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江畔的中国式建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剧场设计理念有哪些方面 雪国江畔的中国式建筑

雪国江畔的中国式建筑

2024-06-18 19: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尔滨大剧院设计图 MAD 建筑事务所提供

>>人文、艺术、自然的亲切交融

MAD对大剧院的设计切入点延续了事务所一直以来的哲学和设计理念,源自中国传统美学对意境的追求,自然写意而生的感性表达,完全有别于西方建筑学序列、几何的理性逻辑思维。 哈尔滨大剧院规划用地1.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由包含1600 座的大剧场及 400 座的小剧场组成,是一座出落于北国自然风貌的公共文化建筑。

哈尔滨大剧院坐落在松花江北岸江畔,以环绕周围的湿地自然风光与北国冰封的地貌特征为设计灵感,从湿地中破冰而出。建筑宛如飘动的绸带,从自然中生长而立,成为北国延绵的白色地平线的一部分。对比松花江江南的城市天际线,自然之美与独特存在于此,使哈尔滨大剧院在具备功能性的同时成为一处人文,艺术,自然相互融合的大地景观。

建筑的白色表皮仿佛是会呼吸的细胞,在北国阳光的照耀下发生“光合作用”。大剧院顶部的玻璃天窗最大限度地将室外的自然光纳入室内。自然光洒落在剧场中庭的水曲柳墙面上,凸显了墙体结合当地材料纯手工打造的匠心独运,也使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日光倾泻的通透与空灵。

哈尔滨大剧院内的大剧场 摄影 Adam Mork

小剧场的后台也设计为透明的隔音玻璃,使得室外的自然环境成为了舞台的延伸和背景,为小剧场的舞台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大剧场的室内主要以当地常见木材水曲柳手工打造。柔和温暖的氛围,自然的纹理和多变的有机形态让人感受到空间的生命感。建筑空间好似一个放大的乐器内部,置身其中,仿佛可以看到声音在空间中的流动。简单纯粹的材料和多变的空间组合为最佳的声学效果提供了条件。逆光中的尘埃仿佛也在提醒这里是一个超敏感的空间,置身其中观众也成为了被观察者与表演者,在剧目上演之前,人们的意识已开始进入了某种抽象的、剥离现实的空间。

与一般地标性建筑孤立地伫立在城市中不同,哈尔滨大剧院是一座从四面八方都可以进入的“亲切”建筑。哈尔滨大剧院的设计强调市民的互动与参与。建筑顶部的露天剧场和观景平台向市民开放,成为公园的垂直延伸,在那里可以看到松花江江南、江北的城市天际线以及周边自然景观。即使不进剧场观看演出,市民也可以通过建筑外部环绕的坡道从周围的公园和广场一直走到屋顶,用身体近距离接触建筑的戏剧化的体验和意境。

音乐家孔巴略曾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哈尔滨大剧院为产生这样的声音提供合适的氛围场所,并成为了一座从物理上到精神上与人和自然互动的建筑,让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6年第3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