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物分类表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生

2023-03-15 22: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8世纪,林奈提出了我们现在采用的分类法,于1735年发表在“自然系统”中。这是一个等级制,具有不同层次。把动物界分到种,然后逐渐分类,种上的每一个类别都包括一个或几个下属的类,不同的等级层次之间有严格界限。相似的种归为一个属,相似的属归为一个科等等,反映了一个种在这一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一个等级称为阶元(category),林奈分类法共包括7个基本阶元。

        界(kingdom)

            门(phylum)

                纲(class)

                    目(order)

                        科(family)

                            属(genus)

                                种(species)

        这7个阶元之间还可以再分为更细的等级,如亚纲、总目、亚目等。在一个基本阶元前加上前缀super~即为总~或超~,高于这个阶元;加上前缀sub~或infre~,即为亚~或附~,低于这个阶元。如superorder为总目,subfamily为亚科,infrafamily为附科。

        传统的分类学以形态学为基础,即根据表型特征识别和区分物种。现在动物被分类在不同或相同的类群中,是基于形态解剖学、分子生物学、行为和其他特征的相似和不同来进行分析的。

 

        二、分类学方法和特征

        随着进化理论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有了很大发展。

        1.数值分类学方法(numerical or phenetic taxonomy)

        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分类学家为避免特征分析中的主观性,将用于分类的表型特征数值化,将所有数值输入计算机,计算机根据相似性将动物分类。此方法现在已不多采用,但他的统计学和计算机方法仍在运用。

        2.进化分类学方法(evolutionary systematics)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写道:进化观点应为分类学提供自然基础。进化分类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个类群的分类反映出他的进化历史或系统发生,使每一个种进入的分类单元通过进化联系起来。进化分类学通过决定同源特征(由同一祖选遗传而来)或同功特征、原始特征或衍生特征及估计两个类群中的特征之间进化差异度来分类,并以进化树来表示。

        3.分子系统发生学方法(molecular phylogenetics)

        20世纪5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分类学家采用不同动物类群中的同源分子作为特征来源。如用核糖体RNA的碱基序列推断动物类群的系统发生。碱基序列或氨基酸序列中相似和差异的数量,可用于测量两个类群之间在进化上的差异,这是分子系统发生学的方法,具有很大优势。1999年初科学家对爬行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和分析把在传统形态发生学中位于爬行类进化树根基的无颞窝的龟鳖类提到进化树的树冠位置,而且属于双颞窝类的后代,而把有鳞类放在了最底层(Science 1999 Vol 283,998-1001)。

        4.分支系统学方法(cladistics)

        分支系统学方法是分类学中越来越重要的方法,首次被德国昆虫学家W. Hennig在1950年提出,近年来被动物学家广泛而迅速地接受和运用。Henning认为进化过程最关健之处是物种的分裂。分裂总是一分为二,称为姐妹群,其中必有一个进化较快。通过特征分析可追朔其谱系分支,进而建立生物分类。物种分裂时仍保存的祖先特征为祖征(plesiomorphy),而衍生的变异特征为离征(apomorphy)。分支系统要求一个分类单元包括一个共同祖先的所有的已知后裔,即单系类群(monophletic group),各分类单元经过分支进化而产生,并根据分类单元之间的共同特征确定他们的谱系关系,并用分支图解来表示系统发育关系。分支系统学越来越多地与分子系统发生学结合起来阐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三、动物的系统发生

        地球上的生命在38亿年前就已出现,至今已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其间,在元古宙长达10多亿年的时间里原核的蓝菌是地球主要生物类群,大量真核生物在8-10亿年前的元古宙晚期出现,6.5亿年前生物多细胞化,5.7亿年前出现多门类有体腔的后生动物的适应辐射,5.2-5.3亿年前各种矿化骨骼出现在不同门类动物和原生动物中,直至寒武纪动物多样性大增长,并直到现在的哺乳类时代,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物种以及人类。

        地球上的生物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分为5界,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s)和动物界(Animals)。其中原生生物界包括单细胞原生动物(Protozoan);动物界包括原生动物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后生动物门类。这五界系统反映了地球上的生物较为真实的面貌及生物进化的几个阶段,即从非细胞阶段到细胞、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的进化方向。

        现在有一种新的观点即“3主干6界”系统正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即:将原核生物界分为古细菌界和真细菌界,原生生物界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并列为3主干。

        后生动物起源于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祖先。1874年德国学者赫克尔(E. Haeckel)提出:最早的后生动物起源于类似鞭毛虫的祖先,鞭毛虫聚集成中空的囊胚,再形成双层壁的原肠虫,是最早的后生动物的形式。后来俄国学者梅奇尼科夫(Metschnikoff)提出后生动物起源于一种类似腔肠动物的实心膈胚的祖先,即所谓的浮浪蚴祖先(planuloid ancestor)。这些假说被广泛接受。

        后生动物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系统发育的进化历程。系统发育体现一个等级的进化历史,个体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到成熟的个体发育历史,一切后生物动物都经过一定的共同发育阶段,即卵裂、囊胚、原肠胚。赫克尔认为,个体发育的每一阶段都代表这一动物进化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成体形式。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分类地位越接近的动物其胚胎发育的相似程度越大。如所有脊索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相似,均会出现鳃裂、脊索和背神经管。蛙的个体发育中,由蝌蚪到具有四肢的成蛙经历的一系列深刻改变的发育过程,反映出脊椎动物由水生到陆生演变的系统发生过程。

 

        四、动物界的主要分类类群

        除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外,动物界的诸多门类均是后生动物(Metazoa)。其主要分类类群如下:

        中生动物(Mesozoa):中生动物门(Phylum Mesozoa)

        侧生动物(Parazoa):海绵动物门(Phylum Spongia)

        真后生动物(Eumetazoa):

                二胚层、辐射对称动物:腔肠动物门(Phylum Coelenterata)

                三胚层、两侧对称动物:

                        无体腔动物(Acoelomata):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

                        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a):轮虫动物门(Phylum Rotifera)

                                                                                         腹毛动物门(Phylum Gastrotricha)

                                                                                         动吻动物门(Phylum Kinorhyncha)

                                                                                         线虫动物门(Phylum Nematoda)

                                                                                         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omorpha)

                                                                                         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

                                                                                         内肛动物门(Phylum Entoprocta)

                        真体腔动物(Eucoelomata):

                                原口动物(Protostomata):环节动物门(Phylum Annelida)

                                                                                      软体动物门(Phylum Mollusca)

                                                                                      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

                                后口动物(Deuterostomata):

                                        无脊索动物:棘皮动物门(Phylum Echinodermata)

                                        半索动物:半索动物门(Phylum Hemichordata)

                                        脊索动物: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rdata)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