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化学实验基础操作规范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范文

2024-07-17 19: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保持化学实验操作及其规范的重要意义

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标准,也是有效而实用的经验总结.在初中化学实验操作中,必须要注重操作的规范性,这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环节.初中化学实验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他们的兴趣往往只是停留在那些具体而感官的实验器具上面,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缺乏理性认识.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操作过程中,化学教师要积极加以指导,及时对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这是实现学生操作规范化的关键.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规范的完善

传统的操作规范已经不能满足化学教学与应用的需要,为了适应现代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应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基本操作规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化学操作习惯,从而实现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化学基础实验的教学水平,初中化学老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化学实验规范进行完善.由化学教研组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和研究化学实验规范,化学教师以此作为实验教学的依据.完善了化学实验规范,对于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其实验技能以及综合素质都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初中化学教师要积极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大胆进行创新,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素质,为培养化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要领和要求

1.常用仪器用来加热的仪器有酒精灯;托盘天平用来称量;量筒用来量取,试管、燃烧匙、蒸发皿以及石棉网可以直接加热;而烧杯、烧瓶以及锥形瓶则只能间接加热.其中广口瓶用来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来存放液体药品,而滴瓶一般用来存放少量的液体药品;集气瓶主要用来存放气体,镊子、胶头管和药匙用来取用药品;试管夹、坩埚钳以及铁架台属于夹持仪器;各种漏斗主要是为了添加液体;常用水槽用于收集气体.

篇2

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策略一、引言

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研究基础的自然科学门类,有效的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获得更为直接的化学概念,为化学原理、化学现象的理解,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培养初中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就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展开了研究。通过本研究以期为提升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参考。

二、明确化学实验操作动机,激发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目的、实验操作要求的教育,让初中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操作对化学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的重要性。学生在了解了实验操作的目的以后,能够更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各项化学试验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需要建立在实践操作能力发展的基础上。因此,为了提升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以化学实验操作为抓手,结合学生的兴趣、升学、综合素养发展等目标,来进一步的激发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兴趣,为化学实验操作的开展,创造主动地、有目的、乐于实验的氛围。

三、强化化学实验操作的规范化,力促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

教师标准的化学实验示范,能够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直观的支持与帮助。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第一,要加大对学生实验操作示范与演示,帮助初中生获得正确、安全、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周密的备课、有效的实验,来提升化学实验示范的效果。第二,要抓住化学实验操作要领,提升实验操作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材所呈现的实验操作内容、实验操作步骤内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总结与提炼,用科学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以更为简洁的记忆方式掌握实验的操作方法,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

四、科学安排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主体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师的实验讲解与示范无法代替初中生的亲自动手操作。这是因为实验操作的实践性、过程性,是以学生对实验操作规则、实验原理为基础的,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进一步的实践、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对促进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起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首先要科学的安排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预习,有效的化学实验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化学实验目的、化学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学生在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更多原理与现象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要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的准备工作中,通过参与化学实验准备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因此来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

五、及时开展化学实验操作反馈,巩固实验操作效果

化学实验能够更为清晰的解释化学原理与现象,有效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迁移。化学实验课学生操作的过程,既是化学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新知识学习的过程。在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完成之后,教师要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及时的反馈与指导,让学生的正确操作得以及时的巩固,错误的操作得到及时的纠正。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巩固练习来实现正确实验操作技能的习得。化学实验操作反馈包括了操作实验的反馈、操作程序的反馈、操作注意事项的反馈等等。在课堂反馈完成之后,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实验操作的心得总结等,进一步提升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

六、化零为整,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初中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离不开生活这一广阔的平台。因此,为了更好的发展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教师通过周密的研究与安排,丰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活化开展路径。例如:化学实验器材的生活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来进行化学实验仪器的制作,获得简易的化学实验装置,利用可获取的实验材料来代替化学药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制实验仪器等,来开展简易的化学实验。同样,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完成简易的家庭化学实验,让学生将在校所学到的化学知识,与生活、生产联系到一起。教师通过提前设计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简易实验,来激发学生课后自我实验的好奇心与求职欲望,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获得实验操作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是提升学生化学学习能力、化学应用与知识转化能力的基础。在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化学实验操作的具体要求、特征等,加大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目的、实验操作要求的教育,让初中生认识到化学实验操作对化学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的重要性。通过备课、实验准备、实验指导、点评等,来提升初中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兴趣与操作能力,为化学实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创造有效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大维.初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4,(12).

[2]杨健生,韩晓华.论中考理科实验操作考试对教学的影响[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9).

篇3

一、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化学实验设备和实验耗材的不足,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育质量的提高,实验手段的改进,新课标的实施都离不开硬件的支持,但在农村初级中学,长期来都处于实验室缺少、不合格、不标准的状态中。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缺少足够数量的独立实验室和必配仪器,理化生合用仪器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设备的陈旧、缺乏与老化、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也大多数都是短缺不全,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无法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学生无法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常因设备等问题跳开实验教学环节,或者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纸上谈兵”,进行想象实验,许多具体的操作问题学生无法亲自体验,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化学专业教师严重不足,专职实验教师基本没有,化学实验教学无法开展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及实验质量的提高。在农村初级中学中,师资人员的配置不合理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比如相应的专业教师少,兼任的教师比较多,课时负担过重及知识能力与条件不相适应,而且实验室也几乎没有专职的实验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受传统教学的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不去挖掘新课程中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学带来的积极影响。在农村学校,有许多可用的教学资源,但部分教师实验教学选择面过于狭窄,实验仅限于课本和大纲,过分重视实验目标而不重视实验过程,课堂内容干瘪、肤浅,过分重视学生去验证课本上的东西,使学生的观察局限在老师预设的范畴之内,缺乏创新性、趣味性和前瞻性。做与不做差不多,学生体会不到自己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带来的乐趣,感受不到科学的魅力,过分要求实验基本操作的规范,而忽视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影响了实验的预期效果,实验中培养能力成为一句空话。

3.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由于农村学生长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基础差、起点低;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也很不够科学;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很多学生刚开始都抱着好奇心,都有一定的兴趣和激情,但是,随着实验的继续也逐渐失去了兴趣和激情,并且在实验进行过程中,不注意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更不愿意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思考,并总结出结论等方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过后,更失去了热情,甚至把实验忘得一干二净。另外,学生对实验预习、实验提纲的编写、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报告的完成等也很不注重,致使实验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加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学生对实验仪器的认识教学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首先是有关的实验仪器的教学,就是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中基本仪器达到初步了解和认识的目的。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加强常用仪器的展示,就是把常用仪器的实物和图形相结合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对仪器实物观察和图形观察,对仪器进行动手接触并操作和绘画仪器简图,加强学生对实验仪器的名称、形状、绘画、用途、操作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全面充分地体会和认识。这样的做法很容易使学生达到初步掌握有关的化学实验仪器知识的有效教学要求。

2.加强学生对演示实验的引导性学习的教学

演示实验是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教师完成实验操作,并向学生演示实验过程、内容和现象等。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而得出结论的实验活动过程。故在教学中,应着重加强学生在对演示实验中现象的产生观察、分析和得出结论等方面的学习进行正确引导。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演示实验时操作要正确、标准和熟练,以保证演示实验中有效现象的产生,这对学生有较强的示范和感化作用。

3.加强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演练领会的教学,优化教师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魅力,通过演示实验来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调动学生的情绪,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时必须重视,加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应加强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进行演习训练,加强让学生自身领会操作技巧,使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以便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满足有效进行实验教学的要求。

4.加强对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的课外辅导教学

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均属于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课外辅导内容。但这部分的实验题材都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活动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且要求简单、易于操作,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用意义。因此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家庭实验和选做实验进行有效的课外辅导,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认识,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农村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篇4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实验 衔接

初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都强化实验探究的教学,注重对学生实验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初高中生物教材已注意整体设计初、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注重初高中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使学生在初中实验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为高中生物实验学习奠定基础。笔者认为可从显微镜的使用、徒手装片的制作、生物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程序、特别是通过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设计等方面来实现初高中实验教学的有效衔接。

1.探究能力的衔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能够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乐趣。我们可以把课本中的一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如把检测“土壤中是否含有水分和气体”实验改成“探究土壤中的化学成分”实验,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先小组讨论分析土壤中可能有哪些化学成分,然后分组探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实验操作的衔接

实验操作的规范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很重要,每个实验都需要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及分析,让学生通过每个实验学会分析注重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例如,在初中“显微镜使用”的实验中,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的名称和用途,以及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还有相关常用实验工具的识别,例如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等。学生通过操作显微镜,在实验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领,高中教材则要求学生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以及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质壁分离等生命活动现象。高倍镜的使用也要遵循着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的原则,所以初高中教材中关于如何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实际作为一种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是一个整体,应注重实验操作规范的衔接。

3.知识内容的衔接

3.1酵母菌

初中通过观察酵母菌的实验学习了酵母菌的结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很容易理解酵母菌有明显的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是一种真核生物。细胞中一般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学生很容易理解酵母菌是可以进行有氧呼吸的。另外,初中教材中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变化的实验,并介绍了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定二氧化碳的方法,这就为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理解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并对细胞呼吸的产物进行鉴定实验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感觉顺理成章,获取知识循序渐进。

3.2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

初中通过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实验,培养学生制作临时装片的操作能力和显微镜的操作技术,另外,通过观察溶液浓度大小对植物吸水的影响实验(将同样的萝卜条放在不同溶液中观察其吸失水情况),使学生对植物失水、吸水有一定的直观感觉。高中教材中用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来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际上是初中阶段的上面两个实验是一脉相承的,制作临时装片和显微镜的操作技术直接用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后一实验又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奠定了基础。

3.3根尖

初中通过对根尖与根毛的观察实验,学生对根可以分为根冠、分生区(生长点)、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已有所了解,高中阶段观察植物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首先要学生能准确取材,取到根尖生长点的细胞,没有初中的基础,很容易导致实验失败,只能看到长方形的细胞,从而无法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如果注重初高中这两个实验的衔接,学生就会较容易理解实验原理来准确取材并结合规范操作,实验很容易成功。

3.4光合作用

初中探究光照或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的实验,主要探究的是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如水和阳光。而光合作用内容是高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高中关于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则侧重于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初中的探究实验是将同种同数量的植物分别置于有光和黑暗的条件下,看两组植物的生长状况的差异,然后通过比较得出植物生长需要光,进行的是空白对照;初中阶段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比较简单,只关注生长状况的好与差;实验结论,初中阶段的实验只有是与否的判断(植物生长是需要光还是不需要光)。而高中阶段则是探究光照的不同强度对光合作用这一具体生理过程的影响,进行一系列的对比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同样时间内上浮的叶圆片的数目);实验结论,而高中阶段实验则需要在几组对照实验的结果比较中得出结论(哪一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

3.5土壤中动物

初中调查土壤中动物种类的实验和高中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的实验,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初高中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初中实验只限于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所属类群,即根据小动物足的对数的多少将它们分别归入环节动物、昆虫类、蜘蛛类、甲壳类和多足类等五大类,而高中实验则要求列出每一种所找到的动物的具体名称,教材提示可借助有关图鉴查清小动物的名称,并进行分类;初中实验中对肉眼看不见的生物不做要求,而高中阶段的实验则要求借助放大镜或实体镜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初中对取土的体积并没有严格的要求,而高中阶段的实验则要探究土壤中动物的丰富度,所以对所取土壤的体积是有要求的。

总之,初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应从多个方面实现有效衔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初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模式;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教育的投入、社会对教育的关注以及人们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注重都日益升温。在政策上,国家本着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原则,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教改政策。在教学上,学校也着力开始进行从理论为主、应试模式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质培养为前提的教育模式。而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课改的成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择初中化学这一课程,从初中化学课堂教育的现状及新课改下化学课堂新的教育模式的探讨等方面进行一番论述。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育的现状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概述

初中化学一般是在九年级开设的,其内容主要涉及最基本的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可谓是密切相关。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目的也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化学工艺生产、化学反应及化学药品、仪器的使用有最为基本的认识和了解,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术语,为高中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老师讲授理论知识、介绍化学知识为主。而作为一门与实际联系的逻辑性较强的课程,化学课堂教学也成为难度大、内容多并且有点抽象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形象具体地讲述、介绍、演示甚至是指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及化学实验的操作。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化学课堂教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老师理论知识讲授过多、让学生难以理解消化以及实验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等问题。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上,由于受限于硬件设施的缺少,许多需要现场进行或者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的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只能代替以老师纯粹的理论解释和介绍,让学生对原子、分子这种抽象的、不可见的化学知识点没有具体的认识,只能从老师的讲述中对其有个模糊的了解和认知,这样也导致学生对这些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点无法很形象地记忆,学习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而在实验课程的设置上,虽然大多数学校都有相应的化学实验安排,也让学生进行了一些化学实验的实际操作,但是由于化学实验没有很好地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只是作为让学生了解或者是熟悉相关实验过程的一个手段,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也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完全是任务式的结束了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效果及教育意义实在有限。除此之外,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主动思考探索能力缺失以及课业负担较重等问题。

二、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模式

在新课改下,对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教育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新教育模式的探索也就成为重中之重。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实验操作进入理论课堂。如关于酒精灯的使用,老师在讲授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进来,现场演示酒精灯使用的过程及方法,就其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及指导,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很好地达到实验操作的效果,教育效果也能得到更大的保证。其次,对于一些无法现场演示或者展示的化学过程和工艺,可以借助图片或者动画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最后,让学生更多地进入化学实验室参与化学实验操作,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对每个化学过程有更为直接的操作,而不是任务式地完成课程中要求的实验操作。老师应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具有创造性的思考和操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提升。

新课改给初中化学课堂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通过对初中化学课堂教育现状、新课改下的新要求及教育模式的探究,

我们认识到,要想达到良好的课改效果,那么对于化学课堂而言,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只有采用更为切合实际、学生需求的课堂教育模式才能让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完成新课改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麻清.新课改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

篇6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我国著名化学家和教育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法庭”。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需要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帮助学生获得生动丰富的事实性知识和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形成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因此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予以强化。

1 重视起步 培养兴趣

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意识倾向。一些有趣的、神奇的实验极易唤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好玩),从而逐步过渡到操作兴趣(想动手试一试)和认识兴趣(想知道为什么),初中生年龄小、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为此教者从一开始的教学,应努力为学生展现出丰富直观的学习情境,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实验操作的兴趣,在完成了?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这一节教学研究后,让学生走进实验室,首先从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开始进行实验,让学生根据事先拟订的实验报告自己动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尽量把一些学生能够完成的演示实验请学生来自己做,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操作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既取得了第一手感性的认识,获得化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实验操作的兴趣。

2 规范演示 潜移默化

教师的演示实验是整个实验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实验中的一举一动,每项操作的示范都将成为学生实验操作的楷模,并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教师对待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对于学生的实验素养养成有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成功的演示实验常常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从而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者要精心准备、周密设计,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1)实验目的要明确。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演示实验以及如何设计包括演示实验在内的课堂教学过程,是根据教学目的出发的,不同的教学过程的演示实验有着不同的功效和要求。如在引入课题时运用演示实验,其目的往往侧重引导学生对研究问题的兴趣,或者唤起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其目的往往在于提供必要的感情素材,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使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印象;在引导学生深化、巩固、应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演示实验,应当注意突出实验的思考性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

(2)实验要直观明显。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因而演示现象要明显,应注意仪器背景、色泽对比、仪器放置高度、选择用仪器的尺寸大小、药品的多少、实验操作的动作及过程。教师要正确安装实验装置,程序和操作要规范化。实验装置要面向学生,要有利于每个学生观察、模仿。暂时不用的仪器、药品不要放在讲台上,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实验要简易可靠、安全成功。在课堂教学中,教者在进行演示实验上力求简易方便,包括仪器的结构简单、操作简单以及演示现象得出结论的解释和推理上的简单。由于课堂时间十分宝贵,演示实验要确保成功,实验前必须做好准备。教师要亲自操作,熟悉仪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现象,估计实验时间、观察实验环境、掌握实验效果。

3 由浅入深 细化指导

初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是逐步形成的。最初的实验教学活动完全是由教者来设计和操作,让学生来理解和感知。教师不能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应十分注意观察指导,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多数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但是并不知道怎么看,看什么,只是盲目乱看,学生只有对所观察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眼中有物,才能成功地达到实验目的。在演示实验之前,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打算怎样进行,对演示的仪器、器材有所认识,可引导学生先整体后局部,先外后内,自上而下,先粗后细,纵向、横向、正反对比以及相关现象的产生,如发光、发热、颜色的变化、气体产生等从观察到现象去积极思维。

3.1 起始阶段——掌握分解动作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完成其他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在培养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基本操作的训练,要像教“广播操”的分解动作那样,认真教好每一个局部动作,使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例如,学生使用试管的实验操作,首先要教给他们握试管的“三指法”。即用拇指、食指、中指捏好试管,无名指和小指应屈向掌心。要注意纠正一把抓住试管的错误方法。只有在实验中反复教育和强化规范操作,才能使学生对实验操作要求做到准确熟练的掌握,实验操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3.2 熟悉阶段——初步掌握完整动作

在多次反复的练习之后,就可以通过实验把“分解动作”连起来训练。例如,经过“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装配”和“仪器的洗涤”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训练之后就可以做“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过滤”等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了。当然,在做这些连贯动作的实验时,教师仍然要做好示范,再让学生独立操作并加强指导。

3.3 熟练阶段——动作的协调完善

在初步学会了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再经过不断的练习和提高,就可以使同时进行和先后进行的动作协调起来,并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

篇7

1. 实验图的阅读指导

实验图可分为实验操作图、实验现象图和实验装置图。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其最基础的实验操作便是基本操作,其它实验技能都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图也大多为基本操作图;实验现象图即有物质的性质、检验等图;实验装置图有气体的制取装置图等。

(1)基本操作图的阅读指导

教材中的基本操作图都以流程形式设置。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强调其动感性。在此过程中不但要提高学生的阅图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首先要指导学生看清图的整体和局部细节;其次指导学生从图的整体中提取出操作的先后步骤;再指导学生从图的细节中提取出操作的注意事项。如教材19页图1-26——液体的倾倒:

从图片的整体阅读可得出倾倒液体的步骤:打开瓶盖试管倾斜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倾倒。从局部细节中获得操作的注意事项: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向手心;瓶口要紧挨试管口。

(2)实验现象图的阅读指导

第一、二、六单元等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教材中设有不少此类素材。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一类图时,务必教会学生要图文并重、注意动感,要会从中提取出以下几个信息: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②实验控制的条件。③实验步骤。④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⑤推测实验的正确现象。最后还要分析得出相关实验结论补充在课文相关正文中,使教材更充实。例如:教材34页图2-10——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通过对相关图片的阅读可从中获得以下信息:实验目的——氧气是否支持燃烧;原理——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控制的条件——空气中与氧气中(变量);实验步骤——把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观察,再放入氧气中观察;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用品)——集气瓶、带火星的木条、空气、氧气;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氧气支持燃烧;拓展——利用氧气的这一性质可检验氧气。教材15页图1-16、1-17等图片也属此类。

当然,实验现象图的阅读不能取代实际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图形的阅读必须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根据实验现象图只能预测实验现象,毕竟不是实际的实验现象。只有把阅读教材与观察实际的实验现象紧密结合起来才利于学生更明晰地将现象和结论区分开来,才能引导学生更全面客观地观察实验,养成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尤其是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要指导他们勤于观察实验现象图及实际操作,才能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养成他们敏锐和敏捷的观察品质等。

(3)实验装置图的阅读指导

这一类图形的阅读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全面。要指导学生从所阅读的图形中提取以下几个信息:①实验内容;②实验所需要的仪器和药品;③实验进行的条件;④实验的注意事项;⑤得出实验结论或对实验中各种化学现象进行分析、解释。相对而言,这类阅读更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物质微观结构图的阅读指导

由于物质的微观构成对于初三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因此教材中出现大量粒子结构示意图形。如能指导学生阅读理解好此类图形,有关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类等知识的学习将迎刃而解。现以第四单元课题1 图4-1——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为例阐述指导阅读过程:观察图内的关系(原子与电子、原子核;原子核与质子、中子的结构关系、位置关系、体积关系)归纳原子的结构,结合表4-1,提取其它信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较大但体积很小;电子的质量很小但运动体积较大;质子与中子的质量相近;电子与质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中子不带电)。这样得到的原子的结构知识就相当全整了。

对微观结构图的深层阅读,可以将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便于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等基本理论和概念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首先要着重指出与结构(或概念)密切相关的部分,其次阅读的注意点应随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而变化。

篇8

一、中山市首届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

1.竞赛内容:竞赛分为“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和“实验方法创新竞赛”两个项目。

(1)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现场规范、熟练完成初中化学新课程的一个实验。竞赛的形式为:抽签选一个30分钟内利用常规实验仪器完成的初中化学实验,包含对实验仪器进行组装或对某个不合理装置进行正确装配或对某个不合理试剂配置进行调整后方可继续实验。

(2)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参赛选手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竞赛的形式为:30分钟演示并解说本人创新的适用于初中化学新课改的演示实验、探究实验或课外实践等实验方法(简要说明原实验方法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创新点和特色、使用的好处),并且附上文字说明。

(3)器材和耗材准备。常规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主办单位准备;创新实验器材及相关耗材由参赛选手自备。

2.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竞赛评分采用百分制,满分100分,其中“常规实验操作技能竞赛”占40分,“实验方法创新竞赛”占60分。组委会将聘请市内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每位参赛选手的各个参赛项目进行量化评分,经评委会综合评议后确定获奖人员和等次,并择优确定参加省竞赛人员。

二、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1.取得的成绩。多数参赛教师实验操作规范,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在抽到题后,能够立即进行实验设计、准备器材,并且及时整理好器材,表现出了较高的实验素养。实验过程中思路清晰、准确,能够注重实验教学中重点的强化,难点的突破;注重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创新实验是这次竞赛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大部分实验设计并不完美,因此实验创新还留下很大的空间。大部分教师设计的创新实验都有明显的亮点,有针对教师演示成功率方面的改进,也有针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改进,还有面向学生实验的创新。有部分教师在实验创新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

2.存在的问题

(1)平时很少参与实验准备。在基础实验操作竞赛部分,有相当一部分参赛教师进入比赛实验室后没有清点实验仪器和器材后就直接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才发现缺少某种仪器。而本次竞赛活动中,为了观察老师们的实验习惯,评委会研究决定,赛前将仪器作了处理,比如过滤中选用了下端较尖的漏斗。这一处理让一些优秀选手在基础实验操作中因为不会根据漏斗的形状适当改进折叠漏纸的形状,从而造成过滤太慢而没有完成实验。还有竞赛实验中设计了让天平指针都不为零。一些选手因为称量前没有调平天平就开始称量,从而造成竞赛失分严重。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师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往往依懒实验教师,很少自己独立地准备实验器材,还可能实验前都懒得去预做一次。在此有必要提醒并建议化学教师们尽量养成参与实验准备的习惯。

(2)基本技能退化,实验操作素养有待提升。在本次竞赛中所暴露出的最突出问题是,我们很多老师无论是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的逻辑顺序,还是数据的处理都不清晰和严谨。比如:用托盘天平测质量,很多老师是直接用手来移动游码的,配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直接将氯化钠放入细口瓶中溶解,在计算9克氯化钠加入21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直接用9除以30来计算等。

(3)本次创新操作技能竞赛中,也存在不少无新意的设计。例如,有选手直接将启普发生器搬来制取氢气并演示氢气爆炸实验,从而可以看出参赛选手信息闭塞,平时很少去学习交流。这样的教师的实验观念可能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水平。参赛的创新实验方案,其要义就在于新,至少是有改进并且是有实用意义。若你将别人十多年前的设计方案原版拿来参加现在的比赛,还说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提炼和总结,那只能说明你缺少交流和学习的激情和实际行动。

三、竞赛后的反思

初中化学教师在繁重教学任务的驱使下,经常以信息技术等媒体代替实验,自身实验经历少,更无时间去研究,教学中重实验结论、轻实验现象,很少分析总结过程,甚至有教师以讲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和学生做实验。常年如此,不仅学生,连老师们的化学实验基本功也将会变差,实验素养将会降低。

四、改进措施

1.加强实验操作训练,规范操作技能。学校内同科组的老师平时应该积极探讨各个实验的操作方法,倡导教师参与课前实验准备与课前预先试做一次实验。

篇9

一、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结构分析

加涅认为,操作技能可分为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智慧技能包括对操作中实物呈现不同刺激的辨别及动作步骤的理解与掌握。动作技能指对一系列动作操作的熟练掌握。由于操作技能复杂程度不同,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在不同实验中地位也不同,据此可以将操作技能划分为初级和高级两个层次。

1.初级操作技能

初级操作技能指基本动作的习得占主要地位的操作技能。对智慧技能的要求比较简单,只需学生对外在刺激进行简单的辨别并对程序进行简单的记忆即可。实验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的动作技能。

2.高级操作技能

高级操作技能是智慧技能占主要地位的操作技能。智慧技能是各局部动作的协调,并将它们组合成整体的技能。高级操作技能训练的前提是已掌握大部分动作技能,只需要少部分新的局部动作技能的训练,相应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智慧技能。

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1.深化学生对实验技能重要性的认识

   (1)课堂教育。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实验技能操作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规范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一切科研探究活动的基础,也是学习后续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保障。在医用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将医用化学中的定量概念与实验操作联系起来。

(2)课外教育。学生工作部门要加强学生对职业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长期形成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观念,强化学生的实验动手意识。学校教学部门应积极推动教学单位与负责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联合,建立相关的活动机制,出台引导性措施,加强学生与专业教师的联系,积极参加科研项目,增强学生对实验课及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视程度。

(3)加强教师指导作用。化学实验大纲前面几个实验都是基本操作技能练习,从药品的称量练习、玻璃器皿的洗涤、各种气体的制备练习到标准溶液的配制,最后还涉及有机实验的相关实验,这些基本操作技术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要做到准确、规范、熟练,必须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加以训练。

2.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1)扎实掌握基本实验。基础实验主要为医用化学相关的验证性实验,一次实验课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过程。每次正式实验课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组、分次,提前准备实验课所需的实验器材、试剂及使用仪器等。实验中,教师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内容,仔细分析实验结果,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中有条不紊。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时,鼓励学生分析原因。实验结束后的工作主要包括玻璃仪器的清洗和干燥、试剂的摆放和贮存、仪器的调校保养、废液污染物的处理等,这使学生对实验有了更加清楚而全面的认识。

(2)自主设计综合实验。自主设计综合实验是以基本实验为基础,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内容,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设计实验的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均较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设计实验方案,提交设计报告。

(3)完善操作考核制度。及时的实验操作考核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而调整教学具体计划和方式。具体考核学生对一个实验完整操作的熟练程度,对实验过程中现象的解释和实验结果的预测与分析。实验考查不仅能体现学生的操作能力,又能发现学生平时的实验习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堂实验与医院见习相结合

将医院见习变为化学实验课的组成部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热情,进一步强化其独立操作的能力,更有利于医学护理专业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同时,医院见习能使学生提前了解岗位基本职责,熟悉各种常用的仪器设备,极大地增强他们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视野。

篇10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实验不仅是解决化学问题重要手段,而且还是科学探究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在使学生进行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新课程更强调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增加了化学实验的数量,而且对实验技巧的要求也有提高,本人结合十几年的初中教学总结以下几点实验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好演示实验。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生的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而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首先是要把握演示实验在本节教材中的作用,明确演示实验设计的思路,弄清演示实验成功的因素;其次是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器材,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然后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因此新学期第一节课,本人做了一系列演示实验:在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滴入Na■CO■[草莓汁]溶液滴入Ba(OH)■[草莓牛奶汁]溶液滴入稀HCl[雪碧]。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再一个就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KMnO■晶体放在器皿表面上(或玻璃片),在高锰酸钾上滴2至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名,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被点着了,因此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二、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乐于探究。

初中化学实验,学生只有亲自操作主动参与,才能对知识理解更加牢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继而通过交流、优化、深化,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些指导,在学生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主试管里装入粉末药品要“一斜、二送、三直立”;装块状药品要“一横、二放、三慢竖”;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两查、两不、两禁止”;液体药品取用的要点是“瓶塞倒放、两口紧挨、缓慢倾倒、加盖放回”;使用胶头滴管应“捏头赶空气、放手吸试剂、悬空滴液体、管口勿触壁”。

在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探究上,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食品和装置图,通过分析每种仪器的用途,补充学生熟悉的可以代用的仪器,或者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自制的仪器,这样仪器装置可以组装十几种,并讨论不同的装置各有什么优缺点。近几年中考,NaOH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探究,一直是考试重点。于是我把一瓶久置的NaOH展示给学生观察,观察完后学生对这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①这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了?如果变质了,变成了什么物质?怎么检验是否变质?②这瓶NaOH固体是否全部变质了?③如果未全部变质,如何除去杂质得到较纯净的NaOH?④如果变质,变质程度是多少?通过这样分析后,学生的思维开阔了许多,使学生既学习了课本知识,但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活动,解释实际问题。

近年来,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求知欲已不仅限于课堂教学,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利用学生带来的家庭厨房里的物品进行实验、观察,如观察没擦干净的铁锅,生锈的菜刀,用久的热水瓶胆和烧水壶内沉积的水垢等,通过这些实验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单质、化合物的知识,而且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与生产生活就会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他们关心自然、保护资源、关心社会的情感。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趁热打铁,结合燃烧与灭火实验教学,布置学生课余时间到汽车加油站,观察严禁烟火标志,到泉州新车站泉州火车站、晋江机场了解哪些物品严禁带上汽车、火车、飞机,增强了对易燃易爆物质性质的直观了解。初三化学中酸、碱、盐溶液的学习中,学生知道pH试纸遇到酸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时,显示不同的颜色,可与标准比色卡对照确定溶液的pH值,它可以粗略地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课后指导他们利用pH试纸,检验学校周围的水资源的酸碱性,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基本实验操作,也培养了他们利用化学实验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讲授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中,教师的启发讲授是起主导及核心作用的。通过教师的启发讲授,能够使课堂上诸多的知识内容及讨论话题,在学生的思维中巧妙和地联结起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该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观察和有序的操作。适时而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疑难,引导学生结合实验事实和理解进行总结和概括。如在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前,启发讲授尤其重要,教师不仅要讲授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指出在实验中可能产生的错误,如有的学生在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可以帮助其进行分析,总结出可能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求教师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来精心设计每一个实验,合理组织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智能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得以加强。

【参考文献】

[1]王云生.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教学论坛2010年12月第三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