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散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包红头巾的男人图片 催泪散文

催泪散文

2024-07-09 08: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15年,是三水历史上最灰暗,最悲痛的日子,大雨一连下了连绵两个半月,几乎将天地连在了一起。

西江两百年一遇的洪水,北江一百年一遇的洪水,像两条恶龙,纠缠在一起,冲撞着,翻腾着,使得三水境内四处决堤,乡民溺死,米粮断市,哀号遍野。那是三水人大批逃亡海外的一年。

三江暴涨,万姓沉沦。活下去,成为最大的命题。为了家庭,吃苦耐劳的三水妇女们,跟随水客来到南洋,只为寻一口饭吃。坐船七天七夜,到达新加坡后,她们会来到大坡牛车水,这里是三水人的的聚集区,每天晚上,街上热闹非凡,包工头们来这里招工。

蓝衣黑裤,用旧轮胎做成的皮鞋,头包红头巾,是她们的标准装束。她们每天早上四点多钟便起床做饭梳洗,五点多钟就提着装盛午饭的篮子出门上工地。她们在工地上顶着炎炎烈日挥汗如雨,直到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才拖着快要散架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返回鸽笼般逼仄的住处。

一天工作十小时,工钱不过六角,如果遇到黑心包工头,只有三四角钱。为了给国内的丈夫多寄些钱,她们的晚饭简单至极,往往只有白饭加一块腐乳或两粒榄角,甚至将咖啡泡在饭中。

除了身体上难以想象的辛劳,“红头巾”还要承受着情感的煎熬。和自梳女不同,“红头巾”远赴南洋时,大多已经成婚,即使未婚,家乡已有指定婚配的男子,到南洋后也要以“生鸡(公鸡)拜堂”完婚;所以绝大多数“红头巾”都是已婚妇女。

据学者研究,这些已婚的“红头巾”都是无法在夫家生活下去而出洋的。还有一些三水妇女,是为了挣脱自己不喜欢的男人而南渡的,一些则是丈夫早逝,生活没了依靠不得不南来。

“十个过洋,九个苦命,若非苦命,也因家贫。”几乎每一位“红头巾”都有一段辛酸的往事。

黄苏妹是国内最后一位“红头巾”,1935年怀胎七月时,和五六个同村女子就打算去南洋打工。因为和水客办好了手续,不得不走。

工作非常辛苦,有一次,建筑水闸时,要工人下到一个泥坑工作,别人都不愿意跳下泥坑,她带头跳。当时她的左手无名指戴着一个戒指,这个戒指不小心勾住了一个钉子,还没等她回过神来,半根血肉模糊的手指已不再属于她了。

她的肚子一天天变大,但仍然坚持每天上工地。后来,孩子生下来了,是个女儿,她无力照料,4天之后,便送了人,领养的人给了四元钱。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她都在泪水中度过。时间久了,连孩子的样子都变得模糊起来。女儿两岁那年,领养的那家人因为家里有急事,让她抱回去一段时间。她却说,我抱回来就不再抱回去。因此那家人就没再找她。

从此,母女天各一方,再也没有相见。这也成了她心中永远的痛,永远的愧疚。在梦中,经常听到一个女婴的啼哭声。谁不爱自己的骨肉?谁不渴望陪伴自己的孩子?可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母女分离成为了一种无奈的选择。

黄苏妹在新加坡一呆就是十年,十年之后,她终于踏上了返乡的船。在海浪中颠簸了七天七夜,她终于回到三水,回到了魂牵梦绕的家园。

那天晚上,这个坚强的女人躺在丈夫的怀中,讲述着这十年间的辛酸,边讲边哭,整整哭了一夜,仿佛把一生的眼泪都流干了。在新加坡,她虽然失去了女儿,失去了一根手指,但和那些累死在异乡的姐妹相比,她仍是幸运的。

“两鬓添风霜,回头已百年,赢得广厦千万间”。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亚洲第一高楼——— 保险大厦,就是上千名“红头巾”在18层高的脚手架上,采用在第9层接力的办法,一手一脚、蚂蚁搬家般将材料逐层上递,最终才完成这一令新加坡人骄傲的大工程。

“红头巾”表现出来的在逆境中求生存、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对社会对家庭负责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新加坡民众。

为纪念“红头巾”这段奉献的历史,新加坡当地曾用各种方式来纪念这群特殊的老人,包括在新加坡市区重建局门前立三尊“红头巾”石像,在圣淘沙博物馆内塑造一尊“红头巾”蜡像,推出“红头巾”纪念邮票等。

上世纪80年代新加坡制作的26集电视剧《“红头巾”》,也是人们纪念那段历史的举措之一。“红头巾”成为了海外华人的典范,成为展现华侨妇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词。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红头巾”一般都比较长寿,平均寿命为八九十岁,黄苏妹更是活到了105岁。这或许是因为她们乐天知命,独立自足,又或许是上苍对她们前半生辛劳的一种补偿吧。

2015年10月,随着黄苏妹的去世,“红头巾”已经成为历史,但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红头巾”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佛山人心中。

朗读者:李建平

朗读者简介:李建平,全民悦读全国最美声音朗诵公益大使、全民悦读全国悦读会联盟副秘书长、全民悦读佛山悦读会副主席、湖南省首届“金话筒”获得者,曾出版发行过个人朗诵专集《圣经诗与歌欣赏》,三次获得“中国广播奖”。

作者简介: 盛慧,作家、艺评家、佛山市艺术创作院专业作家。曾获广东小说奖、广东散文奖、广东青年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2010年入选“广东文学新实力·十位青年作家”。代表作品有《白茫》、《岭南的乡愁》等。

-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