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当领导后可以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吗?是否符合传统礼仪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副职领导的称呼应该注意什么 年轻人当领导后可以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吗?是否符合传统礼仪

年轻人当领导后可以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吗?是否符合传统礼仪

2024-06-25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位年轻人,当了领导以后,如何称呼比自己年长的下属,既考验其情商智商,更是检验其德行与素养的体现;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党的干部选拔,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行低下,何以服众

小优刚工作,对年龄大的老刘称之为“叔”,时间长了,改职务称“刘班长”,再后来小优当副经理,成为老刘上级,又改口称“老刘”,有次喝多,当着众人面直呼其名,老刘气得不行,背后说小优是“小人当官不认人”

对此,人们彼有议论,有人认为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礼节,当领导更应尊重老同志,不能当“变色龙”,当官就变脸,当官就涨辈数,让人不舒服,过去叫什么还叫什么才对,直呼其名是人品问题

可也有人认为,职业场所是严肃场所,不能讲私情旧谊,也不应攀亲带故,称呼应规范,上班时,直呼其名最为恰当,这与人的道德水准是两码事,不要道德绑架

对年龄大的人,直呼其名,这显然并不符合人际交往的传统礼仪,只是,在职场中,除了人际关系之外,还有工作关系,如何处理工作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不同的领导会有不同的行事风格

有的领导喜欢温和融洽的团队氛围,对员工的称呼就比较重视礼仪,但也有的领导比较严肃,固守工作原则,对员工的称呼就会比较直接,无论哪一种,都是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理解的

有位老领导私下里给我讲过一件事:他在人事科长任上照顾安排了一个技校毕业生,头一两年,每次碰面都是“叔叔前叔叔后”,热情得不亦乐乎,时常还会送些自家乡下种的桔子、石榴等到家里去。此人荣升部门副职后,刚上任几个月还是叫“叔”,时间久了,公众场合就叫“老李”了

过了一年多时间,此人经选举后扶为正职,成了老领导的领导,时不时打个照面也就是含笑点点头,或者一句“你来了”,算是打个招呼;由开始的“叔叔”到“老李”再到“点点头,”也就是由长辈到同辈再到“小辈”称呼的变化过程,也只不过七八年时间,给人有一种“沧海桑田”的感慨

名字不过是人的代号,当了领导对年龄大的下属直呼其名,这与传统礼仪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在对人的称谓上,传统礼仪多数时候仅局限于家庭成员和亲戚朋友之间,在上下级关系上,对没有职位的尊长,一般都是在姓氏前面加个“老”字,如:老李、老王等,就是直呼其名也上升不到文明礼貌的高度,更无可非议,最多也只不过是教养问题

但是,在家庭亲友关系上,对自己的父母、年长的长辈,是不能以“老李、老王”地称呼,更不能直呼其名,就是当了再大的“官”也不能这样称呼;当然,酒喝醉了说的“可以不算数”;官当大了嘛,鼻子也是压得住别人嘴巴的

现在,年轻有为、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许多传统礼仪在他们面前都很俗套,“老李,老王”地叫也有些别扭;其实,多数时间领导在单位门口还没钻出车门便如众星拱月般,眼里哪有余光斜视到年长的下属,连见上一面都只能是在三尺开外,哪里得到领导“直呼其名”的机会;不过,作为单位年长的下属,千万不能“倚老卖老”,否则,到了领导“直呼其名”那天,你可能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

这根本不是可以或者不可以的事情,而是一个人内心里对“人”这个社会基本单位是否尊重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自身要清楚这种做法在中国并不合基本的礼仪逻辑,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由此警示自己,在未来如果成为管理者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与言语对待下属

无论职位高低,请尊重年长者——这是身为管理者获得更多尊重的前提之一;每个人的素质高低确实有差异,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也会不同;但站在人格的角度而言,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如果连对年龄的尊重都没有了,那“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将会崩塌,这是严重的现实;因此,无论你身处什么职位,更无论你的腰包有多厚,更不论你现在在某领域的地位有多高,对于年长者的尊重是一个基本行为规则与逻辑

正用邪时邪亦正——管理者有时候会这么做;如果此领导对待其他年长者非常尊重,只是对待那个破坏团队的老员工不敬,那就要另当别论了

请注意:如果此领导日常对待其他年长的下属非常尊重,称呼其王师傅、李工、老张;只是对某个不干活、到处发牢骚或者找事的老油条这么称呼,那也不为过;用直呼其名的方式让他感觉没面子,让他炸毛、扎刺,进而清理出队伍,也是一个管理者可以使用的“损招”

作为旁观者,要先观察此管理者的多数行为、言语——这是评价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尽量不要只是单纯地只看个别事件、行为;否则很容易陷入偏颇;正如我们不能死逮住某人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个人一样;我们对于管理者的评价,也不能只是看他对待某个人的言行或者在某种场合所说的某一两句话

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我们应该首先观察、分析此人日常的综合表现;在对其综合表现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之后,或许对于此人针对某个特定的人或者特定场合的言论、言语会有更为客观的结论

小结:只是看到、听到某人的一次谈话、一句言论、对待某一个人的态度或者只是割裂的评价某人几分钟内的某些行为,都可能导致我们对此人评价的偏颇;还是站在更长的时间段、更多的观察与感知角度来分析他人吧,这样对于自己而言,会更客观

职场中,作为领导,对待年龄比自己大的员工,要做到最起码两个方面的“尊”,一方面在于称呼的“尊”,可以称呼为老某,或者某老,甚至某哥某姐,切记称呼为小某或者直呼其名;一方面在于场合的“尊”,工作中,可以称呼名字或者老某,工作之外就要注意不要再带着强烈的上下级称呼

1.一方面:称呼年龄大的人为小某或者名字,会让人觉得为人轻浮而且管威思想严重,不但当事人心里不舒服,对于其他人同样会认为不合适不恰当;不利于团队气氛的融洽和团队人员的归心

2.一方面:对年长之人没有基本的尊重,自身职场发展有限,甚至目前岗位都难保;公司提拔选择人,能力是一方面,态度更重要,对人的尊重也是态度中重要的一部分,如果升职就得意忘形,不免跌得更狠,对于公司来说,无感恩之心,对于提拔你的领导来说,没有敬畏之心,对于下属来说,没有同理心

职场称呼,小事见细节,细节见人品,人品决定发展空间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