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创世纪读后感(八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创世纪全文 圣经创世纪读后感(八篇)

圣经创世纪读后感(八篇)

2024-06-29 04: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圣经的故事》读后感

这些天一直在读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圣经的故事》一书。对于正统的宗教说教书籍,我是没多大兴趣的。尽管在自己思维混沌迷茫的时候,有个基-督教网友也曾经让我去领悟神的指示,接受洗礼。可是自己终归放不下约束自我的那份自以为是的自尊,刚愎自用的认为自己的灵魂,决不会受任何宗教的束缚而有所扭曲和压抑。现在想想,这的确有近偏执。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在精神世界是需要找个终极的依靠或者信仰,来缓解现实所给予的烦恼,来逃避人生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厄运和痛苦.。无论怎样,我们追逐心灵的崇高是没有错的。而我的确是个固执的人,到目前为止,由于种种其他学科和性格的原因,对于宗教还都是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

《圣经》被描述为“最伟大的书”。这是因为它对历代人们的无尽的价值与影响,历史上没有一本书像《圣经》一样对人文有如此影响力。《圣经》已被译成2018种语言,《圣经》每一年的销售量比任何一本书的年销售量都要多。虽然《圣经》是2000多年前写成的,但是它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人们。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宗教是以相信并崇拜超自然神灵为共同特征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世界观。读完《圣经故事》给我的又一感受就是:死亡和矛盾无处不在。上帝爱人类,那为什么又一次次只因为违背他或者拜了别的神而摧毁人类? 在同一个“博爱”的上帝名义之下,善和恶都在进行着,并且是假以相同的借口。所以我感到这是很矛盾的故事。信仰是一种精神控制,所以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相信上帝。

读完《圣经故事》我看到我们教师和学生都缺少的东西——爱。耶稣在常人眼里早已幻化为万能的上帝,在基督徒的眼里他又似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但是,在此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人性化的耶稣,一个充满善良,正直,纯朴,勇敢,智慧的拿撒勒的伟大木匠.现在的教育是缺少爱的教育。在当今社会和媒体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干扰下,学生更自私和没有同情心了。他们不爱父母,老师,更爱变形金刚和明星偶像,他(她)们失去了爱和被爱的能力。他们所预期的那么容易.显而易见,激怒他是不可能的,他从不对仇恨他的那些人表示反感,他从容地走出每一个陷阱,当他被逼到一个角落时,他就讲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使所听故事的人转到他这边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年组管理和教育教学方法呢。他希望人们爱自己的友邻,他恳求人们停止战争.眼看着人们互相残杀,冤怨相报,耶稣痛心疾首.他本来是个快乐风趣的人,生活对于他来说是快乐的,而不是负担.他爱母亲,爱家庭,爱朋友.村子里的活动,他没有不参加的.他自己不是隐士,也不赞成别人靠逃避生活拯救自己的灵魂.可是这个世界却似乎到处都是荒凉,暴力和混乱.耶稣以他那纯朴而伟大的胸怀贡献出一剂医治这些创伤的良药.他把这剂良药称作爱.有这个字眼就是他所教导的核心内容.这就是我在这本书里涉取的最大的精华。

…… …… 余下全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