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自成没有被误杀,能够推翻清朝统治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劫掠妇女 如果李自成没有被误杀,能够推翻清朝统治吗?

如果李自成没有被误杀,能够推翻清朝统治吗?

2023-04-18 19: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入主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明朝覆灭。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史称南明。自此,形成清、大顺、南明三足鼎立形式。

1644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剩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

1645年三月,大顺军逼走南明将领左良玉,占领武昌,李自成计划乘舟东下,夺取东南作为抗清基地。但大顺军尚未准备充分,清军分水陆两路突然袭来,李自成仓促弃武昌向东南进发。、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城县九宫山遭村民误杀。一代英雄自此陨落,不过很多人都在想如果李自成没有被误杀,那么他有可能东山再起、推翻清朝的统治吗?

关于这个问题,我觉着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第一,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李自成部下中很多人缺乏作战经验,军纪松散,很难有效组织和指挥;同时,他的政治纲领也相对模糊,难以团结各方力量。李自成起用的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的失意文人。如牛金星,天启七年举人、李岩(尚待考究,多认为乌有先生)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不仅缺乏带兵打仗、从政治国的经验,而且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偏差与失误,从而埋下日后败亡的祸根。

此外,其军队多为农民,马贼,强盗等组成,更喜欢流动战术,其擅攻不善守。这也是为什么久攻山海关不下的原因。

第二,集团内部不团结,实仍为散军。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很多大将都认为自己是功臣,互不听号令,在领导过程中出现混乱,出现“”此将押追,彼将攘夺,吏政选用,将府 拘囚; 上下争利,文武争权”的混乱局面。

在李岩被李自成疑杀后,内部矛盾更是激化。宋献策闻二李之死也,扼腕愤叹。刘宗敏按剑切 齿骂曰: ‘彼无寸箭功,敢杀两大将,我当手剑斩 之’”。从此文武不和,军士解体,导致在以后 的战争中农民军内部互相猜忌,不能团结一致的战斗。

此外,农民军之间也不团结,对于张献忠领导的大西政权,李自成本着“独尊”的思想不能容忍,这也使得清军可以各个击破各路农民军。

第三,人心不稳,小农思想仍为狭隘

虽然,李自成在起义初期,能够严令将士、抚恤百姓,初入北京时,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

将校、士兵对宫女进行劫掠,更甚者强抢民女, “犯者甚重。贼初入民舍,曰: ‘假灶一炊’,少焉, 曰‘借床一宿’,继而曰: ‘借汝女妻作伴! ’藏匿者 狎男子遍搜,不从则死。福安胡同一夜妇女死者, 三百七十余人”,“益肆淫掠。夜劫妇女,哭声震 天。西城妇女填井死者,不可胜数”。更甚者李自成对原明将吴三桂父亲吴襄进行拷打索饷,并掠走吴三桂爱妾陈沅,致使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背民族之大义,勾结清兵南下。

于是,民心不稳,在后期战争中各地降将更是纷纷反叛,追杀大顺政权在当地的驻军和官员,穷苦人民由于也受到农民军的掠夺,不再响应农民军号召。

第四,满清的统治基础相对稳固,实力较为雄厚

满清实力的积累可以说万历年间就开始了,从努尔哈赤的祖父、父亲再到努尔哈尔一直都是在默默储备实力,在努尔哈赤的卧薪尝胆下更是一步一步壮大,到了万历十九年(1591年),努尔哈赤已经完成了建州女真的统一,并挥师东向,攻取鸭绿江路。到了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指挥清兵入关,清朝成功入主中原。

所以从1574年努尔哈赤13副铠甲起兵算起,到1644年清军入关,用时超过了70年;满清早已经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基础较为雄厚,不易被推翻。

所以说,李自成起义的失败主要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导致的,一旦获得一定的胜利和权贵后就会争权好利、麻痹大意、不思进取等。如果当时李自成能够认识到自身内部的缺陷并做出适当的调整,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但是历史终究是被先进的思想和权利指引的,我们只能假设却不能改写,以史为鉴是我们最大的智慧吧!

参考文献:[1]汤汶旸.论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内因[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02):98-101.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