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北京大学张轶伟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024-07-14 0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姜伟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志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学科学术话语体系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我谨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对教研中心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也借此机会祝贺黄文艺教授履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也祝贺我的母校能够由黄文艺教授出任院长!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方兴未艾,实践证明,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急需数字法治护航。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因势而谋、趁势而上,率先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连续多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这个法学研究重镇成立数字法学研究中心,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历史性影响。我认为,这是法学教育的里程碑式的大事件,足以载入中国法学教育的史册。数字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中国对法治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治理呼唤加强数字法治。

    借此机会讲几点期望: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完善数字法治体系。党中央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按照法治化规范数字化,数字化赋能法治化的总体要求,为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必须健全数字法治体系,为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第二,适应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要求,不断推进数字法学理论创新。数字时代的法治建设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数字法治实践中总结成熟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数字法学理论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特别是从事网络信息、人工智能法治工作的专家学者有条件、有能力,更有责任结合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实践情况,研究数字技术给法治建设带来的新要求、新问题、新挑战;提炼出能适应数字中国建设需求的新概念、新命题、新论断,研究数字法治的基础理论问题;推出新方法、新机制、新平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数字法学理论体系。

    第三,遵循数字治理的客观规律和中国国情,不断构建数字法学学科体系。一要加强数据法治;二要加强网络法治;三要加强人工智能法治。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界疫情交织叠加,数字中国建设为我国数字法治的发展带来独特的历史机遇,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也正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以数字正义为数字中国建设保驾护航。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在世界上最早成立了互联网法院,最先出台人民法院在线调解规则、在线诉讼规则、在线运行规则,审理了大量数字经济新类型案件,通过公正司法及时规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有序发展,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希望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诉讼规则、裁判规则和调解规则,不断优化数字时代的司法供给,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祝数字法学教研中心不断推出研究成果,祝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文艺教授的带领下高举红旗不放、占据高地不让,取得新成就、续写新辉煌!谢谢大家。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张文显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姜伟副院长、王利明副会长、王轶副校长,各位专家、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在国家深入推进数字中国、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在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对数字法治研究持续发挥引领作用的基础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正式成立,这是一件可庆可贺的大事。我代表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向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祝愿中心旗开得胜!

    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人大法学院在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又迈出了一大步。虽是一步,却又具有里程碑意义。其里程碑意义在于,它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等统一于“数字科技”,用“数字”这一范畴涵括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使人们站在新的制高点鸟瞰数字王国,以新视野、新思维研究数字领域的基础性、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二是把目前相对分散与孤立的有关数字领域的法律研究统一于“数字法学”,用数字法学整合分领域的数字科技法律问题研究,统筹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的法律、伦理、法理研究。我预判,这两个“统一”必将使我国的数字法学研究和教育登上世界的顶端。

    数字法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前沿学科,如何开展研究。我谈两点意见,供参考。

    第一,数字法学应致力于数字法律、数字法治、数字法理研究。首先是数字法律,这些年有关规范、引导和保障数字科技的法律、行政法规、政府规章纷纷出台,但是盲点、弱项、短板仍然明显,当前有关促进数字科技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数字治理亟需的法律法规、满足人民高质量数字生活必备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党中央反复确定的重点立法领域,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立法咨询工作,助力构建数字时代新的法律法规体系。这方面,我们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为我们树立了楷模。

    其次是数字法治。关于数字治理,既有的研究成果数量不少,但是,深度不够、原创性研究欠缺。我想,人大法学院的数字教研中心和未来法治研究院应当发挥自身一流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国际化优势,在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的战略框架内,着重研究具有中国特色、引领世界文明的数字法治体系、数字治理现代化、数字治理全球化等基础理论问题、时代前沿问题、重大战略问题,用“高精尖”的研究成果引领中国数字法学高水平发展,推进数字法治现代化历史进程。

    再次是数字法理。古人说,“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就是说,任何事物,其形成、存在和发展都有道理。开展数字法律、数字法治研究重在明理,即明法理。“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在数字领域,“法理”承载着制度之“固然”和治理之“所以然”,因而具有真理和正义的双重内涵。数字领域的法理概念已经很多,但仍需要对其真理价值进行挖掘、对其正义内涵进行阐释。例如,数字公民、数字民主、数字正义、数字伦理、数字人权、数字文明、数字鸿沟、数字赤字、数字空间、数字思维等,不仅只是冠以“数字”之头衔,而且也包含着非常精到独特的“数字之理”,其蕴藏着我们的科学精神、时代精神、民族精神。

    第二,我建议,在未来的数字法学研究中要强化系统思维、优化辩证思维、树立全球思维。这个想法来源于我对“人工智能的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事”霍金思维以及比较流行的“双刃剑”思维模式的反思。霍金思维是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思维,其要害是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而忽视了人工智能等数字科技对人类影响的复杂性以及人类把握数字科技规律、驾驭数字科技的认知和实践能力。我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一种形象的比喻,意在引导人们看到科技研发及其运用是有利有弊,要善于兴利除弊。但是,不能把这种形象的比喻固化为“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机械的、僵化的思维方式,有利有弊不等于利弊参半,更不等于弊大于利,数字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所能解释的,而是多方面、多维度、多棱角的。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引起社会变革和变迁强大动力。正是这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科技,把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从对霍金思维和双刃剑思维的反思中,我们愈加认识到在数字法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鉴于数字科技无国界,数字法学研究应树立全球思维,放眼世界、海纳百川。

    最后,我想说,归根到底,数字不是目的,人才是。数字法学应当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数字法学研究平台建立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历史大潮上,让科技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回答时代问题、服务人类发展、为世界人民造福。数字法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推动数字领域的良法善治,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周汉华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姜伟副院长、文显老师、王轶副校长、文艺院长,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来参加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

    最近几年来,人大法学院在数字法学相关领域布局早、方向准、出成果、出人才,成效非常显著,应该说对于整个法学界起到了引领效果,发挥了网络信息领域的探索者和排头兵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大法学院又率先成立了数字法学教研中心,建设数字法学的三大体系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这些年来,人大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对于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这里,我想代表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对人大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也对人大法学院未来法治研究院在网络信息法研究领域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

    借此机会再一次感谢文显老师和姜伟副院长。两位老师一直在数字法学、网络信息法学的前沿不断地进行探索,并且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文显老师提出“无数字不人权”;姜伟副院长也反复嘱咐我们要加强数字法学相关的研究。借此机会再一次对两位老师、以及在座的其他各位老师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

    三大体系建设也是我们在研究会工作中一直着力加以重视的领域,每次年会都以专门单元的形式安排对于数字法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探讨。借此机会分享一下我对三大体系建设的一点不成熟的思考。

    首先是对于数字法学学科体系的思考。各个学校、各个方面对于数字法学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怎么在学科体系的布局上来长远布局?核心的两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共同探讨。第一个问题是:网络信息法学领域作为二级学科,大家相对是比较有共识的。包括上一次学科评议组在青岛开会,大家都达成了比较一致的意见。但是它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名称怎么叫呢?各校不一样,人大法学院先行一步,在数字法学方向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另外,学科体系里面还有一个更值得思考的,也是文显老师一直提的,我们的数字法学可能不只是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因为数字文明相对于工业文明来说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数字法学怎么和传统的其他二级学科进行融合?可能也是我们在目前阶段需要在整体布局当中来提前谋划、提前布局的,这是学科建设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在数字法学学术体系方面的思考。中国之治是两大奇迹: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我们的数字治理其实是中国之治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发展应该说和西方的发展走的不是同样一个轨迹,我们有自己治理成功的地方。我记得文显老师在2018年的年会上已经给我们布置了这个任务:怎么把网络信息法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提炼出来,用于指导实践?我想,我们怎么把中国之治的鲜活经验用学术的话语体系、基本的方法、基本的范畴来进行理论化、抽象化?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重要的任务。应该说网络信息法学也好,或者说数字法学也好,这些年成为各个杂志的热点选题,也产生了很多非常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对学生论文的影响也非常大。怎么在基本理论、基本范畴这些方面能够实现更加科学化和理论化的体系构建?我们学术体系对此责无旁贷。

    第三个是对于话语体系的思考。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对三大体系建设有非常明确的指示,我们的话语体系一定要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没有这些,很难来解释我们鲜活的实践。另外,我们的话语体系怎么来增强国际影响力、传播力?怎么用国际能够听得懂的语言把我们这套话语体系转化成大家共同的话语体系,共同讲好故事?这个也是摆在话语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大责任。我想在座的同仁都是在数字法学方面有精深造诣的专家,我愿意和大家一起携手共进,共同推进数字法学的研究和发展,谢谢大家。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轶教授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张文显老师、王利明老师、姜伟副院长、周汉华老师、张新宝老师,尊敬的线上线下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

    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对大家参加今天的研讨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2017年9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成立,张文显老师专门发来贺辞,对“未来法治”的“未来”从三个角度进行了解读。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当时张老师讲到:未来法治的未来包含着面向未来、走向未来、引领未来三层含义。这句话我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还记得,我的第一份电子邮件是读博期间,在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发出的,当时整个学校只有图书馆的电脑才能联网。那时在图书馆排了很长时间的队,才轮到我,感觉发邮件是一件蛮奢侈的事。1998年,读博第二年,我拥有了自己的台式电脑,买电脑的钱来自于1997年度君合律师人才奖。这个奖是由君合律师事务所设立的,奖金1万元,以现金方式发放。对一个学生来讲,1万块钱在当时也算是巨款了。就想这笔钱可以干什么?斟酌许久,决定买一台486的台式电脑。今天的年轻人可能听都没听说过还有这么老式的电脑。那个时候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今天我们会真的身处数字文明时代。看来还是那句老话,只有人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到的。可见释放想象力对人有多重要。无数事实一再证明,没有面向未来的境界、走向未来的勇气,就根本不可能发挥引领未来的作用。

    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是人大法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的最新举措。我们都知道,一个学科的孕育和发展是有自身规律的。对某一新兴领域已经出现的和预见到将会出现的,但是尚缺乏基本共识的问题,人们都会产生浓厚的学术兴趣,这个时候一个学科就开始了它孕育的过程。人们会先组成研究团队或者成立研究机构,对相关问题去进行专题研究。在进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觉得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了,就可以去招收研究生;然后会通过研究生的招收和培养,分专题更加细致、深入地去进行讨论;随后也会招收博士后,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工作。等到专题研究覆盖了这个问题领域方方面面的时候,就会逐渐形成回应这一问题领域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这个时候就可以编写教材,可以为本科生开设课程,学科建设就能继续推进,学科就能日臻成熟。

    我想,从2017年9月8日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到今天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是符合这样一个学科发展规律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党的十九大也把数字中国的建设确定成为中国未来的一个发展目标。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人大法学院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和法学界、法律界的同道们一起推动数字法学相关的教学研究工作,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致力构建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有益尝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动实践。

    党和国家对中国人民大学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特别期待数字法学教研中心能够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作为重要的发展契机。我们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的重要指示,推动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发挥引领性作用,培养出更多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思想家、理论家、学术大师。就此而言,今天成立的数字法学教研中心,任重而道远。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研讨会,预祝今天的会议圆满成功,谢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黄文艺教授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姜伟副院长、张文显主任、王利明副会长、周汉华副所长、王轶副校长、张新宝教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嘉宾:

    下午好!今天,我们以线下+线上会议形式召开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人大法学院,对各位领导和嘉宾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并奉献宝贵的思想和智慧,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当今世界已经快步迈进了数字时代门槛,人类生存生产生活各领域都无一不被数字化,数字主权、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公民、数字治理、数字民主、数字法治、数字正义、数字人权、数字文明等大批“数字+”概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前几年,文显老师曾经用“无数字不人权”这一经典表述,突显数字人权的重要性。现在看来,“无数字不××”之表述可以不断复制,如“无数字不民主”“无数字不法治”“无数字不正义”等。

    面对数字时代的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以经世济民、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法学,自然责无旁贷,亦大有可为。5年前,人大法学院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战略需求,成立了未来法治研究院,重点研究科技革命特别是数字革命给法治发展带来的前沿性前瞻性问题。5年来,在王轶教授带领下,在张吉豫、丁晓东、王莹等优秀青年学者的共同努力下,未来法治研究院开展了跨学科跨领域大兵团协同研究,在未来法治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产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成果。

    当前,随着未来法治、数字法治研究成果的爆发式增长,迫切需要以学科建制加以固定化、规范化、体系化。中国法学界和兄弟院校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科建制构想,诸如网络法学、计算法学、数据法学等。我们认为,“数字法学”这一学科建置,既与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数字+”重大命题、重要思想相契合,又具有更广包容力、更强传播力。数字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第一,数字法学是一门融合力强的横断性学科,需要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国际法等法学各学科学者共同发力,实现各学科各领域的数字法治研究成果的有机整合。今天,我们邀请法学多个学科领域的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就是要希望以法学学科之力共襄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之盛举。

    第二,数字法学是一门穿透力强的交叉性学科,需要法学和其他学科共建共享,实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关于数字治理研究的打通联通。

    第三,数字法学是一门服务数字治理的实践性学科,需要法学界和法治实务界携手共进,构建起凝练实践真知、具有实践伟力的理论体系。正如姜伟副院长所言,中国法治部门在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领域已走在世界最前列甚至处于领先地位,这为中国数字法学的发展提供深厚土壤、广阔舞台。

    第四,数字法学是一门无国界的全球性学科,需要各国学者切磋交流,实现各国数字治理经验、各国数字法治智慧之集大成。刚才,文显老师提出,鉴于数字科技无国界,数字法学研究应树立全球思维,放眼世界、海纳百川。我很赞成。同时,我也相信,中国数字法学扎根于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中国数字法治实践,必将能在全球数字法学发展中作出中国贡献。

    为了加快推进数字法学学科建设,人大法学院决定整合院内外教研力量资源,专门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如果说未来法治研究院重在科学研究、智库建设、社会服务,那么数字法学教研中心重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两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下一步,人大法学院拟在学校的支持下,自主设立数字法学二级学科,设立数字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深入探索数字法学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做实做优做强数字法学学科,努力打造数字法学学术高地。

    未来法治已来,数字法学已至!从未来法治到数字法学,人大法学院始终在行动在奋进!让我们共同拥抱未来法治新图景,共同开垦数字法学新沃野,为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和法治世界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