汽车行业多种免税政策。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和北汽集团国际化的龙头项目,北汽南非项目,将是北汽集团承接国家重大战略,立足南非,辐射非洲大陆和欧洲、大洋洲市场的重要布局。”在“非洲桥头堡”果断落子,徐和谊有着多重的战略考量。

签约的第二天,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就赶赴伊丽莎白港、东伦敦等地,考察IDC推荐的几处建厂地点。随着考察的深入,一张蓝图在他脑海里铺展开来。

签约后不久,迎来圣诞与元旦假期,节日气氛弥漫在南非各处。但北汽人却不能停歇,不到一个月,北汽国际公司、工业院联合组建了北汽南非项目团队。

2016年1月,项目团队登陆“彩虹之国”,马不停蹄考察了3个城市、4个建厂区域、11块场地。回国一周后,就迅速提交了北汽南非工厂项目选址报告。

5月,项目团队迎来第一次“小考”。他们用不到4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可行性报告,将正式提交北汽集团董事会。“上会前又整整干了三天三夜,项目团队和集团规划、财务、法律等部门一起奋战,做最后的论证。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五、六点钟,天已破晓。”北汽国际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星星回忆。最终,报告在董事会上一次审议通过。

6月30日,工厂定址在伊丽莎白港的库哈工业区,随之进入工程建设合同的谈判阶段,而这是一场历时半年的“拉锯战”。

“绿地投资”又称创建投资或新建投资,而北汽南非项目就是中国第一家在海外绿地投资的全价值链整车合资企业。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汽南非项目团队深感使命光荣,他们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把从未做过的“绿地投资”学懂弄通。

800多页的合同、采用国际FIDIC(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条款,南非对工程建设又有很多特殊要求,来回磋商、反复修改、仔细测算……工作紧张得仿佛凝固了时间,但又如飞梭般流逝。

转眼到了2017年1月27日,农历除夕,北汽国际公司吴同弋等商务谈判人员,从南非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北京。他们带回来的,是在十几个小时之前刚刚在南非草签完成的合同文本。

肩负责任,不辱使命!北汽集团沿着“一带一路”的方向,加速推进南非项目,提速国际化进程。

对待非洲朋友,我们讲一个“真”字。开展对非合作,我们讲一个“实”字。加强中非友好,我们讲一个“亲”字。解决合作中的问题,我们讲一个“诚”字。

——国家主席 习近平

北汽集团在承接国家重大战略中,始终不忘国有企业的责任。“中国在对非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非方筑巢引凤,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在推进南非项目的过程中,北汽集团自觉践行着习近平主席的要求。

2017年3月25日,徐和谊带着来自中国、北汽的满满诚意,再赴南非,与IDC签署南非汽车工业园项目合作备忘录。项目一期投资1亿美元,占地1平方公里,将打造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金融服务等全产业链汽车生产基地,以整车制造带动零部件、物流仓储等业务,确保北汽南非工厂在五年内实现60%的零部件本地化供应。

然而,进入2017年,北汽南非工厂的建设速度并不尽如人意。对南非当地的建筑和劳动法规、工程管理和安全理念、建筑市场供给资源、社会和人文环境了解不够深入,北汽集团遇到几乎所有走出去的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这些困难在国内从来没有遇到过。”

“中国速度在南非真的没法实现吗?”

“是不是建一个SKD组装工厂就可以了?”

第一次大规模出海远征、摸着石头过河,面对陌生复杂、远离祖国的投资建设环境,一时间产生过迷茫。

“这是考验我们的政治定力、发展信念是否坚定的时刻。”工业园项目签约当晚,徐和谊在与IDC举行沟通会议之后,回到酒店,立刻召开项目各方负责人专题会议。

就在这次“火线会议”上,决定成立北汽南非工厂建设集团指挥部和前线指挥部,统一调配集团资源,建立“直通车”机制,给予南非项目以最大支持。

要深入学习“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深刻认识北汽南非项目的战略意义,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要坚决落实南非当地对于工程建设的政策法规要求,要紧紧依靠合作伙伴IDC打破僵局……一系列安排部署,最后的指向和要求聚于一点:坚定不移,不退不让!

7月1日,北汽南非工厂第一根钢柱吊装;

9月1日,北汽X25车型在南非汽车节上市,南非销售业务正式启动;

9月27日,北汽南非首批生产设备从天津港发运……

思想统一了,认识明确了,信心坚定了,北汽南非工厂的建设在“新大陆”艰难而坚定地推进着。

北汽南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首先要申请机动车制造、进口与改装资质(MIB资质)。因为,只有拿下这个资质,才能进行整车生产,它是北汽南非项目的“生命线”。

为了这个“生命线”,项目组开始了艰难的历程:2017年12月开始,从伊丽莎白港到东伦敦300公里的道路,项目团队驱车走了无数次。深入鲜有中国人的南非腹地,与南非交通部,东开普省政府、交通厅、警察局等多个政府部门打交道,按照当地政府的各种规定报文件、跑审批,有时候甚至要跑三、四趟……

“中间那个难就别提了,我们的心都跟着办理进度忽上忽下。”李星星坦言,“压力太大了,真是靠着信念才能一步步走下来。”

2018年1月30日,北汽南非工厂取得生产改装资质

2018年1月30日,他们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获得南非交通部东开普省交通厅颁发的、北汽集团在海外的第一张整车生产资质!

回想起来,项目组的人不禁感叹:很多时候,历史的里程碑,就是在“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艰苦跋涉中悄然迈过的。

这一年,对于“库哈村”的“北汽村民”来说,也尝尽了海外工作生活的“酸甜苦辣”。文化需要适应,风俗需要适应,环境需要适应……临时居住区的员工,每个人都经过历练。为此,北汽国际公司制定了周全的工作预案和应急措施,尽管条件艰苦,但没有人退缩。“库哈村”的“老村民”,2016年11月主动申请来南非工作的陈超淡淡地说,经历的一些事,从未告诉过家人。

这一年,工业院的造价师林迟结婚领证还不到一周,刚摆完喜酒,就告别了新婚燕尔的妻子,回到南非;北汽南非公司孙通力的孩子住院,是同事帮他联系的医院,孩子动完手术他才赶回国;来自工业院的李得武年近六十,心脏动脉已经堵了60%,医生让他做支架,但为了南非项目,他选择了吃药保守治疗。对干了一辈子工程的李得武来说,南非项目是他的“最后一班岗,必须要站好”……

“行有道,达天下!对北汽南非项目来说,什么是‘道’?”李得武对此深有体会:“一方面是北汽的‘道’,就是北汽精神、艰苦创业;一方面是南非项目的‘道’,就是入乡随俗、共享共建。”

“国际化的北汽,走到哪儿,根子都是这六个字!”老工程师的感悟,引人深思。

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

——国家主席 习近平

2018年7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约翰内斯堡会晤前夕,习近平主席访问南非。作为中非“十大合作计划”的重点项目,北汽南非工厂建设到了“交卷”时刻。

担子和责任,落在了北汽国际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肩上,曾在北京奔驰工作的李金钢,履新北汽国际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1月17日,受公司委派,北汽国际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汽南非公司党支部书记张虎,率第一批南非外派常驻人员,举行出征誓师。

“挑战‘不可能’,誓死完成任务!”这是北汽两级班子的临行嘱托,是所有北汽南非将士的铮铮誓言,也是北汽集团代表“走出去”的中国汽车行业向国家的庄严表态。

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2月20日,北汽南非工厂厂房初步封闭,保证了工艺设备进厂安装。工业院李文博介绍,通过施工单位横向大协作、流水线工序交叉等措施,中国的工程组织方法使得施工速度提高将近一半;

3月27日,北汽南非公司党支部成立,这是北汽国际公司第一个海外党支部,同时接受中国驻南非大使馆党委的属地管理;

5月3日,徐和谊再次主持召开北汽南非项目专题会。会议作出决定,以南非金砖峰会为节点,坚定不移地推进北汽南非工厂首辆汽车组装下线。

箭已离弦,势不可挡!

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考察北汽南非工厂建设情况

集团决策后,张虎立即返回南非。5月18日,带着“7·24”下线仪式方案,向中国驻南非大使林松添做专题汇报,得到大使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北汽国际公司、工业院、IDC、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全面集结,“总攻战役”打响!

5月底,总装、焊装工艺设备共326个集装箱抵达南非;

6月28日,北汽国际公司党委副书记杜榕带领下线仪式筹备组,抵达南非。北汽南非公司党支部举办“决胜7·24”誓师活动,确定十大攻坚任务;成立“海外青年先锋队”,下设5个先锋小组。

何政宏、张长江、刘兆喆、康凯、高树强、韩少、孙通力、李得武、周新磊……攻坚时刻,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每一个名字都是钢铁意志铸就的誓言!

在施工最紧张的阶段,因为伊丽莎白港风速超过规定数值,当地监理人员命令全天停工。孙通力急得满头大汗,他抄起测风仪,要求所有施工单位不得离开工地,风力数值合格就开足马力施工,风变大就暂停。一整天周而复始,孙通力像根柱子一样戳在风中,紧盯着测风仪。监理人员只能耸耸肩说:“中国人对待工作真疯狂。”

工业院的工程翻译刘广学一直胃疼,回国时确诊为严重的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啊!”躺在病床上的他,满脑子都是万里之外的南非工地。他央求医生开了能坐飞机的证明,很快踏上返回南非的路途。此时,是他手术后的第10天!

北汽南非公司的何政宏,妻子怀孕31周就住院了,但他从来没有跟公司透露半个字。在下线仪式前后几天,他发着高烧坚持奋战。仪式结束当晚,他没有参加庆祝晚宴,又连续工作到凌晨3点多。

为工作签证拖延,焊装生产线的供应商6月23号才进厂,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这在国内也要4个月的工期,而在北汽南非公司的张长江、高树强的带领下,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日夜兼程的铁军作风,硬是在最后1个月里,7月23日,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下线仪式当天,嘉宾一进厂看到的就是焊装线,32台焊装机器人全部正常作业。

“那场面,非常震撼。”张虎由衷地赞叹:“他们创造了奇迹!”

北汽人的拼搏,甚至感染了属地员工。连续阴雨拖延了铺设工厂门前道路的工期。7月18日,刚具备铺设条件,南非工程师尤金、一位69岁的老人,就督促施工队伍立刻赶工。“向中国人看齐!”下线仪式的前一天中午12点,最后一层沥青铺设完成。

一家南非建筑公司的经理感叹:“谁说‘中国速度’在南非无法实现,我们就是很好的证明!”

7月23日夜晚,负责照明系统的工程师袁斌来到工厂做最后的检查。当他按下开关,照明灯瞬间全部点亮,银白色的厂房、钢铁灰的生产线、橘黄色的机器人……都笼罩在这宁静又绚烂的光辉之中,他的视线突然被泪水模糊。“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光,这是我建设过的最美的工厂!”他不禁在内心发出礼赞。

北汽集团向北汽南非工厂建设项目组颁发嘉奖令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参与的是“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建设,留下的将是一生的回味和自豪。”张虎为这些最可爱的人点赞。

在共同推进北汽国际化战略和南非工厂建设中,北汽股份、北京奔驰等兄弟单位,都以集团化的高度站位,贡献出“北汽力量”。

7月24日,当习近平主席、拉马福萨总统的身影在视频中出现,当两国元首共同按下启动按钮,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北汽在凝神聆听,中国在聆听,世界也在聆听……

这一刻,是“一带一路”征途中的“北汽时刻”,而北汽时刻,是用奋斗书写出来的辉煌!

左右滑动感受更多北汽南非工厂建设实况

文字 : 刘思藤 吴军

排版 : 付怡宁

审核 : 吴军 蒋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