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感单车骑行技巧 4个技巧教你正确健身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感单车10个动作讲解 动感单车骑行技巧 4个技巧教你正确健身

动感单车骑行技巧 4个技巧教你正确健身

#动感单车骑行技巧 4个技巧教你正确健身|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保持圆形运动

踏的动作会呈现圆形的循环,若踩动动感单车踏板能够画出越趋近圆形的角度,踩踏的效率便会越好。有良好的动作,在日后的训练、长途动感单车或比赛中,才能有效率的充分运用体力。以时钟作为比例,用脚踏画出一个完美圆型的方法如下:

1)动感单车踏板于一点钟方向时踩动踏板,向下施力踩至五点钟方向。

2)动感单车踏板位于五点钟至七点钟方向时,踏板至最低点位置,脚部可以放松顺势提起,不可用力下踩。

3)顺着另一只脚踩踏的力道,自然地将动感单车踏板自七点钟方向带回一点钟方向。

以上动作是一个最完美正圆形,如果呈现的是椭圆形,将使动感单车手的臀部于坐垫上移动,这并不利于稳定性及体力消耗。造成此情形可能是因为座椅位置太高或太矮,腿部需过度伸直或屈曲;也可能是往下踩的动作太深,当踏板到了五点位置之后仍然用力。

动感单车是一项重复性的运动,效果非常棒,因此我们也需要充分的掌握正确的骑行技巧,是我们在锻炼时最应该注意的事项。坚持使用动感单车进行锻炼不仅能够预防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而且能让我们的运动效果更为显著。希望大家更为注意,放弃以往那种不正确的骑行方式。

动感单车的好处

健身房里动感单车运动有着很多好处,动感单车可以很好地提升运动能力,并有效的改善我们的身体素质。曾有一项研究,对比了16周动感单车课程前后,男女大学生身体状态变化的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其体重、腰围和体脂都有明显降低,其中体脂百分比的降低最为明显,说明动感单车的减脂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女性的大腿围也下降了1cm多,女性朋友们可以放心骑动感单车了。

另外,与心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相关的各项指标则明显上升,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显示出,动感单车可以有效提高运动者的身体素质。

动感单车是健身车,不是淑女车

在健身房见过不少人骑动感单车,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像在骑普通的淑女车一样。

普通自行车的设计思路是尽可能地符合一般人的感受,由于股四头肌是全身最有利的肌群,所以普通自行车侧重于让股四头肌一起发力,不仅能让自己的骑行速度更快,燃烧更多的脂肪,从长时间来看,也能让你的运动更有耐力。

动感单车,怎么骑更能翘臀

想高效燃脂又翘臀,那么正确的动感单车骑行姿势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简单来说和深蹲,硬拉非常像!正确的动感单车骑行应该是要让臀部参与发力,而想要臀部发力,就要增大自己的髋角角度。

上半身向前趴,座椅位置要稍高一些,而握把要稍微低一点。这样,上半身与腿部形成的髋角角度更大,更适合臀部大肌发力。另外,臀部坐的位置不要太靠前,不然关节角度改变小,发力会受影响,臀部向后坐一点,髋关节改变更大,臀大肌的发力也能更加明显。

还有蹬车过程中,不仅是腿部在下压的时候发力,相关的肌肉群都要有主动地发力。如果只是依股四头肌,不仅发力不平衡,也更容易骑粗腿。蹬车过程中,全程发力。上半身向前趴!臀部向后坐!全程都要发力!

骑单车,膝盖疼怎么办

动感单车虽然可以高效燃脂,但也有一大令人诟病的地方——它对膝关节软骨有一定的磨损。从实验中我们也确实看到,自行车运动是除了跑步之外,对膝关节软骨磨损校对的一项运动。很多膝关节不好或者担心膝盖受伤的朋友就问了,怎么才能既保留动感单车的好,又能避免它对膝关节的磨损?

对于在健身房训练的朋友,建议用半躺式的功率车来训练。

研究发现,动感单车在蹬腿的过程中加有7.5%自身体重的负荷则。这不仅让你燃脂和消耗变小,而且还加剧运动过程中的关节、软骨磨损。但是半趟式功率车没有这样的顾虑,由于不是垂直地面发力,你不必担心自己的体重会压在自己的膝关节上,这样,不仅在同样强度下燃脂能力更强,而且这种姿势也能更好地保护膝盖,减少膝盖磨损。

对于想要在平时上下班时,通过骑车来锻炼减肥的朋友们,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再多加入一些深蹲,翘臀分腿臀,坐姿腿屈伸等针对大肌群的力量训练,强化膝关节周围的肌肉,更好地保护膝关节之外,也可以起到燃脂塑形的效果。

使用动感单车运动,骑行姿势非常重要,如果有教练的帮助也许会好很多,如果只是个人的问题话,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动感单车骑行姿势的东西,以免自己使用不当。而且在健身房里,可以利用半躺式的功率车来进行锻炼,既能保留动感单车的好,还能免去膝盖受损!

结语:坚持骑动感单车能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还能锻炼身体,效果非常棒,比如燃脂、翘臀、塑形等,掌握骑行的技巧很重要哦。然而,动感单车运动有一项弊端就是对膝盖的磨损,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安全的骑动感单车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