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爱乐乐团 乐团名录 (2008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爱乐交响乐团团长是谁呀 中国爱乐乐团 乐团名录 (2008

中国爱乐乐团 乐团名录 (2008

2024-06-29 2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国爱乐乐团是在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基础上组建的国家级交响乐团, 成立于2000年5月25日,直属于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由中央电视台管理。胡恩任中国爱乐乐团团长,余隆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乐团以推动中国的交响乐事业为使命,确立了“国内一流、亚洲前列、世界著名”的发展目标。 

2000年12月16日,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指挥下,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首演音乐会,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爱乐乐团迄今已完成了五个音乐季,举行了大量音乐会,演奏了众多中外交响音乐名作。2001年9月至2002年7月,中国爱乐乐团举行了第一个音乐季,演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音乐作品,其中包括当代作曲大师菲利普·格拉斯大提琴协奏曲的世界首演、马勒的《大地之歌》、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以及乐团委约创作的京剧交响乐《杨门女将》等。2002年10月,在余隆指挥下,中国爱乐乐团与八百余名中外音乐家一道,完成了马勒第八《千人》交响曲的中国首演,成为中国当代乐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演出盛事。2002-2003音乐季最引人瞩目的演出还包括 “不朽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在艺术总监余隆等多位指挥家的指挥下,与来自国内外的优秀音乐家合作,在九场音乐会上演奏了贝多芬的全部交响曲、协奏曲和大部分序曲,给听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余隆指挥的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雄浑阐释令人信服地证明,中国爱乐乐团已跻身于亚洲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列。在过去的五个音乐季中,中国爱乐乐团完成了跨越三个音乐季的庞大音乐工程——将马勒的全部交响曲呈现给了中国听众,并以一系列专场音乐会纪念伟大作曲家德沃夏克逝世一百周年、莫扎特诞辰250周年、肖斯塔科维奇诞辰100周年。除此之外,乐团成功演出了歌剧《卡门》、《罗密欧与朱丽叶》,显示出其作为艺术全能性乐团所具有的水准。 

中国爱乐乐团由余隆率领在国内外进行了广泛巡演。2001年9月,乐团赴台湾地区,在台北、新竹、台中和高雄举行了音乐会。2002年6月,乐团赴中北美洲巡回演出,在波多黎各的卡萨尔斯音乐节上,分别由余隆和乐团首席客座指挥、著名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挥了两场音乐会,随后又在圣何塞和洛杉矶等地进行了美国西海岸巡演,获得巨大成功。同年9月,余隆率乐团赴日本和韩国演出。2003年9月,中国爱乐乐团在余隆率领下出访欧洲,在著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华沙国家大剧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举行了极为成功的演出。2004年12月,中国爱乐乐团应邀在意大利共和国议会大厅演出圣诞音乐会,意大利国家电视台通过欧洲联播节目向世界转播引起巨大反响。 

2005年2月至4月,中国爱乐乐团在艺术总监余隆的率领下远涉重洋举行了中国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22个城市成功举行音乐会,其巡演时间之长,涉足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不仅在中国乐团出访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实属罕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伦敦巴比肯音乐厅和柏林爱乐音乐厅在内的一系列演出,都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评,称赞中国爱乐乐团“堪与世界上任何一个著名乐团媲美”,“为中国交响乐的历史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中国爱乐乐团与国内外许多优秀音乐家有过成功合作,其中包括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弗拉基米尔·阿什肯纳奇、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奥科·卡姆、迈克·斯特恩、伊扎克·帕尔曼、米沙·麦斯基、加里·格拉夫曼、阿纳托尔·乌格尔斯基、格哈特·奥皮兹、奥古斯丁·杜梅、萨拉·张、伊曼纽尔·艾克斯、郎朗、白建宇、萨宾娜·迈耶、约瑟夫·希尔弗斯坦、林昭亮、王健、李云迪、竹泽恭子、汤沐海、水兰、克劳斯·韦瑟、邵恩、朱利安·劳埃德·韦伯、普拉西多·多明戈、谢丽尔·斯图德和廖昌永等。 

2000年11月,德意志唱片公司发行了两张由余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录制的唱片,其中之一为瓦格纳的歌剧《唐豪瑟》序曲和由勋伯格改编为乐队版的勃拉姆斯G小调钢琴四重奏,另一张为中国作品集。

艺术总监: 余隆

余隆是活跃于当今国际乐坛的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曾应邀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担任客席指挥。他曾经在德国、法国、荷兰、瑞士、波兰、匈牙利、葡萄牙、斯洛伐克、澳大利亚、新加坡、泰国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登台指挥,与世界著名的指挥家内维尔·马里纳,钢琴家米哈伊尔·普雷特涅夫、郎朗、李云迪,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林昭亮、弗朗克·彼得·齐默尔曼,大提琴家玛特·海莫维兹、王健,单簧管演奏家查尔斯·内迪克和女高音歌唱家蒂齐娅娜·费贝利希尼等合作,指挥过德国汉堡歌剧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莱比锡广播乐团、汉堡交响乐团、英国圣马丁乐团、匈牙利布达佩斯广播交响乐团、布莱梅爱乐乐团、法国尼斯大剧院、爱尔兰国家爱乐乐团、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和香港管弦乐团、东京爱乐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等知名的乐团和歌剧院。余隆的指挥曲目包括不同时代和不同领域的作品,尤以指挥歌剧而闻名,他在世界各地指挥了《茶花女》、《图兰多》、《阿伊达》、《卡门》、《拉美莫尔的露契亚》、《罗米欧与朱丽叶》、《风流寡妇》、《唐·帕斯瓜勒》等歌剧名作,均获得巨大成功,在国际乐坛赢得了广泛赞誉,也由此奠定了他作为一位优秀指挥家的国际地位。 

余隆1964年出生于上海的一个音乐世家,自幼随其外祖父、著名作曲家丁善德教授学习音乐。他曾经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和德国柏林高等艺术大学,先后受教于中国音乐教育家黄晓同教授和德国歌剧指挥家鲁宾斯坦教授等名师。出色的音乐天赋及优越的音乐教育为余隆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他能够迅速成长为卓有成就的指挥家。

1992年,余隆出任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同年,他创办了首届北京新年音乐会,并连续三年担任指挥。1998年,余隆发起创办了北京国际音乐节,并担任艺术总监。此后,在他的出色领导下,北京国际音乐节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盛会之一,对促进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推动中国音乐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历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首演的大量作品中,包括余隆与大提琴家朱利安·劳埃德 ·韦伯合作进行世界首演的当代作曲大师菲力普·格拉斯的大提琴协奏曲。余隆曾连续五年为香港市政局制作并指挥歌剧演出。成功地组织这些盛大的音乐活动,让世人充分认识到作为音乐家的余隆所具有的高品味的艺术鉴赏力和杰出的组织才能。

2000年,余隆参与创建了中国爱乐乐团,并担任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余隆期望通过与众多世界知名音乐家的合作,使中国爱乐乐团发展成一个全能的职业化乐团,不仅能够向全世界介绍优秀的中国交响乐佳作,也能够出色地演奏西方音乐史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在不同的音乐形式上均有所建树。中国爱乐乐团成立后,余隆指挥这个年轻的乐团演出了许多大型作品,包括威尔第的《安魂曲》、柏辽兹的《浮士德的沉沦》、马勒的《大地之歌》、奥尔夫的《布兰诗歌》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等,其中有些作品系首次在中国演出。2002年10月,余隆指挥包括中国爱乐乐团在内的近千名中外音乐家演出了马勒的第八《千人》交响曲,完成了这部宏伟巨作的历史性中国首演。2001年9月,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在台湾地区举行了成功的巡回演出。2002年6月,余隆率中国爱乐乐团参加了波多黎各的卡萨尔斯音乐节。同年9月,余隆再次率中国爱乐乐团赴日本东京、神户、大阪和韩国汉城演出,取得了轰动性成功。2003年 5月起,余隆在作为北京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与中国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的同时兼任广州交响乐团音乐总监。9月,余隆率领中国爱乐乐团赴欧洲巡演,在著名的巴黎国家歌剧院、华沙国家大剧院和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演出;11月至12月间,余隆与大提琴家米沙·梅斯基和广州交响乐团一道进行大规模巡演,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卢森堡音乐学院音乐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开罗歌剧院和亚历山大音乐厅演出。

2005年2月至4月,余隆率领中国爱乐乐团举行了中国音乐史上空前规模的环球世界巡演,历时40余天,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英国、德国等国家的22个城市成功举行音乐会,其巡演时间之长,涉足地域之广,演出场次之多,不仅在中国乐团出访史上前所未有,在全亚洲的交响乐团中也实属罕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纽约林肯中心音乐厅、伦敦巴比肯音乐厅和柏林爱乐音乐厅在内的一系列演出,都引起巨大轰动,受到包括美国《纽约时报》、英国《泰晤士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等在内的西方主流媒体的热评,称赞其 “为中国交响乐的历史书写了崭新的篇章”,“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鉴于余隆在推动当今世界古典音乐事业发展以及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所作的突出贡献,2002年,德国万宝龙文化基金会向他颁发了年度“万宝龙卓越艺术成就奖”,2003年,法国政府特别授予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首席客座指挥: 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

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Krzysztof Penderecki),1933年11月23日生于波兰的德比扎,当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同卢托斯拉夫斯基和格雷茨基一道成为新波兰作曲学派的代表人物。其音乐创作将波兰和东欧民间音乐、古代宗教音乐、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所代表的现代音乐创作以及先锋派手法融为一体,发展出一种富有个性的折衷风格。主要作品包括《广岛受难者挽歌》、《圣路加受难曲》、《所罗门之歌》、《波兰安魂曲》、《耶路撒冷的七座门》,歌剧《劳敦的魔鬼》、《失乐园》、《黑面具》以及六首交响曲、两首小提琴协奏曲、两首大提琴协奏曲和中提琴协奏曲等。

第一小提琴: 陈允(乐团首席)

陈允出生于医生家庭,四岁开始跟随启蒙老师郑日华先生学习小提琴。1978年考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师从音乐教育家林耀基先生。198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

在1981年全国弦乐四重奏选拔赛中,由陈允担纲首席的四重奏组夺得第一名。1982年在英国朴茨茅斯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陈允担任首席的四重奏组荣获耶胡迪·梅纽因奖。1983年,陈允获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赴悉尼音乐学院留学,师从赫里·克比(Mr Hery Curby) 。在悉尼留学期间,他先后担任悉尼交响乐团首席、悉尼弦乐四重奏首席、悉尼音乐学院教授,并参与创办了悉尼室内乐团。

1985年,陈允回国后,到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室内乐教研室工作,同年参与组建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并任首席。1986年到1987年间,该团先后出访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波兰和前苏联等国家,并在柏林建城750周年庆典演出中获得成功并受到高度赞扬。

1986年,陈允获得《沈心工》奖。1989年加入新加坡交响乐团,任副首席、首席代理、四重奏团首席。1994年担任北京音乐厅首席乐团首席,1996年出任澳门政府文化司乐团首席、艺术指导。

2006年,出任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教授、中央音乐学院室内乐与乐队教研室主任。

目前,陈允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任乐团首席。

第一小提琴: 吴阳(乐团首席)

吴阳,1965年生于沈阳,5岁学习小提琴,10岁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沈阳音乐学院继续深造。音乐的天赋及不懈的努力,使他在小提琴的演奏上潇洒自如,被行家们评为很有潜力的演奏家。

1981年,吴阳被国家派往朝鲜学习,师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白高山教授。在名家指点下,吴阳经过对大量音乐作品的演奏,使自己的小提琴技巧日趋成熟和完善。1986年,吴阳以优异的成绩学成回国。自1987年起,他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首席。先后随团赴德国、意大利、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演出,小提琴技巧锤炼得更加炉火纯青。

1994年3月,吴阳在延边成功地举办了小提琴新作品音乐会,声誉雀起。1996年他与日本指挥家金宝先生合作演出勃拉姆斯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成功,受到多方好评。1997年吴阳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徐新学习指挥。在与国内外众多指挥家、演奏家的合作中,吴阳都以其娴熟的技巧、完美的演绎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受到欢迎和肯定。被公认为在音乐天赋、演奏技巧及作品的理解和处理等诸多方面都令人满意的青年小提琴演奏家。

吴阳现在受聘于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乐团首席。

第一小提琴:曾诚

曾诚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四岁便开始随著名小提琴家杨通六先生学习小提琴。他七岁登台演出,十一岁即在中国首届艺术节(四川、贵州分会场)音乐会上担任独奏。1989年,曾诚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99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著名小提琴家王振山教授。

1988年2月,在全国小提琴演奏比赛上荣获少年组第四名,1995年8月在95'全国室内乐(弦乐四重奏)比赛上,由曾诚担任首席的重奏组荣获第六名。在音乐学院学习期间,他还组建了中央音乐学院“紫禁城”钢琴三重奏组。他和重奏组定期参加北京音乐厅的重奏音乐会,同时也参加兄弟院校的专场演出,并与世界著名的重奏组进行交流。在王振山教授和周广仁教授的悉心指导下,重奏水平得到了飞速发展。他还曾在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担任乐队首席。

199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的曾诚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交响乐团。同时还获得文化部直属艺术表演团体专业人员考评(弦乐专业组)第一名。他还参加爱沙·斯特恩在中国北京举行的大师班,并参与录制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的续集的拍摄。2000年,曾诚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员。

第一小提琴:赵婵(中国爱乐女子四重奏组成员)

赵婵自幼随母亲学习小提琴,198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8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先后师从黄晓芝教授和王治隆教授。在校期间,她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

赵婵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于1991年进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1993年曾被国家选派赴德国参加“世界乐团”(The World Orchestra)的演出;1992年至2000年,她曾担任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的小提琴独奏演员,同时还兼任“爱乐女”乐团的首席和独奏,她曾与李德伦、袁方、郑小瑛、谭利华、张国勇等指挥家合作演出,还受邀与北京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演出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000年,她与指挥家张国勇及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录制了《梁山伯与祝英台》CD。同年,赵婵考入新组建的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员。

第一小提琴:张晗(中国爱乐女子四重奏组成员)

张晗六岁师从四川音乐学院刘德庸教授学习小提琴,1991年,她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199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刘培彦老师,并随王振山教授学习四重奏。

张晗多次参加各种大师班,受到伊扎克、斯特恩、巴托克四重奏、依扎依四重奏等大师的好评。

2000年,张晗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员。

第二小提琴: 简蓓(首席)

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并考入中央交响乐团,先后在第二小提琴和第一小提琴声部中担当重要位置。

1987年随团赴美国二十多个城市巡回演出。还多次随团赴香港、澳门参加音乐节。

1989年随团赴西班牙巡回演出。1991年去英国参加了"梅纽因"国际四重奏比赛后赴东欧等国演出。1992年随团赴东南亚演出。1993年赴德国、法国、荷兰演出室内乐及重奏。1995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福冈举行的"亚洲音乐节"。

1996年应聘于中国交响乐团并担任第二小提琴首席。

1998年代表中国参加了在日本长野主办的冬季奥运会,在开幕式上由世界著名交响乐团的演奏家们组成的乐队在小泽征尔的指挥下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欢乐颂"。1998年随团赴欧洲巡回演出。1999年随团赴日本巡回演出,2000年随团赴墨西哥巡回演出。

2000年10月应聘于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二提琴首席至今。

中提琴: 张安祥(首席)

张安祥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

1990年至1996年担任中央乐团室内乐团中提琴首席。

1996年至2000年担任中国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

2000年至今担任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首席。

1990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唱片《泰勒曼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1993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派往美国、阿根廷、委内瑞拉、古巴和墨西哥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演出。所到之处引起很大轰动并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回国后受到文化部外联局的特别通报表彰。

1998年应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之邀参加在日本长野举办的冬季奥运会开幕式。

2002年与著名指挥家克劳斯•韦瑟合作在北京首演了伯辽兹的中提琴与乐队作品《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2005年4月与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希尔沃斯坦合作演奏莫扎特为中提琴,小提琴和乐队而作的交响复协奏曲。

2005年8月应世界著名指挥大师捷杰耶夫邀请参加纪念世界和平交响乐团成立十周年的世界巡演。途经伦敦、柏林、莫斯科。

2006年4月与指挥家张国勇先生合作在中国首演了辛德米特的中提琴协奏曲《天鹅》。

2007年初又与大提琴家王健合作演出了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

曾多次出访过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奥地利、波兰、比利时、卢森堡、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埃及、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

中提琴:毛新光(副首席)

毛新光出生于音乐世家,八岁开始随父亲学习小提琴。1978年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1984年附中毕业并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音乐教育家王振山教授学习中提琴。

在校期间,毛新光作为骨干加入首次组建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并随团出访了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法国、英国、波兰和前苏联等国家,在柏林建成750周年庆典演出中大获成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特别嘉奖。

1988年,毛新光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同年,他考入中央乐团。1996年,毛新光考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期间随团出访了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德国、维也纳、西班牙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00年,毛新光考入中国爱乐乐团,担任中提琴副首席。

中提琴:曹飞(中国爱乐女子四重奏组成员)

曹飞4岁学习小提琴,9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3年开始主修中提琴专业。1996年,曹飞以优异成绩升入中央音乐学院,先后师从杨大风、隋克强教授和曹海老师。大学期间,曾多次与国外演奏家合作,参加过荷兰女皇访华期间为女皇的演出和芬兰主办的“紫禁城音乐节”以及中美音乐家专场音乐会、北京国际音乐节等国际性的演出活动。

曹飞曾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出访过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以及香港等地。她还经常以独奏、重奏和室内乐等形式出现在音乐舞台上,她曾与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合作,演奏巴托克的中提琴协奏曲。在2000年全国中提琴比赛中获得青年组一等奖、奏鸣曲奖和中国作品奖等全部奖项。随后,应邀赴美国参加“阿卡迪”国际弦乐音乐节。

曹飞现任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师和中国爱乐乐团中提琴演奏员。

大提琴: 马新桦(首席)

马新桦出生于上海,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学士)、耶鲁大学(硕士)、南加州大学(高级演奏文凭),先后师从林应荣、奥尔多·帕里佐和埃莉诺·匈费尔德等教授。

1988年,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特别节目以“一位前途无量的大提琴家”专题报道了马新桦。一年后,她被授予俄亥俄州荣誉市民称号和俄亥俄州的金钥匙。1991年,她被列入美国国家注册所的《谁是谁——行政官员和专业人才领域》全书中。她是唯一一位两度荣获(1988年和1989年)“哈默-罗斯特波维奇基金奖”的音乐家。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她在香港市政厅音乐厅举行个人独奏会,此演奏会是“中国最具前途的音乐家”系列演出之一。

马新桦曾在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地举行过独奏音乐会,她还以独奏家的身份与新英格兰室内乐团、圣地亚哥交响乐团、大峡谷音乐节交响乐团、坦格伍德音乐节交响乐团、布里斯托尔交响乐团、斯洛文尼亚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和广州交响乐团均有过成功的合作。她的演奏受到欢迎和好评。《洛杉矶时报》写到:“马新桦演奏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非常具有说服力,并能够准确无误地表现作曲家的音乐。”《圣地亚哥联合报》评论马新桦的演奏“热情洋溢、技巧娴熟,从她乐器上流淌出的旋律充满激情和渴望,并且如歌一样的美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报》评论她的音乐会为:“简直是一顿令人心满意足的精神晚宴!马新桦的音乐具有诗般的细腻和微妙的变化,因此证明了她是一位很讲究的音乐演奏者,与此同时她具有内在戏剧性的演奏风格。” 2000年,她在波士顿首演了马克·罗西的大提琴作品。

马新桦还是上海弦乐四重奏组的创建人之一,在丁芷诺教授的指导下,她于1985年与该四重奏组在英国朴茨茅斯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上荣获二等奖。她曾担任美国圣地亚哥交响乐团的首席大提琴。她还曾被美国休斯顿交响乐团邀请为特约大提琴首席。马新桦现任中国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

大提琴:郭筱姮(中国爱乐女子四重奏组成员)   

郭筱姮,1978年出生于一个音乐家庭,四岁开始学习大提琴,七岁便登台演出,九岁时获得甘肃省少儿音乐节器乐比赛第一名。1989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师从全如狮教授和王祥教授。1991年,她升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其间曾担任中国少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1993 年,郭筱姮参加第二届全国大提琴比赛,获少年组第二名。

郭筱姮在1993年至1995 年间,曾先后两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演出,受到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和好评。1995年,她随中国少年交响乐团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演出,并担任大提琴独奏,她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罗可可主题变奏曲》,大获成功,马来西亚国家元首观看了演出,《新加坡早报》以及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曾以“杰出青年大提琴演奏家”为题予以报道评述。 1996年,郭筱姮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届大提琴比赛中,获得第一名。

1997年,郭筱姮考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其间曾担任中国青年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并随团出访了香港、台湾等地。大学期间,郭筱姮还师从王振山教授学习重奏,并经常以重奏、室内乐形式活跃在音乐舞台上。 1999 年,她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参加了“艾萨克-斯特恩”大师班,并参与录制了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续集的拍摄。

2000年,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大提琴比赛中,郭筱姮获得重奏组第一名。

2001 年郭筱姮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凭借自己优秀的职业素质被中国爱乐乐团聘为演奏员。

2003 年3月,由中国爱乐乐团协奏,郭筱姮担任独奏,在北京保利剧院中国首演了旅美作曲家叶宁、胡晓的《安魂曲——不朽者的礼赞》,获得广大听众的好评,取得了巨大成功。 同年 11月,在第六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由郭筱姮创建并参与的“北京女子四重奏”和来自纽约的“上海四重奏”合作,成功演出了“贝多芬系列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2005 年7月,郭筱姮参加了广东省国际夏令营,在夏令营期间,得到了大师迪图瓦(Charles Dutoit )的亲自指导,参加了著名钢琴家加里-格雷夫曼 (Gary Graffman)小提琴家香特尔 -朱丽叶(Chantal Juillet )的室内乐大师班,并演出了多场室内乐音乐会和交响乐音乐会,其中包括和小提琴家( Akiko Suwanai)、 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首席贾红光,加拿大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首席大提琴布赖恩-曼克( Brian Manker)合作演奏的门德尔松八重奏,获得了巨大成功。

目前,除参加大型乐队演出之外,她还担任四重奏和独奏任务。

长笛: 倪一珍(首席)

倪一珍,女,1979年生于上海。1998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曾师从李国良、林克铭、朴美香等老师。同年9月赴法国巴黎留学,师从著名法国长笛教育家、演奏家P-Y Artaud(阿赫杜)教授。第二年便以第一奖的优异成绩考入世界一流的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

由于学习刻苦,倪一珍每年专业考奖均荣获第一奖,并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奖学金。经过四年学习,倪一珍以优异的成绩(其中长笛、短笛、视奏三项第一奖)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并继续在本校深造高等室内乐课程。同时,她还在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深造,2003年获得演奏家最高文凭(相当硕士文凭)。

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她曾任学校乐队长笛首席,在现代音乐方面尤其接触颇多。她的长笛教授P-Y Artaud(阿赫杜)在法国堪称第一,其他导师也多来自法国最好的乐团。如长笛助教来自巴黎管弦乐团,短笛教授来自巴黎国家歌剧院,室内乐教授则由双簧管大师Maurice Bourgue(博格)担任。

在巴黎留学期间,倪一珍同时还在意大利Lorenzo国际音乐学院学习,师从瑞士长笛大师Peter-Lukas Graf(格拉夫)。2000年和2001年暑期,倪一珍两次参加在意大利那波里举办的格拉夫长笛大师班。由于学习刻苦、领悟力强,她是格拉夫先生唯一的私人学生。2004年她则获得免费名额去奥地利参加萨尔斯堡音乐节的格拉夫长笛大师班。

在巴黎的四年,倪一珍同时还是法国长笛乐团(OFF)的演奏员,经常在巴黎及外省演出和录音;她也参加巴黎现代乐团的排练和演出,亲受著名的法国现代音乐指挥家Peter Eotvos和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Stockhausen的指导;她作为交响乐队演奏员或室内乐演奏员,经常在巴黎各音乐厅、剧院、音乐城开重奏音乐会或青年演奏家音乐会,她还曾数次担任过巴黎长笛比赛的评委。

倪一珍曾五次参加国际长笛比赛并获奖:巴黎Alto长笛青年才华大奖赛高等组第二名;巴黎U.F.A.M.国际音乐比赛室内乐第一名;两次参加罗马尼亚Jeunesse Musicale 国际青年音乐比赛(长笛青年组),各获第四名和第二名;意大利Valentino Bucchi二十世纪长笛、短笛国际比赛第二名(第一名空缺)等。2001年入围国际最高级别长笛大赛——第五届神户国际长笛比赛。

倪一珍曾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上海大剧院、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师范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北京金帆音乐厅、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大连、中央音乐学院等,举行过10场独奏音乐会,成功演奏了跨越古典到现代的、各种乐派的长笛作品。

2004年,倪一珍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上海音乐出版社录制长笛独奏CD唱片3张。2007年她与天弦唱片录制了个人长笛独奏唱片,这张唱片获得了2007年度十大发烧唱片的年度最佳器乐演奏奖。

2007年起倪一珍还担任中国音乐学院管弦系长笛教师的职务。

双簧管: 张正地(首席)

张正地,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轻音乐学会理事。他自幼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976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央乐团专修班学习双簧管演奏,师从石里先生。1979年毕业后进入中央乐团任演奏员,不久,升至中央乐团双簧管副首席、首席,中央乐团改组为中国交响乐团后,他担任乐团的首席双簧管。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张正地成为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双簧管。

1980年,张正地与指挥家徐新先生组建“北京星期天青年爱乐乐团”,通过义务排练和演出,扶持首演中国民族交响乐新作以及外国交响乐作品在我国的首演,将演出送到大学和工厂,同年,他还与同事组建管乐重奏团,在北京各大专院校和工厂进行义务演出,举办讲座,普及交响乐、室内乐知识,并在北京文化艺术中心、北京音乐厅举办专场音乐会,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多年来,他演奏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交响乐作品以及协奏曲、歌剧、芭蕾舞音乐、中国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他曾与许多中外指挥家、独奏家、歌唱家合作演出。在音乐会上,他多次担任协奏曲独奏。1999年,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上与小提琴大师艾萨·斯特恩合作演出时,得到大师的赞扬。

张正地曾随中国交响乐团出访了美国、西班牙、马来西亚、韩国、德国、奥地利、英国、日本、墨西哥等国及港澳台地区,1987年赴美国演出,担任柏辽兹“罗马狂欢节”序曲中的英国管独奏,得到美国《华尔街邮报》的高度好评。

张正地还做为录音师,多年来录制制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包括交响乐、协奏曲、舞剧音乐、音乐剧、戏曲音乐、大型晚会、运动会、电影音乐、电视剧音乐等。其中有影响的有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协奏曲《黄河》;舞剧音乐《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天鹅湖》;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1996年文化部春节晚会;影视音乐《红楼梦》、《霸王别姬》、《风月》、《红河谷》、《孔繁森》、《丰碑》、《黄河绝恋》、《漂亮妈妈》、《一声叹惜》、《刮痧》和《荆轲刺秦王》等。

单簧管: 樊巍(首席)

1985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迟铮教授学习单簧管演奏。1991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张梧教授。在校期间,他表现出色,担任了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单簧管首席,并随团成功地出访了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香港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好评。1994年,樊巍获得全国青年单簧管比赛第二名,同年,他还获得了学院颁发的傅成贤奖学金。

1995年毕业后,樊巍经考核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教师。1996年,他考入新组建的中国交响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在中国交响乐团期间,他与许多著名音乐家如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指挥家夏尔·迪图瓦、根纳季·罗日杰斯特文斯基、钢琴家保罗·巴杜拉-斯科达、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安妮-穆特、吉尔·沙哈姆和大提琴家果沙·麦斯基等都有过成功合作。自担任乐团单簧管首席以来,演出的音乐会达数百场之多,1998年,樊巍随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奥地利和英国巡回演出,引起巨大反响,之后,他又随团成功地出访了日本和墨西哥等地。作为建国50周年的重点项目,樊巍应中央音乐学院北京环球音像出版社之邀,出版了单簧管教学VCD,弥补了国内教学方面的空缺,受到国内广大师生的欢迎和好评。

樊巍的演奏深刻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在单簧管首席职位上表现出色,更在独奏演出上游刃有余,得到国内外音乐爱好者及专家的赞赏。

2000年,樊巍考入刚刚组建的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单簧管首席。

大管: 朱垣平(首席)

朱垣平1952年生于江苏宜兴,自幼酷爱音乐,曾学习过多种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后师从我国著名大管演奏家刘奇先生专攻大管演奏艺术,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赵准先生继续攻读大管专业。朱垣平以各学科优秀成绩毕业后去云南工作,之后,多次举办独奏、协奏音乐会,并组织了木管重奏团,活跃在云南的音乐舞台上,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好评

1986年,朱垣平考入中央乐团。1993年6月15日,他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了大管独奏与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人民音乐》杂志等媒介发表文章对音乐会的成功表示祝贺。

1996年,朱垣平考入重新组建的中国交响乐团,成为乐团第一任首席大管。在中国交响乐团的四年中,他演奏了大量中外交响乐经典作品,还随团出访了德国、英国、维也纳、日本、墨西哥和香港、澳门等地。

2000年,朱垣平考入新成立的中国爱乐乐团,担任首席大管。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朱垣平在大管演奏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他的演奏基本功扎实,音色纯厚,表现力丰富,并能熟练地运用循环呼吸技巧,他的演奏艺术得到了广大听众、音乐界专家的赞赏。

圆号: 贾辉(首席)

贾辉196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1岁随原吉林省歌舞剧院林海相老师学习圆号演奏。1977年进入吉林省歌舞剧院,担任圆号演奏员。1986年,贾辉应聘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电影乐团任首席圆号,1987年考入星海音乐学院,师从张邦联教授攻读圆号演奏本科学历,1991年毕业后,贾辉进入广州交响乐团担任首席圆号。1994年至1999年,贾辉先后在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

2000年,贾辉赴美国罗斯福大学就读于交响乐演奏大师班,师从芝加哥交响乐团圆号首席戴尔·克莱文杰,其间,他在芝加哥城市交响乐团任首席圆号。2001年,贾辉接受中国爱乐乐团聘请,回到北京,担任乐团圆号首席。

1991年,贾辉在第二届全国圆号比赛上获得第二名。多年来,贾辉演奏了许多经典交响乐作品,并多次举行独奏音乐会,1995年,他在日本举办的第27届国际圆号节上举办独奏专场,1999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第31届国际圆号节并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2000年,他又在北京举办的第32届国际圆号节上举行专场独奏音乐会。1987年至今 ,他先后同珠影乐团、广州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澳门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和日本山形交响乐团合作,举办协奏曲专场音乐会,演出均获得很大成功。

小号: 韩宴庭(首席)

1982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师从陈明德先生,同年分配到天津广播艺术团工作。

1984年代表我国参加了在匈牙利举行的第22届国际小号比赛,并取得优异证书。1985年考入中央乐团任第一小号,随团出访过美国、西班牙、韩国、马来西亚、台湾、香港、澳门。

1996年考入中国交响乐团任小号副首席,兼第一短号,随团出访过德国、英国、奥地利、墨西哥、香港、澳门。

2000年考入中国爱乐乐团,任小号首席。

长号: 郝杰(首席)

郝杰出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7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央乐团学员班学习长号。1990—1993年,郝杰在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独奏班学习长号演奏,师从德国北部广播交响乐团长号首席海尔木特·赛费尔。1992—1993年,他又跟随柏林爱乐乐团首席长号约翰·达姆斯学习长号。1996年,郝杰在美国印地安那大学继续深造,师从西南密歇根交响乐团首席长号约瑟夫·希克纳和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长号海弗里德曼并取得硕士学位。

郝杰曾在很多乐团担任首席长号,其中包括埃尔克哈特交响乐团、希尔德斯海姆城市歌剧院乐团、德国夏萨克森州立管弦乐团、汉堡青年交响乐团和中国中央乐团。他还曾任汉诺威北德广播管弦乐团的第二长号。1986—1989年,他在北京铜管五重奏组中演奏长号。

郝杰是1995年度美国印地安那大学音乐部唯一的优秀学生特别奖获得者。毕业后,他在北卡罗莱纳州三角洲乐团任首席长号,此外,他还从事铜管室内乐演奏及教学工作。2000年,中国爱乐乐团成立,郝杰任首席长号。

打击乐: 刘瑛(定音鼓首席)

‬刘瑛,生于山西省榆次市。自幼随父学习音乐并随山西省歌舞团刘雪林老师学习木琴,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打击乐专业,1987年以优异成绩被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打击乐专业继续学习,师从打击乐专家刘光泗教授,1991年毕业后考入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工作。1997年至1998年留学于芬兰西贝柳斯音乐学院。

刘瑛一直是我国舞台上活跃的打击乐演奏家,曾与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以及“爱乐女”室内乐团合作演出,担任马林巴、打击乐独奏。演奏过的曲目有旅美作曲家周龙的《大曲(敲击与乐队)》、作曲家莫凡特为她创作的马林巴独奏《渔岛掠影》(已录制成C D 发行)、为打击乐与女高音所作的叙事音诗《鹿母莲》以及日本作曲家松下功先生的《和太鼓协奏曲》等。她的演奏受到社会各界及专家的一致好评,她录制的独奏曲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地方台播放。《中华英才》、《八小时以外》、《作家文摘》、《北京青年报》、《山西文艺生活报》等许多报刊杂志以“敲敲打打的亮丽人生”等为题,刊登过她的学琴历程和成功之路,中央、北京、天津电视台都播出了对她的人物专访。1987年以来曾先后随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芬兰西贝柳斯青年交响乐团出访过前苏联、德国、波兰、澳门、香港、日本等国家与地区,进行演出与交流活动。

刘瑛现为中国爱乐乐团打击乐声部长、定音鼓首席,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客座教师。

打击乐:张景丽

张景丽198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94年升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打击乐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纪先生,199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现任职中国爱乐乐团。

张景丽从1990年代开始举办打击乐独奏音乐会,她曾与国内众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其中包括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河北交响乐团、昆明交响乐团、兰州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山东交响乐团、合肥歌剧舞剧院、西安音乐学院、哈尔滨歌剧院等。

1998年,张景丽在北京音乐厅成功举办了打击乐个人专场音乐会,受到听众的欢迎和好评。同年,她还应邀参加了美国斯蒂芬斯打击乐音乐节(国际马林巴比赛音乐节)的演出。1999年在加拿大温哥华成功的举办了个人打击乐独奏音乐会,被当地媒体誉为“动感与韵律的融合,技巧与音乐的升华”,“来自亚洲的杰出打击乐演奏家”。她的演出足迹遍及亚洲、欧洲、美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