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新创业始于什么年代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

2024-01-13 2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华北理工大学  杨子旭  马怡明  牛景琦  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伴随国际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展开,全球呈现出竞争加剧的现象,创新创业俨然已经变成了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我国要全面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就应该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改变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者,高校为主要承担者,企业为参与者的服务管理模式,进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国内外大学生;研究分析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国外研究现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源头便是1947年2月哈佛商学院MBA课程“新企业的管理”的开设。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期,基于创业型企业家对于美国及世界经济与社会结构的重要影响,美国百森商学院以蒂蒙斯教授为代表的几位优秀的经济学家预测到“美国正处在一场静悄悄的大变革”中,也就是所谓的创业革命,自此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已日趋成熟,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随着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认知的不断深化,在理论研究以及实践发展双向推进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深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2001年出版的《创新创业教育国家标准》不仅规定了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而且对其课程单元和每单元的能力标准也进行了明确阐述。” 德国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在澳大利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已经进行了40多年,印度政府1986年的《国家教育政策》中明确要求高校要培养大学生“自我就业所需要的态度、知识和技能。”肯尼亚技术培训与技能开发部规定:“凡有条件的职业学校都要设立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室和小企业中心”。         二是政府、高校与社会等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责任主体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国外的创新创业教育有着较为良好的社会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各责任主体分工明确且互动默契。如美国在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方面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主导与高校辅助”的责任格局。为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英国政府拨款建立了英国创新创业中心与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委员会,此外,还通过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积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方法和态度的改变。在德国,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各有分工,其中,政府系统为主要渠道,企业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中介,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是具有系统成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规划十分完善,其涵盖了不同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澳大利亚在原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经过改革和调整,应运而生了4套模块化教材,包括综合性基础类教材、工业类教材、商业发展类教材和远程教育教材。日本高校1994年开设了“综合学科”的课程,把《产业社会与人》作为必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我国研究现状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1989-1998年为起步阶段,1999-2001年为兴起阶段,2002年至今为广泛传播阶段。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培育“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开放式的,应将实践融合到基础理论教学里;充分发挥“产学研”基地的优势,强调大学教育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都要支持青年创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在解决自身择业问题的基础上,也能够解决其他人的就业问题,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进一步指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报告强调了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深远影响,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不断创新,必须将重点工作转移到科技创新上,创建一个面向企业、结合市场,将产学研相联系,逐步健全技术与知识创新体系。         但是,我国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足急需改进。目前,各高校内没有将创新创业单独作为一个专业,对“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能力,及培养方式、考核方式、标准等没有给出统一的界定。并且,很少有高校将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写进自己的教学目标中,很多专业教师对自己专业如何从专业角度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部分学校的教学仅仅是开设了讲授理论知识的一两门课,并未形成学科体系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未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全体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有部分院校从未开设过创新创业类课程,未组织过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普遍落后,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结束语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发展己经由过去“毕业分配”向“双向选择”再逐步向“自主创业”过渡,由此可见现如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最佳途径即为思维创新、自主创业。大学生作为鲜活的国家内生动力群体,是最具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人群。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构建和谐社会,还可以助力经济增长、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冰倩,李育光. 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的方法浅析[J]. 科技风,2021(10):162-163. [2] 高树文,邵欣霞. 大学生创新能力教育的探索与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6(36):152-153.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