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周期回顾:历经十年困境后彰显潜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化工类股票啥时候能上涨 煤炭周期回顾:历经十年困境后彰显潜力

煤炭周期回顾:历经十年困境后彰显潜力

2024-05-26 20: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煤炭作为三大基础化石能源之一,其价格波动受到包括供求关系、政策等在内的多重因素影响。由于煤炭供求的波动和价格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增长情况息息相关,我们将2000-2021年划分为七个阶段,并截取2000-2021年之间的GDP增速、2003-2021年秦皇岛港Q5500动力煤平仓价周度价格、以及2000-2021年之间的煤炭消费量和原煤产量同比增速几大指标相互印证煤炭行业的周期演变。

1、2000-2007年:整顿治理期

煤炭行业整体处于上行景气区间。宏观经济整体处于上行期,社会固定投资猛增,煤炭行业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迅猛发展,煤炭需求高涨,消费量同比增速整体高于产量增速,但由于前期粗放式管理,导致行业整体发展质量仍然偏低,存在着包括产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价格秩序混乱等问题。

在此行业背景下,我国国有大型煤矿的经营较为困难,行业秩序混乱,针对行业存在的弊病,中央撤销煤炭工业部,将重点煤矿下放给各级政府,并针对煤炭行业问题出台一系列政策,包括2005年的《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6年的《加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应对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和2007年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大幅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提高企业规模煤炭和产业集中度,行业进入整顿期。

2、2007-2009年:金融危机期

2008年三季度之前煤炭延续产销两旺、景气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在《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指引下,煤炭行业产量方面资源整合程度提高,全国新开工大中型煤矿将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产业集中度提升,煤炭企业议价能力得到提升,煤炭产量增速稳定增长,逐渐高于消费量增速。

进出口格局方面,2008年上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居高,煤炭作为替代性能源需求旺盛,而主要煤炭出口国采取限制措施,导致国际市场煤价高企,我国煤炭出口量一改以往萎缩态势出现增长。

煤炭价格方面,国内国际煤价上涨频繁,波动明显。但从2008年三季度开始,伴随金融危机的到来,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煤炭运行形势急剧转变,景气下降趋势明显,煤炭供需双回落,持续多年的供需“紧平衡”状态得到阶段性缓解,煤炭价格短期下滑压力较大。

2008年下半年受国际煤价大幅下跌、经济预期不足以及电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影响,秦皇岛周度动力煤平仓价(Q5500K)在飙升至1000元/吨后快速下跌,整体涨势明显放缓。

3、2009-2012年:四万亿刺激期

煤炭行业整体处于景气区间。金融危机后,政府推出“四万亿”财政刺激政策刺激经济上行,GDP增速恢复,宏观经济上行,煤炭需求进入旺盛期,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投资市场,拉动电力、钢铁和建材用煤需求,煤炭消费量同比增速保持稳定上行趋势。

同时随着煤炭行业资源整合的推进,行业逐渐进入开采集约化、利用高效化的时代,供给端原煤产量在政府此前产业政策的支持下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煤炭行业呈供需两旺,煤炭价格整体呈上行趋势。

4、2012-2016年:市场探底期

煤炭行业在经过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后迎来供求关系转折点,行业景气度进入偏低区间。

2012年以来,欧债危机反复恶化,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我国经济增长制约因素有所加强,GDP增速由2012年的10.4%下降至2016年的8.4%。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煤炭下游需求不旺,煤炭企业、重点发电企业、主要港口存煤均有增加趋势,煤炭价格整体下行趋势明显,秦皇岛周度动力煤平仓价(Q5500K)由700元/吨左右降低至400元/吨左右。

在全球煤炭市场产能过剩压力下,进口煤和国内煤仍有一定价差,我国煤炭进口仍保持较大规模,同时国内产能由于上一阶段煤炭固定资产投资旺盛,产能扩张超过目前需求量,行业整体保持总量宽松,结构性过剩态势。

这一时期内,煤炭需求疲软,煤炭消费量开始出现负增长局面。

5、2016-2018年:供给侧改革期

在前期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政府出台多项政策引导煤炭行业开启自上而下的去产能活动,2016年,《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标志着煤炭行业真正开始供给侧改革,后续发改委与能源局又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煤炭行业能耗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表示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促进化解过剩产能。2018年,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产能置换政策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促进落后产能有序退出的通知》,标志着煤炭供给侧改革逐渐由单纯去产能向优化产能结构转变。

随着宏观经济增速恢复和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煤炭需求回暖,房地产制造业投资需求拉动的同时供给减少,煤炭价格短期上行趋势明显,秦皇岛周度动力煤平仓价(Q5500K)由400元/吨左右增长至600元/吨左右。

6、2018-2020年:碳中和+疫情期

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环保目标,在此背景下,煤炭消费将在2025年前后达峰,意味着在“碳中和”目标推进过程中煤炭需求将大幅下滑。

此外,国内外经济形势同样对煤炭需求有一定影响,由于国际形势不稳定和疫情影响因素,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有所下滑,增速由2018年的10.5%降低至2020年的2.7%,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煤炭需求趋弱,煤炭消费量保持低速增长,尤其在疫情影响下,房地产投资受限、制造业停工导致煤炭下游需求下滑明显,煤炭消费量增速在这一时期内低于原煤产量增速。

综合“碳中和”目标的推进、宏观经济下滑、以及疫情影响等多重因素,煤炭市场整体呈供过于求发展态势,煤炭价格有短期下滑趋势,行业景气度下行。

7、2020年至今:后疫情时期

随着国内疫情形势趋稳,对煤炭下游需求的冲击趋缓,宏观经济增速回升,制造业复工复产带来煤炭需求激增。同时2022年初俄乌战争开启后对俄能源制裁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石油价格高企下,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煤炭在国际范围内需求高涨,国际煤价居于高位,而国际煤价的增长带动国内煤价增长。

从供给端来看,由于我国前期持续煤炭供给侧改革使得煤炭产能受限,叠加澳煤禁令和蒙古口岸疫情反复影响,煤炭供给端整体偏紧。

从需求端来看,火电和煤化工需求预期较好,用煤需求增长稳定。国内外煤炭供给紧张格局下煤价上行空间仍存,国内秦皇岛周度动力煤平仓价(Q5500K)由2020年底的580元/吨左右增长至目前的735元/吨,上涨幅度较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