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剧《奥维尔号》:来自25世纪的寓言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勒克勒克是什么电影里的人 美剧《奥维尔号》:来自25世纪的寓言故事

美剧《奥维尔号》:来自25世纪的寓言故事

2024-06-24 03: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9年4月26日,全世界的漫威粉都在为《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欣喜或者不满的同时,一部名叫《奥维尔号》(The Orville)的美剧第二季悄然剧终。这部以《星际迷航》为蓝本照着葫芦画瓢搞出来的剧,目前来看受欢迎程度远大于《星际迷航》的正宗嫡传《星际迷航:发现号》,可以说真正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同是太空歌剧,《星际迷航:发现号》虽然延续了《星际迷航》系列的严肃精神内核,但剧情拖沓意念老旧,未见有什么新的突破。而另起炉灶的《奥维尔号》却要喜剧有喜剧、要情感有情感、要深度有深度,令人入坑之后流连忘返。

《星际迷航·发现号》剧照,杨紫琼主演了这个剧的前两集

《奥维尔号》第一季海报

在第一季第一集开场,男主角艾德便被老婆凯莉给“绿”了。离婚一年后,艾德成了星际联邦奥维尔号舰的舰长,而女主角、他的前妻凯莉成了舰上的大副。前几集的主要笑点都集中在男女主角情感纠葛和太空旅行、星际战争这些宏大背景的错位混搭上面。情感方面《奥维尔号》同样走得很远。舰上的女医生克莱尔和机器人艾萨克相爱,舵手戈登爱上了几百年前地球上某位女性的虚拟影像,这些都是科幻作品对人类情感边界的触碰,以及对于人性的玩味和思考。什么是爱?什么是情?什么是人?《奥维尔号》用轻松诙谐的方式,不仅向我们呈现出人性中美好的一面,而且举重若轻为我们描画出这些美好人性的尺度和范围。

男女主角的情感纠葛承包了前几集大部分笑点

除了这些喜剧元素和情感方面的细腻感人之外,《奥维尔号》前两季一共26集,其中还探讨了很多深刻问题。在我看来,这个剧的一个核心关键词是“反思”。既反思我们这个文明既定的价值观,也反思我们对待其他文明不同价值观的态度和方式;既反思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正路和弯路,也反思社会形态的合理与不合理。从正向的角度来看,创作者把自己对于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思考,投射到了几百年以后已经进入星际文明时代的星际联邦;从反向的角度来看,《奥维尔号》在太空歌剧背景中呈现出的种种矛盾冲突,其实无一不是我们这个地球文明曾经经历或者正在经历的各种问题的升级版。这些问题被夸张和升级到一个太空背景后,其荒谬感被自然呈现出来。比如说我们是否应该重男轻女、是否应该迷信、是否应该认为少数服从多数便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这些问题被投射到太空歌剧的背景后,很多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价值观都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这是《奥维尔号》这个剧最难能可贵的点。

女神查理兹·塞隆也有客串该剧,出现在第一季第五集,气场强大

放手还是战斗?——反思平等与尊重的限度

“在历史的长河中,几乎每个星球上在某段时间内都有一部分人被另一些或更强大、或更数量庞大的群体压迫着,因为那些现在对我们来说无关紧要的理由。道德进步的历史,可以用基本人权的适用人群的扩展来衡量。我们只要求自己能被包括在那个正在扩展的正义范围之内。”

——莫克兰人中的女性运动领袖在法庭上的陈辞

按照《奥维尔号》的剧中设定,25世纪的地球文明进入到了星际文明时代,和其他不同的外星文明一起组建了星际联邦。奥维尔号上的二副柏图斯少校是一个来自莫克勒斯星的莫克兰人。这个星球的文明在科技上已经高度发达,在文化上却相当奇葩。在莫克兰人的文明社会里,女性被认为是低贱的,所有的“夫妻”都必须由两名男性组成,其中一名负责孵蛋生育后代。“父母”一旦发现孵出来的婴儿性别为女,大多数都会给她做变性手术变成他。毫无疑问,这个设定是地球上重男轻女思想或者说性别歧视的一个夸张投射。

在第一季的第三集,柏图斯孵出来一个女婴,他的伴侣凯尔登坚持要给这名女婴做变性手术。奥维尔号上的舰长船员们齐心协力想要保护这名女婴免受伤害,为此不惜登上莫克勒斯星的法庭与莫克兰人的整个社会进行对抗。《奥维尔号》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莫克兰人设定成是简单的邪恶反派,而是对其匪夷所思的社会文化进行客观视角的呈现。舰长艾德在这一集里陷入到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出于人人平等、保护生命的理念想要保护这名女婴,一方面又不得不对有文化差异的其他文明保持尊重。保护女婴,会冒犯莫克兰人的文化;尊重莫克兰人的文化,又会眼看着刚出生的女婴被迫改变她的人生轨迹。这一集的结尾既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面对一个已经积习深重的奇葩文明,想要改变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船员们最终不得不选择尊重莫克兰人的文化,放手让柏图斯和凯尔登这对“父母”做出选择。

奇葩的莫克兰人家庭,只有男性和男性才可以结婚

有趣的是,莫克兰人的故事并未结束。在第二季的第十二集,奥维尔号意外发现了一个星球,这里躲藏着数千名女性莫克兰人。舰长艾德向星际联邦申请,希望联邦能够批准让这个星球独立并成为联邦一员,这样便可以保护这些女性逃亡者。因为消息不幸走漏,莫克兰人派出军舰要将这些女性逃亡者捉回莫克勒斯星,然后审判定罪。为了将这些逃亡者“捉拿归案”,莫克兰人不惜以退出星际联邦做要挟。由于莫克兰人是星际联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商,这个要挟让联邦高层犯了难。面对联邦政府这种无能的政治软弱,舰长艾德坚持己见,认为应该以星际联邦坚持的价值观至上。

由于长时间在奥维尔号上服役,这个时候的莫克兰人柏图斯已经完全认同了星际联邦的价值观。于是在逃亡者的星球上上演了热血的一幕,大副凯莉和二副柏图斯带领星球上所有的女性莫克兰人,和前来抓捕这些女性的莫克兰军人展开战斗。故事结尾,星际联邦和莫克兰人达成妥协,星际联邦暂时不接纳这个逃亡者的星球为联邦成员,莫克兰人也不再执意要抓捕这些逃亡女性。总的来说,奥维尔号保护莫克兰女性逃亡者的目的达成,然而性别平等之路,对于莫克兰人来说依旧漫长。

奥维尔号大副凯莉与二副柏图斯,为了保护逃亡者、捍卫平等不懈战斗

这两集《奥维尔号》放在一起,往窄了说是呈现地球文化中重男轻女以及性别歧视的荒谬性,而往宽了说,是在讲述平等与尊重。在第一季第三集的故事里,面对一名女婴即将被双亲做变性手术这一事件,奥维尔号最终选择尊重一个存在不平等的异域文化。在这个故事里,舰长艾德在选择之后依旧迷茫于这样做到底是对还是错。而在第二季第十二集里,面对几千名逃亡者的自由,奥维尔号选择了誓死捍卫性别平等以及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而且甘愿为了捍卫这样的价值理念而战斗,哪怕是破釜沉舟也在所不惜。两集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奥维尔号》这个剧对于平等与尊重这一普世价值观的辩证思考。到底是平等大于尊重还是尊重大于平等?我们到底要不要和“不尊重”保持平等?抑或我们到底要不要尊重“不平等”?这些都是在确立了平等与尊重的价值观之后,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严肃问题。

理念还是执念?——反思信仰以及文明进阶

“……我们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当年的种种曲折。我们星球把您当神崇拜了几百年,但就算不是您,神话也会以其他的面目传播开来。这是所有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文明的学习阶段。最终,我们发展到了这里。所以说,指挥官,你没有用虚假的宗教毒化我们的文明。我们仍然繁荣发展。而您的信仰肯定是理性、探索以及逻辑思维的永恒持久。”

——受凯莉影响并已发展至太空文明的两位使者对凯莉说

在《奥维尔号》第一季的故事里,奎尔人是星际联邦的最大威胁。这个文明在科技和军事方面和星际联邦不相伯仲,但却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走入了死胡同。在奎尔人的观念里,“艾维斯”是他们信奉的宇宙中唯一的神,所有不信奉“艾维斯”的文明都是卑贱和罪恶的,奎尔人有绝对的理由消灭他们。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比莫克兰人更冥顽不化的文明。星际联邦和莫克兰人之间存在的只是文化层面的差异,相互之间至少还可以对话。而面对奎尔人这样一个秉持执念的异质文明,彼此间的矛盾是不可化解的。按照奎尔人的思维模式,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甚至“正义凛然”地毁灭一个又一个文明,这种情况下星际联邦只能与之进行星际战争。然而,战争又会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仇恨,于是双方陷入恶性循环。

奎尔人的思维很像当年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殖民者。在当年的殖民主义者眼里,所有遇到的不信上帝的文明都是低等文明。正是在这种思维的驱动下,当年的西班牙人才会毫不犹豫毁灭美洲的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其后几百年里,殖民主义的罪恶传播到世界各地,给一个又一个的文明带来无尽的灾难。

《奥维尔号》里面,星际联邦和奎尔人死磕过好几集,即便舰长艾德一次又一次以德报怨,依然无法化解彼此间的仇恨。有趣的是,到第二季第九集,星际联邦和奎尔人第一次从对抗到合作,而造成这一转变的原因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共同敌人凯隆星人。奎尔人自视道德水准高人一等,蔑视其他文明,可以毫无怜悯之心毁灭其他文明;而以人工智能A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凯隆星人则完全是零道德,像清除障碍物一样清除其他文明。在双方科技军事水平对等的前提下,似乎凯隆星人的战斗力更强。于是星际联邦和奎尔人不得不结成同盟一致对抗凯隆星人。看来在生存与毁灭的问题面前,信仰差异的问题还是可以暂且先放一放。

奉“艾维斯”为宇宙唯一神,并且视其他不信神的文明为罪恶的奎尔人

《奥维尔号》的编剧显然对欧洲历史相当熟悉,并且有其独到的反思和更高层面的价值思考。在第一季第四集里面,一个巨型飞船上的人类社会发生了文明倒退,退回到了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神权政治时代。凡是对神有所怀疑的人,都会被虔诚的信徒们毫不犹豫处死。在第一季第十二集(本季最后一集)的故事里,奥维尔号大副凯莉违反了《星际迷航》中的最高指导原则。按照《星际迷航》中的设定,星际联邦成员不得向任何还没有进入太空时代的文明传输文化或科技,以免造成对该文明的污染。凯莉用星际联邦的科技给一个小女孩治伤,结果对这个文明造成了污染。这个星球穿梭于星际联邦的宇宙和另一个平行宇宙之间,在星际联邦所属的宇宙消失十一天的同时,这个星球会在平行宇宙度过七百年。于是十一天后,奥维尔号发现这个已经过去了七百年的星球发展到了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明程度,并且把凯莉供奉为他们的神。

《奥维尔号》的这一集可以说于轻松幽默中表达出了意味深刻,既戏仿了欧洲基督教的历史,又做到了逻辑自洽严丝合缝。又过了十一天/七百年,这个星球进入到了地球文明21世纪的水平,但依旧宗教纷争战乱频仍。又过了十一天/七百年,这个星球从电脑时代成功升跃到了量子驱动时代,达到了和星际联邦同等水平,开始探索银河系的未知区域。理性、探索以及对逻辑思维的永恒持久,是星际联邦传输给这个星球的真正信仰,也是《奥维尔号》这个剧想要表达的真正理念。

反思社会制度以及人类文化

“你们是个高级社会了,你现在好好想想,数千光年以外的、由尘埃和气体组成的星球的相对位置怎么就能影响到人的相对性格?……我们寻找周边自然世界中的各种模式,这是天生好奇。我们急切渴望寻求意义,但有时候星星就是星星而已。”

——奥维尔号舰长艾德说给迷信占星术的星球元首

绝大多数好莱坞电影里呈现出的人类社会形态往往非黑即白。很多电影里的社会形态设定永远是把民主社会等同于正义,把极权社会等同于邪恶。可以说,这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意识形态渗透。《奥维尔号》第一季第七集,大概是我第一次看到的批判和反思民主政体的科幻剧。在这一集里,奥维尔号船员登陆到了一个相当于地球文明21世纪初水平的星球。在这个星球上,所有人可以互相给对方点赞或者给差评。一旦某个人的差评数量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便会被整个社会判为有罪,甚至有可能被处以死刑。黑人船员约翰·拉玛中尉无意中亵渎了一尊雕塑,视频被上传到网络之后引来大众反感,于是每个见到他的人都给他差评,直到他被捕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奥维尔号》这一集显然是对当今网络世界的嘲讽。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民主,然而同时又酝酿出了新的暴政。“人肉搜索”、网络暴力这些东西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新出现的负面事物吗?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所有人通过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时,其判断力往往会呈现出低幼化的倾向,感性思维彻底压倒理性思维。奥维尔号船员最后解救约翰·拉玛中尉的方式恰是利用到了这一点。舰上的凯隆星人艾萨克作为一台超级电脑,黑进了这个文明的网络系统,同时给所有用户推送了一段约翰·拉玛中尉爱狗的视频。恰是这样一个看似无聊的小视频,改变了大多数人对约翰·拉玛中尉的态度,于是点赞人数超过了给差评的人数,约翰·拉玛中尉最后被无罪释放。

点赞或者给差评,然后少数服从多数

在《奥维尔号》第二季第五集,一个新的星球向宇宙发射了信号,按照惯例,奥维尔号代表星际联邦去和这个星球进行第一次接触,准备接纳这个星球上的文明加入星际联邦。奥维尔号登陆之后,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会谈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本来一切顺利,结果凯莉和柏图斯在说了自己生日之后对方突然态度大变,把她和他直接送进了集中营。原来,这个星球虽然已经科技发达,但却依旧对占星学深信不疑。在他们看来,如果一个人的出生时间位于一年中的某个时间段,这个人便是罪恶之徒,必须被送进集中营实行监禁。往小了说,这是在讽刺调侃某些对星座深信不疑的人;往大了说,这一集是在讽刺迷信;往更大了说,这是在剖析人类文化中“排他”的劣根性。

《奥维尔号》中,为了解救深陷集中营的凯莉和柏图斯,面对这样一个对占星术深信不疑的文明,舰长艾德苦口婆心地说,“我们急切渴望寻求意义,但有时候星星就是星星而已”,这样的劝解当然不会起到什么作用。最后,奥维尔号伪造了假的星象欺骗这个星球上的人,总算救出了凯莉和柏图斯。

这便是《奥维尔号》这个剧的高明之处。已经播出两季26集,没有任何一集的结尾是强行的大团圆,或者冲突矛盾的理想化解决。每一次的故事结尾,都另辟蹊径合情合理化解了眼前危机,同时又明确表明了很多矛盾冲突其根源的根深蒂固。本剧没有高调弘扬什么自认为无比正确的价值观,而是在《星际迷航》打造的科幻理念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展现理性的魅力、探索的精神、自我反思的可贵,以及爱、尊重、平等、尊严、自我等存在的美好。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