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动态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玉山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玉山县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汇报

2024-07-17 18: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今年以来,玉山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做到了早谋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基本情况

到2021年10月底,我县建档立卡脱贫户9972户31063人,省定重点帮扶村13个、市定重点帮扶村13个、县定重点帮扶村18个。截止10月31日,我县现有稳定脱贫户9830户30599人,脱贫不稳定户142户464人(已全部消除风险),边缘易致贫户278户860人(已消除风险259户799人,未消除风险19户6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9户70人。

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思想认识推进体制机制上的有效衔接

1.实现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平稳转型在领导体制上,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成立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工作,对本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研究解决突出问题,协调推进任务落实,确保领导体制从脱贫攻坚顺利过渡到乡村振兴。在工作机制上,借鉴和创新应用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财政金融支持、社会参与、检查督导等工作体系,建立实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联席会议两项制度,创新建立动态监测、动态管理、动态清零,每月一次定期检查、定期回访、定期研判的“三动态三定期”机制,将工作重点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平稳转型和有效衔接。

2.推进政策保障的有机衔接落实“四个不减”要求,保持教育帮扶、健康医疗帮扶、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农村人口防贫保险。真正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3.抓好机构调整。按照中央、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平稳有序做好县、乡、村扶贫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6月15日,玉山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县、乡、村扶贫部门整体转为乡村振兴部门。8月6日对县、乡、村新任、转任乡村振兴系统干部进行了业务培训,严格按照上级工作安排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坚决做到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松。

(二)突出工作重点精准落实各项工作措施

1.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1义务教育保障。继续落实联控联保责任,实行教育帮扶学校校长与乡镇(街道)属地双负责制,坚持“全面覆盖,全程监测”抓好控辍保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全资助、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建立完善各阶段脱贫家庭、边缘户在校学生信息台账,强化数据共联共享, 实行动态管理,坚持精准资助。不存在因贫辍学、不存在因厌辍学现象,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2021年,发放建档立卡脱贫人口学生补助12493人次705.5245万元;资助边缘户学生291人次17.00625万元;发放雨露计划补助资金996人次288.3万元;发放新入学大学生资助198人99万元,做到了应助尽助。

2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道保障政策,为脱贫户代缴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确保脱贫人口参保率100%。继续实行脱贫人口县域内住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服务举措,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控制在90%适度标准。2021年,全县建档立卡脱贫户住院14097人次,医疗总费用8907.9578万元,通过“三道保障线”及政府兜底报销8047.8284万元,报销比例达90.34%。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中的四类慢性病对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医生定期开展随访服务。全县脱贫人口落实家庭医生签约29796人,履约29791人,签约率达95.9%。

(3)住房安全保障。做好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将居住在危房中的边缘易致贫户纳入农村六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政策支持范围,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保障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年初县住建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村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及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了摸排鉴定,共符合危房改造条件的六类人员共58户,其中鉴定为C级危房12房,D级危房36户,无房户10户。2021年危房改造共58户,目前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完工39户,剩余的计划于2022年元旦前全部完工。监测出需改造15户,计划列入2022年危房改造计划,部分已提前实施。

(4)饮水安全保障。县水利局会同乡镇(街道)组织开展了监测对象饮水安全情况排查,建立饮水安全台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饮水安全有保障,不存在季节性缺水,分散取水的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要求。加强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今年共投入373万元维修我县61处饮水工程,受益人口达 17.2802万元。

(5)社会兜底保障。至2021年10月,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9972户31063人,其中,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兜底保保障8876户15901人。兜底保障户占比89%,人口占比51%。全县脱贫不稳定人口142户464人,社会救助兜底53户89人,占比达37%。边缘易致贫人口278户860人,社会救助兜底146户249人,占比达52%。突发严重困难人口19户70人,社会救助兜底9户24人,占比达47%。截止2021年10月,发放脱贫户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额3880万元;特困供养金额1616万元,照料护理经费239万元;残疾人生活补贴419万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99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1人次23万元。

2.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1)建立部门数据共享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组织开展返贫和致贫风险重点群体(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入户调查,从县直相关扶贫行业部门、驻村帮扶干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中抽调72名熟悉帮扶工作业务的干部组成遍访组,深入全县215个行政村(社区),针对所有农村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脱贫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排查,核实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生产生活情况、经济收入来源以及日常支出等有关信息。根据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民主评议、审核、公示等规范程序,分析研判确定监测帮扶对象,相关信息录入省大数据监测系统。建立监测系统数据与民政、住建等职能部门信息定期比对共享制度,对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刚性支出较大造成生活困难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安排针对性帮扶资金和项目,落实相关政策。核定“五类人员”户3287户,并按照“动态监测、分级管控”的原则,分类分级设置监测预警和帮扶举措,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对遍访发现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户医疗费用支出大于5万元及存在其他遭遇特殊困难的户,分类汇总反馈给乡镇(街道)和县直相关行业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对遍访中发现的149个问题,按照“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要求,现场整改到位102个,其余问题反馈给相关乡镇(街道)和县直部门限期核实整改到位。全县按照程序审核确定纳入防贫系统监测对象16户59人,并根据各户的实际情况,落实因户因人帮扶措施。其中,享受低保保障13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4人,拟安排临时性公益性岗位5人,办理长期慢性病证7人,享受“雨露计划”5人,产业覆盖10户。在相关政策措施对接帮扶下,监测对象家庭收入稳定,生活状况好转。

2建立防止返贫致贫预警监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作为会议召集人,每月一次,召集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会商防止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工作。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监测比对监测对象有关生产生活状况变化情况;乡镇(街道)指导督促村(居)“两委”干部、驻村帮扶干部每月一次定期开展对本辖区内低收入人群的入户核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在会议上报告监测发现的农户家庭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等有关预警信息,联席会议根据县直部门、乡镇(街道)汇报的情况,针对各个具体问题逐一分析研判,及时调整监测预警对象及监测预警对象的风险等级变化。截止10月底,共召开防贫监测联席会议7次,按照规范程序共纳入“三类人群”户35户,及时标注风险清除户5户。

3)完善精准帮扶干预机制。一是继续实施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对建档立卡脱贫户,在保持原结对帮扶干部定期入户开展帮扶工作的基础上,对省、市直结对帮扶单位的调整后,原结对帮扶干部不能正常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的情况,指导乡镇(街道)及时安排了乡村干部结对跟进,保证了帮扶力量不减。对纳入防贫监测的边缘户、突发生活困难户,指导乡镇(街道)安排乡村干部结对帮扶,帮助其改善生活状况,增强其生活信心。对省、市、县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安排了省、市、县直单位结对帮扶,选派了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助重点帮扶村推动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共选派省、市、县44支驻村工作队、132人驻村工作队员(其中驻村第一书记44人、工作队员88人)。二是完善就业帮扶工作机制。调查核实并建立好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务工信息台账,对务工帮扶需求、培训需求等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对有劳动力又有培训愿望的脱贫人口组织参加相关培训或接受培训服务。2021年,共培训脱贫劳动力101人,落实补贴资金4.118万元。及时掌握脱贫人口、易致贫边缘人口就业情况信息,对脱贫人口、易致贫边缘人口就业情况开展月度监测调度。利用江西省大数据平台监测模块,对系统监测到的184名脱贫人口务工回流未就业人员,第一时间反馈给县就业部门,帮助有就业意向人员到县高新区企业就业,有12人到县高新区企业成功就业。搭建完善用工信息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展就业渠道,强化“点对点”“一站式”等服务,及时核对并发放县外务工就业人员的一次性交通补贴,2021年,发放一次性就业交通补贴357.15万元。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弱劳动力、半劳动力脱贫人口就业,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就业兜底保障作用,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政策。2021 年,全县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200人,已拨付公益性岗位补贴830万元。积极提升帮扶车间承载力,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每季度组织对全县帮扶车间进行实地常规监测,指导并协助帮扶车间开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截至2021年10月,全县共有正常运营帮扶车间34家,吸纳脱贫户、边缘户劳动力就业310人。三是强化帮扶产业项目带动增收机制。继续实施“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帮扶模式,根据我县产业基础优势,扶持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2021年,安排2321万元乡村振兴衔接专项资金实施产业项目26个,引进“零排放圈养鱼”、青钱柳种植等项目,引导和扶持困难群众积极参与发展中药材种植、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带动困难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帮扶产业项目覆盖了有劳力和产业发展意愿的监测帮扶对象10户。四是继续落实好小额信贷政策。加强风险管控,每月定时监督下月到期贷款,并通知乡镇督促脱贫户按时还款,以免逾期,目前未出现一例逾期不还贷现象。截止2021年10月,全县贷款余额2370.36万,其中新增贷款414户1758.13万元,获贷比5.61%。五是持续推进消费帮扶工作。出台了《玉山县2021年推进消费帮扶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大帮扶产品政府采购力度,下达各单位采购指导任务数;组织机关单位参与帮扶产品产销对接,组织干部职工按照工会福利费的一半,即每人1050元的标准,购买帮扶产品;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采取集中采购、搭建电商销售平台等多种形式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商会等社会团体参与消费帮扶爱心行动,采购相关帮扶产品和服务,鼓励引导民企以食堂所需、职工福利发放和企业员工家庭日常生活选购等为重点,制定采购帮扶产品和服务计划,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参与消费帮扶行动;充分发挥商超和电商平台作用,实现线上线下联动,推动帮扶产品线上销售,提高线上销售份额。截止2021年10月,全县帮扶产品销售总额达10673万元,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采购金额达到1260万元。六是落实农村人口防贫保险举措,2021年,投入财政资金294.386万元,为农村人口购买扶贫保、防贫保等4种扶贫保险,兜牢防贫底线。七是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宣传引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驻村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经常性入户帮扶工作,加大干部与监测对象的联系密度,加强感恩自强教育宣传。引导监测对象进一步树立起自尊、自强、自信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解决思想问题,促使自力更生、自主增收成为监测对象思想认识的主流,有效摈弃了“等、靠、要”思想。

4)加强扶贫资产运维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管理的实施方案》,按照“谁用资金、谁建项目、谁负主责”原则,对“十三五”期间扶贫资产进行清查,清查并确权扶贫资产18821万元,做到精准确权。出台《玉山县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监管,对公益性资产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主体,对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规范收益分配使用,确保持续发挥作用。通过招投标程序聘请专业公司负责26个光伏电站的运维管理,明确光伏收益分配方式,通过光伏公益性岗位工资发放、差异化奖励补助、小型公益性事业工资支出等方式合理分配。“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扶贫专项资金项目,充分发挥了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各地均制定了资产收益差异化分配方案,收益分配严格按照【村(居)研究、乡镇(街道)审核、扶贫办(乡村振兴局)备案、分配结果公示】分配程序进行分配,采取劳务、奖励等差异化扶持方式,激发脱贫对象内生动力,杜绝了“人人有份”、平均分配、养懒汉等现象。

5)落实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措施。对“十三五”期间的1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施了社区化管理,建立完善社区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横街镇江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桑田家园”“四点半课堂”特色做法,做好安置住房产权办理,进一步让搬迁群众开心搬、安心住。对“十三五”期间易地搬迁663户2530人(其中建档立卡脱贫人口351户1183人)进行了“一对一”回访,并建立了动态后续帮扶措施落实工作台账。在安置点优先布局了产业振兴项目,引导和带动易地搬迁脱贫户129户176人发展种养产业,搬迁脱贫户劳动力总人数共487人实现稳定就业486人。确保每个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6)高效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建设。一是优化建好项目库。严格按照村研究、村公示、村申报、乡镇(街道)审核、乡镇(街道)公示、乡镇(街道)报送、主管部门审核论证、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公示、批复项目库、公告的程序建好项目库。优化调整了2021年项目库,清理了4个项目。二是精细安排项目。根据我县乡村发展状况,严格按照《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安排下达衔接资金项目实施计划,补齐必要的饮水工程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帮扶产业。2021年共安排财政专项衔接资金9934.2万元,190个项目(其中安排基础设施项目57个、产业项目69个、公益性岗位项目16个、一次性交通补贴项目16个、雨露计划项目31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个)。三是加强项目实施调度。实行定期跟踪调度机制,实地督导核实,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早产生效益。

7扎实做好扶贫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县扶贫办会同县档案馆及时下发了《关于按时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通知》,4月19日召开我县脱贫攻坚档案整理业务培训工作会议。目前我县已完成 2013-2020年的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工作,全县16个乡镇(街道)和县级层面均全面完成纸质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和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

(三)全面梳理排查,彻底整改存在问题

1.全面梳理历年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组织开展对历年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的27个问题,108条整改措施;国家成效考核反馈的17个问题38条整改措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反馈的3个问题、10条整改措施和今年12317信访举报平台反馈的4个问题进行自查自纠,举一反三,确保所有问题都已经整改到位。

2.抓好今年有关排查整改工作部署的落实。根据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电《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排查整改的通知》、省委农办《关于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排查整改“回头看”的通知》(赣农办字【2021】7号)和省乡村振兴局《关于2021年第二期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暗访督导情况的通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布置,组织各乡镇(街道)对照要求,认真开展举一反三问题排查整改,建立问题整改工作台账,明确整改责任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目前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3.针对“厕所革命”数据问题抓整改。高度重视“厕所革命”这项基础性民生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厕所革命”工作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组织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业务骨干及部分任务较重的村专干参与了全省农村厕所革命大数据信息系统操作培训,实现信息系统操作员定人定责、培训全覆盖。对录入数据问题,及时反馈到乡镇(街道)进行立行立改。组织有关部门业务工作人员摸排了2013-2021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23944个,涉及到207个行政村,其中问题厕所68个。已经完成整改厕所1个,其余正在按照计划实施整改。

三、典型经验

(一)躬身深行夯实基础

为扎实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县委县政府未雨绸缪,提前作出谋划,从县直行业部门、乡镇(街道)分管领导、驻村第一书记中抽调72名业务精通干部,组成遍访工作组,深入全县215个行政村(社区),针对所有农村人口,特别是建档立卡脱贫户“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开展排查,核实农户家庭成员健康状况、生产生活情况、经济收入来源以及日常支出等有关信息,全面了解返贫和致贫风险重点群体(农村低保户、农村特困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对遍访发现的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万元、户医疗费用支出大于5万元及存在其他遭遇特殊困难的户,分类汇总反馈给乡镇(街道)和县直相关行业部门进一步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按照民主评议、审核、公示等规范程序,分析研判确定监测帮扶对象,相关信息录入省大数据监测系统。全县核定“五类人员”户3287户,并按照“动态监测、分级管控”的原则,分类分级设置监测预警和帮扶举措,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救助、事后保障”。经过遍访活动的开展,摸清了返贫和致贫风险重点群体的底数,为落实精准帮扶措施夯实了基础,玉山遍访“五类人员”做法被省扶贫办作典型推送。

(二)围绕新任务创新工作机制

面对脱贫攻坚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情况,我县借鉴和创新应用脱贫攻坚期间建立的组织领导、驻村帮扶、财政金融支持、社会参与、检查督导等工作体系,建立实行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联席会议两项制度,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明确党政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行业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建立工作月报告制度,要求村居干部、驻村工作队每月开展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排查跟踪工作和一般农户排查工作,并将排查了解的情况汇总到乡镇。建立部门信息互通共享制度,县乡村振兴局每月将医保、民政等部门提供的预警信息反馈村居核实。每月一次召开由教育、民政、卫健、住建、医保、水利等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参加的县级防返贫监测联席会议,全面分析研判县直部门、乡镇(街道)发现疑似困难户,确定是否纳入监测,对新纳入监测对象,制定并督促落实好针对性帮扶措施。相关体制机制的建立完善运行,确保了我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做到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松。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产业带动增收效果

我县充分农业资源优势,培育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六都乡采取集中流转土地,引进江西炊之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清溪桥村、华山村、湖村桥村和湾村村集中连片发展“七彩小番茄”种植项目。项目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打造1000余亩的大棚基地,已经正常种植产出近400亩。出产的小番茄分为红色、绿色、黄色和黑色,但是红色、绿色和黄色这三个品种又各自能细分出两种颜色,加上黑色,一共就有7种颜色。“七彩小番茄”不仅色泽诱人,营养价值也很高,已经成为玉山县近郊游、采摘体验游的热门之地。“七彩小番茄”种植每亩产量一万多斤,产值1.8万元,主要客户群体在江浙沪长三角,其中嘉兴市场、金华市场、上海市场供应量较多。该项目的实施,覆盖了100余户困难群众受益,实现了农业产业建在村头、就业岗位就在门口,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双明镇永久村流转土地引进绍兴市上虞区谢军明家庭农场蔬菜种植产业发展项目,种植毛豆500亩,亩产达1200斤左右,亩收入3600元以上,毛豆采摘季过后,补种大葱等农产品,基地需求依然巨大。在20多天的毛豆采摘季,能为村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我县怀玉乡、紫湖镇等西北高山丘陵乡镇,发挥适宜香榧的成长习性气候和土壤特点优势,吸引在浙江创业成功乡友周芳山回乡创业,发展香榧种植项目,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打造了多个茶榧套种基地,香榧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6000多亩,附近村民在香榧种植基地从事日常管理工作,每天的工资有100多元。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