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科学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市怀柔区地图全图 怀柔科学城

怀柔科学城

2024-07-04 12:2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怀柔科学城空间布局示意图

怀柔科学城前身是始于1992年的北京雁栖工业开发区与北京市政府和中科院共建的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2009年6月13日,中科院、北京市政府签署《共建中科院北京怀柔科教产业园合作协议》。2016年11月16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以大科学装置集群和前沿科技交叉研究平台为核心,依托中科院大学建设科学教育区,依托雁栖经济开发区建设科研转化区,依托雁栖小镇组团建设综合服务配套区,另外在科学城东南部建设生态保障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怀柔科学城要围绕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中科院大学等为依托的高端人才培养中心、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三大功能板块,集中建设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一批先进交叉研发平台,提升我国在基础前沿领域的源头创新能力和科技综合竞争力,并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

2017年5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批复《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同意建设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高标准规划建设怀柔科学城,2018年年初,确立了怀柔科学城“1+3+N”规划体系。2018年9月11曰,中共北京市委怀柔科学城工作委员会、北京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揭牌成立,怀柔科学城建设全面提速。2019年10月17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年—2035年)》(简称《怀柔科学城规划》)。

战略定位

《怀柔科学城规划》明确怀柔科学城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与国家战略需要相匹配的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打造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

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新高地:聚焦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的衔接,实现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支撑。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集中承载地:聚焦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优势,汇聚一流创新资源,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的协同创新网络体系,打造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一极。

生态宜居创新示范区: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全面创新改革,深度推动科技与经济、科技与城市有机融合,激发全要素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打造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典范。

发展目标

《怀柔科学城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怀柔科学城城市框架扎实起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成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支撑。

到2025年,怀柔科学城城市框架基本形成、示范效应明显、承载能力全面增强,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影响力显著提升,成为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

到2035年,突破效应明显,基本建成国际知名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支撑。

展望2050年,全面建成引领世界一流的科学城和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核心支撑。

主要任务

《怀柔科学城规划》提出,全面落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战略部署,率先布局“战略必争”的基础前沿领域,着力突破“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以重点科学方向为引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支撑,集中集成优势创新要素,突出科教融合、研产融合、学科交叉融合,建设高端人才培养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努力在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上实现系列重大突破。

主要任务包括7个方面。一是重点聚焦物质科学、信息与智能科学、空间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系统科学方向,聚焦交叉融合创新趋势和方向,实现原创成果率先突破,引领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近期重点在物质科学方向集中布局创新资源。二是坚持“学科引领、集群发展、系统谋划、分步实施”,前瞻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特色鲜明的研发平台集群,形成从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到“高精尖”产业的创新生态链。近期重点推进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5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集成一流创新主体,形成高效协同创新网络体系。重点争取国家实验室布局,建设国 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推动中科院创新机构整合布局,吸引一流研发主体集聚发展。四是汇聚高水平科学家群体,打造高端人才培养中心。五是强化重大科技计划布局,推动引领性前沿技术创新。主要是积极对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向市级科技计划倾斜的力度,发挥市场主体对科研的需求拉动作用,积极推进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工程,推动形成高水平、高质量、高强度的科技创新活动。六是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中心,强化怀柔科学城新兴产业的策源作用。主要是以构建适应创新发展要求的科技服务业为纽带,引进与培育双向发力,重点布局新材料、生命健康、智能信息与精密仪器、太空与地球探测、节能环保五大“硬科技”前沿产业,同步孵化培育若干未来先导产业。七是创建国际化学术生态,塑造科学城的独特创新品质。积极构建良好学术生态,增强创新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与国际都会的联动优势,强化多层级、高频率、高水平的科技交流合作,全视角、精目标打造城市文化名片。

空间布局

怀柔科学城规划范围约100.9平方千米,其中,怀柔区内规划范围约68.4平方千米,密云区内规划范围约32. 5平方千米。在遵循自然本底和产城融合的基础上,怀柔科学城着力构建“一心一核三片、一带一轴一网”的空间格局。

一心:打造高端引领、要素集聚、功能完备、梯次布局的科学城中心区,重点布局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服务、城市综合服务等功能。

一核:在科学城中心区北部,汇聚多元创新主体,发挥融合作用,最大效率释放创新能量,打造活力迸发、圈层互动、辐射效应明显的科学聚核。重点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平台、研究型大学(学院)、基础和应用科研机构、研发孵化、国际交往及文化交流、科技服务和髙端人才社区等功能。

三片:科学城北区、南区和东区三片活力创新城区。北区重点聚焦基础理论创新、前沿技术突破、髙端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孵化及综合服务功能,南区承载科研成果转化、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东区聚焦地球系统科学、医药与健康,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技研发平台、研究型大学(学院)、成果转化服务,配套居住、综合服务等功能。

一带:沿雁栖河打造纵贯古今、延展山水文脉、贯穿南北的雁栖滨水活力带。

一轴:塑造贯穿东西、怀密联动、生态特色、协调有序的功能融合发展轴。

一网:打造山环水绕林拥、绿韵田园相嵌的生态网。

(摘自《北京科技70年(1949-2019)》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